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抓舌头

第一百五十九章 抓舌头

书名:明末大军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5 09:48:45

正值隆冬苦楚,此时的荒野中寒风裂肤,在距离唐河不远的一片树林内,正静静的潜伏着几个刘衍军中的夜不收。他们个个大袄毡帽,都是一副普通民户打扮。在几人的身旁,还停着多匹骡马,马嘴都上着嚼子。

此时他们正机谨地对四处张望,过了唐河,再往南不远就是定州城。往北方向,几十里外就是庆都城,再往北过去不到百里,就是保定城。如此远的距离,他们当然看不到庆都城与保定城。

极目四顾,似乎天地中除了麦田就是河流,除了河流就是麦田,几乎每隔数里就有一个村庄。这庆都便是后世的望都县,西面太行山远望在际,境内平原坦荡如砥,土肥水美,在保定府内素有“珠泉万亩之乡”的美称。

不过此时寒冬萧条时节,似乎到处都是一片黄黑颜色,几人骑着马匹,不在官道上行走,冻得坚硬的麦田也非常好走。不时可看到一些袅袅轻烟腾起,那当然不是炊烟,而是清兵四处肆虐焚烧村庄的痕迹。

几天前,几个夜不收哨探到大队大队的鞑子兵有离开庆都,前往定州的迹象。不过这不等于庆都境内就没有鞑子兵,昨日几人路过城东南的尧母祠时,就看到那里聚集了数百正白旗的鞑子兵,当时就有几十人追上来。

幸好夜不收几人都是一人三马,那些鞑子兵哨探跑不过他们。几名夜不收将士又杀了个回马枪,还抓了一个鞑子步甲兵,将他活活剥皮后,才略泄几人被苦追数十里的心头之恨。

此时见周边没什么动静,一个夜不收忍不住对一人说道:“许头,这天寒地冻的,闹一口怎么样?”他从怀里掏出自己的烟斗,拿出火摺子,很想美美地吸上一口。

“不可,防止烟火泄漏我等踪迹。”

那许头严厉地制止住他,随后他叹了口气,说道:“我们队中的成兄弟,就是如此被鞑子哨探发现并擒获的,我们发现他的尸体时……那个样子,真惨……”

说着,许头有些哽咽,众人也都是沉就下来,夜不收是个极其危险的工作。自刘衍出兵来,军中己经有约十个夜不收的伤亡。更可怕的是,如果哨探时落在鞑子兵的手上,那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凄惨无比。

他们队中的夜不收成功,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年轻人,还唱得一手好山歌,向是中总夜不收队里的开心果,没想到前几日就这样去了。

这许头便是夜不收队官许明德,是个比较沉稳的中年人,现任中总左哨夜不收队长。

许明德此时手上正玩弄着一个巨大的震天雷,也就是后世手榴弹的原形,不过个头大了些,有人脑袋那么大,引络点火,在夏河寨新军之中算是特制的。

这么大个的震天雷当然不能用来野战,怕炸死友军的机会比炸死敌人的机会大多了,一般明军用来守城之用。

刘衍所部大军与宣大官兵会合后,为了下一步的作战准备,各营众夜不收四出。许明德奉刘衍之令,同样亲自出马,领着几小队夜不收出外哨探。

许明德虽然外表沉稳,内心世界却是丰富,做夜不收最怕就是落入敌人之手,所以身陷绝路时,只要有一丝机会,众夜不收都会选择立刻自尽,死法不同,各有妙法。

许明德没事总是在想,如果自己身陷绝境时,该选择哪种自尽之法呢?想了很多种他都不满意,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不壮烈,不浪漫。如果他身陷绝境时,就点燃震天雷,就算自己死,也要拖几个鞑子垫背。

此时许明德一边玩弄着震天雷,一边寻思着下一步的行动,忽然一个夜不收低声叫道:“许头,东面有动静……鞑子!”

众人立刻都跳了起来。

只见前方烟尘滚滚,十数骑正在旷野上狂奔追逐,箭矢的破空声与异族难懂的喝骂不断传来。

只见两名夜不收将士正不断加鞭催动马匹,如风驰电掣般往前狂奔,只要跑到前面那片树林。

在二人的身后,还有十个鞑子骑兵仍是紧追不舍,他们一身纯白的棉甲,却是鞑子正白旗的哨骑。他们一边大声喊叫,一边还张弓搭箭,不住射来。

两名夜不收也是刘衍军中的将士,此时己策马奔到树林前面,立刻就从里面射出一片箭雨,那些追到近前的清兵立时有四、五个摔落马下,一根劲弩还穿透了一个清兵步甲的头颅。

紧接着,从树林内呼啸策马冲出几个明军,余下三个清兵见势不妙,立时拔马回头逃跑。

“忽!”的一声,一根套马绳如鬼魅般飞来,准确套在一个清兵的头上,绳套刹那收紧,那清兵一下向后被扯落马下。他的坐骑嘶鸣一声,远远的逃离开去。余下的两个清兵更不回头,策马狂奔回去。

许明德等人接应得手后,也不停留,呼啸往反方向狂奔而走,这片树林不可久留。

那个清兵就这样被众人狂拖而行,在一片不知名的树林内停下来时,他血肉模糊的己不成人形,头盔早己掉落不知去向。

此时那个清兵挣扎看去,只见眼前几个人个个都是普通明国百姓的打扮,不过看他们的马匹装备,定是明军中精锐的夜不收。

见这些人眼露凶光地看着自己,那个清兵也是心生寒意,正要挣扎起身,忽听一声大喝,一个明军的拳头重重打在他的小腹上,这清兵双目突出,呵呵有声,痛苦的蜷缩着身体。

接着那个明军大步过来,他满脸横肉,声音如指甲刮过铁板一样难听。他狞笑用着满语说道:“狗鞑子,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爷爷就给你个痛快!”

正说着,却一把扯住那个清兵的金钱鼠尾小猪尾巴,将他整个人都给提了起来,该清兵也算粗壮,沉重的身躯全靠一根小辫支撑,鲜明地解说了什么叫千钧一发。

那清兵被拖在马背后不知多少里,早己口鼻流血,满脸尘土,再加上这样被扯起来,只觉自己头皮都要被扯落了,顿时发出阵阵的惨叫声。

许明德见状冷声说道:“小东子,这鞑子就交由你审问了。”

那个叫小东子的满脸横肉的夜不收兴奋说道:“放心吧许头,我小东子肯定好好侍候他,我保证,这鞑子连他娘偷了几个男人都会倒出来。”

此时小东子的脸上闪过一阵残忍的味道,掏出一把生锈的小刀,抓住那清兵的金钱其尾辫扯到一边。很快的,那边就传来凄厉的长嚎,间中夹着小东子的阵阵怒声喝骂。

那边,小东子正拷问那个鞑子舌头,只见小东子用一把生锈的小刀将那鞑子的肉一块块割下来,听他欲死不得的嚎哭声,可是小东子却有些气喘,似乎兴奋得不能克制自己。

很快,那个俘获的清兵己经被小东子折磨死了,而小东子也顺利的问出了想要的问题,于是许明德吩咐砍下他的首级,剥下他的盔甲,留下一具光光的无头尸身在树林内。

都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小东子便脸色凝重的说道:“许头,我都问清了前方鞑子兵的情况:定州方向,是鞑子镶白旗一路的军队,由贼头多铎与阿巴泰统领,正往高阳而去。贼头多尔衮统领正白旗的鞑子兵,主攻高阳、饶阳、武强等地。还有贼头岳托,带着正红旗的鞑子兵,主攻武邑、枣强、衡水等地,这个情报,我等要尽快传递给卢督臣和大人得知。”

此时的庆都境内,浩浩荡荡行着一列人马,大部分是骑兵,一万多人,又是以行军阵列展开,那片红色盔甲与旗帜的海洋,似乎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大军分为前锋、中军、中部、后路,乃是大明传统的行军队列。一行人马中杨国柱率部走在最前面,为前锋,还打着一杆“前军司命”的大旗。

随后是卢象升的督标营,与宣府参将张岩的两千军队,刘衍的夏河寨新军合为中军。再后是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的正兵营为中部,最后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为后路。

每路兵马相隔不到十里,皆以数马一排的队列稳健行进,旌旗一杆跟着一杆,井然有序。

昨日大军从保定城下起程,今日便到达了庆都境内,每日行军不过六十里。骑兵日行百里是常态,说起来,大军行进的速度倒被刘衍与张岩的军队拖累了,毕竟他们军中大部分都是步兵。

不过刘衍认为宣大军队保持日六十里的行军速度还是有益的,毕竟宣大官军饥疲日久,虽将士休养了几日,不过将士与马匹还是非常疲累的。如果现在大军每日狂奔个二、三百里,几千人恐怕就只有数几百人能到达某地,那就谈不土行军严整,保持军势的完整肃然了。

每路大军的后面,便是他们密密麻麻的骡马辎重,一般每个总兵的营中,都携带大量的营帐、拒马、火药、虎蹲炮等物。刘衍运来粮草后,各营的后面,还跟着大量的粮草车马。

这些辎重,也不可避免地拖累了大军行进的步伐,宣大各镇的将士,己经饿得苦了,虽说现在自己营中的粮草不足半月之食,不过无论如何,这些粮草一定要携带身旁才安心,行军速度拖累就拖累巴。

卢象升精神抖擞地骑在他的战马五明骥上,回头赞许地看了刘衍的军队一眼,那些将士可说个个都是好兵啊。他们跟在刘衍的中军大旗后面,十人一排,一总一总的整齐行进,从保定城下出来,他们的队列就始终这么严整,连那些辎重兵也不例外。

这些人可大部分都是步兵,还人人身披沉重的甲胄,行军几日,竟然没有一个人掉队不说,行军队列,始终保持那么严整!说十人一排就十人一排,每排望去一条直线就一条直线。

长途行军,连三镇的骑兵们都不能做到如此,数马一排的队列己经有些歪歪扭扭,刘衍后面的宣府参将张岩,他军中骑兵还好,不过有一半为步兵,眼下他们的行军队列己经稀稀拉拉,很多将士都是无精打采地拖着疲惫的身躯,吃力地跟上。

仅观行军阵容,刘衍麾下军队之强,在宣大三镇中,可说己稳稳排在首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