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围

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围

书名:明末大军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02 18:40:18

次日清晨,这一日天空中没有阳光,从日出开始便是狂风大作。明军营地内,冒着刺骨的寒风,一大早,明军各部的将士们又出来打扫战场,虽然地上散落的清军尸体众多,众人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意。军中兄弟伤亡惨重不说,援军也久久不至,明军将来何去何从,连上官们都是茫然惶恐,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的士兵了。

明军各部将士只是盲目的收整尸体,收缴地上的兵器旗号,远处的清军营地也没有动静,连散落在外的哨骑都非常少,可见昨天的血战也让清军吃不消了。

各营负责自己的阵地收拾,在夏河寨新军阵地上,浓厚的血腥味还没有消去,看着遍地干硬的清军尸体,还有到处零碎的手脚残肢,几道土墙壕沟前似被鲜血浸透了,夏河寨新军们仍是沉默地收拾。他们将散落地上的兵器旗号收好,将清军尸体堆成一堆,剥下他们盔甲后,又将他们首级砍下。

一群一群的明军将士围着尸堆砍脑袋,场面虽然血腥,但是却没有人畏惧,众将士心中反而异常的畅快。刘衍此时在寒风中站着,一动不动,静静的看着部下将士们。在刘衍的身后,一众将官同样肃立不动。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镇抚官荀景云过来向刘衍禀报:“大人,共统计奴贼首级三千一百五十六颗,缴获盔甲五千二百七十二副,缴获银两五万七千五百四十二两,此外缴获奴贼刀枪旗号……”

刘衍静静地听着荀景云禀报,连上昨日,还有前些天的战绩,便是以上在巨鹿斩获的清军首级数目,其中一大半是清军披甲兵。他们身上的盔甲,便成为刘衍的战利品。如此算来,刘衍出战以来,己经从清军手中缴获盔甲六千多副,斩首数目超过四千。

清军的那些鞑子兵手脚都不算干净,普遍都有私藏银两的习惯,他们在大明各地掳获之后,每人身上至少都私藏十几、二十两银子,搜了他们的尸体之后,这些银子便归夏河寨新军所有了。m.

刘衍点了点头,说道:“将这些首级和缴获全部封存,由各部辎重将士保管。”

“是!”

当日宣大、山东军将士都在抓紧时间休息整编,经过整编后,刘衍依旧保持骑兵总的独立建制,其余各总则是每两总暂时合并行动:陈勋的前总、王越的后总合并,以陈勋为主、王越为辅;张义的左总、汪博的右总合并,以张义为主、汪博为辅;苗绍的亲卫总和沈拓的中总合并,以苗绍为主、沈拓为辅。

这一轮的合并当然只是临时性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夏河寨新军各部的满员建制,便于作战,等到各部兵力得到补充之后,自然会恢复原来各总的独立性。

如今宣府镇参将张岩已经战死,其部下也作了鸟兽散,这些天基本上全部加入到了杨国柱的正兵营之中。

与此同时杨国柱和虎大威的正兵营,卢象升的督标营也在进行整顿,为明天凌晨时分的撤退做着准备。

当然,此时全军撤退的消息并没有下达,甚至连陈勋、汪博等几名百总都不知道。明军之中也只有刘衍、卢象升、虎大威、杨国柱几人知晓,为的就是保密,防止大军军心动摇。

一天之内,远处的清军营地一直没有动静,看来真的如刘衍所说,那些鞑子伤亡惨重,己是无力进攻,眼下突围正是良机。

“两位军门,从巨鹿到真定府有三百里,我军只需过了陆唬河,除了官道,四面多河流田渠,奴贼追击围困不易,虽然看似距离很远,可是我军也可依托地形安全北撤。然后我军顺邸水上前,再往北而行,便进入赞皇县山地,莽莽群山中,我军可从容休整,随后大军进入保定府,进而抵达京师。”

“现在最让我担忧的,便是从巨鹿西向陆唬河这六十里地,我军需严守军心,各部将士万万不可恐慌,更不可溃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日入夜时分,在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内,虎大威、杨国柱和刘衍聚在一起商议突围之事时,刘衍如此建议。

杨国柱与虎大威都是沙场老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卢象升更是对刘衍的建议非常赞同。众人详加商议,最后对之前的决定稍加修改,决定以刘衍麾下的夏河寨新军垫后,以虎大威所部为前军,杨国柱所部会同卢象升所部为中军,数百辆战车随在中军处,还有众多的车马,同样载运粮草与伤员。各军前后呼应,若是野外遇敌,全军马上汇合结为车营。就算走得慢些,也要每一步走得踏实。

另外这些日子里斩获的首级和缴获,也要一并带走,这些都是日后与朝廷讨要封赏,并且弹劾高起潜的资本,万万不可丢弃。

最后卢象升大声说道:“传令下去:今晚三更造饭,明黎明时分,各部依次出发,突围!”

此战之中,宣大、山东军有数千将士战死,除了一些重要军官之外,这几千将士的遗体不可能运回家乡,也找不到木柴火化,只得收拾他们的衣冠遗物,运回家去造个衣冠冢。白天的时候,各部将士已经在第二道土墙内,挖了几个巨大的大坑,几千战死的宣大、山东军将士遗体,全部放入大坑内集体安葬。

此时刚刚入夜,阴沉的光线中,伴随着阴寒的凉风,在高高垒起的坟墓前面,明军各部将士全军肃立,夏河寨新军鸟铳兵鸣响了自己的鸟铳。

此时为阵亡将士送行,没有贡品,没有纸钱,只有军中的鸟铳在不断轰鸣。

片刻之后,在阵阵鸟铳的阵阵声响中,低沉的军歌响起,在河水上空回荡。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大明各地军队普遍以屈原的“国殇”为军歌,夏河寨新军中,同样人人会唱这首歌。伴随着抑扬顿挫的歌声,所有人都泣不成声。陈勋和王越号啕大哭,其余几人也是泪如雨下。

看着数千将士齐声痛哭,卢象升和虎大威、杨国柱无不动容,在旁长吁短叹,刘衍也是默默无语,不过眼神中却闪烁着浓浓的杀意。

刘衍己经不会再流泪,他在心里默默道:“兄弟们,走好!”

同时,刘衍转头望向清军大营的方向,注视良久。

次日黎明时分,此时明军即将撤退的命令已经全部下达到位,各部将士已经将所有营帐收好,与众多的辎重和斩获首级、缴获一起,装放于大车骡马之上,所有不能走动的伤员,也全部安放于车辆之内。

虎子臣、张岩等将领的遗体,同样用专门大车载运,车马周边,更由督标营余下的将士们护卫。

明军数千将士个个顶盔披甲,穿戴整齐,只等一声令下,就突围出发。数千将士经历了一连串的血战,已经成为百战精锐,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这支军队便是大明最为精锐的强军,没有之一。

在全军面前,杨国柱,虎大威,刘衍站在前面,卢象升直接向众军鼓动,只见卢象升声色俱厉,大声说道:“……如今我军已经在此重创奴贼大军,可援兵却久久不至,我们也没必要留在这里白白牺牲。我们的身旁,便是奴贼数万大军,大家要想活着回乡,就要保持行军肃整,不可恐慌。只要过了陆水,我等就可活命,行军途中,众军不得喧哗,不得擅自脱离,若有违者,杀无赦!”

众人咆哮如雷:“谨遵督臣之令。”

“突围,突围,突围!”

“回乡,回乡,回乡……”

数千将士举起自己兵器,齐声怒吼。

望着呼喊的数千将士,刘衍与杨国柱、虎大威满意地互视一眼:如此,则军心可用。

“督臣,我们走。”

刘衍来到卢象升面前,卢象升道了一声好,然后又看向杨国柱、虎大威二人点了点头。

然后卢象升大声喝道:“全军出发。”

虎大威率领的前军先行一步,从蒿水桥而过,往对岸而去。接着是卢象升和杨国柱率领的中军将士,以及密密麻麻的车辆、火炮,同样从蒿水桥而过。

最后才是刘衍率领的夏河寨新军,一千数百名夏河寨新军将士在后面压阵。

如此前军、中军、后军整齐行进,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蒿水桥右岸营地便为之一空,便如这几日激烈的战事,只是一个深深的梦萦。

在蒿水桥左岸,沿着河的上下游,扎有一些清军营帐,似乎出于围三阙一的考量,这边营帐不多,而且在桥的正中位置,还留有一个两里宽的空地,全军悄无声息从空地而过。

似乎没料到明军会突围,而且此时的天色才刚刚微亮,这边的清军根本没有反应。直到虎大威的前军已经过去,两旁的清军营地才回醒过来,顿时他们的号角声响起,一些哨骑也从营地内逼了出来。

见状,宣大、山东军各部一片骚动,卢象升马上传令各部:“敢有任何慌乱逃散者,斩!”

又令自己中军的将校率领一部分将士迎上去,虎大威、杨国柱同样如此。那些清军哨骑不多,只敢远远的围在外面。而两侧营地越来越多的清兵被惊动,纷纷出营而来。

此时刘衍率领的夏河寨新军也过了桥,见左岸的清兵不多,便彻底放下心来。骑兵要组成冲锋阵形,需要整队,最少需要花费半个时辰。而且没有人数规模,在严整的步兵面前,零散的骑兵就是菜。

只要右岸的清军大部没有追上来,逃出这块地方,只是时间问题。

左岸的清兵也看出这一点,快马传骑,往多尔衮、岳托等人的营地奔去。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