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书名:明末大军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45:38

皇太极端坐在龙椅上,锐利的目光扫过屋内的众臣,所有人纷纷起身肃立,低着头不敢有一丝声响。

皇太极的目光率先扫过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头上,锦州之战便是济尔哈朗,说道:“郑亲王,锦州战事的情况,你为诸位臣工说说吧。”

话音刚落,皇太极却突然咳嗽几声,他这么胖的身体,本身就有后世所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的毛病,此时率军赶到前线,已经是劳累过度了,一身的旧病也开始作祟,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多尔衮和多铎都是微微抬头,随即又急忙低下来。而济尔哈朗则是担忧地看了皇太极一眼,然后恭敬的说道:“奴才尊旨。”

“诸位臣工,这次锦州之略,算满、蒙、汉各八旗,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兵马在内,我大清一共出动二十五万勇士,其中阿哈杂役十二万,余者皆是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计有十三万余人。”

“现锦州围困,我军已经环城修建了大营九座,在锦州城外凿了三道长壕,并且布置了大量兵马,主要是安平郡王的镶红旗一部,以及硕兄礼亲王正红旗一部,还有其余各旗的一些甲兵。”

“锦州城外负责围城的勇士,有各旗旗丁三万两千余人,其中甲兵一万二千,以及两万余阿哈杂役。”

“锦州城内号称有守军二万余人,不过大部分都是原锦州各堡的守军,真正能战的明军,也只有祖大寿的家丁、本部兵马,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众人闻言都陷入沉思,对于济尔哈朗的部署没有意见。

郑亲王济尔哈朗继续说道:“现我军在乳峰山、松山堡东面的黄土岭、东南处的松山,还有石门山、石家岭、紫荆山、磨盘山、锦昌堡、沙河堡、大胜堡各处,均有驻军,驻守兵马有八旗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一部,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大部,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军一部,共有旗丁十一万余人,其中甲兵五万八余千,杂役阿哈约五万人,这些便是与明军正面对战的主力所在。”

“余者旗丁十一万,其中甲兵五万余,阿哈杂役将近六万,驻守在白庙堡一带,沿着女儿河布防,并且作为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之兵力。”

“不过根据哨骑的回报,明军在五道岭、弘螺山等地大兴土木,并且驻守了大量兵马,看来洪承畴对后路防护甚严,我军想要顺利切断明军后路,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此时众人都小声议论了起来,皇太极也是微微皱眉。

济尔哈朗继续说道:“洪承畴素来小心,此番明国派出的援兵也都是精锐,其中还有刘衍所部数万新军,此前我军在松山堡等地的试探也证实,明军的战力很是强悍,此战我军要小心应对才是,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场的一众奴酋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脸上都写满了担忧,这次的仗不好打啊。

皇太极为了打赢锦州之战,几乎将整个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战有个闪失,大清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按照八旗的编制,以牛录为基层组织单位,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来说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男丁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所以满清一个牛录的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要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绩优秀就会逐级晋升。

在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以此时满清的尚武氛围,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只是此次锦州大战,皇太极几乎将各旗的旗丁都拉出来参战了,还有历年间大量掠来的汉人等奴隶追随,国内青壮几乎被一扫而空。如果此战输了,那结果是什么,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此时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济尔哈朗处世谨慎,锦州城外的各种布置没什么缺陷,自己巡视乳峰山各处后,也挑不出毛病,于是便说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此番布置,朕很满意。”

随后皇太极对众人说道:“诸位臣工也都说说吧,洪承畴率领的二十多万明军抵达之后,我大清要如何迎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强斗狠,向来看不起明军,他说道:“陛下,此番南蛮子的援兵就算都是精锐又如何,在我大清铁骑的冲击下,他们就算来的百万大军,结果也是大败而归!”

看豪格骄狂的样子,济尔哈朗只是笑笑却没有说话,自然是不想惹麻烦。

济尔哈朗没有开口,皇太极却脸色一沉,喝斥道:“此番明军来势汹汹不同以往,其军中更有刘衍所部新军,决不可小觑。此战关乎我大清千秋万代,如果你敢郎战,以至于损兵折将,朕定然严惩不贷!”

豪格见状急忙请罪,不过眼神中依旧闪烁透着不服气。

皇太极对长子豪格非常的宠溺,他登位后连连整死兄长阿敏与莽古尔泰,又不断打压各旗旗主,一切都是为了给豪格铺路。此时皇太极看着豪格的神情,也不禁皱了皱眉,暗暗召集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稳重一些。

这时,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阿济格与豪格一样脾气粗暴,虽然打仗厉害,但是对权术却一窍不通,豪格的不断示好下,便舍弃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多尔衮、多铎,而是投靠了皇太极、豪格父子,几次对多尔衮、多铎出手打压。

皇太极眼见这两个莽夫之辈接连发言,心中也只有一阵叹息。

好在大臣英额尔岱这时出列道:“陛下,奴才认为郑亲王说得有理,锦州之战需得谨慎。此战明军出动了二十多万精锐,非同一般。我军绝不可速战,否则万一有失,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为,我军可环松山而战,步步依山险防御,逐步消耗明军锐气。待其食尽,我军当可挫其锋锐,将明国大军尽数埋葬于此!”

皇太极点头赞同,英俄尔岱很有才能,向来受他器重,特别是擅长理财和外交,几次出使朝鲜,都获得圆满结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大明。

此次朝鲜国之所以能出兵一万,而且还供应了大量的粮秣,除了畏惧大清军威之外,也有英俄尔岱一番努力的成分在里面。

如今英俄尔岱是大清的户部承政,又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身份很有分量,其建议又很合皇太极的心意,于是皇太极称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当为众卿之表率。”

随后皇太极目光望向正红旗主代善。

代善虽然已经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又有大贝勒之称。

所以虽然皇太极屡次打压代善,而代善也表现出非常恭顺的态度,但是皇太极的心中依旧对其非常戒备,很不放心。

“和硕兄礼亲王也说说,此战我军要怎么打。”

代善站起来咳嗽了一声,也不知道是故意装作老态,还是真就如此,说道:“郑亲王军略布置没有问题,我八旗大军一居乳峰山,一居黄土岭,一居毛家沟,就象几把大钳子,狠狠夹住明军前往锦州的道路,阻止他们救援。”

“各山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军的兵力。又有白庙堡大军,将来待明军气丧,就可以渡过女儿河,再度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奠定皇上万世不表的基业。”

皇太极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神色复杂的看向多尔衮。

皇太极已经借口济南之战的失败,将多尔衮由睿亲王降为郡王,又找借口将多铎由豫亲王降为贝勒,现在他们二人的确是老实了不少,不过皇太极依旧不敢放松,对多尔衮和多铎始终戒备不已。

“睿郡王也说说吧。”

多尔衮恭敬道:“是,皇上。”

“奴才赞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见,明军势大,当先避其锋芒,用山险工事耗其锐气是正举。”

多铎也随后说道:“奴才也附议,有陛下坐镇,我大清勇士定能击败明军,让明国二十余万精锐就此覆灭!”

其余众人也纷纷发言,基本上都是赞同的。

皇太极淡然听着,心中也在飞速盘算着,就在这时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匆匆进来,禀报明军援兵己到,正源源不断汇于松山堡旁。

屋内众人顿时骚动起来。

皇太极冷哼一声,说道:“既然洪承畴来了,咱们就去观其军阵,随后再作计议!”

随后皇太极的銮驾移到山城之上,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也随之来到这里,众人站在城墙上,远处松山、杏山各处都是一览无余。

只见炎炎烈日之下,众人甚至能看到地面上蒸腾而起的热气,让众人的视线也有些扭曲起来。此时众人举目往南看去,就见一片无边无际的人海,正向北缓缓移动而来。

明军的军服、旗帜都是红色,二十余万大军经过松山一带的丘陵地带,就仿佛是一望无际的红色海洋,那红色的波涛正在奋勇向前,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皇太极等人见到明军竟然有如此的军容,无不吸了一口冷气,各旗的斥候都曾禀报明军兵威极盛,众人也只是听听而已,对明军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一触即溃、畏战不前上面。可是此时众人亲眼见到入援明军的军容,才真正感觉到了一股寒意,这还是众人印象里的明军吗?

此时就连最为骄狂的豪格与阿济格也是目瞪口呆,二人从未见过如此威猛的明军,不知道是因为愤怒还是恐惧,二人的脸色有些纠结。

此时明军各部齐头并进,各镇兵马都是结阵而来,无数大大小小的战阵很是壮观,骑兵在前,步军在后,无尽的红甲,无穷的长枪火铳,旌旗密密,真是大军如海,似要要达天边尽头。

而明军阵中的战鼓声,也震得皇太极等人心头一震一震的,好像每一锤都敲在众人的心头。

忽然皇太极目光一凝,就见一片晃动的海洋旗号中,几面大纛旗分外醒目。

皇太极手一伸,便有奴才奉上了一个千里镜,皇太极持镜眺望,其余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等人都拿着千里镜,往明军阵地看去。

只见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旁边,除了有洪承畴的大纛之外,刘衍“青莱镇总兵官,刘”的大纛也是格外显眼。

皇太极曾多次复盘巨鹿之战和济南之战,结果无一例外,即便是自己亲自统军,对阵当时的刘衍,也难以取得大捷,最好的结果就是惨胜,付出八旗被打残的代价,才能取得的惨胜!

此时不光是皇太极,望见刘衍大纛的多尔衮、多铎等人也是恨得咬牙切齿,既愤怒又有一丝恐惧。

济尔哈朗、阿巴泰、代善等人也是神情严肃,众人都言,洪承畴本就善于用兵,现在明军各路精锐都聚集在此,又有刘衍这样的强军在侧,此战怕是不好打了。

当日,洪承畴率领明军主力到达松山堡,与松山守将官兵,还有先前支援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汇合,随后大军围绕着松山堡安营扎营。

此时明军各部按照洪承畴在杏山时的方略布局,在松山堡与乳峰山之间停留,主要分布在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扎营,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的布局。

刘衍率领的青莱镇新军兵力最多,战力也是最强的,被洪承畴部署在北面,正对着乳峰山的清军主力。

对此刘衍也没说什么,率领各营前去扎营了。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明军各部陆续扎营完毕,在松山堡周围,明军的营垒绵延十几里,各营部署得井然有序,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极叹服不己,洪承畴的确是治兵有方。

原本皇太极还有意夜袭明军大营,可是此时见明军各部的营垒毫无漏洞可言,整个防守部署严整,夜袭的话根本毫无胜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此同时,洪承畴也召集各镇总兵官,连同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一起,在大队家丁、护卫的保护下,出营登上松山堡墙,观望乳峰山上清军的部署情况。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