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张三比起方珏想象的还要强。
那些在他眼里无比强大的观察者文明造物,单对单在张三手里撑不住几分钟。
那种巨龙三两下就能被轻易解决,形似螳螂的更是随手拆掉,只有那种看起来很敦厚的家伙,靠着皮糙肉厚,能让张三多浪费些时间。
但也只是浪费些时间罢了,能威胁到张三的观察者文明造物根本不存在,甚至能让他集中起精神去对付的都没有。
而且他身后紧随而上的那些私兵战甲材质的护甲,在半路上,就已经构建成人形了。
跟木卫二那位前来救援的前辈一样,张三也能用自己的精神力去将算力分散在那些没有人在里面的战甲中,然后一心千用,操控着他们对敌。
对于他来说,只有那种体型巨大的家伙需要亲自出手对付,那些观察者文明造物中的基础兵种,比如撕裂者对他来说就是杂鱼,只需要那些远程操控的战甲就能对付了。
数万只观察者文明的造物,看似在数量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可实际上也无法突破张三一人构建起来的防线。
一人即可成军,即使无险可守,无雄关背靠,他依旧有着一夫当关之气魄!
这就是人类最强一撮人的实力吗?真是让人羡慕啊!
方珏真人希望自己能快些成长到那个地步,这样在观察者文明的进攻下也能如这般有底气地挡在所有后辈面前。
不过这次实验的研究员实力其实都不差,毕竟多数是张三本人的学生,或者是学生的学生,研究员收学生一般都是收比自己小一代的,所以这些都是系统性训练百年以上的老研究员。
因此他们的实力也不会差,虽然可能这些年忙于实验疏于锻炼,但基础算力是实打实的高。
见观察者文明造物的数量太多,不少研究员也随着张三的步伐,一同前去与之战斗了。
可以看出,他们跟张三的差距还是不小,虽然接受系统性训练的时间差距不大,但是很明显,天赋的差距在时间的作用下,会完美地在实力上有更加直观的体现。
另外也跟这次实验成功有关,作为此次实验的主导者,张三接受的反馈是最大的,这从与刚刚参战的王知义的对比可以看出来。
王知义是跟张三同一时代的第一培养序列,而且也是初始天赋就达到第一培养序列的强者,否则也很难跟张三在同一领域作为竞争者。
王知义参战后,虽然也能轻松解决那些战力看起来就很高的观察者文明造物,但用时却长了不少,而且操控战甲的数量比起张三差了许多。
虽然战甲都是私兵战甲的材质,外形也一般无二,但每个人的战斗风格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用“分魂法”操控战甲的时候,分出去的意识无法与主意识相比,所以更能体现其主人的作战风格。
张三是当世太极一道的第一人,操控的战甲作战时也倾向于以借力打力为基础的太极风格。
而王知义似乎是练的八极拳,贴身短打、发力迅猛,与太极的刚柔并济差异显著。
所以不同人操控的战甲战斗风格不一样,以方珏现在的算力快速分辨计数再容易不过。
张三操控的战甲有五千五百具,王知义操控的战甲则是三千具。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那位支援木卫二的前辈强,张三操控的战甲数量恰好比那位多一些。
众位尖兵战斗的方式其实都差不多,本人构建起来强大的机甲与那些更强的观察者文明造物对战,再额外操控一些战甲清理撕裂者那样的杂鱼,一时间分工明确,看起来有条不紊。
“那种看着像西方巨龙的,官方命名为‘暴君’,算是比较强力的个体,那种看着像螳螂的,叫‘隐杀者’,擅长于偷袭,那种大圆球一样的家伙叫‘重坦’,皮糙肉厚,即使老师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
守在方珏身边的汪战给他介绍着那些形式各异的观察者文明造物,他知道方珏在此之前只见过撕裂者这样的基础单位,还有之前没记载过的那种长虫杂鱼。
木卫二那种新发现的长虫,官方命名为了“地底虫”,据说在《谛听计划》实施以来,安装了一定数量的地底监测站以后,已经有不止一例那些样式的观察者文明造物出现在了太阳系各地。
从木卫二到土卫二,甚至火星上都发现了这些深埋在地底的家伙,一般都是在地底三十公里到八十公里的范围内发现的。
而除此之外,方珏就没有见过其他形式的观察者文明造物了,所以汪战才细心地给他讲解。
人类计划内的尖兵向来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按理说尖兵们会在三十年系统性训练以后才会真正加入与观察者文明造物对抗的一线战场。
但方珏这样早早就达到这个标准的天才却不可能让他跟着那些常规的尖兵一起,二十多年以后才投入战场。
三十年的尖兵,常规的差不多也就达到方珏如今的算力水平,方珏已经达到了加入与观察者文明造物对抗战场的标准,上面的任务安排应该会很快就将之调集到前线去。
所以这时候给他将观察者文明造物的各种形式、优缺点、战力水平一一介绍,让他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或多或少能给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任务一点帮助。
方珏自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在观看各位尖兵与观察者文明造物战斗之余也在细细倾听着。
观看这样高水平的战斗,或者说战役,对他来说再好不过。
首先他可以在其中学习到跟各种观察者文明造物对抗是需要注意的细节,不至于真正自己亲自面对时毫无所知甚至慌了神。
其次嘛,张三本人亲自实战演练,可以说是白嫖的指导,要知道他每次指导都价值十万贡献点,自己兑换心得体悟所附赠的机会也就两次了,这白嫖一次价值十万贡献点,简直赚翻了。
不过张三在亲自指导时会按照方珏的进度来设计学习的层次,让他更容易理解,太过高深的东西他也看不懂。
现在就是这样的,张三本人用机甲战斗的技巧很多他都看不懂,只能似是而非地记忆下来,留待以后反复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