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在山东坐镇,把整个山东与河南搞得风起云涌,而官府却是焦头烂额,崇祯多次震怒,终于,王永吉被罢了官,回家养老去了。
虽然郑勇使了力量,可是,这刘岳父真的不给力,就是扶不上去,这一次来了个邱祖德。
这个邱祖德人品不错,能力也中等,还是一个不错的人,李自成破京之后让他投降,他把来使都杀,还要自杀,但是却被他的侍卫救下,并保护逃出北京,之后也是积极参与抗清,最终战死。
郑勇还是很敬佩他的,如能有所用,他也并不想为难他。
然而,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如果真的不行,那也只能让他步王永吉的后尘了。
果然,郑勇多番许之以利,他却很是坚决,软硬不吃。
哼,在政治斗争中,挡路就是生死,虽然他不会把这个邱祖德给斩杀了,可是,把他排挤走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的山东,郑勇通过种种手段已经控制了四分之一,很多官员也已经被他收买,通过种种手段,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他的势力已经非常之大了,布政使司刘右使已经变成了刘左使,也就是在行政上,其实郑勇已经把控了山东行省,而另外两司也已经有官员被攻略下来,小吏更是大多数都被他收了。
再加上德王府的借助,说郑勇是现在的山东王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也只能是在私下里说一说了。
政治,经济,军事,三手段齐出,还拿不下一个山东,他可是信心十足的。
只是这个邱祖德却是个绊脚石,郑勇通过种种的手段,把他给架空了,让他无法落地,你一个成都人,跑到山东来,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你还能有什么作为?
邱祖德来山东三个月,没有做成一件事,官员们不配合,德王也经常敲打他,而郑勇又是拉又是威胁,让他也一愁莫展,这山东的水很深啊,无论是德王还是郑勇,他都惹不起,两个人都是皇亲国戚,特别是郡主朱淑蕊,手中有很多山东的土地,她的管理已经初见成效。
而且,因为有了郑勇的一再告诫,她在管理时,也是让出了更多的利益给了那些农民,这让那些农民直接称她为菩萨郡主娘娘,也因此,郑勇的名声就更好了。
虽然,山东的土匪闹得很厉害,可是,这些土匪去并不祸害百姓,只是针对那些富绅,特别是土地过多和名声不好的,才会被针对。
也因此,有一些富绅品出了其中的滋味来,于是,有的人就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地卖给了郡主,而他因此就得到了一种隐含的保障,终于松了一口气。
同时,在朱淑蕊的提议下,联合山东所有的士绅,包括德王府,发起了减租减息的活动,尽可能的给山东的农民,留出更多的生存空间出来,开始响应者很少,就算是响应着也是风声大雨点小,样子一下,意思一点,也就是面子上好看一点。
可是,也有一些人根本就不为所动,上门去劝说,还有一些人态度很恶劣,好吧,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一夜之间又有十几家被灭了,既然思想上控制不了你,那么就**上消灭好了。
郑勇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极大的震慑了那些胆小一些的地主士绅,有一些人也因此,就被迫跟着郡主朱淑蕊的倡议,减租减息,给农民更多的活路。
德王本来就没有多少人,他一个人的花销也本就不是很多,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群体,虽然现在已经有三个女人怀了孩子,可是,也是远远的不够,同时他也要顾及朱淑蕊的面子,而朱淑蕊又喊出了为君父分忧,安定一方百姓的口号,德王也因此,出了不少的血。
当然,这样的举动自然是得罪了不少的人,于是,崇祯的案头,就有很多弹劾郑勇的折子。崇祯在了解了情况之后,觉得郑勇虽然做得有点过分,可是,整体上而言,这样做却可以让山东更加的安定,就有折子说因为郡主的善举,好几伙山东的土匪自己解散了,在得到山东布政使司的保证下,纷纷放下了武器,又加家去种地去了。
而邱祖德在去山东时,也上过折子,说山东的匪类多是为本地的百姓,因为灾荒而活不下去才会闹事,所他也是主张剿不如抚的。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终,崇祯把这些折子留了中,并没有进行处理。
同时,就是邱祖德之后上的折子里说山东行省已经实际上被郑勇所控制的话,他也没有听进去,崇祯对于郑勇的印象还是很好的,特别是自己的那大闺女长平,总是说他的好话,虽然这也让他很头痛,不过,郑勇也确实做了些他所喜欢看到的事情,因此,对于郑勇,他感觉还是不要擅动的好。
就这样半年过去了,邱祖德虽然是山东巡抚,可是,却有职无权,无所事事。
而刘存厚虽然只是一个布政左使,却实际上掌管着整个山东,甚至连胶莱他都给管了起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郑勇。
刘明月生了个儿子,郑勇有了第一个后代,刘家因此也和郑勇捆绑的更紧了,想分都分不开。
对此局面,郑勇表示基本满意,所以不满意的就是石油,三个井队已经打了六口千米深的井,但是,都没有出油,现在的石油还要依靠最笨拙的方法,从西北采购,成本高不说,数量也无法保证。
而郑勇的内燃机也已经有所突破,特别是电器与之相接合之后,就出现了柴油机和汽车机两种内燃机,虽然还没有到实用的地部,可是,也已经有了试验机器,只是这油供应太成问题,与蒸汽机相比,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山上的那群家伙,也就提不起精神来,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了电器与蒸汽机上。
有时气得郑勇大骂,说他们鼠目寸光,然而,工匠们却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固执的,郑勇的怒火并本就少不到任何的效果。
但是,让郑勇意外的却是刘司正,这个飞天居士,乱世散人,居然对化学着了迷,短短的时间里就突出了出来,而化学最重实验,也可能是误打误撞吧,他居然在石油中提炼出了橡胶,虽然距离实用还有很长路要走,可是,这却也是一件非常利好的消息,让郑勇高兴了好几天,并重奖了他五千两银子。
这一下子工匠们的眼睛都直了,五千两的大奖啊,这还是郑勇第一次开出来。
同时,郑氏综合书院一期工程也已经完工,郑勇也开始到处宣传,重金聘请杂学之士来书院任教或者读书,书院开了六科,经济,物理,化学,数学,电学,儒学。
儒学虽然是六科之一,可是却并不是主科,这郑氏综合书院,其实是以杂学为主科,而儒家也只是一个旁系,并不像其他书院一样主体几乎只有儒家。
这样的所谓书院,自然入不了那些人儒之眼,他们甚至还要因之而抨击一番,以泄心头之恨。
所以,虽然郑勇宣传力度也不小,可是,来求学讲学的却了了无几,这让郑勇一次感到了钞能力真的不是万能的,读书人还是有自己的傲骨的,虽然这也让郑勇很欣赏,可是,同时也更难受,人才呀,他现在太缺了!
于是,只能从自己的训练营中搜寻,从职工的子弟之中挑选,从郑家村及周边的村子里寻找一些**岁的聪慧儿童,男女不限,只要过选,就送上一百两银子,郑勇准备成立即一个精英班,人员最高一百,最低三十,把自己手中所有的资源都集中一下,第一年教儒学,关键是识字与道德,第二年一半儒学,一半杂学,而杂学让他们都学起来,第三年就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科,儒学与专科学,第四年,儒学取消,只学专科。学时最高十年,最低五年,毕业发结业证书,这证书,郑氏所有的工矿作坊都认可。
郑勇有一种感觉,教育真的太重要了,他除了这个精英学习,还开办了郑家村小学,免费教愿意来的六到二岁的孩子懂书,不分男女,不但不要钱,而且中午还管一顿饭,同时,在考试中的前三名,分别奖励三二一两银子,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再加上职工技校,职工子弟学校,自己在教育这一块上,也已经投入了不少,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始回报,教育是个费时费力,却又不一定能讨好的行业,回报期太长了,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然而,崇祯十五年注定也不是一个太平之年,二月份,松山之战失败,洪承畴被服,同年四月洪承畴降清,崇祯几乎被气死。这让崇祯几乎无人可用,于是,他又想起了孙传庭,终于坐了三年牢狱的孙传庭出来了,并立即官复原职,巡抚总督陕西,加兵部侍郎衔。
出狱的孙传庭闻知洪承畴降清几乎不敢相信,洪承畴这个人的能力他是知道的,品性也了解,说他降了鞑子,打死也不相信,可是,这居然就是一个事实,又由不得他不信。
再看看现在的大明,他忽然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当初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号称主战派的鼎之三足,而现在一死一降只剩下了自己,而这三年里,也陨落了好几个他所看好的将才,他有一种感觉,大明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
于是,便又想起了郑勇,这个小家伙,当年可是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自己狱中时,虽然他没有看过自己,可是,却也经常打点上下,让他在狱并没有受什么罪,如此以来说明自己的这个义子,还是称职的。
在狱中也听说了一些他的事情,当听说他已经弃军从商,他还很是难过了好一阵子,一个多么好的将才苗子啊,就这么没了。不过,他也能理解,想来,受到自己的连累,日子也不好过吧。
想来想去,这他义子,给自己做了很多好外,而自己却给他招惹了很多麻烦,唉,愧为人父啊。
不过,圣旨催得急,他也只好立即启程,先去山西老家,带上他之前的家将亲兵,就去了陕西,到了陕西就大为感慨,三年时间,却如沧海桑田一般,都是这个杨嗣昌,虽然他已经自杀了,可是,孙传庭却觉得如果没有杨嗣昌,自己也不会被冤枉入狱,三年啊,一个人一生又有几个三年?
而同时,这三年大明却已经凋敝如此,大厦之将倾也,岂人力可为乎?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让孙传庭原本还燃烧起的东山再起之心,渐渐的也凉了下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手下没有人,思之再三,他给郑勇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他能来帮助他,父子同心,一定能让秦军再度崛起,为君父,我家国尽忠尽孝。
反正大义与亲情说了一大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郑勇来帮忙,郑勇现在也已经是一名朝廷命官,正三品的指挥使,孙传庭承诺,只要郑勇来,一定会给他一个从二品的副总兵干。
信发出,他就彻底的忙了起来,原来的秦军早已经不复存在,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就是要他白手起家啊,而且,还是在这样的一个灾祸不断的是非及穷贫之地,何其难也!
孙传庭没有叫苦,也没有什么幽怨,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把事情一件一件的做了起来,他相信,只要他努力了付出了,即便最终大明朝亡了,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尽力了。
郑勇还在山东折腾呢,河南的李青山现在消停了,不怎么乱动了,他只是占了一座县城,然后就开始管理这里的一切,而且劝农助农,鼓励工坊,甚至出粮食,招募劳力,修城修路,修水利,建村堡。
经过了半年的经营,当地的士绅百姓对这个流贼竟然很是认可,而李青山也穿上了原来县官留下来的绿色官服,戴上了乌纱帽,做起了县太爷来了。
而红娘子此时却东挡西杀,虽然肚子越来越大,可是她却丝毫也不在意,很多人都在劝她,可是,没有用。
李岩现在已经成了她的副手,这个李岩真的是能文能武,他所以愿意跟着红娘子干,是因为红娘子答应他,将来做大了之后,就学宋江招安,她说她一个女人也不容易,如今还大着肚子,并不想打生打死,只是,一个女人在这乱世活下去真的太难了,要死却又太易容了,因此,她也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搏一个前程,如此,遂死无憾也。
而李岩也是三十多的人了,考了几次没有考上进士,虽然举人也可以做官,可是,那前途可就没有那么好了,而他本人却是非常自负的人,并不想在世俗生活中埋没了自己,也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就算将来不能封妻荫子,光耀门楣,那也要在史册上留下一个名字,让后人记得自己。
因此,他干得很是卖力,而红娘子又身子不太方便,所以,日常事务几乎都是他在管,如此他的聪明才智便都有了用场,在他的经营之下,红娘子的红军团也越发展越壮大,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李青山,现在已经占了八个县之地。
之是,他们并不是陕西起家的那一群人,所以,和李自成以及张献忠还 罗汝才等产生了一些摩擦,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所以,也没有真正的反目成仇,而是维持在一种怪异的平衡之中。
红娘子现在有兵力五万,其实真正能打的,也就五六千人,他们叫老营,是跟着陕西那一些最早的造反派们学的,把裹挟的百姓通过战争朝廷挑选,挑出来的精锐,就是老营,待遇也会随之而上升很多。
当然,在红娘子这里,就是一般的百姓,其实也要比在其他造反派那里要好的多,至少这里没有饿死人,也没有随意的就让他们去做炮灰。
因为得到了这样的对等,所以这些难民其实很愿意跟着红娘子,因为,在其他的流贼之中,他们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人看,他们甚至随意斩杀他们,强暴他们们的妻女,然而,为了能活下去,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忍,再忍!
此时,郑勇又回到了上海,又有两条战舰下水了,而驴力河运船的订单更是排到了明年,现在的造船厂,非常的繁忙,已经架设了电线,挂起了电灯,属于日夜不停的干了。
所以,一到了晚上,这造船厂的船台船寮里,就灯光一片,在晚异常的显眼,惹得许多人都来看,甚至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些广东的人,都不远千里的来看看这人间的奇迹。
当然,这在魏国公府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了,因为,牛力发电机早就有了,如今的南京徐家,所有的主人房间里都安装了电灯,因此,到了晚上他们家里也是灯光一片,惹得很多人来观看,然后,就是掏钱向从徐家百货之中订货,墨工集团派人来安装。
现在魏国公自从和郑勇订了亲之后,和他合作,已经赚了很多的钱,现在都有人称他半江南了,他这几年过得特别的得意,因为,他仅仅能赚到钱,而且,也引领着南京甚至整个江南的时尚。
取出一盒烟抽出一根点上,吸了一口,闭起眼睛来,舒服啊,这日子,给他神仙也不换。
而此时的郑勇正在认真的阅读着孙传庭的亲笔信,写了不少,但内容就两个,第一去帮助他,第二给个从二品的副总兵。
郑勇放下信,陷入到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