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谍海猎影 > 第一二四六章 联系袁殊

第一二四六章 联系袁殊

书名:谍海猎影 作者:眀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2:34

方不为不相信日本领事馆的电检课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真的将袁殊与重庆联络过的电波信号全部侦听到,全部记录下来。

除非日本人早就盯住了这个频段,不然电检课根本没有那个能耐,能同时能侦听几百上千个频段。

但根本不可能,因为领事馆没有几百上千部电台。

看看麦家的《风声》当中的情节就知道了。

那已是五十六年代,雷达技术已相当发达,甚至已经有了电波测向技术,知道敌特之间联络的信号,肯定会朝着一个方向收发:台湾。

但即便如此,寻找台湾的秘密电台时,依旧需要上百部的电台同时侦听。

电台又不是大白菜,方不为估计,日本领事馆有十部左右的电台顶天了。

还必须得有两块钱中五百万的运气,才恰好能听到袁殊的电台发出的信号,并恰好做了记录。

所以岩井英一让赤木亲之至电检课调阅该频段是否有记录时,方不为一点都不担心。

这跟“天上掉下了一颗流星,恰好砸到了袁殊头上”的几率差不多,运气不可能差到这种程度。

现在只需要斩断何建英这根线,再提醒袁殊不要中了日本人的圈套,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至于那个报刊亭怎么处理,还要再听听袁殊的意思。

不是方不为下不去手。

如果这个老板失踪,或是被杀,恰好引起日本人的怀疑,追着这条线调查怎么办?

袁殊也是这家报刊亭的常客,说不定就会弄巧成拙。

方不为给黄包车师傅交待了一声,往金神父路的方向走去。

《集纳报社》就在金神父路。

三零年左右,从日本留学回来,创办了《文艺新闻》,发表最多的,则是抨击政府当局的文章。

后来《文艺新闻》被国党当局靳令停刊,袁殊转移阵地,在《集纳》上发表文章。

这家报纸,与左联文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而袁殊早年的化开身份,本就是左倾主义文人。

到了报社,方不为以刊登广告的名议,与报社主编一顿胡侃。

在这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里,他不但见到了何建英,还在他身上留了一枚窃听器。

交了点订金,离开报社之后,方不为没有叫车,而是绕过了两条街,特意走远了一些之后,又给报社打了个电话,说是要找何建英。

“建英,我是余龙,你家里进贼了,赶快回来一趟……”

余龙是马春风的代号,家里进贼的意思是事发了,赶快跑。

何建英脸上面无血色,身体跟着晃了两下。

旁边的同事还以为他在家里放了什么贵重物品,好心劝着他:“他急,先回去看一下,万一没丢呢?”

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这个电话里说的暗语,却表明事态非常严重。

命令竟然是马局长下达的,那袁殊呢?

何建英不敢怠慢,挂了电话,给报社主编打了声招呼,急匆匆的走了。

看何建英出了报社,方不为才叫了一辆黄包车,回了外滩酒店。

没办法,为了避免何建英被捕,方不为必须要在何建英身上装一枚窃听器,以随时掌控他的行踪。

至了必要时候,只能采要手段。

半路上,方不为打了个僻静的地方卸了妆,又回到了外滩酒店。

他在等天黑。

白天的袁殊,不是在岩井公馆,就在日本领事馆,很少会走出虹地界口。

即便外出,他身边也时时刻刻都有人,方不为根本没办法接触。

打电话更不可能,比方不为用齐希声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和袁殊见面,还容易引起日本人的怀疑。

可以这么说,站在岩井英一的立场上,调查内奸,他首会先怀疑中国人,其次才是日本人,而赤木亲之调查的方向,也是以此为重点。

所以袁殊已经站在暴露的边缘,任何一丁点的异常,都会被日本人无限放大。

方不为想了又想,还是决定,还不能用齐希声的身份,公开和袁殊见面。

会不会让日本人起疑先不提,关键是,齐希声就是“自己人”这个秘密,是肯定保不住了。

因为袁殊的身份太过复杂:地下党,军统,中统,远东国际**联盟,七十六号的丁默邨和李士群,以及即将成立的汪伪政权……

甚至是日本人,七十六号,以及汪伪政府这三者之间,都不是很清楚,他与其它两方的具体关系。

比如岩井英一,从来只知道袁殊和李士群的关系不太好,却不知道袁殊一直和丁默邨暗中有联系。

谁敢信?

后世看苏德战争时期,美苏冷战时期的谍战片,方不为都没见过这样的故事人物。

间谍做到他这个份上,绝对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方不为不想把这一层身份暴露给袁殊。

方不为的初步设想是,想办法接触到袁殊的老婆丁景星,再由丁景星联系到袁殊。

一想到丁景星,方不为就情不自禁的,再次佩服起袁殊来。

他先在老家上过三年私塾,后来到上海,流落街头时饿昏之后,被丰子恺先生创办的艺达学园收留,以旁听生的名义,读了一年半的文学。

他与左联的渊源,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严格说起来,袁殊连小学都没毕业。

能成为闻名上海的作家,记者,甚至日语能说的以假乱真,全都是他自学来的。

方不为认为,袁殊能为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有三分之一的功劳,属于他夫人马景星。

没有马景星,袁殊别说两度去日本留学了,他连船票都买不起。

他去日本留学的那个成都大学的假文凭,也是马景星托关系花钱给他办的。

马景星家里不做生意,却也是上海数得着的富豪。

无它,地多,房子多。

马景星的老爹马蝶生,在浦东有四千多亩地,而浦东浦西上海县宝山县等地,有两百多号粮店,商店,租的门店都是马蝶生的房子。

马蝶生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大地主,恰好只有两个女儿……

所以说,成功的男人身后,往往站着一个更加厉害的女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