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望月寨

第二百二十五章 望月寨

书名:大明国士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08:42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十三个府、六个直隶州、十五大州、一百十一个县、一个宣抚司、一个安抚司、十六个长官司。

自从一纸书信东来以后,整个四川的地方州府县上便暗流涌动起来。

各个州府下辖均有人流朝着绵州汇聚,但奇怪的是,这么大规模的人流涌动,竟没能在四川引起什么轰动。

绵州外一处隶属于朝廷的驿站正堂之中,一个侏儒男子有凳子不坐,反而像猿猴一般蹲在桌子上。

男子身前,是驿站包括驿丞在内的全体驿卒,以及上百人的白莲教徒,这些人,是整个蜀中大半的白莲教核心教众。

去年蜀中白莲教高层在青龙峡全军覆没,虽然西佛子逃出青龙峡之后,火速提拔了一大批得力干将,在年前补足了高层的缺额。

但中坚力量的缺失,还是让蜀中白莲教元气大伤。

去年在青龙峡,白莲教损失了一位佛子,一大批五柱以上的菩萨高层,虽然佛子是死在圣女手里,但白莲教还是不约而同的将这个仇算在了那人身上。

如此大仇,白莲教岂有不报之理?

所以在收到那人离京去了云南消息之后,佛子便瞬间做出决定,除了在蜀中留下足够维持教中日常运营的人手,其他能够流动的力量,一律去云南,此次务必要将那人永远留在云南的土地之上。

佛子半蹲在桌子上,见所有人已经肃立而待,他在墙壁之上捣鼓了一下,一座供奉着一尊小佛像的法坛便出现在墙壁之上。

他用极富韵味的声音念道:“南天门大师傅九宫真人神功无敌,无声老母亲传弟子九宫设法坛一座,请上坛!”

佛子念完,法坛下方的白莲教徒同时躬身念道:“红尘如狱,众生皆苦,轮回不止,忧患不休,怜我世人,有神天降,无生老母,真空家乡……”

一众白莲教徒用怪异的口音颂念了三遍经文之后,佛子的眼中瞬间爆发出强烈的戾气。

“出发,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

驿站周围,上千人的队伍从绵州南下,自豆沙关五尺道入了东川府,浩浩荡荡的朝曲靖府而去。

三天之后,一道猿猴一般的身影自窗户攀进了女子的房中。

靡靡之音,一阵靡靡之音过后,女子叫人唤过独臂男子,在房中密谋起来。

……

……

临安府的驻地名叫建水,距离通海县二百里。

在原来的计划中,二百里的距离本该一日就到的,但离开通海县之后,陈堪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放慢速度,真正的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云南百姓的生活状态。

然后陈堪发现,当他不对云南的土人展露敌意之时,云南的土人比他想象中的要更加热情。

为了印证心中的猜测,陈堪特意只带了几个亲卫脱离了大部队,跑进当地乡民的寨子里。

而寨子里的普通乡民与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总会热情的邀请他进入家中,然后拿出家中压箱底的干肉来招待他。

离开通海县的第三天,陈堪来到了一个名叫望月寨的寨子里,据陈安所说,望月寨属于当地一个名叫摆夷的土司府之下。

陈堪踏进寨子里,首先映入眼帘便是一座巨大的金顶佛寺。

云南佛寺众多,佛教在大理国时期便是大理国的佛教,大理府的崇圣寺更是在后世都享誉全国。

但这座佛寺与寻常的佛寺不同,金顶熠熠生辉,佛塔棱角分明,这种佛寺陈堪在后世来云南旅游时经常看见,是小乘教短佛寺的一种。

中原的佛教,如今信仰的是大乘佛法。

而小乘佛法只在云南安南地区流行。

所以在看见这座佛寺的瞬间,陈堪便明白这个摆夷是个什么土司了。

是热情好客的傣族人!

陈堪露出了一个自认为迷人的微笑之后,抬手敲响了寨子的大门。

一个皮肤微黑双眸皎洁的少女拉开了寨子的大门,用颇为好奇的眼光看向了为首的少年。

寨子的了望塔上值守的村民早就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只是见几人似乎没有恶意,便没有进行驱赶。

而此时见这群不速之客似乎有进入寨子的意图,门后的广场上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波老老少少的人。

陈堪刚想开口,少女就转身大喊大叫的跑远了。

陈堪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还好少女没让他吃一个闭门羹,否则就丢人了。

他跨过竹门的门槛,见许多村民正在好奇的打量着他,正了正衣衫之后,朝村民们拱手道:“小子乃是汉家子,此行往临安而去,路过贵地,口渴难耐,便想进门讨口水喝,不知列位能否行个方便?”

没有人搭理他,陈堪也不着急,这么大的寨子,应该会有懂汉话的人存在。

至于眼前这些寻常的村民,在听完陈堪的自我介绍之后,眼中顿时露出迷茫之色。

这个时代,汉人在云南还属于稀罕物,整个云南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汉人的总数不会超过五十万,还大多都聚集在城池里,所以他们看陈堪的目光,更像是在看什么珍惜的野生动物。

“汉家郎缘何流落至此啊?”

果然不出陈堪所料,片刻之后,一道苍老的声音从寨子里传来。

陈堪循着声音看去,却是一个胡须已经长到胸口的耄耋老人。

老人拄着拐杖,在刚才给陈堪开门的少女的搀扶下,缓缓的朝陈堪走来。

陈堪拱手一礼,说道:“老人家,小子与随从此行乃是往临安府而去,行路时口渴难耐,见路边有个寨子,便想着来贵地讨口水喝,不知方便与否?”

老人慢慢的走近陈堪,见陈堪只带了四个随从,并且全身上下也没有兵刃之类的东西,便伸手示意村民不要紧张。

随后用非常正宗的汉话应道:“一口水而已,有什么不方便的,化外蛮夷之民,不懂中原官话,怠慢了汉家郎,还请汉家郎不要见怪。”

老人的汉话说得很顺畅,这是陈堪进入云南以来,头一次遇见汉话说得这么标准,并且连汉家礼仪也行得如此标准的人。

陈堪不由得好奇道:“老人家去过中原?”

老人笑了笑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两人交谈之时,搀扶着老人的少女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陈堪。

陈堪回了她一个淡然的笑脸。

女子微黑的脸庞之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酡红,随后摇了摇老者的手,用生涩的汉话细声问道:“阿公,他就是你常说的汉人吗?”

老者没有回答,拄了拄拐杖,说了几句陈堪听不懂的土话之后,站在佛寺门口的村民们便一哄而散。

随后他看着陈堪,笑道:“汉家郎,跟老汉来吧。”

陈堪再次拱手道谢之后,便带着几个随从跟着老人朝寨子里走去。

摆夷的寨子里除了那座佛寺之外,其他的建筑都是用竹子建成,一座小小的二层竹楼,便是老人与少女的居所。

竹楼外面是一座用石头垒成的猪圈,院子里还养着鸡鸭等家禽。

见陈堪盯着家禽打量,老人笑道:“这还是老汉年轻的时候去中原和你们汉家学来的养殖方式。”

陈堪点点头,打量了一下竹楼,问道:“老人家,您家中就只有两人吗?”

老人道:“是啊,老汉有个儿子,只是孩子大了,寨子关不住他了,老汉也就只能随他去了,带着小孙女生活在寨子里。”

老人随口应了一句,忽然问道:“汉家郎是城里的官儿吧?”

“嗯?”

陈堪一愣,随后笑问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陈堪有些好奇,老人竟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身份,要知道来之前,他还特意换了一身便装。

“呵呵,二十年前,老汉见过一个和你长得很像汉人大官儿,老汉的儿子,就是那个时候去的城里。”

老人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是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陈堪心中一顿,随后问道:“老人家见过的那汉人大官儿可是姓陈?”

老人摇了摇头:“老汉哪里会知道,当时那大官可是带着大军来的。”

闻言,陈堪顿觉不妙,难道自己来到了原身父亲的仇家家里?

似乎是看透了陈堪的想法,老人摇着头笑道:“那个大官应该是你的亲人吧,或者是你的父亲?不过汉家郎不必担心,我们摆夷的土司大人没有和你们汉人发生过战争,我们也不喜欢战争。”

“进来吧!”

老人解释了一句,推开未曾上锁的竹楼对陈堪邀请道。

竹楼很矮,矮到陈堪需要稍微佝偻着头才能进去,竹楼之内的布置很简单,一个火塘,火塘上一个大铁锅里似乎还在熬煮着什么食物,一股很香的味道弥漫在竹楼里面,里面还有一个房间,用竹篾做成的墙壁隔开。

二楼应该是爷孙俩住的地方。

少女红着脸为四人搬过来四把竹凳,便掩面跑开了。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腼腆的女子,与骑老虎的麦琪完全不同。

陈堪在竹凳上坐下,老人便用竹筒吹着了火塘里的火苗,笑眯眯的说道:“汉家郎来得正是时候,老汉去年去山上找了点好东西,晒干以后,在这个季节食用正好,待会儿汉家郎不妨尝一尝,看看能不能吃得惯咱们山野之民的食物。”

这话就是要留饭的意思了,陈堪当然也不会客气,山里人家的饭菜,虽然菜式粗狂,但味道绝对是一流。

他起身拱手道:“如此,便多谢老人家了。”

“呵呵!”

见陈堪果真不客气,老人呵呵一笑道:“还得再等一会儿!”

女子从里间抬出五个大碗,红着脸递给陈堪,陈堪也不嫌弃,端起碗便将碗中清水一饮而尽。

随后感慨道:“这山中泉水,端的是清甜解渴。”

“那是自然,这水啊,老汉喝了几十年了。”

老人应了一声,便专心致志的用竹筷子搅动着火塘之上的大铁锅。

女子没有收回陶碗的意思,而是也搬了个小竹凳围坐在火塘边上,双手撑着下巴,直勾勾的望着铁锅里熬住的食物。

陈堪与张三,方胥,还有两个百户,便也静静的等待着。

等了有一会儿,老人依旧不紧不慢的炖着食物,只是竹楼之中的香味越加浓厚,那是一股肉香,夹杂着某种陈堪说不上来的味道。

反正就是一个字,香!

就连吃惯了中原美食的方胥等人都忍不住在抽动鼻子。

那少女下意识的抽动了一下鼻子,用陈堪听不懂的土话问了老人一句,在得到老人的回答之后,脸上顿时闪过一抹失望。

随后她看向陈堪,用生涩的汉话小声的问道:“我叫阿金,你叫什么名字?”

陈堪脸上露出微笑,应道:“我叫陈堪。”

女子喃喃的重复了一遍陈堪两个字,再度问道:“你刚才说,你们是要去临安是吗?”

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香味,陈堪心不在焉的回道:“是的,去临安!”

“那你可以给我爹娘带句话吗?”

女子刚刚问出声,便听得老者忽然沉声道:“阿金,不得无礼!”

“哦!”

阿金闻言,脸上有些黯然。

陈堪赶忙出言道:“老人家,不碍事的。”

随后转头看向阿金问道:“你爹娘在临安吗,需要我带什么话?”

阿金小心翼翼的看了老者一眼,见老人没有阻止的意思,便说道:“我爹娘在临安,他们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我很想念他们。”

陈堪刚要应下,便听得老人说道:“好了好了,可以吃了,汉家郎,把你的碗递给我。”

“诶!”

闻言,陈堪赶紧把碗递了过去。

这味道实在太香了,他早就按捺不住胃里的馋虫了,至于给小姑娘的爹娘带话的事情,一会儿再说也没问题。

老人见陈堪急不可耐的样子,脸上也是露出笑意,给陈堪盛了满满的一碗美食。

“有点烫,慢点吃。”

陈堪伸手接过大陶碗,女子见状,赶忙去给他取了一双竹筷。

陈堪看了一下碗里的美食,心下顿时了然,难怪闻起来这么香,原来竟然是云南的特产蘑菇。

蘑菇陈堪前世去云南旅游的时候也尝试过,那股舌尖上的至鲜之味让他至今都记忆犹新。

没想到在大明,云南的人民就已经有了食用蘑菇的习惯。

与蘑菇一起炖煮的,是某种飞禽的肉,肉香混合着蘑菇的香味,顿时让陈堪食指大开,也顾不得烫,便夹起一筷子放进了嘴里。

“好吃!”

陈堪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但陈堪不认为老人会煮毒蘑菇给他吃,因为这些蘑菇明显是早就已经开始煮了。

得到了陈堪的称赞,老人顿时笑道:“没想到你们汉人也吃得惯菌子,这东西在我们云南,那是真正的好东西。”

“好吃!

陈堪重重的点点头,虽然是晒干的蘑菇,但吃起来味道依旧是极为鲜美。

人头大小的陶碗,陈堪竟然吃了满满一大碗,最后连汤汁也没有剩下。

“嗝~”

打了个嗝之后,陈堪兴致勃勃的问道:“小子听说,有些蘑菇是有毒的,老人家是怎么辨别蘑菇有毒还是无毒呢?”

老人手一顿,笑道:“没想到汉家郎也知道菌子有毒,你就这么吃下去,难道就不怕老汉煮有毒的菌子给你吃吗?”

陈堪道:“老人家说笑了,您在寨子里应该也是德高望重的族老一类,若老人家真对小子有什么坏心思,一声令下,小子可不认为我们五个人有能力走出寨子,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呵呵呵,不错不错,汉家郎是个有胆识的,老汉在寨子里,用你们汉人的话来说,应该算是村长了。”

老人呵呵一笑,陈堪赶紧拱手道:“不知是村长当面,小子失敬,失敬!”

老人罢了罢手:“在朝廷的官儿面前,我算是个啥哟。”

互相打趣了一句,两人也熟络了起来。

陈堪问道:“老人家,您儿子在城里是做什么,可需要小子带个什么信儿?”

老人摆摆手:“不用,就是我这孙女儿想他们了。”

陈堪好奇道:“从寨子去临安,似乎也不算太远,他们为何不回家看望您老呢?”

从地图上看来,望月寨距离临安也不过四五十里的距离,快马一个时辰可至,就算走路,也不过是一天的路程,老人的儿女应该不至于这么狠心吧?

老人笑眯眯的说道:“呵呵,忘了跟你说,我儿子呀,也是大明的官儿,不过,他是军营里的官儿,至于我那儿媳,则是在城中做点小生意,平日里忙,也没工夫回家。”

“原来如此!”

陈堪恍然,如果是军队里的将士,那确实很难回家一趟。

不过,沐晟在云南已经经营到如此地步了吗?

他追问道:“老人家,云南当地土司像您这样,家中有亲人在大明军中效力的人家多吗?”

“多啊,怎么不多,不过大将军军中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首先便是像我们这种,没有和大军对抗过的土司势力,大将军才会选择招兵,别的老汉不知道,在我们摆夷土司大人治下,许多青壮年便以参军为荣。”

听完老人的话,陈堪心里再度对沐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不得不说,沐家经营云南,确实有手段。

这军队招人都招到了土司势力之中,更关键的是当地土司府竟然会容忍沐晟从他们的族人里招兵,这就很有意思了。

感情自己的改土归流之策,竟然还落伍了,沐家已经在开始搞民族大团结了啊。

陈堪稍加思索,说道:“老人家,其实小子是朝廷派来巡视云南的钦差,小子吃您一顿饭,若是什么都不做,反倒是小子不懂礼数了,不如这样,您告诉我您儿子的叫什么名字,我去临安之后,让大将军给您的儿子放两天假,也好让他回家来尽一尽孝道。”

谁料,听完陈堪的话,老人忽然惊呼道:“哎哟,汉家郎是钦差大人?”

陈堪笑道:“不错,吃您一顿饭不能白吃不是。”

老人痛心疾首道:“哎哟哟,这是哪里的话,汉家郎早说您是钦差大人,老汉岂能用这种饭菜招待,怠慢了,怠慢了哟。”

“老人家说的这是什么话,如此美食,小子在中原想吃还吃不到呢,岂能说怠慢二字,老人家言重了。”

陈堪站起身来,拱手问道:“这饭也吃了,小子也该上路了,老人家儿子叫什么名字?”

老人起身挽留道:“哎哟,这就要走,不如在寨里留宿一夜,养足精神,明日再去也不迟啊。”

陈堪礼貌的应道:“不了,小子还有公务在身,就不叨扰了。”

“哎!”

老人叹了口气,说道:“老汉那不成器的儿子,叫阿刀,汉家郎此去,也不必强求大将军,为国效命,岂能牵挂儿女情长。”

陈堪道:“老人家高义,您放心,若是军中事务紧急,小子自然也不会强求,如此,小子便告辞了。”

“真不歇一夜啊。”

老人还是想留陈堪,但陈堪本就没有扰民的打算,吃人家一顿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留宿,那就是真的脸皮厚了。

拜别了老人,在少女期待的目光之中,陈堪走出了寨子,来到佛寺门口,竟鬼使神差的在佛像前拜了一拜。

“大人,您不是不信鬼神的吗?”

面对方胥的询问,陈堪摇了摇头,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举动。

但拜都拜了,况且,拜拜也不是什么坏事。

“走吧!”

出了望月寨,陈堪上了官道,汇入大部队之后,下令道:“全军加速,今天日落前赶到临安!”

越是接近临安,陈堪心里对沐家的好奇心便越重,尤其是经过望月寨一行之后,陈堪更是好奇沐晟在云南是如何施政的。

傍晚时分,一座崭新的城池映入了众人的眼帘。

与此同时,望月寨也再次迎来了一波新的客人。

新来的客人,为首的是一个女子,女子带着一个侏儒男子与一个独臂男子,用拜佛的名义踏进了寨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