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封爵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封爵

书名:大明国士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16 21:06:12

朱棣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无非就是要陈堪再给他提供一个可以说服百官下西洋的理由。

但陈堪这会儿不想吃饼。

更何况是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饼。

朱棣微笑着看着陈堪,他不相信陈堪会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

这小子,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不过,朱棣要是这么容易被拿捏,他也就不是朱棣了。

他笑着说道:“朕的意思嘛,很简单,既然下西洋之事是你在背后推动的,何不干脆走上台前呢?”

“走上前台?”

陈堪瞪大了眼睛,他在想要不要扯个疯给朱棣看看。

这是一个老丈人应该对女婿说的话?

他难道就一点都不顾及他的女儿有可能会变成寡妇吗?

君臣二人在这里斗心眼,马和就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

看到这里,他觉得他也应该打上一记助攻,谁让朱棣是他的主子呢。

他慢悠悠的开口道:“奴婢倒是觉得陛下的提议很好,陈大人是最先知道海外蕴藏着着无数财富的人,这便是占了先机,况且陈大人聪慧过人多智近妖,若是能亲率船队出海,确实比奴婢一个残缺之人更加妥当!”

“马和,你...”

陈堪难以置信的看着马和,丫的老子刚才还给你留了几分颜面,现在你转头就把我卖了?

你丫不厚道。

一想到将来历史书上的郑和下西洋变成陈堪下西洋,陈堪就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下西洋这样的功业,陈堪当然想要。

但是他懒啊,而且他不想吃苦。

一次远洋航行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没有女人也就算了,大海上的风浪还大。

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葬身大海,成为鱼鳖的养分。

像陈堪这样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人,让他去带着船队远航,那不是要他的命吗?

“不行不行不行,臣不是那块料。”

陈堪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想都没想就否决了朱棣和马和的提议。

不就是要找个借口吗?

没问题!

别让我上船,一切都好商量!

“臣觉得,陛下的侄子很有可能流落到了南洋地界,陛下不如派出一支船队去寻他回来,毕竟是一家人嘛,陛下觉得呢?”

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瞬间脱口而出。

闻言,朱棣一愣。

随后大喜,抚掌大笑道:“哈哈哈哈,不错不错,朕的侄子流落在外,朕身为亲叔叔又岂能任凭他在外面吃苦,自当遣人去寻他回来,如此,方能对得起太祖先帝与大行孝康皇帝。”

侄子是哪个侄子,陈堪没有明说,朱棣当然也不会说出那个名字。

反正百官问起,马和的船队就是去找侄子。

至于找哪个侄子,你他妈管得着吗?

有了说得过去的理由,那海禁之事便可以暂时先放到一旁。

至于那些人,朱棣决定再找机会收拾他们。

他召陈瑛回朝,为的不就是这些事情嘛。

反正多余的人都杀了,他也不在乎多杀一些人。

朱棣的大笑声惊醒了陈堪。

妈的,又被恐吓了?

看着陈堪神色数变,朱棣更是乐不可支。

马和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奸计得逞的微笑。

看着两人现在的样子,陈堪也忽然笑了起来。

在历史上,朱棣也是用的这个理由,然后往着内库里大把捞钱。

永乐后期的郑和团队,几乎包揽了大明所有的海上贸易。

但也是因为朱棣做得太独,以至于朱棣去世之后,朱胖胖就在文官的怂恿下第一时间废除了下西洋的政策。

虽说到了宣宗年间,小胖墩朱瞻基又让郑和下了一次西洋,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郑和死后,文官集团干脆一把火将郑和留下来的海图与宝船设计图等全都烧了。

确定了下西洋之事,接下来便是打造下海所用的大船。

但光靠马和从倭国带回来的那一百万两白银,想打造出来一支远洋船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朱棣说让陈堪用那一百万两银子去打造一支船队,属于玩笑的成分居多。

身为这个国家的掌舵人,他很清楚打造一支船队的靡费有多大。

既然已经从陈堪身上榨出来自己想要的,朱棣也不打算继续恐吓陈堪。

他将摆在桌子上的地球仪转得飞快,随后淡淡的朝马和问道:“朕的内库,还有多少钱?”

朱棣的内库,名义上的掌控者是徐皇后,但实际上的掌控者却是身为朱棣贴身内侍的马和。

马和从洪武年间便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整个宫人群体之中,朱棣唯一信任的人,也只有马和一人。

从某些方面来说,朱棣对马和的信任程度甚至还要超过留守北平的那位世子爷。

马和是明白人,他自然明白要带着一支船队去远航,打造船队的钱国库肯定不会出。

那么这笔钱,便只能由朱棣独家赞助。

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马和恭声应道:“回陛下,内库的银子,目前能够动用的,约莫有三百万两。”

马和也留了个心眼,只说能够动用的银子,而不是内库有多少银子。

显然,在他的心里,陈堪虽然是陛下的女婿,但依旧不足以让他信任。

万一将朱棣内库的数额泄露出去,户部一定会跑到朱棣面前哭穷,然后想方设法的将朱棣掏空。

这样的事情,大明的官儿真的做得出来。

陈堪也不在意,反正接下来的事情已经和他没关系了。

能拿到下西洋的首功,陈堪表示他已经很满足。

听完马和的话,朱棣沉声道:“朕将刘家港划给你,再从内库提三百万两银子给你,两年之内,你务必要为朕打造出一支能够纵横四海的船队出来。”

“奴婢领旨!”

马和从凳子上起身,恭敬的跪在朱棣面前。

他知道,从今往后,朱棣能不能在百官面前挺直了腰杆说话,就看他未来的表现如何了。

“另外,你的名字朕觉得有些不妥,马姓不雅。”

朱棣沉思片刻,忽然说道:“郑村坝之战,你为朕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也是你的成名之战,朕便赐你郑姓,从此,以郑和为名,你以为如何?”

马和大喜,五体投地道:“谢陛下赐姓!”

天子赐姓,这是何等的殊荣,更不要说马和只是一个宫人,天家家奴。

自古以来,哪有能被天子赐姓的宫人,马和可谓是开天下之先河了。

陈堪亲眼见证了这一幕,也是发自内心的为郑和感到高兴,当即改口道:“郑将军,恭喜,恭喜啊!”

“平身吧,明日朕自会将赐姓之事明发天下,从此以后,你便是郑和,另外,尔既是武将,往后在朕面前自称微臣即可。”

不得不说,朱棣在收拢人心方面确实很有一套。

郑和虽然是个太监,但也是万军阵中杀出来的铁血汉子,此刻竟然被朱棣一句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郑和哽咽道:“臣领旨,臣定将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不悔。”

陈堪也没想到,他竟然会有幸亲眼目睹朱棣为郑和赐姓这一幕,说不定在后世史书之上,他作为见证者,史家也会为他多添一些笔墨。

“陈堪。”

“臣在。”

为郑和赐完姓,朱棣转头看向陈堪。

“说起来,你为朕立下的功劳也不算少了。”

“有功不赏,实非明君也。”

朱棣回想了一下在他登基这些日子立下的功劳。

削藩之策,清剿白莲教,提出改土归流,提督五城兵马司,分封草原,献上地球仪,还有在军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的热气球。

原来不知不觉,陈堪已经为大明立下了这么多功劳?

细想之下,朱棣甚至觉得这半年多以来,满朝文武干出来的事情还没有陈堪一个人干得多。

他忽然正色道:“陈堪听封。”

陈堪一愣,赶忙起身来到郑和边上跪下。

“臣陈堪,聆听圣训。”

弯腰低头,陈堪现在已经很熟练了。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陈堪除了刚刚来到大明之时在心中有过不忿,现在却是已经没有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了。

遇上了朱棣,管你什么穿越者,也只能在匍匐在他的脚下任他驱使。

“咳...”

清了清嗓子,朱棣淡淡的说道:“陈堪,尔父本为淮西勋贵,但最后行差踏错,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朕如今御极大宝,往日之事,朕不欲追究,尔起于微末,立下诸多功劳,若不大赏,岂不是佐证朕为昏聩之君?

然尔父普定侯一爵,乃是太祖先皇帝亲口收回,朕身为人子,亦需为尊者讳。

今日,朕钦封尔为靖海侯,只盼尔不负朕意,辅佐朕靖平四海,尔意如何?”

“嗯?”

听完朱棣的话,陈堪忽然一愣。

封侯?

这个事情,怎么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还是什么靖海侯,大明有这个爵位吗?

一股极为不真实的感觉从陈堪的心头浮现。

他实在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突然封侯了?

他还没有做出几件改变历史的大事呢。

朱棣一番话,让陈堪有些茫然。

但跪在一旁的郑和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封侯了,陈堪竟然封侯了?

郑和有些难以置信。

大明的赐爵极吝啬,现如今朝中那些上蹿下跳的侯爷,无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中悍将。

可以说,那些人都是踩着无数人的尸骨上位的。

但自己身旁这个年轻人,活跃在朝堂之上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半年多点。

半年多的时间从一介白身爬到侯爷,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纵然其中或许还有几分陛下抬举自己女婿的意思,但封侯这样的事情,本身就足以让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一瞬间,马和似乎看见了巨大的风浪即将席卷整个朝堂。

朱棣见陈堪茫然的样子,却是忍不住微微皱眉。

在朱棣的内心之中,陈堪早该封侯了。

如果不是因为陈桓被蓝玉牵连,陈堪的爵位就该是普定侯,而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劳什子靖海侯。

淮西二十四将,朱棣与他们的关系都还不错。

但老朱为了给他的废物孙子铺路,基本将整个老一代将门杀光了。

所有从情感上来说,朱棣是偏向他们的。

但正如他刚才所说,他就算身为帝王,但天下是老朱打下来的,他依旧需要为尊者讳。

老朱做的那些事情,他再不满也不能更改,更不能推翻,否则就是大不孝。

“陈堪,尔欲如何?”

朱棣忍不住出声提醒了一句。

陈堪回神,顿时一个激灵,赶忙恭声道:“臣,谢陛下隆恩。”

不管朱棣是出于什么心思赐给他这个爵位,陈堪都不打算再还回去。

封侯啊。

那他妈是封侯啊!

多少人奋斗一生却难以企及的位置,朱棣就这么轻飘飘的赏给了他。

跟做梦一样。

陈堪忍不住使劲掐了一下大腿。

腿上传来的剧痛印证了他封侯的事实,他不是在做梦!

这一刻,陈堪很想放声大笑。

虽说封王封侯神马的对于穿越者来说似乎像是标配,但陈堪依旧很想赶紧跑出皇宫将这个消息和大眼睛萌妹分享。

他是个俗人,升官发财每一件事情都能将他的情绪调动起来。

更不要说封侯这么大的事情。

见陈堪应下,朱棣罢了罢手,淡淡的说道:“都起来吧!”

“谢陛下!”

郑和与陈堪,两人再度朝朱棣叩首拜谢,这才慢悠悠的爬起来。

陈堪的精神异常的恍惚。

郑和神色复杂的朝陈堪一拱手道:“陈大人,哦不,侯爷,恭喜。”

“哇哈哈哈,郑将军,同喜同喜!”

陈堪的嘴都要咧到后槽牙了,张开大嘴巴,笑得小舌头直打颤。

与此同时,自二人进门之后便一言不发内阁学士杨士奇也将赐姓与封侯的圣旨拟好。

朱棣伸手接过,粗略的扫了一眼,压四骈六晦涩难懂,他也没有细细看下去的打算。

用印之后,淡淡的吩咐道:“明发天下吧。”

不管是赐姓,还是赐爵,自然不是凭着朱棣一张嘴空口白牙的大白话许诺。

圣旨与文书堪合一样都不能少,明发天下更是必要的程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