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七十章 躁动的御史

第七百七十章 躁动的御史

书名: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0:26:01

吕陶派去跟踪的人,很快就回来了。

“察院,小人查清楚了……”对方凑到吕陶跟前:“方才那人唤作:陈十二,是本厢的厢典王茂实的小妾之弟……”

吕陶听完,眯起眼睛来:“竟是本厢厢典的人!”

本已平静的心脏再次扑通扑通的跳动起来。

吕陶甚至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一张通天的阶梯,在他面前出现。

开封府的厢吏?还是本厢的厢典?

吕陶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这可是一个很敏感的群体!

而厢吏、和尚、道士,组合在一起,更是一瓶对外戚来说堪比砒霜的毒药!

可不要看开封府的厢官体系是承袭自晚唐五代的厢官体系,就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一个和唐五代的基层厢官一样的制度。

只承担着治安、防火的职责。

实则不然!

就像毕仲游所说——诸厢小使臣,虽带督察盗贼,其实分管估计家业,取问病人口词,并检验救火等杂务,不类捕盗之官。

这汴京城的厢吏,从太祖之后,就已经从州郡的那种治安官,转变成了地头蛇!

所有厢吏,都是驻在本厢本坊,与街坊邻居朝夕相处!

他们是汴京城的细小血管。

也是赵官家们的耳目与口舌!

而从先帝开始,他们的身上开始背负更多职责。

先是熙宁三年,先帝下诏——诏京城里外雪寒,老疾孤幼无依之人,令开封府分擘于诸福田院住泊,于额外收养。仍令推判诸厢使臣依旧福田院条约看验,每日依额内人给钱!

元丰五年,因感入京商贾及士人,穷困得病,无钱医治,常常病死于京中,先帝再次下诏:令开封府诸厢使臣各辖二人,凡商旅穷独被病者,录名医治,会其全实,为赏罚法,人月支合药钱两千。

当今天子,广福田院之设,令太医局分于诸厢设诊,以治孤寡老幼无依之人,并免诊钱。

就是从先帝的这些善政上发展而来。

同时,诸福田院中孤儿,最终都会被挑选,然后被汴京新报收走,剩下的则送诸作坊为学徒。

也是以承先帝之德政,广祖宗之宏德为名,出封桩库钱,并命开封府、太医局、福田院实施。

实际负责具体工作,进行甄别、上报、核实的,就是这些厢吏。

此外早在先帝即位之初的熙宁元年,先帝就已经下诏,强化了开封府厢吏的权力——以京朝官曾历通判、知县者为诸厢勾当公事,凡斗讼六十以下情轻者许得专决。

这就是将开封府诸厢坊的民事纠纷、斗殴,都交给各厢坊的勾当本厢公事官处断。

先帝起初的设想是很好的。

合天下州郡能臣之力,将京城建设成真正的首善之地。

奈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个美好的设想,彻底落空了。

原因很简单。

文臣,都是流官。

任期都很短,尤其是开封府的文官任期,特别的短。

过去,权知开封府几乎是一年换一个。

好多人,甚至连半年都做不满就已经高升或者获罪出知了。

不止是权知开封府如此。

开封府的所有中高级文官,都是这样的。

流水的开封府,铁打的厢官吏。

故此,在实际上,本该属于厢勾当公事的‘斗讼杖六十以下得专决’的权力,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那些厢吏手中。

便是来了一个想做事的能臣,成功的将权力从这些厢吏手中收回。

但,要不了多久,这位能臣就会迅速高升。

而继任者则会迅速的将前任抢回来的权力,再次拱手送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外戚与厢吏,而且还是本厢的厢吏有染,就显得很刺眼了。

尤其是,这个外戚在同时,还与和尚、道士,纠缠不清。

仅仅是这一点,只要报上去,那这驸马就要百口莫辩,成为天家眼中的‘可疑外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但,想要靠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扳倒一位驸马,天子的亲姑父,还是有难度的!

然而,有了弹劾的内容,要是不弹劾,就像在勾栏听曲,人家小娘子都已经投怀送抱了,但自己却已在贤者时间。

浑身难受啊!

再说了……

吕陶是很清楚,现在的御史台内部是多卷的。

无论新党、旧党,都在争相的表忠心,都希望天子能像关注朱光庭一样关注自己,乃至于追赠父祖三代。

所以,一个个卷的飞起。

吕陶很担心,现在盯着驸马的人,不止他一个。

若是如此的话,他要是不弹劾,被人抢了先。

这到手的功劳和圣眷,岂不是要飞了?

不行!

吕陶想到这里,就对那官吏道:“汝且在此继续盯着!”

“吾回一趟御史台……”

“诺!”那官吏拱手应命。

吕陶拍拍后者的肩膀,勉励道:“汝自努力,本官将来表功,必有汝的份!”

“说不定,皇恩浩荡,能特旨许汝出官呢!”

这官吏顿时兴奋起来:“请察院放心,小人定会努力的!”

这御史台现在可不仅仅乌鸦们在卷,他们这些乌鸦的打手也在卷。

无他!

朝廷给的太多了!

从元丰八年至今,御史台里的胥吏,得到出官的员额,就已有十人!

而在过去,一年都未必有一个!

在大宋这样的官本位社会里,哪怕再小的官,即使是不入流品的小官,也是有无数人趋之若虞,削尖了脑袋,做梦都想要拿到的。

……

吕陶出了永宁坊,就骑上马,直奔御史台。

走到半路的时候,他迎头撞见了一个熟人。

“元均公!”对方也早早的发现了吕陶,远远就拱手行礼。

吕陶来到这人面前,下马后还礼问道:“芸叟怎在此地?”

此人,正是吕陶的好友张舜民。

他和吕陶、苏轼兄弟还有鲜于侁等人,都是一个团体的。

这个团体一度在朝中,自成一派,而且声量很大。

因为基本都是蜀地士人,所以被人污蔑为蜀党。

不过,现在的蜀党,在经过鲜于侁一案的打击,已经分崩离析。

这从吕陶现在开始和朱光庭走近就能看出来。

朱光庭可是程颢、程颐的学生!

而程颐和二苏之间的关系,如今不能说是貌合神离,至少也是相看两厌。

特别是程颐的学生们!

他们对苏轼兄弟的感观,因为苏轼在司马光丧仪上对程颐大嘴巴开嘲讽的缘故,已经差到无以复加,发誓一定要给老师报仇。

两个派系之间,一度斗的很厉害。

不过,随着鲜于侁、上官均被罢,苏辙出知,双方的关系,开始缓和。

吕陶也是因此,才能和朱光庭走到一起。

但张舜民却依然仇视着程颐。

甚至认为鲜于侁一案,是程颐搞的鬼!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慢慢的疏远的了吕陶。

所以,今日在此遇到张舜民,而且,看上去是张舜民专门来等自己的,吕陶非常开心。

张舜民见了吕陶,却是道:“元均公,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移步酒肆……”

“也好!”吕陶高兴的说道:“久未与芸叟把酒呢!”

两人便就近找了个食肆。

而在如今的汴京城里,开的最多、装修最好的,莫过于孙家烧肉店。

吕陶与张舜民进的就是一家开在附近的孙家烧肉店。

进了店铺,与店家招呼一声,要个雅间,张舜民点了几个招牌的烧肉,要了些茶水,并嘱咐店家不要打扰他们。

进了那雅间,关上门,两人分宾主坐下来。

张舜民就对吕陶道:“元均公,我方接到了吏部的官告,已是定下了六月出知熙州,任为同知熙州!”

吕陶闻言,喜道:“这是好事啊!”

“知州游景叔,通判包君航,皆君子也!芸叟与君子同事一州,将来定是佳话!”

“是啊!”张舜民道:“这确实是好事!”

他这次其实是被贬了。

他被贬是因为他和苏轼一样,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三月份的时候,他上章弹劾太师文彦博操弄权术,任用私人。

证据是文彦博向朝廷举荐的几个人,都和他有旧。

然后,就被铁拳了。

文彦博都还没有说什么,都堂宰执就已经跳了起来,将他的弹劾逐一驳斥。

特别是吕公著,直接要求,贬黜张舜民。

不然,他就要辞相!

道理是很简单的——去年,吕陶等人以文彦博,年老、多病,乞尊礼为帝师,勿以朝政、国家事烦忧。

然后,文彦博当即就发了脾气,立刻闭门谢客。

当时就闹出好大风波!

最后还是天子亲自去请,才把老太师请出来。

事后,吕陶等人本该贬黜,但文彦博求了情,才留用了下来。

如今,张舜民好死不死,又头铁的要评论文彦博,还说他私相授受。

以文彦博的脾气,他是可能再次发作的。

而宰执们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张舜民悠悠一叹:“不瞒元均公,某此番能得熙州同知,是太师上的表章举荐的!”

吕陶沉默了。

因为上次,他能留用,也是太师文彦博上的表章求情。

好人、坏人,都是文彦博!

就他们这些人,是小丑,是处事毛躁的年轻人,是不知轻重的激进派。

反正,别人都是这么议论的。

就这,他们还必须感谢文太师,得感恩称颂太师的度量。

只能说,四朝元老,真的很厉害!

随随便便就可以把他们这些年轻人吊起来锤。

“不说这些了……”张舜民道:“此番回到熙河,对某而言,也算是好事了!”

他当年曾跟着高遵裕在西北用事。

对于西北地方的情况算是了解的。

“某来寻元均公,是来告知元均公一个事情的……”

“嗯?”

“天子再次留中了今日弹劾驸马的弹章……”张舜民悠悠的道:“王明叟等人,在御史台中串联,欲至内东门下长跪不起,乞天子诏对,乞当面呈奏驸马不法事!”

吕陶闻言,神色剧变。

他知道的,王觌要做的事情叫扣阙!

像扣阙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就必然会闹的满城风雨。

同时,也必然将都堂宰执们全部拉下水!

道理是很简单的——御史扣阙,等于绕过了正常的程序,属于越级上告。

这本身在官场就是大忌!

更要命的是,御史扣阙后,都堂宰执就必须站队。

是支持御史们?或者反对?

这是没有中间选项的!

选中间立场,等于告诉天下人,这位宰执是两面人,在骑墙观望。

而支持的话,若扣阙失败,支持者只能自请出外。

若反对的话,一旦扣阙成功,反对者从此就要为千夫所指。

所以,都堂宰执们是很反感御史们扣阙的。

他们也严防死守着御史扣阙,稍有动静,都堂的铁拳就会立刻降临!

王觌哪来的胆子?

吕陶看向张舜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是留中的话,王觌不可能串联其他御史。

御史们莽归莽,轻重还是知道的。

越过都堂宰执,等于挑衅都堂权威。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若没有一个合理的、足够说服所有人的理由。

那就不仅仅是得罪现在的宰执。

也在得罪将来的所有宰执!

这样做的人,会被所有人视作异类,当成刺头。

永远都会被按在偏远军州,永世不得翻身!

张舜民叹道:“天子下诏,命出封桩库钱,为驸马补亏空!”

吕陶张大了嘴巴,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天子诏出封桩库钱为驸马补亏空?

这是什么神仙举措啊!

反正,吕陶在知道了此事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立刻就道:“王察院欲率众扣阙请命于天子!”

“此乃为天下人言事!”

“吾虽不才,必当从之!”

在天子下诏出封桩库钱,为驸马填补亏空后。

整个事情的性质,已经彻底变了。

为什么?

因为天子出封装库钱给驸马填补亏空的这个诏命,就类似于现代的某个基金发短信给自己的客户——家人们,我真的没有被挤兑啊!

妥妥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事也是一般的道理。

不打自招的同时,给了所有人一个公平的出风头、表忠心的机会。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二三子可击鼓而攻之!

任何御史言官,只要智商还在线,在知道了这个事情后就会猛猛的冲起来。

再没有比现在更安全,更容易表现自己忠诚的机会了!

甚至可以说,谁不参加扣阙,谁就是心里有鬼!

这个人应该被狠狠的审查,查他祖宗十八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