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国战隼 > 第513章 海军的“小步快跑”

第513章 海军的“小步快跑”

书名:大国战隼 作者:步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3:53

给李战定下一个月的期限并非老陈头或者上级组织故意给李战这位超高技术飞行员的特别标准,而是他们剩下的训练时间已经不多了。

根据上级可靠消息,航母会在九月份入列服役。

中国海军是绝对不会接受一艘没有舰载机的航母的,因此,在航母服役之前,配套的舰载航空部队必须要完成陆基模拟训练上舰实操。

飞鲨选拨已经暂停,全力以赴对入选的数十名飞行员进行训练。

经过了几次延后的李战加入飞鲨比原定时间晚了一年多,他落下的功课太多了,要想成为首批上舰的飞行员就必须要付出数倍于其他人的努力和汗水。

针对李战的情况,综合考虑了飞鲨训练的实际,老陈头批准了使用037号歼-7EGG开小灶的方案,让部分能够熟练使用歼-7战机的准飞鲨们可以使用该机加强训练。

李战到达沃土飞训基地的第三天,飞鲨集训一阶段训练结束,进入全新的系统训练阶段。同日,关于他的政审报告送到了海司首长的案头,自此,李战的编制正式划入了海军,成为了海军航空兵部队中的一员。

也是在这一天,飞鲨集训新阶段开训动员在沃土飞训基地飞行区召开,李战第一次见到了基地的所有人员——近两千人的大动员会。

随后,各部队带回再开小动员会,航空部门留在飞行区会场,老陈头站到了简易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说道,“从今天起你们正式成为了海军航空兵的一员,成为了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你们当中有许多人是经过数次的选拨选上来的,也有一些人一次过关。”

准飞鲨们的组成非常的复杂,有快四十岁的上校副师级老鸟,也有二十多岁的年青小伙子上尉,有开二代机的也有开三代机的,甚至有开运输机的。当然包括李战这种从歼-6一路开过来的异类。

张雪阳这类人高大上,大多数人眼中的精英,但是他的准飞机型远远比不上破烂王师出身的李战这一类人。歼-6、歼-7、歼-8、SU-27SK、歼-10、歼-11、轰-6KZ、运-8……他才二十九岁啊!

“不管你们以前是干什么的,也不管你是什么级别什么军衔,对飞鲨部队来说你们都是全新的成员,你们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严格地说你们还没资格称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我们所有的训练依然是在陆基上展开,没有在舰上飞到规定认证标准,你们都只是准飞鲨。”

老陈头严肃地说道,“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上舰名额,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上舰没有名额限制,谁达到要求谁上舰,全部达标全部上舰!”

这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关于第一批上舰名单是大家讨论着最多的一件事,第一批上舰啊,开创历史啊,多大的荣誉!这个开创不是一般的开创,而是中国海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军人视荣誉为生命,为了荣誉可以牺牲生命。

现在老陈头亲口说没有名额限制谁达标谁上舰,这无疑去掉了大家心头最担心的那道障碍。不需要和别人竞争,只要努力通过要求达到标准就能首批上舰,这对中下水准的准飞鲨们是好消息。

但是!

老陈头话锋一转,“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同时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新的标准会比现在的要高很多,你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现在执行的标准其实严格地说不算是标准,说白了海航现在对如何定义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还没有完全清晰的细则,一切都还在摸索当中。换个角度来看,标准、细则、规定等等,不正是这第一批准飞鲨们飞出来的吗?

未来的起飞资格认证、着舰资格认证等,标准怎么样来定,什么样的应为满分什么样的动作又是不及格的,全部都需要从头开始来试验来分析。而这些全部都需要有大量的飞行实操提供支持。

比如李战定义了低空突防的标准,靠的不就是大量的飞行训练作为支撑吗?

没有大量的实践不可能形成实用的标准。

老陈头说,“进入了飞鲨并不意味着你就具备了上舰资格,以后是上舰还是分到岸基部队,全看你能不能通过相关的资格认证。当然,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国庆之前具备上舰实操的能力。”

非常简单有力的动员会,宣告着全新训练阶段的开始。往后就不再是多部门联动了,而是每一次飞行都完全按照舰上的流程来进行,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飞行的失败甚至引起事故。

这对错过了整个基础训练的李战来说也许并不是坏事,他可以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直接全部接受完全一致的舰上出动流程。

时间紧任务重是在张雪阳带他熟悉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是真切感受到的。庞大的维修机库里,机务人员忙着对一架通体黄色底漆涂有厂家生产编号的歼-15进行日常的检修,机身上规定位置涂有其他颜色的标识。

李战发现自1616号歼-16起,他接触的都是未正式定型的战机。部队为什么会用未正式定型的飞机搞训练?因为时间紧!紧张到等不及飞机定型了!

歼-15尤其如此,海航已经等出火气来了。甚至可以说歼-15这个飞机是部队一边用一边改,部队初步形成战斗力了飞机也还没完全定型。许多人对沈飞有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武器装备列装部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没有定型的武器装备是绝对不会列入部队编制的。现在海航用于舰载航空部队训练的是原型机,足以说明上级对进度有多不满。

李战并不是很在意是什么飞机,1616号歼-16他开了这么久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对他来说只要能飞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定型不定型那不是飞行员的工作。

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歼-15,李战不是发出啧啧声,触摸着强有力的加强起落架,看着能够坐进去乘凉的发动机喷口,他的心情比小孩子过年时还要好。

“机翼面积大了一些,鸭翼也很性感,机身结构强度也是加强过了的吧,咦,起落架的悬挂系统也不一样了。”李战一边细细地品着一边点出歼-15和歼-11系列的不同,这是一架单座歼-15,而唯一的一架歼-15S转场回厂家做检测了。

张雪阳指着机翼说,“最大的变化还是机翼,多了折叠机构,不过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机身重量反而比毛子货要轻了不少。轻载起飞二十二吨,带四枚空弹,作战半径五百公里,只能说一般。”

李战微微点头,“滑跃起飞最大的劣势就在这里,二十二吨,半油都装不了。”

歼-11系列战机最大的优势是大航程,歼-15是基于SU-33的原型机研制的,用了大量首次用于歼-11B上的先进航电技术,大载油量自然也是继承了的,尽管机翼折叠机构占用了一些机翼空间,但是最大航程没有下降很多。

然而因为滑跃起飞对起飞重量有限制,油箱再大也没用——你没办法装满油。至于携带武器就更蛋疼了,多挂两枚炸弹都不行,你挂架再多也没有意义。

“滑跃起飞没办法发挥出歼十五的优势来,归根结底还是要弹射。”李战有些小失望。

张雪阳对海军当前的发展思路了解很多,他扶着起落架说道,“自九七年深圳舰下水,海军装备发展秉承的思路是小步快跑,即小批量多型号建造思路,一个型号建造一两艘,经过技术沉淀总结经验教训和使用心得后建造改型,同样也是造那么一两艘。一直到整体技术都成熟了再进行批量建造。比如054A护卫舰,头几艘造得很慢,到后面整体技术成熟了就开足马力下饺子。”

他拍了拍歼-15的起落架,“航母也是如此,舰载战斗机也是如此。不仅瓦良格,未来的第一型国产航母也肯定是滑跃甲板常规动力的中型航母,很有可能干脆就是瓦良格的翻版,但是以我军一贯以来的习惯,是肯定会有非常重大的内在变化的。你看歼十一B型,外形和A型一样,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咱们飞行员也很难从通过外形区分出它们来。可是里面的变化有多大你应该非常清楚的,整个航电系统、飞控系统、驾驶舱界面全都换了,连弹射座椅型号都不一样。所以未来第一型国产航母基本上也是瓦良格的外形加我们自己的丰富内在。”

“说了这么多你就是想告诉我想要弹射起飞且得等很长一段时间,对吧?”李战举步往机尾后起落架走去,一边说,“咱们航母作战部队前期以训练为主不会担任战备执勤任务,这个判断不难得出的。你所说的海军装备发展思路很正确,海军这个军种比较特殊,重在积累。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更多的积累,小步快跑是好办法。小曰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有些舰艇甚至一个型号就一艘,十几艘舰艇可能有五六级型号。技术进步非常连贯,部队的使用经验非常连贯。”

说到这里,李战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假设,我的意思是瓦良格和第一艘国产航母都用于作战训练甚至教学,那么当部队锻炼出来之后,海军最有可能怎么做呢?”

张雪阳顿时皱起眉头来,眼珠子转啊转啊。

会怎么做呢?

李战颇有深意地笑着说,“052B只造了两艘,却用掉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可是052C首舰下水到现在不过七八年时间,建了多少艘?”

张雪阳迅速回忆着,“七艘?八艘?”

“最新消息,052D型首舰年内下水,作为C型的综合延续,以前型的建造规模来看,这款驱逐舰进入了大批量建造阶段。充分说明经过前几个型号十多年的使用以及技术发展,海军已经确定052D是当前最合适的通用型驱逐舰。”李战很有信心的说,“这么来看,一旦舰载航空部队形成了战斗力,那么我们缺的就只是航母。”

李战问,“在复活瓦良格以及建造过一艘中大型常规动力航母之后,你说以我们的造船厂的能力,多久能下水一艘航母?平直甲板弹射起飞的航母。”

一旦技术成熟,以现如今几个主要船厂的建造能力,建一艘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大概、可能、也许就是三四年的时间……

都是当兵当油了的老鸟了,都非常清楚军工系统的“尿性”,平时不显山不漏水那是因为总觉得技术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旦放大招说明技术不但到位了而且肯定有溢出,发起狠来七八千吨、上万吨的驱逐舰同时开建同时下水,而在这个时候唯一的超级强国失业率持续高攀……

“政工小能手名不虚传啊,让你这么一说我热血都沸腾了,这么看,咱们这一代人是完全有机会在十万吨的核动力航母上起降的。”张雪阳眼睛发亮,道。

李战说,“你我不太清楚,毕竟你年纪大了我还年轻。”

“呵呵!”张雪阳冷笑。

他比李战大不了几岁。空军飞行员正常来说是能飞到四十五岁的,张雪阳起码还有十三年的飞行生涯。李战的飞行生涯自然就更长了,而且以李战的情况,他极有可能这辈子都得交代在飞行上了。

说了几句题外话,李战等机务维护完,顺着登机梯上去坐进驾驶舱熟悉歼-15的操作界面,张雪阳在一旁给他讲解。与歼-11B的差别不大,对李战这种有上千个Su-27SK、歼-11B、歼-16战机飞行小时的老侧卫来说是很容易上手的。

“鸭翼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下,不过你飞过歼十,应该也没有问题。”张雪阳强调了一下鸭翼,歼-15最明显的外形特征就是多了一对鸭翼,在机翼和驾驶舱之间的位置,与主翼大致在同意而水平线,位置与歼-10的有很大的差别。

李战熟悉着熟悉的触感,随口问道,“苏三三的飞控缺陷在歼十五上面得到解决了吗?歼十五用的还是老一套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吧?”

他这么问是有道理,据他所知,歼-15并没有使用歼-11B所采用的国产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具体原因不清楚,应该和尽快投入使用有关。李战开Su-27SK、歼-11A最怕就是毛子那一套笨重的电子-机械混合操纵系统出问题,特殊的升力体设计下,没有纵向电传的辅助飞行员根本控制不了会突然大角度上仰机头大角度俯冲向下的战机。

如果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起降阶段,尤其是着舰这个环节,造成的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因此,这是李战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