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国战隼 > 第684章 由四代机引申出来的思考

第684章 由四代机引申出来的思考

书名:大国战隼 作者:步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3:53

“详细说说。”包冠华道。

李战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他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人浅见。

但是他的个人看法却是不可忽视的。

“从二师开歼七的时候开始,我一直在思考人民空军需要什么样的第四代战机。当时并不知道四代机已经在研发的冲刺阶段,说实话,当时看到黑丝带首飞的新闻,我甚至怀疑是一条假新闻。”

“确认是事实之后,我开始更加认真地思考同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四代机才符合未来战争对人民空军提出的要求。从北库到飞鲨,这期间参加过多次实弹演练、实弹对抗、综合演习演练,也到外面了解过外军空军的现状以及他们的战略思想。”

“诚然,以F-22A为赶超目标没有错,毕竟世界上只有这么一款四代机。我一开始甚至认为只要咱们的四代机具备与F-22A相差无几的作战能力就是很好的结果。我想不到的是成洛马厂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四代机首飞,由此我想到一个很关键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航空技术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我们不能再用老思维来考虑吸现在以及以后的事情了。”

“在飞鲨部队工作那段时间我的体会最深刻。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实现质的飞跃的研发能力,是不是应该把问题考虑深刻一些,把事情想远一些。黑丝带是标准的空军重型空优战机,我在法国看过F-22A的飞行,单论机动性,F-22A比不上咱们的黑丝带,我相信航电系统也是伯仲之间的。”

“但是F-22A不是完美的,它毕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设计思想,上个世纪**十年代的技术。最重要的是设计思想。F-22A的设计思路是用于对苏联的Su-27和米格-29机群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换言之,立项之初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未来将要面对咱们的四代机。”

“如果我们一味的以F-22A为赶超目标,显然是会限制自身的发展的。这个目标应该做出调整,赶超F-22A只能作为基本目标,而具备适应未来战争的更强的作战能力应当是我们四代机的最终目标。”

说到这里,李战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第二个理由和海军有关。毋庸置疑的是,人民海军在未来是肯定会装备大型核动力航母的。美国海军用大量的经验证明了重型舰载战斗机的维护效率和出动效率低于中型舰载战斗机,舰载战斗机的降落重量超过二十吨危险性大增。这是他们放弃F-14和F-111B的原因之一。”

“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海军当时已经失去了对手,他们完全不需要用更多的资源去维持重型舰载战斗机机队。事实上,通过从重型舰载战斗机的设计以及航母的设计两个方面入手,以现在的技术以及未来的科技发展,提升新型重型舰载隐身战斗机的出动效率降低降落风险是可以实现的。”

“沈霍伊制造出了第四代中型舰载隐身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他们已经开始利用这架飞机进行相关的技术进行验证。基本上可以肯定,未来航母上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会是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和第四代中型舰载隐身战斗机,形成两个量级的搭配。”

“新老搭配的情况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按照海军的想法,未来肯定是会使用第四代重型舰载战斗机和第四代中型舰载战斗机进行搭配,前者会是防空主力,后者则负责攻击。这是他们对未来航母战斗群舰载战斗机部队配置的理想状态。”

李战说,“基于此,问题来了。黑丝带的研发完全没有考虑过上舰的可能。大家都知道陆基战斗机改为舰载战斗机非常的难,不是加强一下起落机构换更大推力发动机就行的。苏联以苏两七平台搞苏三三搞了那么多年,我们在已经吃透了苏两七平台技术的情况下获得了苏三三的技术和图纸,歼十五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搞出来。足以说明舰载战斗机的研发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四代机能够在研发的时候考虑到上舰的可能,对未来的第四代重型舰载战斗机的研发是有非常大帮助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黑丝带出海军舰载型,美国人搞的F-35项目在我看来是失败的,他们想以一个平台衍生出通用三军的战机,想法很美好但是事实很残酷。除了常规型号,短距起降型号和垂直起降型号都没有形成战斗力,甚至使用频率都无法正常,什么时候成熟起来现在看来是遥遥无期的。”

“我们不需要搞什么世界战斗机,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空军的四代机和海军的四代机完全是可以分别开发的。衍生出来的技术可以用在改进三代机这个方面,呈现出两个火车头带动整个航空装备同步发展的格局。比如歼十六,使用了黑丝带的大量先进航电技术,虽然外形变化不大但是内在已经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作战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包冠华认真地听着,微微地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黑丝带的研发最好能够考虑到新技术在未来海军第四代舰载战斗机项目上的应用。”

“是的。”李战说。

两句话能够概括起来的意见,李战说了这么多是因为他希望作为负责人之一的包冠华能够从头到尾了解他完整的想法。

客观地说,F-35同样适用了F-22项目带来的大量技术,没有F-22的铺垫就没有F-35的出现。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李战提出来的是海空军部队对未来新式战机的定位的看法,这关系到两大军种的发展战略。

空军瞄准攻防兼备转型,大力发展两种主力装备,第一种是主力战斗机,第二种是地空导弹,前者组成的是能攻能守的主力力量,后者则是要形成能够拦截弹道导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在这样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需要研发什么样的装备、装备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性能,也就非常的清晰了。

海军目前的想法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下饺子。但是海军是有理想的,作为四大军种之一,如果没有理想那和渔船有什么区别。而且海军的理想更吓人更远大。

现在海军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能用歼-15,不过相对来说歼-15绝对是一款优秀的舰载战斗机,使用个四五十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问题在于自从黑丝带首飞之后,海军的胃口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原来我们有这么强悍的研发能力了!

那么以前藏起来不敢示人的理想目标自然的就可以大胆地拿了出来。

李战说,“总的来说,我认为四代机不单要具备强悍的单机作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足够的空中指挥作战能力。我所指的不是一架四代机指挥其余四代机作战的指挥能力,而是一架四代机指挥若干架无人战斗机作战的指挥能力。”

“哦?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具体说一说。”包冠华眉头猛跳,敏锐地嗅到了里面蕴含着的极强的新作战样式的味道。

李战说,“无人操纵装备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地进入部队服役,许多任务,作战的、保障的,方方面面,都会越来越多的利用无人操纵平台来实施。无人化作战是一个新的趋势,不管是空中作战还是地面作战。也许四代机不但要面临敌人的有人驾驶飞机,还要面对大量的无人战斗机,反过来要求四代机必须要具备指挥若干架无人战斗机进行作战的能力,如此才能保证不在敌人的无人机人海战术中被击落。”

“咱们空军在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而且放眼全球,我们的无人机技术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应该发挥这个优势。”

包冠华说,“无人飞机现在大多只能担负一些支援保障任务,要实现空中作战恐怕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美国有大量的使用无人机作战的经验,但是他们的经验也仅限于在完全掌握战场制空权、制电磁权甚至是掌握战场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使用无人飞机对地进行打击,更多的是侦察任务。”

笑了笑,李战说,“我有预感,我们的发展速度会很快,在无人战斗机这个领域,也许军工科研人员会再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会吗?”包冠华笑着说。

李战坚定点头,“我很有信心。”

“参照四代机项目的进展,我相信无人战斗机的研发一定不会慢,而且恐怕会是隐身的型号。十年前我看过一片发表在中国空军月刊上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上尉参谋,他对未来空战的设想在当年看来是匪夷所思的,现在回想,恐怕他的设想很快要实现了。”李战说道。

包冠华仔细回忆了一下,道,“他是不是认为未来空战的交战主力是无人战斗机?”

“对。”

“我有印象,那篇文章引起了上层的关注。”

李战说,“是的。他认为未来空战是操作人员在地面指挥终端控制无人战斗机进行作战,以后的空战就像是打游戏,双方飞行员通过控制手柄来对抗。实际上他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了。”

“我认为无人战斗机的技术是不成问题的,制约无人战斗机发展的是信号传输这个环节,未来北斗系统建成,这些制约自然会消失,无人战斗机的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把指挥控制从地面搬到空中,实现一个意志下的狼群战术,四代机很关键。”李战说。

包冠华连连点头,显然,他认同了李战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利用战术运输机平台发展来的指挥机是可以对无人战斗机进行指挥控制的,但是这种平台与四代机相比是不具备优势的。要让四代机具备指挥若干无人战斗机进行作战,关键在于要把指挥控制系统小型化,能够融入航电系统当中。

战斗机的空间极其有限,不可能像战术运输机平台发展来的指挥机那样安装大量的电子设备。

指挥控制系统小型化并且融入航电系统显然非常困难,但是从现在的技术来看并非不可能。

如果在研发的过程当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未来会有更多的余地。相对于F-22A,黑丝带的体型更大,冗余量更大,改进潜力更大,提前做好预留工作是相对容易的。

沉吟了一下,包冠华说,“你形成一个书面报告,下一次项目讨论会我拿出来大家议一议。”

李战有些意外地说,“老领导,只是我一些肤浅的看法,拿不上台面吧?”

“你的意见谁敢说肤浅?”包冠华笑道,“既然你提出来了,就要拿出来大家讨论。小李,你就是有时候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为什么把你从海航要回来担任四代机的主力试飞员?就是看重你的作战经验,全军你是独一份。不夸张地说,你的建议意见是可以左右部队未来的战术方向的。”

李战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没这么严重吧?”

“有。”包冠华严肃地说,“你是部队的一块宝,浑身都是宝。所以我必须要再一次强调,必须要绝对服从塔台的指令。指挥员命令你跳伞你绝对不能有任何的犹豫。”

李战肃然,“是,我坚决服从命令!”

“好。”

包冠华微微点了点头,尽管他知道这样的强调恐怕作用不大,他转换了话题,说,“关于后面的试飞,你有什么具体想法没有?趁着休假前你跟我说一说,我这边也好提前准备。”

“还真有个具体想法。”李战笑着说。

包冠华起身给李战续了茶水,说,“说说,说说,我就知道你小子脑筋灵活得很。”

李战是飞行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当你以为他正在思考眼前的问题时,实际上他已经思考得更多更远。他是喜欢掌握主动权的性格,飞行员都是如此,他这方面的意识更加强烈。

尽管只是经过了一次试飞,但是以李战的性格,他也许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试飞框架,完全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思考。

“好,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PS:9月30日约定大家投月票,打响战隼的收工之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