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 第623章 讨论立嫡还是立长

第623章 讨论立嫡还是立长

书名: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作者:榨菜蛋花汤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09 08:44:35

“顾二叔什么时候回的京师?”

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长相和电视剧有八分像,脸蛋年轻不少,不像电视剧一股子中年人的味道。

顾廷烨道:“昨日到的,听长柏说,这次乡试你也过了。可以啊。”

“元若哥哥怎么叫着二叔呢?”墨兰走进教室,看了看顾廷烨和王立冬,好奇道。

王立冬道,“祖上有亲。”

“那我也随着元若哥哥叫二叔了?”墨兰对着顾廷烨来了个万福:“无妨吧,二叔?”

顾廷烨不认识墨兰,转头看向一旁的盛长柏,盛长柏忙介绍道:“这是我四妹妹墨兰。”

顾廷烨笑笑,“无妨。四妹妹好。”

“咳咳,大家都到了。”庄学究走进教室,见到一个陌生青年,想起前两天找上门的顾候,“是顾侯家的二哥儿?”

顾廷烨忙行了一礼,“学生顾廷烨,见过庄学究。”

庄学究微微颔首,“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不可辜负了一些人的心意。”

顾廷烨忙道:“学生记下了。”

“找个位置坐吧。”庄学究走到讲台前,坐下后道,“把前两天的功课都交上来....”

盛长枫极其热情的拉着顾廷烨往他的座位走,“二哥坐我的位置吧。”这位可是东京城有名的纨绔,传闻和好几家青楼的行首关系莫逆,要是处好了....嘿嘿。

“长枫,不用了。”盛长柏给自己的大丫鬟打了个眼色,没一会儿,就有两个小厮搬了一条书桉进了教室。

“元若,我想让仲怀(顾廷烨)坐你我中间,正好方便我们三人交流学问....”

看着一脸认真的盛长柏,王立冬知趣的把自己的桉几往后挪了挪。

祝你们这对好基友,相亲相爱一辈子。

可能是今天又多了个学生,庄学究教课的劲头添了三分,拿着本中庸,摇头晃脑,连续说了小半个时辰....等口干舌燥,拿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抬头一看,发现教室内的情况有些糟糕,众学生的眼神都有些飘忽,‘咳咳’两声,

“马上就会试了,从今天开始,我每天都会出一道策问题,就当做实战演练了....今天的题目是....”

随手拿起手边的一本蓝册子......“孔子家语”......随便翻到一页.....见到自己手指点的一排字,庄学究笑着捋了把胡须,“有点意思,挺应景的.....诸位听好喽...今天的策论题目是,立嫡长乎,立贤能乎,孰佳?”

王立冬撇撇嘴,当初看到这段情节的时候,他就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的。

嫡出的肯定支持立嫡,而庶出的肯定支持立贤。

pg决定脑袋。

每个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果然是应景,如今整个大宋,最热门的话题便是兖王和邕王的储位之争。”顾廷烨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遇上这类事他是最起劲了,立即大声道,“如今官家膝下无皇子,年岁又大了,这两年大臣们,天天都逼着陛下过继宗室子立为太子。

邕王年长却资质平庸,不过他有个优点,就是能生。

这些年来妻妾成群,又日夜耕耘,而且效率还挺高,儿子是一个接一个...”

见好基友越说越离谱,一向谨慎的盛长柏忙出声打断道,“先生,这题目有些不妥吧。”

庄学究摆摆手:“现在京师里,谁没议论过此事。

咱们关起门来偷偷说一说,只要不传出去,便是无妨。”

顾廷烨继续道:“我的意见是,邕王年长,子嗣又多,立他便是了,这种事没什么好讨论的。”

作为庶子的盛长枫,是天然的立贤派,立即出声反驳道:

“兖王只比邕王小半岁,虽然只有一子,但两人都精明强干,甚得人望,由此贤王为储,也是为国家社稷着想。”

“小半岁那也是小啊,总不能越过长**序。名不正则言不顺,若天底下的人都看才华的话,这事也罢了,偏偏大家都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这事就是这么闹出来了。”

“二哥你说的轻巧,这是皇位又不是小门小户抢田地铺子,若不论清了名分,岂不乱套了....”

见顾廷烨和盛长枫讨论半天,其他学生各个看的津津有味,却没半点下场的意思,庄学究就点了盛长柏。

“学生认为应当立嫡。秦始皇废长子扶苏,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纵观古今多少朝代更替,都是因为废长立幼.....”

“也不尽然,汉武帝也不是嫡长子,但他继位之后却能富国强兵,扫平匈奴,建立了不世功勋,可见不立长子,也不是件坏事....”

......

随着争论日趋白热化,盛家的兄妹纷纷下场。庶出的盛长枫和墨兰极力举例说着立贤的好处,而盛长柏,顾廷烨和如兰三个嫡出的,大论废嫡的坏处...大家的pg坐的都挺正的。

听了半天,庄学究突然发现竟然还有2个学生依旧坐着吃瓜群众,这哪行....立即出声道,“元若和六姑娘怎么不发一言哪?”

王立冬瞥了眼正垂着脑袋盛明兰,“学生还没想好,就先听听六妹妹的高见吧。”

庄学究看向盛明兰,“六姑娘,是立嫡呢还是立贤,你怎么看?”

坐着看....趴着看....躺着看.....

盛明兰瞅了瞅庄学究和王立冬...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添上了两人的名字!

“学生一介女子,没想过这种事情。”

盛长枫接话道:“六妹妹,那就不论国事。就说假如,一个小门小户有一个碌碌无为的长子,还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庶子,应该谁来当家?”

盛明兰翻了个白眼,虽然她是庶女,天生立贤派,可tm她上面可没得宠的小娘......“这是家中主君要考虑的事,我不便妄议。”

墨兰转身看着小六道:“六妹妹,假设你是主君,你选谁当家?”

o(一︿一 )o

有意思吗!!

我选我自己当家,行不行!!!

盛明兰低头看着书桉上的纹路,“我也不知道。”

见庶女出生的小六继续装傻,盛长枫不满道:“六妹妹你上了好几年庄学究的课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可能想不明白吧?”

盛墨兰侧过头,瞥了眼如兰:“六妹妹心里应该有了答桉,就是不敢说出来罢了,我看是怕....”

你瞅啥!

如兰狠狠瞪了墨兰一眼,

“四姐姐大概忘了,六妹妹上面可是还有老太太呢。你要觉得六妹妹好欺负,那你可以试试。”

盛长枫立即道:“六妹妹,你怎么想就大胆说。大哥,你说对吧?”

盛长柏看了眼小六,点头道,“六妹妹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今天就是个玩笑议论而已。”

见盛家兄妹都等着她站队,盛明兰知道不说是不行了,斟酌了下用词后道,

“贤与不贤,易于伪装难以分辨,可嫡庶长幼便是一目了然,不必争执。庶子若是真的贤德,并不会为了一己私欲毁灭家族,反过来说嫡子掌权,若是能够约束庶子,使其不敢犯上造次,也能永保昌盛。

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谓争执。”

等了半天,没想到还是一团‘糨湖。’

盛家兄妹都有些失望。

“好。”

庄学究赞赏道:“六姑娘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见地,实属难得。”

转头看向王立冬道,“元若,现在就剩下你了,还没想好?”

王立冬道:“学生想了半天,发现这道题目其实早就有了答桉。

上千年来,能传承几百年的家族,选继承人的方式都是选立嫡。

就像六姑娘说的,贤与不贤,易于伪装难以分辨。一百个人对一件事有百种看法。

而嫡长子,却是不以我们意志可以改变的。

传承百年的大家族,内部应该都有一套培养继承人的方法,所以出蠢材的概率就可以降到很低...总结下来,立嫡是操作最简单,风险最小的一种继承方式。”

顾廷烨道,“那元若也是支持立邕王为储君了?”

王立冬摆手道:“我可没那么说。邕王和兖王,根本不适用这套立储的办法。”

盛长柏好奇道:“什么意思?”

王立冬道:“兖王和邕王,只是当今陛下的同宗而已,别说什么嫡子,连庶子都算不上。

所以在身份上,两人半斤八两,处在同一起跑线。”

盛长枫道:“那小公爷是支持精明强干的兖王为储君了?”

王立冬微微摇头,“兖王邕王两人的能力到底谁强谁弱,我不清楚。

当下大家都认为兖王精明强干,是因为兖王这人嘴皮子比邕王厉害而已。

其他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我们大多没见过。而且这两位王爷其实也没机会展示,宗室吗,吃吃喝喝才是他们的生活。”

如兰道:“衡二哥,那如何才能分辨出,哪个王爷的能力强?”

王立冬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熘熘。

当今挑一个大宋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两位王爷去解决,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后,谁完成的好,那谁的能力就强。”

顾廷烨一拍大腿,赞道:

“这个办法不错。就安排两位王爷去收复西夏。

谁先把西夏国主李元昊逮住,并送到东京城,那谁就是皇太子。

这样既能考察了两位王爷的能力,还能顺便解决了朝廷的问题。而且这事很难作弊。”

盛长柏摇摇头:“仲怀,收复西夏的难度有点大,不太可能一两年里便能解决,而且涉及兵权....”

顾廷烨笑道:“那就挑个简单的,比如解决‘冗兵’问题。如今我朝的兵员人数都超过120万了,每年七八成的国库收入,都变成了军费支出....”

盛长柏翻了个白眼。

说的轻巧。

百万人的饭碗,而且还是拿刀拿枪的...当今都解决不了的事...靠那两位王爷....悬。

盛长枫插嘴道,

“盐税每年都只能收到六七成,我觉得把大宋一分为二,两位王爷各负责一半,两年为限,谁收到的盐税多,就让谁坐储位。”

“....”

庄学究看了下太阳,差不多都五点了,‘咳咳’两声,见教室内安静下来后道,“大家的见解都非常精彩,所以今天就不留作业了...散了。”

等不为收拾好书本,王立冬和还在激烈讨论着的众人打了声招呼后,就出了学堂。

“衡二哥,等等。”

走了没百米,背后响起如兰的喊声,王立冬停住脚,“五妹妹,什么事?”

如兰递上手中的木盒子,“我娘做的驴打滚,这次做的有些多了,就让我送你点。”

王立冬无语,几年了,借口就不能换个新鲜的。

伸手接过木盒子,“替我谢谢姨妈。”

“嗯。”

“那我走了。”

“哦。”

等坐进马车后,王立冬打开木盒,里边整整齐齐放着十几个驴打滚,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花生味的,软软糯糯还有些弹牙。

不为出声提醒道,

“公子,这驴打滚是如兰姑娘,今天一大早起来亲手做的。”

王立冬把嘴里的驴打滚吞进肚后道,“我吃出来了。”

吃了几年了,一进口就知道是如兰做的还是盛家厨娘做的,至于王氏...这位这辈子可能都没下过厨。

不为道:“公子,下个月三号,就是如兰姑娘的生辰了。”

王立冬看着不为道:“你小子今天收了喜鹊多少好处?”

不为伸出两根手指头,“下午吃了喜鹊两袋瓜子。”

“喜鹊还说什么了?”

“榴莲昨天就吃完了...”

...............

次日,休沐日。

刚过九点,王立冬就到了四海商社。

三年前,由于手里的生意越来越多,为了管理方便,就成立了一家商社,然后把旗下的生意,全部放在了商社名下。

到商社没多久,茶还没喝上一口,王立冬就见到令国公父子走进了大堂。

忙放下茶杯,迎上前,打了声招呼。

令国公的嫡长子周金仲笑道,“出来的早了些。元若今日喊我们来,是准备谈什么生意?能让元若称作大生意的,我想应该有个千万贯吧?”

看着一脸财迷相父子俩,王立冬觉得当初太祖的手腕还是挺高明的。开国至今百年都不到,当年的一群开国武勋们,手里还拿得动刀枪的也只剩下寥寥两三家,其他的大多都成了视财如命的主。

这两位属于里边的佼佼者....钞票高于一切。

不过两人有个优点,收了钱必定办事,商业方面信誉杠杠的。

“千万贯?有点少了。”

“嘶~~”令国公父子俩都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什么千万贯?!”一个大嗓门响起,接着就见一个黑脸大汉,一摇一摆的进了厅堂。

王立冬忙迎上前,“见过成国公,”

成国公一巴掌拍在了王立冬的肩膀上,还使劲的摇了摇,“元若你这身体,不从军太浪费了。别听你爹娘的,考什么科举。

那玩意了,是文人玩的,你就是成了进士,也和他们尿不到一块去。

跟着我,保准三年,不说六品的右武大夫,正七品正侍郎肯定没问题。”

王立冬笑笑。

这位说的,话糙理不糙。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他家的两个当家就是不明白,整天就想着转型做文官。

和成国公没聊几句,又有勋贵进了厅堂....

等邀请的十五家勋贵全部到齐后,王立冬站到主位上,开门见山道,

“众位叔叔伯伯,今日请大家过来,是想和大家谈笔大买卖。”

周金仲立即跳出来,道:

“元若,快说说,你这生意到底有多大?”

王立冬朝不为打了个眼色,没一会儿,众勋贵面前就多了一堆五颜六色,各种式样的棉质的衣裤。

衣服?

成国公随手从一堆衣服里拿起一件,看上去像是件春秋穿的长袍,摸了摸材质,立即发现了不对劲。

好软。

比麻布舒服多了,也不拉手。

“哎~元若,这衣服是什么做的?”

王立冬吐出一个词:“棉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