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漪,回来吧。工作的事不用担心,还有你那个小对象也带回来,让大家看一看嘛。听说他木匠活做得好,那也是技术人才, 咱们都大大的欢迎嘛,回来,回来,都回来……”
京城的电话打到了镇上,是一位很有话语权的前辈。
“爷爷,我暂时还不想回,在这边挺好的,过两年吧,您那边儿有更需要我的位置的时候,我肯定回。”
电话那边儿愣了几秒,然后传来朗阔的笑声,“你这丫头,还是一样的敏锐,是不是闻到什么味儿了?”
“嘿嘿,这不都是常跟在您们身边,学了一点皮毛嘛。”
“滑头,行,那就先依你,在那边儿好好过日子,回头我让人给你送吃的用的去。明后年吧,有确切的政策出来,你可不能再躲啦。”
“好好好,为国尽忠,义不容辞。”
……
放下电话,镇上的主任拿着茶杯看着宁漪笑,“没看出来,咱们镇上卧虎藏龙啊。你这个小同志,藏得够深的。”
宁漪只笑,“刘主任,那您可得帮我保密。”
那肯定呀。他也不敢往外瞎说呀。
虽说不知道电话那头的人具体是什么身份,可是接电话里那边说找三十里堡的宁漪那个气势,那个声音,怎么就那么耳熟呢?老觉得在哪里听过。
没人知道宁漪接过这么一个电话,能回城而没回。
回到村子里,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
北方的冬天是真的冷,今天尤其冷。
但是人心是火热火热的,特别是知青们,准备高考,热火朝天。
村里读过几年书的,也都跟着凑热闹,实际也就是凑个热闹。
考试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寒假。她整日的窝在家里,屋子里暖和和的,跟宁三妹一起,有时候宁婶子也过来,做做活儿,聊着天,很快就过一天。
“……嫂子……”
腊月二十五,林栖想法子弄了半片子猪肉和二十来斤板油回来,宁漪正在家里炼油呢。
宁爸与宁妈两个人一起进了屋,手里还拎着一个扁筐,上面盖着小被子,捂得严严实实的。
这俩人怎么凑到一起了?还这么拘谨?
啥情况?
“快进屋,这是怎么了?你们俩怎么一起来的?”
宁漪的眼睛跟探照灯似的在两人之间搜索,想看出来是不是有啥新情况了。
“……嫂子你看看。”
啥呀?给她送年货呢?
尹秋月把被子拿下来,哎哟妈呀,那筐子里分明是一个包着的婴儿。
宁漪都懵了,给她送孩子?
“谁生的?”
尹秋月看宁漪盯她肚子,吓得赶紧摇手,“不知道是谁生的,我捡的。”
捡的?
嗯呢。
“哪捡的?”
“今儿我去大王庄帮厨,回来在火车道那儿刚遇上建国哥,我俩站着说了两句话。我就看着远处的红包袱了,本来也没多想,以为是谁掉了东西,走近一看,这孩子冻得脸都紫了,还有点儿微弱的哭声。咱也不能见死不救啊……”
所以你们就给捡了?
然后送到我这儿来了?
“我也没法养啊,我还没结婚,捡个孩子回去,好说不好听的。”
宁建国一看宁漪看他,挠头,“我家养不起啊。再说,我跟老二老三和三妹都大了……”
行,你们是真行。
……
于是,晚上林栖背着半袋子山货回家来的时候,家里多了一位小“客人”。
“哪来的孩子?”
林栖怀疑的看向宁漪的肚子?
宁漪白了他一眼,“看什么呢?不是我生的。我爸妈给我送来的……”
呃……
这个话听着挺别扭,但是林栖还是反应过来了。
但更疑惑了,“他们从哪弄的孩子?”
“捡的。”
“捡的?”
嗯。
宁漪指着孩子旁边的红底碎花棉被,“什么信用标志都没有留下,孩子身上也没有胎记什么的。没满月的孩子。火车道边儿上捡的,不知道是在火车上扔下的,还是哪里的人过来扔的。我估摸着,**成可能是考上大学的知青扔下的。”
要回城上学了,养不了孩子,又不想绊在农村,把孩子扔了,送人的,这个年代,不是个例。
“那怎么着啊?养着?”
林栖看看那一身儿新衣服,睡得香甜的孩子。
哎……
宁漪重重的叹了口气,“你看看这孩子的样子,眼不眼熟?”
啊?
林栖往孩子脸上看,看了好半天,“跟你有三分像?”
可真是巧。
“不是三分像,跟我以前小时候的百天照几乎一模一样。”
只不过是穿越后,身份不一样的,身体也不一样了,她整个人气场气质各方面的,内在影响外在,跟上辈子没那么像了而已。
林栖那脑子,都反应了好一会儿,“这是你?”
宁漪又摇头,“肯定不是,年龄对不上。差着十来岁呢。”
如果她是爸妈捡的,那也不能瞒十几岁呀,小孩子长得快,多报三岁两岁的还能说早长晚长,十岁,那不是笑话嘛。
“那让梦逍查一查吧?”
林栖这么说,宁漪沉默了一会儿,“查吧。知道一下来处也好。”
总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吧。
她要想养孩子,还用等到现在?
“老七在家呢?”
正说着话, 门外宁婶子进来了。
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包袱,和一个盆。
“哎,老大回去心事重重的,我问半天才说,真是能叫他们愁死。”数落了儿子,打开那小包袱,“这是三妹小时候用过的介子,我都吃得干干净净的,还能用。”
说完了就要上手给孩子换,被宁漪拦下了,“婶儿,不用。我会弄。您放着吧。小时候我在保育院,帮着阿姨照看过弟弟妹妹的。”
她本人其实没有全程照看过这么大的小婴儿,就是胡小妹家的小月璃那会儿长在她身边儿,胡小妹和归荑看孩子的时候,她算是围观过。
但是对宁婶拿来那十几年前的旧物,实在是不敢用。
宁婶子一听果然就放手了,又拿起盆来,给两口子看盆里的小米,“这么大的孩子,没有奶喝就只有小米汤能养活,别的都不成。老七你来,我教你怎么弄。”
说着就到厨房,让林栖跟着学,多少米放多少水,熬多长时间,怎么熬出来小米油,给孩子喝哪一部分……
教得可细致了,林栖也可认真的跟着学。
宁婶子待到天都黑透了,看那孩子一直睡得挺好的,中间睡了也不哭不闹的,拿小勺子一点点给喂了米汤,喝完又睡了。特别乖。
这才不是很放心的回家,走时候还一劲儿的交代,有任何问题,随时叫她。叭墙头喊一声就能听到。
第二天,村子里陆续的有人听说宁漪和林栖两口子捡了个孩子,都过来看,上了年纪的还都分享着各自的养崽秘籍。
只随便问了一句,听说是在火车道边上捡的,就放过去了。
没人觉得他们养这孩子有什么不对。
背后都说呢,宁漪结婚两年不生,八成是生不了,才抱了一个回来养的。
真是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的讨论。
还有热心的奶奶,怕两人不会带孩子,主动过来帮着带。
白天家里总是有那么三两个老人在,晚上偶尔也有主动留宿的。
热心是真的热心,好心也是真的好心。
但要不是宁漪家里特别暖和,满屋子养着花花草草大冬天的都开着花,空气里说不出的清香沁人,伙食又好。
怕是也没有那么多好心的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