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哥釉

第三百五十六章 哥釉

书名: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06 22:04:55

周至指着那口箱子说道:“我看二哥志不在此,不然就不会放弃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现在有老爷子你看着倒是无所谓,等到将来……要来上几次打眼,倾家荡产都有可能啊。”

刘三爷惊了一下,显然他自己之前都没有想那么多。

瓷器里边还有个嘉庆朝的“百花不落地”小观音瓶,所谓百花不落地,又称“万花锦”,“百花不露”,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用各色花朵将瓷器表面填满,不露出瓷底的釉上彩表现手法,

这种纹饰多在瓷器中心部位做绘出牡丹等大朵纹样,并在周围以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等各种小花作为陪衬,辅纹精细,令整个画面覆盖整个瓷器之上,象征着百花呈瑞的好兆头。

花之形状、大小、正侧,各尽其致,繁密之极。

虽然说是“百花不落地”,但是在边缘地方依旧能够见到有黑地或者白地露出,其中以黑地最为珍贵。

这个题材始造于雍正,兴盛于乾隆、完美于嘉庆。

清代著名鉴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有述:“嘉庆……佳品不多,惟万花瓷品俗名百花,到底以此时为佳耳。”

较之乾隆朝,嘉庆时期的“万花锦”,除了继承前朝的精细规整之外,还特别注意克服了乾隆时期的堆砌繁缛,重新趋于疏朗简约,在不失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同时,又透出几分清逸雅致、灵秀,属于嘉庆朝不多不俗的精品瓷器。

不过在审美更崇尚宋风的周至眼里,“百花不落地”这样的艺术形式不是他的菜,欣赏完后就交还给了费经理,没有下手的**。

反倒是一个更小的哥釉鱼篓尊,引来了周至的兴趣。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

哥釉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

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

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釉面浑厚滋润,釉面开有大小纹片。

另外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能够看到釉下细腻坚实的黑胎,故而被称之为“紫口”。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而“紫口”则成为宋哥窑瓷之一绝,之后历代皆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受当时工艺的限制,哥窑瓷没有大器,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

关于哥窑还有一桩未解的公案。

六十年代时,浙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瓷。

但其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与传世的哥窑均有不同之处,而最显著的是这批瓷器都没有使用支钉。

与之相反的是传世哥窑瓷器,金丝铁线的纹理存在自然延伸而来的粗细程度的不同,还有就是重要的紫口和支钉痕迹,因此可以断定,历史上价值不菲的“传世哥窑”器物的产地,不在如今已经发现的几处窑址。

到底在哪里?至今都还是一个谜,尚待文物考古学者的分晓。

这个鱼篓尊也是一件非常小的器物,单手就能半握,拿在手里非常的舒服,虽然名为“尊”,其实更大可能是一件文房盛水用的“水注”。

或者说不管以前是干什么用的,最终都变成了文人案头的“水注”。

小物件保存得非常完美,上面还有一层细微的包浆,古瓷的柔光非常明显,看得出来被无数的前主人爱不释手地把玩过。

而周至认为这小物件儿是非常值得这份珍爱的,因为鱼篓的造型配合上紫口和网状的金丝铁线,真是相得益彰,异常可爱。

周至取来费经理看瓷器的修表放大镜安在自己的眼睛上,一点点地认真察看了几处特征和气泡,忍不住在费经理之前开口了:“老爷子,这个准备多少出?”

“周小友还学过书画?”刘三爷问道。

“书法倒是练过,画就只会看了。”周至笑道:“老爷子怎么会问这个?”

“从你的兴趣爱好看出来的。”刘三爷微笑道:“看你喜欢的物件儿,除了开头那个开玩笑的狮耳瓶,其余的都带着雅气儿,而不以贵贱先后论。”

“你看,铜髹银撑腰虎笔架,撮箕砖砚,寿星牙尖雕件印章,青花荷叶笔舔,加上这个哥釉水注,这是一套文房书画用品啊。”

“这些都是给四表舅准备的礼物,他才是书画高手。”周至笑着搓了搓那个哥釉小瓶:“不过这个我可没打算给他,握着太舒服了。”

“难得有聊得来的人上门,又照顾了我这么多生意,这个小瓶就送给小友吧,反正也是不值当钱的玩意儿。”

“诶?我看这鱼篓瓶就很不错啊,起码我没有看出毛病在哪里,所有特征都符合传世宋哥窑的特点。敢问三爷,你觉得问题在哪里?”

“其实小友你说得很对,从细节特征来看,我也同意小友的说法。”三爷笑道:“不过只有一个小问题,这个器物,最早烧造出来,它到底是干嘛用的?”

“你说它是花瓶,明显小了;说它是水滴,器型不对;说它是水瓶,同样容量不够。”

“传世哥窑多是礼器样式,这个明显偏离了礼器典雅的风格,而走上了优雅的路子,少了朝堂庄重之风,却多了山野隐逸之趣,因此我从风格上断定它不是传世哥窑,而是一件非常厉害的高仿。”

刘三爷没有什么科学手段,全凭眼力,应该说他说的全都在道理上,一点没毛病。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