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一百七十六章 好东西不少

第两千一百七十六章 好东西不少

书名: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06 22:04:55

桌上的陶盘里加水,是为了防止铁炉传热,烫伤桌面,上面烧水的铜壶本来应该换成银壶或者铁壶,不过目前周至还没有找到,凉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和雪区一样,他们更喜欢铜制品。

因为是晚上了,害怕大家喝茶睡不着,周至用联和乡特产的松子、核桃和苦荞一起,泡了一壶苦荞茶。

茶具用的是乡里柴窑烧造的粗瓷器,再过十几二十年,当乡下的小馒头窑因为污染都给治理完以后,大家才会重新审视这些瓷器,发觉它们的珍贵。

到了后世只有岛国还留有这样的手工窑口,东西卖的极贵,被冠以“侘寂”,“简素”,“要古”等名头备受追捧,卖到飞起。

其实在周至看来,现在摆在桌上的这些以紫土为胎,传统青釉黄釉为装饰,为了防止粘连而刻意留出底足没有施满全釉的粗瓷做法,才是真正继承于五代和两宋的“正统遗风”。

审美无处不在,起码在吉克阿紫的眼里,这些平日里看着也寻常的东西,经过一番挑选整治后摆放到这书房里,立刻就变得雅致了起来。

“很多人嫌弃厚胎粗瓷的杯子压手。”周至给大家添茶:“殊不知古代给客人饮酒饮茶的杯子里,有一款的名字就叫‘压手杯’,即便是到了明代薄胎瓷制作普及天下以后,压手杯一样没有被淘汰。”

“不过不再用来喝酒了,而是特意留为了茶杯,为什么?因为厚胎杯子传热慢,持握不怕烫手,且握在手里有质感,舒服。”

“我这套杯儿你们不能小看,这是乡里柴碳馒头窑里烧出来的,从头到尾全手工,面上的石灰釉是当地的陶果磨粉细筛调制的,配合紫土胎,颇有宋代哥窑器的特点,虽然没有金丝铁线,但是紫口铁足好歹具备了的,釉色也近似明代影青,至少在我看来,比岛国手工瓷器好太多了。”

“我只知道日色大叔那里,这种淡浅蓝色的瓷器比酱色和绿色的那些要贵一点,一个贵两毛还是五毛?”

“日色大叔说他可以烧出带开片儿的来,说得轻松得很,说是只需要把釉挂厚实一点就行,他小时候是学了七八年,挨了多少顿打后,才克服了这个瑕疵。”周至只是摇头:“我是不太相信的,才按照宣和制式的做法,跟他定做了一窑,要是真的烧得出来,那以后有得玩了。”

“我还以为你这屋子布置下来要花不少钱呢。”沙马日聪看来是比较懂行的:“我在首都进修的时候去看过家具展览,这种不上漆的,花纹颜色漂亮的实木家具,卖得可贵了。”

“这也是一种投资。”周至给大家科普道:“你们将来结婚啊,建议你们定制一套我屋里这种家具,要是全套青冈木、苹果木这种,以后会值不少钱的。”

“值钱不值钱的先不论,这样的家具的确很漂亮。”沙马日聪看着那两个碗柜摞出来的书架:“这东西好像乡下挺多的,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这么漂亮呢?”

“因为这些东西都放在灶房里,本来就黑咕隆咚,外加烟熏火燎,本色都看不见了。”周至说起来都忍不住笑:“那自然是看不出来。”

“但是只要是硬木家具,将来肯定会升值,而本土的硬木里,青冈木是绝对的佼佼者。”

“所以你收集了那么一大堆疙里疙瘩的怪木头?”吴仁中不禁觉得好奇:“那些疙瘩也没法做家具啊?”

“那些不一样,那些叫做瘤瘿料,是花纹和油分最充分的部位,用来做文房用品是最好的。好些在老乡家里摆了好些年,早都已经陈化到位了,等过几天小机床到了我做几个给你看看你就明白了。”

“好像在肘子哥哥眼里,我们联和乡到处都是好东西。”吉克阿紫笑道。

“不是我眼里,的确到处都是好东西啊。”周至将杯子举起来:“比如这个苦荞茶,就别有一番风味,现代人重视健康养生,昨天烧烤吃得有点多了,今天拿这个刮刮油,清清肠胃,正好。”

“这个还挺好喝的。”沙马日聪点头:“我喝茶会睡不着,喝这个应该不存在问题吧?”

“诶!这就是苦荞茶的第二个概念了——叫做‘代饮’。”周至说道:“就是茶的替代品,不含茶多酚,适用于沙马你这种对茶中的兴奋物质比较敏感的人。”

“那你那罐儿归我了,明天我带回城里去。”沙马指着她喜欢的东西向周至要,现在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打劫起来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所以联和乡的确是有不少好东西的,只不过受限于交通,现在只能想办法弄点不大会受运输影响的,或者附加价值高的,容易让乡亲们学会的。”

“加上这几条限制,东西却又不多了。只能在日常里慢慢观察发现。”

说到这里,大家都有些沉默了,真要较真起来,选项目的难度其实还是挺大的。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本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加上都年轻,很快又抛开烦恼说笑起来。

这一晚整个联和乡的人都睡得晚,虽然电视机里的普通话不少老乡们听不太懂,但是却一点不妨碍他们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时期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电视报》,就是将各个电视台接下来一周的节目收集到一起刊印成报刊,一周一期,让大家有个提前的安排,报纸销量还不错。

周至想着是不是可以定一份,不过念头刚刚冒出来又打断了,这地方等报纸送到,就不再是预报单,而是回顾单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过鸡蛋玉米饼,便开始由老赤日带着上山,寻找养鸡场的位置。

联和乡是一个巨大的山谷,山谷呈兽爪型分布,解放前的联和乡其实就是一个由土司带着族群镇守谷口而形成的聚落,谷内的土地都是他的财产。

据老赤日介绍,那个时候联和乡后面的山谷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水草充沛,每年新烧出一片地来种粮食,而上一片地很快就会长满羊草,给牛羊提供食物。

不知道从哪一年起,气候就开始变化了,加上乱砍乱伐,森林减少,烧种面积扩大,以往产出丰茂的山谷,后来成了山洪,滑坡频发的地质灾害区。

没了森林的保护,地表土被冲走之后,留下的就是荒凉的红黏土,营养一下子就不行了。

加上水源变得匮乏,现在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山谷,在离联和乡最远的一道沟里,其余地方早就无复当年的模样。

自从国家开始实施飞播造林后,虽然在绝大多数地方成效一般,但是联和乡,却又成了少数非常成功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