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两百八十九章 好消息

第两千两百八十九章 好消息

书名: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06 22:04:55

“这个倒是不急。”王老爷子赶紧停止了大家的讨论:“这画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修复和画心而已,装裱都还没有开始,不着急。”

说完开始祸水东引:“咱们不如讨论一下皿方罍的展出完成以后,到底该存放在哪个馆更合适吧。”

以皿方罍“方罍之王”的重要程度,这种具有铭文,器型同品类当中属于第一的,一般都是存放在国家博物馆。

只有一个地方特殊,那就是涵盖了周秦汉唐四朝文物的陕博,在周至的心理,陕博的重要地位,其实和国博,故宫是一样的。

但是皿方罍的器盖之前一直属于湘馆的馆藏,湘馆有资格争。

而重要的研究者和发现人是沪馆馆长马承源,马承源还是新田栋一的好朋友,新田栋一的倾向也是沪馆,因为沪上有钱,沪馆的各种条件都是仅次于国博的。

虽然说国内各家博物馆相互借展文物已经渐渐成了常态,甚至国博都开始让各家博物馆有了怨言,什么“借一次三年都不还”的负面差评,但是起码说明这样的交流已经开始了。

但是即便交流开始普遍,文物到底属于哪家博物馆的藏品,对于博物馆的资质提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湘省博物馆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国家一级,国家重点这些名号一个不少,原因就是馆藏的长沙窑瓷器、商周青铜器、齐白石画作、何绍基,中兴四大名臣书法作品、古楚漆器等藏品。

当然仅靠这些东西是撑不起一个国家重点博物馆的,湘馆地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七三年发现的一个大宝藏——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文物,仅已经搬到库房和建起建筑保护的那些,到现在已经清理了二十多年还没完,根据熊传薪的估计,恐怕还得再来三十年。

最终大佬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加上捐赠方代表,也就是周至的意见,大家还是选定了湘省博物馆作为收藏皿方罍的藏馆,毕竟这件器物的主要故事都发生在湘省,盖子也一直保藏在湘省,在湘省重新合二为一,尤其特殊的地域意义。

如此大好事儿,大家当然要让高至喜和熊传薪请客,而新田栋一和坂本五郎作为重要客人,要照顾他们的口味,最后宴请在了王府井。

那里几年前开了一家日式料理店,叫吉野家,里边有松茸刺生,荞麦酱油和清浊势伊酒,这三样在岛国卖得挺贵的,现在成了在中国的岛国人接待自己国内来宾首选的装逼地方。

两百克的大松茸摆上来,厨师用长长的日式厨刀将之剖切成薄片送到围成一圈的客人面前的盘子里,结合海鲜刺生,沾着荞麦酱油和芥末一起吃。

还有就是参考彝族火盆烧烤的炉子,将松茸放到松果碳上烘烤到半熟,然后撕开和烤牛肉、烤鳗鱼一起吃,对于岛国人来说,既是家乡风味,又是异国风情,绝对的有牌面。

新田栋一和坂本五郎当然高兴,甚至认为接待有点过于隆重了,不过一帮中国老头就觉得自己很可怜,那么贵还吃也吃不饱,喝也喝不高,最后每人还要加一碗乌冬面才行。

最哭笑不得的还是周至,这个吉野家卖的松茸、清酒、荞麦酱油都是周六嬢集团辛辛苦苦从凉山里拉出来的,老子想要吃这些,还用得着上这儿来?

蜀中那句老话——豆腐都搬成了肉价钱!

就在送行二人的时候,坂本五郎还一再跟周至交谈,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将来岛国的中华书画古本需要修复的时候,拜托到周桑跟前,万望周桑务必出手。

岛国人这一套其实有些让周至无语,有点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了,岛国好些中华书画都是国宝级藏品,从最早的古镰仓、室町时期的僧院主和大名,到明治时期关西豪族,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岛国更成了中国重要文物流散欧美的重要渠道之一。

还要加上战争掠夺,导致现象流失在岛国的重要中华书画藏品非常多,如王维的画,苏东坡的字,两宋诸多名家的代表作,王羲之、智永等名家的发帖,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就算坂本五郎不绕这些弯弯绕,难道周至能够坐视不管?

将新田栋一和坂本五郎送走,回来便迎来了科委的好消息。

关于利簋的文字研究分析,出结果了。

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前序试验性工程”,宋主任决心将牧野之战的准确时间推断作为突破口。

除了利簋的记录外,文史专家们还在《国语·周语下》、《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中找到了记录,得到了几个关键数据。

首先,牧野大战乃是商河周的朝代更换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标本。

其次,文字利簋铭文字体和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构是一致的,铭文字体扁长,字迹凝重稳健,并保留有商代铭文字体首尾尖中间粗的特征,符合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特征。

第三,利簋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之前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数十种之多。现在可以确定,利簋把这个时点的干支日期和天象都给敲实了。

第四,《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的记录,与利簋相合;《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战一日而破纣之国”,同样与利簋相合;

这四个方面,基本证实了利簋铭文的可靠性,接下来就该科学家们出场了。

首先是碳14测年专家的结果,西周初年遗存在陕省豫省都发现了许多,出土的炭样测年也一直在进行,专家根据朝歌战场一些西周初年的遗迹中的碳采样,基本确定大战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当中。

这就将时间缩减到了三十年当中,之后天文学家将周至和安春佳搞出的计算机模型,用木星,也就是古代岁星的天文轨迹,推算出它在朝歌地区观测能够看到的天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