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 过年

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 过年

书名: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06 22:04:55

尤其是家中供有楚国工匠、战士、毕摩的,他们会变成护佑神,因此,换年祭仪式时也要及时让他们曾使用的物品归位,放置家中供奉位上,一同享祭。

临近节日,青年人在准备枪药、炮药;妇女们在准备舂糍粑,做苦荞馍,而等到临近年关的两天,老赤日也不外出了,因为要说整个联和乡,啊不,甚至整个美姑县,大凉山地区,最重要的一处“玛都”,就在这个粮站里。

往年碍于自己支书儿子的面上,老赤日也不敢大张旗鼓地祭祀,现在有了周至给他撑腰,还打出了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旗号,加上今年粮站里连杀了三头大肥猪,想必老祖宗们对今年的联和乡满意得很,老赤日自然要来一个全须全尾。

土良志这几天也是满脸红光,粮站小酒厂的自酿包谷酒卖了不少出去,但估计今年过年会有一场大消耗,自己也留下了很多。

而周至和吴仁中则轮流开车去县里,州里,给老乡们拉需要的物资。

今年乡里对布料的要求挺多,还有小银饰,以及糖果,糕点,对于一些只种了土豆和玉米的家庭来说,他们还要换些大米,糯米,甚至直接买那种五斤一个的饵块。

别的东西都好办,银饰还费了一点力气的,现在的银制品比较珍贵,周至和吴仁中还是委托到了李玉堂那里,让自治州人民银行出面从省里找渠道搞来了一批。

这批货很重要,周至和土良志亲自去州里取,顺便还要接回来一批重要的客人——池薛荔和她的拍摄团队。

“肘子!”池薛荔见到周至就直接给他来了一个狠狠的拥抱:“想死姐了!我也是蜀都首都到处跑,结果我们俩愣是没有碰到过一回!”

“薛荔姐。”周至见到池薛荔也很高兴,这一世改变自己甚至全家人命运的开始,池薛荔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你现在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了?让我差点都没敢认!”

“臭小子,你敢嫌弃我!”池薛荔揪住周至的耳朵:“是不是嫌弃我?!”

“没有没有!”周至赶紧讨饶:“就现在这样才是导演范儿!就是怕你嫁不出去了!”

以前的池薛荔是知性主持人,一般都是高级衬衫西服套裙丝袜高跟鞋,烫着时尚的大波浪卷发,都市丽人的形象拿捏得死死的。

后来当了频道主持人,不亲自上节目的时候,筒裙就换成了西裤,再带上一个大黑边眼睛,御姐范儿就更足了。

自从开始拍摄《血脉江河》,池薛荔的装扮就发生了巨大的改观,比如现在,运动靴,帆布裤,羽绒服,头发剪得很短,带上太阳帽几乎看不到,反正怎么利索怎么来,变得英姿飒爽,除了脸还是以前那样漂亮,形象上已经看不出来和以前有什么联系了。

“稀罕!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池薛荔根本不在乎周至的打趣,终于还是放开了手:“你这蠢货,大凉山这么多风景绝美的地方,一路上我都看见了不少,结果你都没有想着给拍一点素材,寄给我的全是老爷爷他们做法事唱歌的……”

“那些都是基本的素材。”周至笑道:“就好比修建城堡的砖石水泥,具体如何将砖石水泥营造成美轮美奂的庄园别墅,就要靠您这纪录片大导演给好好设计,补充材料了。”

“土叔,这位不用我介绍了吧?大导演池姐。”说完又给池薛荔介绍:“这位是我们乡的支书,退伍军人回家乡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路,今年刚刚当选了人大代表,翻年就要去首都开大会的。”

“你好土支书。”池薛荔主动伸手道:“我是看着肘子从高中生小屁孩长起来的,我们之间开玩笑开惯了,您别见怪。”

“还是一起叫土叔吧。”周至也笑道:“叫乡长支书怪生分的。”

“欢迎欢迎啊。”土良志也伸出大手和池薛荔相握:“要不是肘子,我们乡可等不来您这样的大导演!”

“哪里就大导演了,就拍了一部片子而已,说起来还是人家素材给找得好,空让我担了这个名声。”池薛荔笑着扭头问周至:“是不是呀肘子?”

“没那事儿!”周至一口否定:“是薛荔姐你那股狠劲!从高原拍到海口,从戈壁拍到沼泽,好多地方荒凉无比,满地葬坑,一般人也吃不了那种苦。”

“说起这个来,就得介绍一下功臣团队了。”池薛荔回头招呼团队成员过来。

“大魏哥也在啊!”周至看到人群里有一个穿着很多口袋那种马甲长发披肩的汉子:“怎么还留上胡子了?!”

那汉子顿时乐开了花:“哎哟,我留上胡子了肘子也还认得出我来?!”

“那是当然,”周至笑道:“当年上省电视台找薛荔姐,还是你来领我进去的。”

“哈哈哈!是的,还有一个叫杨和的小孩,现在想起来,还是三岁看老,那个时候你们胆子就那么大!”

等到这番热闹完,州上负责文化接待的同志才上来领着大家上车,池薛荔现在在纪录片的天地里也算是顶流,身份不一样了,大家要先去州政府开会,让领导们接见一下,表示表示对摄制组到来的欢迎和关怀,表达表达地方上全力配合摄制组的态度。

之后还在州招待所办了两桌接风宴,等到下午,周至跟土良志才带着大部队,拿着金银店从蜀都搞来的银饰,这时候沙马日聪也从学校赶过来了,又去卫校接上放假的吉列阿紫,大家一起回到乡里。

当晚大家吃过糍杷和苦荞馍为主食的丰盛接风宴后,粮站里开始打扫庭院、房屋,一边准备坨坨肉等祭祀用品。

池薛荔架起机器,拍摄下自治州规格最高的,“迎接”祖先回玛都的仪式。

之后的几天,池薛荔就跟着周至、吴仁中、麦小苗、阿紫还有黑龙,挨家走访乡里人家,发放从蜀都组织来的慈善用品。

周至还给小伙子和姑娘们准备了礼物,都是用联和乡自己产的南红制作的耳钉。

不要奇怪,彝人不管男女都要带耳钉,不过姑娘是两边都戴,而小伙子是只带右耳,而且只用红色和黄色两种。

黄色的材料一般会用蜜蜡,那也是好东西,不过周至没地方去找,红色那就不要太多了,能够将全乡的光棍儿单身姑娘乃至小娃子们全都打扮起来。

每到一家,周至他们刚到门口就要吼上两声,家里主人就带着全家老小迎了出来。

这种吼叫也是风俗,每到一家,就吼几声,意思是告诉主人,串门的人们已经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