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五百零一章 展会

第两千五百零一章 展会

书名: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09 22:18:59

“哇!”麦小苗来到橱窗前,也发出了和许多之前来看过的女孩那样的惊叹:“这就是《龙子图》?到现场来看可比看照片利害太多了。”

这就是南红产品的另外一个奇特之处了,显工,但通过摄影来表现却总会失分,远远比不上亲眼所见的观感那般惊艳。

结果麦小苗接下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侧目,就见她撸起一截袖子,亮出手腕上一串红色的珠子:“肘子,这是用我们捡的这种石头雕刻成的?”

周围人顿时一起投来异样的目光,要不是麦小苗手腕上那串红色珠子实在漂亮,估计都有人会出言讥讽了。

周至赶紧将麦小苗的手拉下来,扯下袖子给她盖住:“你这串是精挑的水籽儿,玩的是原生态,品种也不一样,你的是火焰红,褚大师她们用的是樱桃红,欣赏的方向也不一样。”

“这位同学明白这樱桃红的来历?那你给我们讲讲呗?”人群里有一位中年人闻言,就跟周至请教:“这么好看的石头,乍一眼让人感觉像玻璃似的,结果看介绍说是天然材质,这样的东西,以前怎么没被人发现啊?”

“哦。”周至想了想,决定不放过这个宣传南红的宝贵机会:“说起来这种石材,在我国很早就被作为宝石使用过,只不过后来耗尽了矿源,这才淡出了大家是视野。”

“这种石材叫做南红,是玛瑙的一种,但是与普通玛瑙有所区别的是这种玛瑙质地可以纯净均匀,古人将之当做珊瑚的替代品,更胜在质地坚硬,最早用的是陇南料,故而取其产地和颜色,称其为‘南红’。”

“清代对珊瑚朝珠的使用量很大,笼络蒙藏也需要大量珠宝,因此甘南红被发现后很快就被朝廷大用,不出百年已经采掘一空。”

“到了乾隆时期,人们在滇中保山一带又发现了一道矿脉,质地与颜色都与甘南红接近,唯一的问题就是料子的碎裂太多。”

“次品总比没有好,加上运送滇铜出来的道路已经通畅,开发保山南红很快又成了热门,哪怕是碎裂较多的材料,同样被很快采掘干净了。”

“从乾隆晚期到前几年,这类南红的制品除了故宫里留下了一些文物之外,偶尔在文玩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些散珠,其余就难得一见了。”

“直到前年,有人在金沙江上游地区又发现了一些零散的矿脉,也出产一种红色的玛瑙,但是花纹却是多种多样,有白地上分布朱砂斑点的,称为冰飘,有满肉纯色的,称为柿子红,有肉冻掺杂的,称作火焰红,有略带透明质感,颜色红润明艳如樱桃的,比如雕刻这《百零八龙子图》,的材料,就称作樱桃红了。”

“那刚刚你又说这位小妹妹手上的叫水籽儿……”

“哦,那是另外一种分法。”周至说道:“南红产在山上的泥洞里,因为滑坡泥石流等原因,有一些矿料会被带到溪水河流里边,玛瑙比和田玉还要亲水,经过长时间水流和泥沙的冲洗摩擦,石子儿会变得圆润不说,能够成型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就和最早的和田玉一样,最早的和田玉都是指的两条河里的籽料。”那位中年人明白了:“在水中冲刷过千万年后留下来的,品质要比山里现采出来的高上许多。”

“就是这个意思。”周至笑道:“南红也有水籽儿,但是水籽儿当中以火焰纹最多,要是有纯色的,其品质一般都要比山料好很多,这一点最容易体现在颜色上,鲜红如国旗的颜色,是柿子红里边的极品,称作‘锦红’了。”

“虽然南红里还有颜色更深,偏紫的玫瑰红,也有虽然更红,但色调却要暗淡一些的牛血红,终归都要比锦红差一档了。”

“原来是这样,受教了。”中年男子笑道:“谢谢同学给我们解惑,不过这料子的具体产地?”

“听长辈们说是出自金沙江,上游某一条支流当中。”对于这一点周至决心保持神秘:“不过到了这里,南红就是一种材质,一种大师们精美绝伦工艺的载体而已。”

“大家千万莫要买椟还珠,要将欣赏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大师们的精工与巧思上。”

“我发现一个职业,很适合你。”从人群里边挤出来,麦小苗拉着周至的手不放:“做导游,你这嘴啥都能扯出来一番故事。”

“这里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殿堂,咱们在石子儿上钻孔的手艺不要拿出来显摆了。”周至说道:“就这样还浪费了好多颗,打出来孔道都没对准。”

想起这点麦小苗也觉得有点好笑,隔行如隔山,玛瑙材质坚硬异常,还比较脆,给它打孔需要用金刚石磨针,如何打出精准想要的孔道,还真是个难题。

如果直接从一头穿另一头,在快要出口的地方铁定会被打崩,必须在快要打到出口时候将石子儿取下来,从另一头开始往里打,孔道在石头中部会师,才能打好。

但是石头又是天然的,形状不规则,导致孔道二次对准的时候有难度,光如何保证石子儿已有的孔道如何在夹具上实现垂直,以便让垂直的磨针从另一侧打进去对上,都耗费了周至不少的脑筋。

“我觉得你做的更好看,比那些龙子龙孙还要红艳,没有那么光滑反光,不张扬。”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一会儿见到几位大师可别这样说。”周至哭笑不得:“我怕被她们骂,说我们浪费材料,哪怕是花生大小的一枚小石子儿,在苏工巧匠们的手上都能变成漂亮的工艺品的,咱们慢慢看吧。”

这里展出的百花奖作品不止今年一届的,很多重要的参赛作品在比赛结束后直接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尤其是各省轻工系统出资出人完成的,更以展品入藏国美为荣。

这种现象近年来开始渐渐发生转变,因为除了传统的参赛单位,现在更多了港澳台的私人订制,甚至还有台岛的工艺师送作品来参赛,这部分获奖作品,国美已经不大好截留了。

好在评奖标准目前还保持着水准,不如后世纯商业化后那般下滑明显,获奖的作品每一件拿出来,都是当之无愧的上佳之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