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溯流文艺时代 > 第七二八章

第七二八章

书名:溯流文艺时代 作者:肉都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4-23 00:57:48

吃过午饭之后,大家就开始晃晃悠悠地朝格林扎纳·卡佛城堡走去。

路上塞尔吉奥给于东介绍了一下格林扎纳·卡佛城堡的由来,格林扎纳·卡佛城堡的原主人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卡米洛·卡佛。

卡米洛·卡佛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人物,他只活到了五十一岁,但是他的一生非常精彩。

他出身贵族,却是家中次子,不得重视,年少被送到储君身边服侍,却跟储君闹得关系不好。二十岁出头辞去军中的职务,开始周游列国,学习了不少先进知识。

回国后帮助家里面打理家产,经营农业、商业和银行业。

他曾参与都灵银行的组建,加入最高通缉委员会,创立农业协会,从各方面促进了皮埃蒙特和意大利的经济发展。

再后来,他开始参政,随后阴谋阳谋一起上,一通乱杀,一步一步帮助意大利王国实现了统一。

只不过统一之后,卡佛却忽然病逝。

意大利王国是1861年3月份正式成立的,而卡佛是6月6号死的,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出头。

在卡佛临死之前,他正在着手跟当时的教皇进行谈判,准备解决罗马问题。

“六月六号死亡,真是个好日子。”塞尔吉奥笑了笑,“如果卡佛当时没有死,罗马的情况会不会有所变化?”

塞尔吉奥话里话外有种阴谋论的味道,但是这也不怪他,毕竟卡佛当时死的确实很突然,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说话间,几人来到了城堡跟前。

这个城堡历史悠久,远看就有一种非常破败的感觉,红色的墙砖已经斑驳,乍一看到有种中国西北碉堡的感觉。

离近了,能看到更多细节,感受到几百年前粗糙的工艺水平,不过同时也能感受到承包的宏伟。

城堡外面破落不堪,但是里面却别有洞天,布置非常整洁,随处可见精美的器具。

在城堡里面有一个大厅,面积不算大,但是作为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颁奖典礼现场却绰绰有余。

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文学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并没有太多人参与,基本上都是意大利当地文学圈的人,并没有太多国外的人来参与。

至于记者,于东看了一圈,也只见到十几个扛着摄像机或者拿着相机的人,估计来了有二三十家媒体。

这个数量并不算多,随便一个影视剧的发布会,来的媒体数量都要比这个多,但是塞尔吉奥告诉于东,跟往年相比,今年到现场的媒体要多非常多。

去年他也来了,他记得那时候只有两三家媒体过来。

虽然塞尔吉奥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显,今年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家媒体来参加颁奖典礼,主要就是为了于东而来。

果然,于东一进大厅,那一群媒体记者就踩着小碎步跑了过来,然后将于东他们几个团团围住。

于东看了眼罗西,问道:“今天的颁奖典礼没有固定的采访环节么?”

罗西摇摇头,“没有,对于记者采访的环节,奖委会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安排应对措施。”

虽然奖委会有想过于东来参加颁奖典礼会吸引到一些媒体,但是他们大概没有预料到今天竟然会来这么多家,所以就没有费心安排固定的媒体采访环节。

于东点点头,这种情况他也遇到过,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些意大利媒体还是挺守规矩的,并没有将话筒杵到于东嘴边,不过他们的问题却跟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

这些问题也有问安伯托的,但大部分都是问于东的。

“yu,请问你是第一次来意大利么?感觉怎么样?”

“你是从纽约过来的么?”

“格林扎纳·卡佛奖已经是第二次颁发给中国作家了,听说你跟余桦是好朋友?”

“艾柯先生,你跟yu一起来的,你们之前就认识么?”

“《玫瑰之名》跟《达芬奇密码》都涉及到符号学,你们两位之前有过交流么?”

“yu,《达芬奇密码》上架之后就引发了一波很特别的舆论,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能跟我们说的么?”

……

罗西挡在于东的身前,笑着说道,“大家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问。yu现在会的意大利语,只有葡萄酒。”

今天上午于东跟罗西他们聊天的时候,就开玩笑说自己来到皮埃蒙特之后,学会的第一个单词就是葡萄酒。

记者们并不知道这个梗,听到于东学会了葡萄酒,又开始问了一些跟葡萄酒有关的问题。

随后在罗西的指挥下,他们才站好一个一个问问题。

“yu,艾柯先生,你们两位之前认识么?yu你在写《达芬奇密码》的时候,是否有跟艾柯先生交流过?”

安贝托·艾柯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等罗西给于东翻译问题。

于东听完罗西的翻译之后,笑着说道,“很遗憾,在《达芬奇密码》写完之前,我跟艾柯先生并不认识。不过艾柯先生的《玫瑰之名》,我却早有拜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符号学方面的启发。今天上午,我也向艾柯先生讨教了符号学的知识,受益匪浅。”

“你太谦虚了。”罗西将于东的话翻译成意大利语后,艾柯笑着说道,“或许在符号学方面的学习,我比yu要更有经验,但是yu构建故事的能力却让人惊叹。在《达芬奇密码》之前,我就已经关注过yu的作品,他在那些科幻小说中展现出了对科学发展的非凡理解。”

于东跟安贝托相互看了一眼,都对对方的商业吹捧会心一笑。

随后又有记者问道,“yu先生,本次获奖的《人群》,受到很多意大利读者的喜爱。因为这本书,人们对上沪产生了兴趣。但是我听说,中文原着里面运用了大量的上沪地方语言,这一点我们在译本里面很难感受到,对此,你有什么建议么?意大利的读者如何才能感受到中文原版的那种特殊味道?”

于东挑眉想了想,随后笑道,“很难,说实话,即便是在中国,非沪语区的读者也难以完全理解这本书运用的写作语言。但是我并不认为读一本书,完全理解写作语言是必要的事情。有时候,不理解会造成阅读的困难,但也会让读者产生探索的兴趣。当然,如果意大利的读者真地想要感受,可以去中国去走走。一个地方,只有真正去过才能有所了解,正如皮埃蒙特的葡萄酒,我也是来到这里之后才真正地体会到它们的美妙。”

罗西一边翻译于东的回答,记者们一边往小本本上面记录。

艾柯笑眯眯地看着于东,暗自感慨,这个yu真的太会说话了,短短的几句话虽然看着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信息。

大概yu也清楚,他这次过来受到了文化活动部的关注,所以话里话外提到了跟旅游相关的事情。

既表达了对意大利人民去中国旅游的欢迎,也表达了对皮埃蒙特地区的喜爱。

“艾柯先生。”

有个记者看向艾柯,提问道,“听yu的意思,你跟他是今天第一次见面,能谈一谈你对yu的印象么?”

艾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yu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学者型作家。”

“学者型作家?”

学者型作家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是这个词并没有明确的、鲜明的定义,记者之所以会发问,估计也是想知道艾柯在这里用的意思。

艾柯点头道:“大部分作家并不会去认真研究文学作品如何划分和归类,因为这并不是必要的,但是于东除了是作者之外,还是个学者,所以对这些很了解。”

“那你在你的定义中,你自己也是一位学者型作家?”

众所周知,安贝托·艾柯在学术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

艾柯摇摇头,“相较于作家,我更多的是学者。现在的作家,正在走一种学者化的道路,这一点从yu身上其实能够看到一点。”

记者们又看向于东,等着他的回应。

于东听完翻译之后,点头道,“艾柯先生说的没错,现在确实有这样的趋势,当然,这也取决于我们对学者型作家如何定义。如何定义学者型作家并非易事,有的人认为科班出身,在高等院校研修过文学的作家是学者型作家,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有些人对文学的研究,未必是在学校里面。”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是数学系出身,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对文学有了超越普通读者的认识,对文学理论也有些了解,他叫王晓波。这样的人,你很难说他算不算学者型作家,又或者说,他有没有学者化。”

“yu,你觉得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作家?”有记者问道。

于东笑道:“正如我刚才所说,想要成为一名作家,阅读是必要的。不论是学院派还是天才型,文化的滋养必须通过阅读来实现。作家的精神发展,一定伴随着读书的过程。即便是孩童时期,我们所阅读的书籍也会化成莹莹微光,在不经意的时候形成一道灿烂的火光,照亮精神世界的晦暗。”

艾柯听到于东的话,非常感兴趣,笑着说道:“yu的比喻很有意思,作家早年阅读,其实是一种突破自己,进入更广阔世界的方式,跟经典和相契作品的偶遇,会引发突围和跳跃……”

很快,记者们就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学者型作家。

艾柯跟于东越说越来劲,都已经不顾记者们的提问,转而当着一众记者的面开始探讨阅读的意义。

两人都是个中高手,博闻广识,聊起天来都是引经据典,但听起来又不晦涩。

“安贝托跟yu这是在开座谈会么?”

《那不勒斯晚报》的记者安德烈看着旁边《文学批评》的记者里卡多,小声滴咕了一句。

里卡多同样小声地问道,“有意思么?”

“挺有意思的,两位不愧是文学大师,感觉很多话都冲击到我内心了。”

里卡多笑道:“那不就行了,反正颁奖典礼还有好一会儿才开始,他们两个既然愿意聊,我们就多听听。多记点下来,回头能分写几期稿子了,现在受众们对yu可关注了。”

“是啊,要不是yu来,我们社里面根本不可能派我过来。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我们的文学板块很少的。而且文学板块都是生活板块的编辑兼顾着做。”

“你是生活板块的记者?”

“我是综合板块的。”

“哈哈,其实我们也一样,如果不是yu来了,我们也不会过来的,毕竟来一趟成本不低。”

……

于东是觉得跟艾柯聊起来挺有意思的,所以聊起来就嗨了,后来还是罗西提醒说现在在采访,两人才重新把注意力放在记者们身上。

随后记者们又问了大概十分钟的问题,于东他们就开始往里面走,找自己的座位了。

大概又过了半个多小时,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格林扎纳可能是于东参加过的最简易的颁奖典礼了——如果不是现场来了不少记者,场面甚至不如金艺的优秀教师证书颁发现场。

到场的嘉宾拢共就坐了几排,奖委会的主席先上去致辞,大概说了两三分钟,然后就由奖委会主席直接颁奖,颁奖的过程非常简单,奖委会主席念一部作品名字,然后底下的嘉宾们配合地鼓鼓掌。

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今年颁发两个项奖,总共五部获奖作品,意大利小说奖四部,加上一部国际奖。

一部国际奖自然是于东的《人群》,另外几部获奖的意大利小说除了塞尔吉奥的《最后的时光》之外,别的于东都没有听说过。

其实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国内奖并不太受关注。

首先,意大利文学这些年本能来就没有多少人关注,其次,获奖的作品数量也多了点。

国际奖一年只有一个,跟诺贝尔文学奖一样。

但是国内奖一年却有四五个,含金量自然就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