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短线搏杀 > 第60章 机不可失

第60章 机不可失

书名:短线搏杀 作者:股市猎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9 15:23:09

2023年2月5日是周5,一早,远生带着一家人去看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动画片制作越来越精良。

因为《熊出没.伴我“熊芯”》加入了大量的科技元素,吸引了无数的家长带着孩子去观看,让它成为“熊出没”系列电影票房中最高的一部,也成了2023年春节档票房排名第3,仅次于《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

远生知道:越是科技含量越高,越新颖的东西,无论是生活中,或者股市,都是大受欢迎的,都充满了机会。

远生一辈子都记得:万孚生物在2015年7月8日打开涨停板,当时,远生非常看好它,但是,为了稳健,采取了保守的战术:等第2天再出动资金玩它,结果它打开涨停板的时间只有4分钟。当天它是开盘40.81元,最低是39.20元,收盘40.81%,换手率40.27%。

让远生一辈子后悔的是第2天到第6天,连续5个涨停板开盘,无法买进。第7和第8天是低开,股价已经涨太高,远生自然不会买进,结果又是2个涨停板。就是说:如果远生采取激进的策略:在打开的那一天满仓或者重仓买进,最少后面能拿5个涨停板(因为开盘就涨停板,每天换手率率不到2%,这么稳定的筹码,自然不会卖出)。当然,后面2个涨停板未必守得住。

一念之差,就失去5个(或者7个)涨停板,让远生一直无法忘记。这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远生一直反复问自己: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一念之差?该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和战略?才能避免这样的遗憾再次发生。

............

在股市,需要和好股票为伍,就算被套,也容易解套。如果不满仓,它根本套不死自己-------远生一直这样反思。

在生活中,就要和强人打交道,从小的目标就要瞄准最牛的学校或工作单位..............

下面这个故事对远生很有启发: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走国际路线的家庭,也开始精打细算,讲起“性价比”来。

怎样烧钱性价比才最高,实现两条腿走路呢? C妈妈最有发言权。

她女儿一直在体制内学校就读,却稳准狠地砸钱给英语、科研、兴趣,用极高性价比走出了一条“两条腿走路能力”路径,成功帮助女儿拿到清华大学自招高分,如今已经在喜欢的领域内博士在读。

她的烧钱秘籍很简单——“先烧后省”:12岁前在兴趣、英语、科研上不计成本砸钱,12岁以后养成自驱力,孩子会主动找到免费稀缺资源,在别人最烧钱的阶段反而相当省钱。

C妈妈是这样说的:如今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几乎都是上不封顶的。我的观念是,该烧钱的地方,一定要舍得烧钱。

从幼儿园开始让女儿学钢琴,当时请来了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一对一上课,45分钟1000元,在10年前的上海费用真的是挺高的。

一首很简单的曲子,弹了3个月;识谱读谱,花了2个月;有时候看她一节课弹会3个音符,1000块又没了。

正式的上课之外,在家练习我们又给女儿找了一名上音的大学生来陪练,一小时500块。

琴童家庭都知道,即使刚开始再喜欢,渐渐不喜欢练琴几乎是一定的。我家女儿也一样,画画和钢琴是一起学的,画画从头到尾都喜欢,到了高年级依然用来给自己减压,钢琴却越来越不喜欢。

但我没有轻易妥协,坚持让她学下去。

后来,她坚持下来了,完满地考完了10级,让钢琴成为了可以傍身一生的日常爱好,如今回头看,我和女儿很庆幸当初的坚持。

我一直觉得,好的英语能力让孩子踮脚看世界的关键“梯子”。和上海几乎所有家长一样,我们对女儿英语学习的投入也是不计成本的:学龄前,外教启蒙课,在一家比较大型的机构,一年常规课2-3万,暑假、寒假还要额外烧掉1万。

小学阶段:外教1对1口语课,每周上门来和女儿各种聊天,2个小时1200元。

初中阶段:名校外教思辨课,也是线下,45分钟1000元。

高中阶段:考托福、考SAT、考AP,花钱无底洞,曾经一个暑假刷掉7万块。

小学为什么给女儿加了一对一外教课,就是希望她敢说敢表达,很自信说出自己的观点。

英语的听说读写里,我们家长可以给孩子听原版音频、听新闻、看电影,可以阅读原版书,有海量资源可以自己买,只有口语是最难“自鸡”的。

因为你不仅要说得流利、正确,还要有胆量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这一点可能还是外教更有优势。他们更擅长花式夸孩子,鼓励的方法很多,对于小时候培养自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口语练好以后,初中就可以更加深入,更加有思想性地“讨论”了,也就是国际学校从小学就看重的思辨力。

这个能力的培养,对外教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不仅会说话,还要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

所以我会给女儿找名校毕业,在国外知名中学任教过的外教。他们会一起讨论读过的书,以及写作的topic和角度。我觉得国外和国内的阅读、写作思考方式不一样,希望他们给孩子带来不一样视角的见解,这是体制内中学生非常缺少的东西。

另外,女儿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做手工、做实验,STEM的兴趣班我们一直在跟着学。

到了初中,学业虽然很忙,也总会留出一段时间给竞赛,比如青科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模大赛等,都拿过一等奖。最难得的是,对她来说,做这些项目带来的兴奋、成就感,远远大于收获奖项对于简历的作用。

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女儿几乎所有的科创资源,都是自己找的。

她会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搜索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发邮件申请加入他们的学术项目。在我们成年人看,这样的cold mail看起来很大胆,名校教授那么忙怎么可能理会?但事实上,大多数教授和博士生,反而会非常惜才,看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孩子这么上进好学,一般都会欣然接纳你。

当然也有前提条件,英语听说读写要熟练,达到和

ative speake

自如沟通,甚至可以讨论学术话题的程度,这样一看,之前在学英语上花的钱,就太值得了。

当时我女儿定期会和教授拉个zoom线上会议,讨论各自的idea、最近读过的论文,以及自己的发现、观点,非常烧脑。虽然最后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论文产出,但这个高中起参与学术项目的经历,也给她种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驱使她一直读到博士,现在自己搞起了学术研究。

另一方面,我女儿也经常去找学长、学姐聊天,请教他们学习上的问题。这些孩子虽然是体制内的,但也拿到了普林斯顿、康奈尔等藤校offe

他们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话可能不愿意听,但同龄人榜样的建议一定会采纳。

这可能也是上海家长如此注重“择校”的原因之一吧。学校是孩子的第一大资源,好学校给的不光是知识,还有应试能力,潜移默化培养的学习习惯、专注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定位。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人人都会,但是要出色就非常难了。正是从小规划的这条“两条腿走路”路线,让C妈的女儿既可以申请到海外的好学校,又能在清华自招中拿到几近满分的好成绩。尤其英语这把“梯子”,成为了碾压诸多体制内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在这条名校之路上派上了大用场。

看了这消息,远生深深明白:无论是股市、学习、或者是工作,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明天是周1,股市会怎样演绎呢?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