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219章 讲政绩不如你,论盈利真未必

第219章 讲政绩不如你,论盈利真未必

书名: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3 23:01:22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如果说老代还能看出点门道来,那刘娟就纯属看热闹了。

带着俩孩子,看吴远忙活了半天。

转头就说,成了。

跟变戏法似的,这特么谁信?

等到吴远给水箱上了水,给炉膛引了火,塞了几根耐烧的树段子进去。

没多一会儿,房间里就感觉暖了起来。

当然这一方面,也源于如今的气温还是零上,并不算低。

稍微有点热量,屋子里就感觉暖起来了。

老代看着见猎心喜,“我家能不能也装一个?”

吴远点点头:“当然能装,打孔,走明管就行。”

“估计得多少钱?”

“千把块。”

老代一缩脖子,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还是算了。其实咱这儿冬天也没多冷,跺跺脚就过去了。”

其实不光是建设的成本。

使用成本也不低。

天冷的时候,屋子一旦暖起来,柴火就不能断。

或许在农村,柴火不会缺。

但需要有人勤去添置。

白天勤添置还行,夜里呢?就只好烧煤球了。

烧煤球那就要钱了。

对于大部分农村人来说,与其花钱烧煤球取暖,不如裹紧被子、抱紧媳妇来得实在。

忙完之后,留老代晚上吃饭喝酒。

老代不乐意。

都是左邻右舍的,也没帮多大的忙。

这酒不能喝。

于是吴远拿了两包烟给老代带上。

转头老丈人杨支书就背着手进来了,眼见着大黄作势要冲他,结果他作势一个饿虎扑,反倒把大黄吓得夹着尾巴嗷嗷逃窜。

吴远就笑。

刘娟却从屋子里走出来,骂起大黄道:“没用的东西,一个糟老头子,你至于怕成这样?”

大黄只能坐下来舔舔自己。

它也知道,这糟老头子常来常往的,不能真冲他。

被自己媳妇指桑骂槐地说了一句,杨支书老脸一懵,也不敢多说什么。

少年媳妇老来伴。

如今孩子皆已成家,刘娟又跟娘家认了亲,对他这个老头子全然不憷了。

气焰也就跟着嚣张起来了。

杨支书认清现状,接受现实。

跟着吴远进了屋,接过闺女婿递来的华子,这面子多多少少的,还是有的嘛。

不过一进屋,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还真挺暖和!”

尤其是看着刘娟带俩孩子都穿着件毛衣,轻省又养眼的。

顿时觉着吴远这番折腾,没白费。

在北岗的冬天里取暖,真香!

不过等爷俩凑头把烟点起来之后,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刘娟轰出去道:“抽烟到外头去,别熏着俩孩子!”

这话说得老丈人掐也不是,丢也不是。

还是吴远趁机道:“爹,我带你看看,我这土暖气是怎么搞的。”

于是,爷俩就移步小楼旁边的灶房。

好在里头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卞乡长的缫丝厂已经破土动工了,你知道吧?听说是从苏南找的人当厂长。”

吴远点点头,“也该开始了。”

毕竟同时落地的盼盼家具厂都干了一小半了。

“明年的活儿就多了。等麦收一过,就得动员挨家挨户地退田还桑。这事又是个硬骨头!”

“嗯……”

爷俩絮絮叨叨的,一直聊到杨落雁回来。

一进屋,杨落雁就觉着如春天般温暖,当时就把臃肿的外套脱了。

开始忙忙叨叨地准备晚饭。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直到啪嗒一声,停电了。

杨支书当时就火冒三丈:“这不下雨,不刮风的,停哪门子电?我倒是想问问闫电工还想不想干了!”

电工老闫,是接吴远仨徒弟朱六标的班。

性子慢腾腾的。

任你是打还是骂,始终乐呵呵地,就是丝毫不往心里去。

所以这一停电,吴远知道没个半钟头到一小时,是不可能来电的。

如果不是村里变电站跳闸,需要时间就更久了。

好在屋里点起蜡烛,照样吃饭。

加上停电也不影响采暖,影响根本不大。

杨支书胡乱塞了几口饭和菜,气势腾腾地走了。

看样子电工老闫这顿骂是免不了了。

转眼到了11月12日,星期天。

吴远这才来到盼盼家具厂的工地上,杨国柱一见他就念叨道:“早听说你回来了,怎么今个才来?”

“二叔,事情交给你,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今天也是实在闲的没事,才顺便过来瞧瞧。”

“前几天卞乡长还来找我要人,我没办法,借了他俩大师傅。”

吴远递了根烟给杨国柱道:“他是乡长,要人只能给。”

就见杨国柱偷偷道:“不过你放心,真正的好师傅,我没放。”

“缫丝厂建在哪儿?”

杨国柱信手一指:“瞧见没,二里地外的那处工地。”

二里地听起来远,实际上没多远。

尤其是在这一览无遗的县城东郊。

吴远顺手摸摸身上的烟道:“那我得过去看看。”

杨国柱点点头:“来都来了,是得看看。”

二里地的距离,走路七八分钟。

吴远赶到缫丝厂工地的时候,碰巧卞孝生也在,亲力亲为地指导厂房建设工作。

一见吴远来到,顿时打发走身边人,意气风发地带着吴远一通逛。

看得出来,卞孝生是想真正干点实事的。

把这缫丝厂打造成北岗的一张名片,让人一提到缫丝厂,就想到他卞孝生。

“你信不信,等缫丝厂真正发展起来,盈利不比你的家具厂差。”

吴远点点头,你是乡长,你说什么都对。

卞孝生看出他的口是心非,接着强调道:“你别不信,把低成本的蚕茧收上来,做成好卖易销的成丝。不仅带动十里八乡的种桑养蚕事业,而且增加利税,利国利民呀!”

吴远继续点头,你要说利国利民,那家具厂确实不能比。

但是讲盈利能力的话,那咱得比比。

不过有些话,吴远该说的,还是会说。

“卞乡长,缫丝厂建在这里,地势偏低,有没有考虑防洪防汛的需要?”

“考虑了!”卞孝生不假思索地道:“请县勘测局的人看了,说适当加高20公分地基,问题不大。”

一听这话,吴远很多尘封的记忆慢慢清晰。

缫丝厂的第一次停产,就是被水淹了。

“卞乡长,我建议你再多加高一点,有备无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