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乌氏李氏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乌氏李氏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听塘骑来报,说农庄里有了动静,好像有大批乱兵出营,李承志狂喜。

只是明目张胆的下了点毒,就把敌人给逼出来了?

其实毒药并不多,都是配药酒和制绷带时,怕秘方外泄,夹杂在原料中顺带买来的,也就几百斤,还不怎么纯。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还不怎么溶于冷水,除非加热……

所以他才靠了那么近,本意是想吓唬吓唬敌人:老子要下毒了!

至于是不是真的能毒死人,李承志就不知道了……

所以为避免敌人不上当,依旧龟缩不出,他还准备了其他手段:比如放火……

仗着铠甲,二十步左右,贼兵的弓箭大致是不能拿己方的骑兵怎么样的,自己也不求杀敌,只要能把火箭射进农庄就行。

一轮五百支,射个三四轮,怎么也能点着几车粮草吧?

如果运气好,能烧掉一半,看贼兵还怎么守?

……

看敌兵真的被逼出了农庄,李时、李显等人看着李承志,表情就像是便秘了一样,又是呲牙,又是咧嘴。

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的好。

郎君真是……太阴险,太卑鄙了……

这么大的河,就那几百斤毒药,可能都用不了一个时辰,毒性就能被冲完……

但被郎君这么玩笑似的随手一用,竟逼的敌军不得不出营应战?

李承志瞪了他们一眼:一群马后炮。

换你们是敌将敢不敢赌?

他知道郎君我手里有多少毒药?

但凡让麾下士卒知道竟然给他们喝的是下了砒霜的水,怕不得当场造反?

李承志嗤笑一声,又朝东看了看,除了些许烟尘,再什么也看不到。

想想也对,离着五六里,人的眼睛再厉害,也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反之,敌人也绝对看不到自己这边的情况。

他想了想,将令牌抛给了李显:“去给李亮传令,再行三里,全军下车。甲卒列阵,辅兵押后……记住,不要敲鼓,散步行进……

令兵,向北岸举旗,再行三里后,骑兵暂停行军,抓紧时间给马喂料、积蓄马力。等中军列好阵后,看我旗令行事……”

“诺!”李显应了一声,打马而去,旗令兵举起一杆绿色的大旗,左右挥舞了几下。

两河之间就有塘骑,只接力了十来骑,军令就传到了十里北的茹河边……

真的只有五六百甲骑?

怎么可能!

李承志再蠢,也不会只带骑兵来打这五千步骑混合的乱贼。

能不能打的过先不提,便是折损上一个,都能让李承志心疼的滴血。

谨慎起见,李承志连那两旅辅兵都带上了,全跟在骑兵的屁股后头。

一路走来,一半步行,一半乘着马车嚼着干粮,每过两刻便换乘一次……

那为何不起烟尘?

行军的道路就在河边,李承志要连用水泼路压制烟尘,以此掩藏中军行迹的办法都想不到,还带什么兵,打什么仗?

趁早回去奶孩子吧……

又往前走了三里,已隐隐绰绰能看到农庄外的敌兵时,李承志翻身下了马,又让旗令兵分别给随后的中军和北岸的骑兵传令。

骑兵纷纷下马,飞快的给战马戴上了料兜。

大战在即,谁也说不准会打多长时间,因此在战前必须要让战马吃个七八分饱,而且还要吃的快,吃的好……

骑兵之所以贵,不好养,其中一点也在于此。

因为马这玩意是直肠子,吃的多,还消化的快。

若是只给他吃草,一顿怎么也得两三个小时才能让它吃饱,还不怎么持久。

所以一旦开战,为节省时间,也为了避免马饿的太快,耐力不够,就必须给它吃谷物豆料之类的东西。

这也是为何游牧民族南侵,一般都会选在深秋或是初冬之季的主要原因:一路都有草籽可吃,不用备过多的马料。

剩下的一小半原因,才是正值汉民农田秋收,有东西可抢……

除了吃的多,马这东西还比较娇贵,没有骡驴那么耐操,力气比牛更是差了好远,除了速度,就再没什么实用性,所以农户大都不爱养。

这也就有了各朝各代,都有强命农户养马的诏令,以及对养马地的极度重视……

看敌军士气低靡、不敢应战,更是让李承志对此战充满了信心,肾上腺素更是“biubiu”的往上飚……

怕兴奋过头,李承志觉得还是先转移一下注意力的好。

他微一沉吟,朝李时招了招手,冷笑道:“来,再给我讲讲这乌氏李氏的事迹,等李松回来后,郎君好好的问一问他……”

李时走了过来,一脸的无奈:郎君这人还挺记仇?

李承志问的是李文忠叔侄。

从生擒的敌骑口中知道敌军主将是谁、乱军高层除了刘慧汪之外,还有哪些人物等信息之后,李承志当即就知道了,这才是李松一直念念不忘,也是刘慧汪起兵口号中“李氏为辅”中的那个“李”!

当时印真是为了诈唬李松,才故意改成了“李氏当兴”。

这一家本就是泾州豪强,李时自然也知道一些,再要论家世,以及对元魏朝的战功,人家真不比李承志这个李家差……

他们这一支自称是李陵(李广嫡孙,汉武帝后期投降匈奴)的后人,称自李陵后,祖辈一直在匈奴为官。

有意思的,陇西李氏,只要是自称为李信、李广后人的大族,从上到下,不论是门阀士族,还是豪强富户,统统不认:

爷爷们至多也就敢自称是李敢(李广庶子),李蔡(李广之弟)的后代,你倒好,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来了就敢称是长房嫡孙之后?

多大的脸……

但更有意思的是,人家还真是跟着拓跋鲜卑从草原腹地杀出来的,打仗确实厉害,也确实姓李,也确实会说汉话……

李文忠的族叔祖叫李富,是太武帝征陇右时的子都督(都督为太武帝,李富为其副手)。

随太武帝攻伐泾州北的休屠匈奴时,李富战死在了乌氏(泾州辖县,在州城东北,今为甘肃庆阳市区),族人皆从邺城迁来守孝,之后定居于此。

其子李斌继承李富平西将军的爵位,助太武帝平定陇西后,任高平镇将,等他死后,他这一支又定居在了高平。

如今在世的是李富的孙子、李斌的儿子李文保,在高平镇任屯将,也就是军主(可领军一千)。

李文忠这一脉是庶支,与李文保已出了五服,但门第也不差,自称乌氏李氏。

李文忠的嫡兄李文孝,曾任过泾州别驾(刺史佐官),传言是被胡文昌诬告,才丢官去职。

李承志怀疑,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乌氏李氏才随刘慧汪造了反。

但反岂是那么好造的?

李承志也确实想借此机会,让李松等人看看:野心太过膨胀,会是什么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