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十二章 杞人忧天

第十二章 杞人忧天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看李承志在那里傻笑,李松心里纳闷,轻声提醒着:“郎君,郎君?”

“说!”李承志敛了敛神。

李松看着那些正在忙碌的仆妇和乡民:“不知仆这样安排,是否妥当?”

“基本也就这样了!”

李承志嘴里应着,四处瞅了瞅,又指了指正往庄墙下搬锅垒灶,准备烧雪化水的乡民:“垒完墙之后,那些锅灶不要撤……真要有乱民敢攻来,就烧雪化水,拿坛装运到墙上,照头给他浇下去……”

李松惊的心里狂跳。

如此冷的天,还是在野外,若是被浇上一身水,九成九会被冻死。

而且还是如此的简单,可以就地取材,还用之不尽,比什么滚石擂木,金汁火油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李松看着李承志,就像是在看神仙:“这……这也应该是神仙所授吧?”

“授你个头?”

李承志翻着白眼,把书砸给了李松:“白纸黑字写着,你看不到?”

没错,是写了,但就“天寒,以水灌之”这几个字。

可郎君你呢?

又是锯冰垒城,又是浇水固墙,又是墙下泼水成冰,现在又来了个拿水浇敌,别说滚石擂木,金汁火油,连箭支都省了……

而且根本不需壮丁,派两个稚童上去,都能守住好长一截……

这真是郎君凭着书上这几个字,就想出来的?

李承志哪知道他在想什么,小声警告道:“待会将这书送给胡保宗,日后他要问起浇水退敌的法子,你就说是你想出来的……别人问也一样……”

“为何要瞒着?”李松想不通,“仆一介家臣,要这名声又无大用?”

他还以为李承志在抬举他。

“你也不怕犯忌讳?”李承志瞪眼骂道,“若传出去,真被人误以为你家郎君我是受仙人托梦,才聪明过来的,难保不会被当成妖人……万一被抓起来,一把火烧了怎么办?”

李松比他还惊奇:“郎君为何会有如此想法?这世人供神还来不及……哦,郎君应该是忘了,这朝廷和民间,对这神仙鬼怪之事有多敬慕,要不然怎么对这些和尚如此优容?”

像是降下了一道惊雷,将李承志劈成了雕塑,他呆呆的站了那里,竟连呼吸都好像忘了。

真是哔了……

亏自己还在这里沾沾自喜,觉得古人思维僵化,明明只隔着一层窗户纸的事,却死活捅不破。

闹了半天,自己可能才是最蠢的那一个……

这北魏何止是信鬼神,都信的快魔障了!

这里修石窟,那里造大佛,竟然能屹立一千多年还完好无损,可见心诚到了何种程度。

举个例子:现阶段全大魏有民五百多万户,耕地两亿亩出头,但其中僧户就有近两百万户,寺庙占地六千多万亩,都已超出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而且这三分之一的人和地,是不向官府交纳半粒粟的税的,要全部交给寺庙……

还有这从上到下的道官和僧官,特别是僧官……

从夏朝数到民国,第一次见有朝代为了礼佛,专门给和尚另立一套官府体系的……

这可不是其它朝代那些象征性的官,而是来真的:各级地方,全有类似官府一样的僧务机构,也就是昭玄寺。

各级昭玄寺中,从类似太守县令的维那,到下面的长史、功曹、主簿等等一应俱全。而各州郡县入了僧籍的民户,全都是由各级昭玄寺在管理,任何地方官府都没有插手权。

再举个例子:如果和尚当街杀了平民,当地官府无权过问,必须要交给当地昭玄寺审理……

遍观中国上下数千年,再没有哪一朝发生过这种景象……

这些也并非是李承志凭着记忆想像出来的,而是当今皇帝的叔祖父,现任民部和度支尚书的元澄,不久前才令各级地方政府详实统计出来的。

等他统计好数据,上书给皇帝,并陈明了其中的厉害,而皇帝不但没重视,反而斥责元澄亵渎神佛,命他在佛像前跪了一夜,并“博颊百次”。

并命尚书省,把惩罚元澄的原由做成邸报,抄送到了各州、郡、县,以示惩戒……

李承志在李始贤的书房里看到这份邸报时,都惊呆了。

这皇帝的脑子被驴踢了吧?

连皇帝和朝廷都如此,那李始贤呢?

好像不礼道也不礼佛,但多少会受些影响吧?

自己是不是太过小心,草木皆兵了?

如果他要是信了自个是神仙托梦才变聪明的,有没有可能不生气,也不会怀疑他儿子已经不是他儿子了,反而会很开心,觉得神仙有灵?

想到这里,李承志又抬起头,瞅了瞅李松。

想了好久,他还是没问出“我突然变聪明后,我爹有没有起过疑”之类的话。

还是不要干“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情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信谁也不如信自己,当务之急,还是要尽量想办法积攒些实力……

“书我带过去,你忙吧!”敷衍了一句,李承志顶着一脑门官司回了前院。

郎君怎么突然就不开心了……

刚想到一半,李松心里一动:难道郎君三番五次的逃跑,就是在怕会有人将他当成妖邪,一把火给烧了?

真真是杞人忧天。

寇谦之寇天师要不说他是受老子托梦,授了他道书仙法,太平真君道武皇帝又怎么会那般宠信于他,甚至不惜灭佛也要礼道?

再看看现在的天师道,看似没有佛门势大,道士好像也没和尚风光,那是因为寇谦之留有祖训,人家道门也懂得韬光养晦,适可而止。

天师道再低调,也是名符其实的国教,元魏朝每任太子登基,不照样要去天师道道坛接授符箓,向世人表明这皇位是“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郎君你要真没糊弄人,真梦到过神仙,把“华佗秘术”,“浇水固城”这样的手段再显露一二,以当今皇帝的性子,还不把你供到天上去?

也不知道他在顾忌什么……

李松失笑般的摇了摇头,去忙他的“浇水筑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