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归来

第一百四十一章 归来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听李承志没了声息,还直吸凉气,郭存信语气猛的一沉:“难不成你还真动了心?”

李承志回过神,本能的说道:“只是有些惊讶!”

惊讶张敬之如此直接,也惊讶张京墨的气质如之出众。

还有那一声碗盅触碰的响动,此时想来,八成不是意外……

借着月色,隐约看到李承志神游天外的模样,郭存信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还说没动心?

“你个蠢货,也不想想,再过三年,你都多大了?”首发..xs.

多大?

“也就二十而已……”

李承志心里本能的泛着念头,竟在脱口而出。

“我……我……气死我了……”

郭存信猛的一声暴吼,像是恼羞成怒了似的,举起马鞭用力的往下一抽,好你像抽的是李承志一样。

只听战马一声呜咽,猛的往前一窜,如离弦的箭一般的奔了出去。

月亮再亮也是夜里,哪敢如此的纵马狂奔?

李承志吓了一跳,急令李显跟上。

接着他又下意识的反应了过来:舅父不会是真想将表妹许给自己,因而生怒了吧?

开什么玩笑,打死也不行啊!

他微一失笑,轻夹马腹,跟了上去。

……

三日后的清晨,城外军营。

太阳慢慢的跃出地平线,照破云霞,照散薄雾。雾气化成露珠,挂在树叶草叶上,晶莹欲滴。

四处都能听到鸟叫,叽叽喳喳,清脆响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味和炊烟的味道。骑士迎风纵马,清冷的水气扑面而来,冰凉舒爽。

一伍塘骑自西向东,直奔营地,但即未举旗,也未鸣哨。

塘骑过后,一支如巨龙一般的车队,绕过崆峒山的山隘,出现在了旷野之中。

光是粮车就有两百驾,另外还有六百余匹战马。

来去一千三百里,几乎是日夜兼程,已走了整整半月。

终于赶回来了,李承志怕是等急了吧?

胡保宗抹了一把胡子拉茬的脸,解下水囊,咕咚咕咚的灌了几大口。

天色越来越亮,远处军营的轮阔也越来越清晰。忽听一声鼓响,便见密密麻麻的兵卒出了营帐,列队走往校场。

胡保宗自然知道李承志的规距:无论步骑,兵卒每日出营操练之前、练完归营之后,必会集中点卯。

等于之后练的什么先不提,但这合阵集兵点将,每日至少要练上两回。

天天都这么练,等真正集结出征的时候,哪还有不快的道理?

胡保宗眯眼看了看,感觉人好像多了许多,营帐也多了许多……

嗯,不对?

兵营里什么时候有了营帐这种东西?

不是李承志没准备,而是根本用不到。

朝那城外农庄颇多,大都占地极广,选营之时,李承志便就近挑了四座最大的。

最近的一处给了骑兵,剩余的三处基本挨在一起,一座是战兵营,一座是辅兵和辎重营,还有一座是锻甲营,也是李承志的帅营。

骑兵战兵辅兵加起来也就堪堪四千兵,一什住一间,几座农庄内的房舍又何止四百?

自然用不到营帐。

但此时再看,骑兵营和锻甲营还在,但步营和辅兵营却消失了?

准确的说,是庄墙消失了,换成了木制的拒马寨墙,范围广了一倍都不止,每面又多出了三座箭楼。

那些房舍也在,但除了房舍外,还多了两三百副营帐。

一帐便是一什。

难不成李承志又征了三千兵?

心里狐疑着,胡保宗下意识的便催紧了马,往前靠了靠。

越往前走,胡保宗越是心惊。

根本不用看营帐,看人就知道了。

穿着白甲的步卒的足有四五千,而且队队都是那般的训练有素,随着幢帅的呼喝声,快速而又整齐的列好队列,而后小跑奔至台下。

行进速度不慢,但队列却不见一丝紊乱。

这也就罢了,毕竟胡保宗已经见识过李承志训兵练阵的手段,这已过了两旬,多练出几旅辅兵来不足为奇。

但等看到千余骑兵从城下的骑营奔腾而来时,他惊的差点一头栽下马去。

马速不慢,转弯的时候连速都不减,任凭战马半斜着马身一晃而过,这分明全都是骑术精堪之辈,更不可能是在这么短的几天里能练出来的。

但问题是,他走的时候也就三百骑兵,这多出来的七八百是哪来的?

胡保宗逾发的急不可耐,恨不得立即冲到李承志的面前问个清楚,下意识的便想打马狂奔。

但马鞭还未抽下去,猛听身边的兵卒提醒道:“校尉,令旗!”

他抬头一看,校场西侧的箭楼上站着一个兵卒,正举着一面三角绿旗,直戳戳的指着他们。

胡保宗无奈的靳住了马。

不止一次见过李承志严肃军令,“军令如山”这句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他再敢往前走,角楼上的兵卒绝对敢放箭。

“举旗,止!”胡保宗给身边的旗令兵下着令。

同样是一杆绿旗,令兵举着往后摇了三下,意思是暂缓行进……

在李承志的反复研究和改进下,比起北魏现有的旗令,白甲兵的旗令增多了不少。

有的军令要看旗帜的颜色,有的要看形状,还有的要看旗面上的图案,以及令兵举旗、挥旗时的方向、动作、速度。

更有的时候,要将这几点结合起来看。

虽然复杂了一些,培训旗令兵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但比临战时派快马传报靠谱的多,至少时间上快了一倍都不止。

当然,相应的,对兵将的要求高了不止一筹,对旗令兵的选拔更是严之又严:不但要识字,还必须是李氏子弟。

李承志专门编了一本《旗鼓令典》,怕外泄,他没往下发。但每天晚上他都会亲自给各旅帅、骑兵队主、担任步兵队主的李氏子弟及旗令兵授课。

然后便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旗令兵还好,因为李家本就有族学,大部分的家臣子弟都识字,再加年轻脑子快,学起来不算太吃力。

但军将队主就没办法挑了,肯定是要以经验为主,而且李承志用甲换来的那些外姓兵头,大都是穷苦出身,许多连自个的名字都不会写。

结果一众军头被折磨的欲仙欲死。

特别是李时和李丰,一听考试,就恨不得跪下来给李承志磕头。

前者是记性太差,转头就忘,后者是纯粹不识字。

也就十来天的光景,两个人当月的禄米被扣了快一半不说,光是挨的鞭子,加起来都快上百了……

……

“校尉,稍等一等吧,最多一刻,军阵就会散去,到时便能进营了!”

胡保宗回头一看,竟是李松不知什么时候到了他的身后。

他又惊又疑的朝校场一指:“哪来这么多兵?”

“八成又打仗了,还是大仗!”

李松怅然一叹,往就近的辎重营一指:“不然哪来这般多的骡马?”

胡保宗顺声一看,像是十几个李家的老弱,还有十几个僧丁,正赶着一大群驴骡驽马出了劳寨,像是要去山脚下放牧。

看骡马的数量,至少有一千余匹。

农户最喜养牛,接下来才是驴骡驽马。朝那全县的加起来,可能也就这么多。而且现在正值春耕,怎可能全赶到军营来?

这如果不是打仗后的缴获,还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胡保宗气的浑身直颤,咬牙狂骂:“好你个混帐忘八,为何爷爷一走你就打仗?”

李松瞪了他一眼:有本事走近些再喊啊?

他怒倒是不怒,就是有些郁闷。

这分明是大胜,而且很可能还是上万人的大战,自己竟然连毛都没捞到一根?

郁闷之余,他更是惊讶。

这般多的骡马,甚至还俘获了数百精骑,这绝对是贼军精锐。

郎君是怎么胜的?

……

点卯的程序并不复杂,李承志基本上是照搬了后世的模板:

出帐前,什长会先点一遍,到了多少,差了几个,都是谁,什么原因等等等等。

每队集合后,各什长会向队主汇报一遍,集合到台下后,各队主又会向旅帅再汇报一遍,再由各旅帅向李承志秉报。

除此外,还会由每队、每旅的功曹,也就是随军文书详细记录,交由军曹。

因此,不但各幢帅、旅帅知道自己麾下今日出卯的有多少兵,没来的是病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连李承志和郭存信都清清楚楚。

之后便是该派队医派队医,该记录的记录,根本不用有兵病了或是有了其他变故,还需要一层一层往上报,再一层一层往下批,当场就地就能解决。

胡保宗第一次见到时,差点给李承志跪下来。

大魏九成九的军营,就是少上几个队主,主帅都不一定知道,更何况普通士卒?

先不说给兵治不治病,以及兵卒为什么没有归营。在这种每日要点两次卯的情况下,哪个兵头敢吃空饷,敢喝兵血?

不想要命了?

……

也就半刻左右,点卯已毕,各队就地操练的就地操练,列队出营的队出营,井然有序。

可能是接到了令报,西角楼的兵卒吹了一声哨子,又举起黑旗挥了两下,意思是他们可以前进了。

李松也让令兵祭起了旗,车队开始行进。

刚往前走了十来丈,他们便看到营寨中门大开,又听到三声鼓响。

而后便见一队白骑擎着五颜六色的旗帐,站在寨门两侧。

这规格不低,一般只有恭迎上使或是喜迎胜师的时候才会摆出来。

但胡保宗依旧骂骂咧咧:“装模做样,有个鸟用?每次爷爷一走,你他娘的就打仗……”

听他骂了一半,却猛的没声了?李松抬眼一看,竟是李承志亲自迎了出来。

他顿时哭笑不得。

胡保宗这绝不是因为感动,而是怕李承志听到以后会收拾他……showbyjs('大魏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