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出征

第一百四十五章 出征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三人决定,即日出兵。

过了正午,用了一顿素席,三人又一同回了军营,召集军官议事,加急整备。

兵员、军械、粮草、车驾等全都是现成的,车一套一装就能走,所以费不了多长时间。

要不是要销毁高炉、陶窑、炭坑等等,时间还能缩短一天。

之所以不选择以逸待劳,而是主动出击,一是因为答应了杨舒,要尽快让陇东全境复耕。

其二是,兵员牲畜激增,只靠一个朝那县,已养不住了。

三则是,有奚康生做后盾,更让李承志决战的信心大增。即便为了实现两面夹击的战略意图,他也必须要主动出击,缩短战线,压缩叛军纵深。

张敬之依然坐镇后方。

李承志给他留下了一队甲骑,用来巡探敌情、传递消息。

而步卒却足足留了两军。其中一军是整编俘虏后,从白甲营退回朝那县的那一千辅兵,另外一军是整编后的一千俘兵。

说是辅兵,但操练的内容与战兵无二,也就是身体素质稍差点,端不了太久的丈五长枪。

但怎么也是参与过上次大战的兵卒,士气和战意绝对不差。

便是那一千俘兵,也跟着操练了近半月,政治改造更是未曾松懈过半天,早已不能与当叛军之时同日而语。

有这两军,朝那自保无虞。

况且李承志还留下了五百钢制札甲,再加之前反哺给朝那的五六百骡马,朝那等于拥有了两旅机动性极强的半甲步卒。

这兵力与配装,与他们之前商议的翻了一倍都不止,朝那乡绅高兴的都快合不拢嘴了,直呼李将军仁义。

郭存信自然要随军,李承志本想给他安个名目,但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个合适的。

说他是军司马,却不管军法。说他是主薄,但军中各旅、队功曹、法曹、录事(文书),却都由他统管。

除些外,他还管着外联内交,一切对外的事宜,均由他负责。

李亮是仓曹,负责军械、粮草、辎重、民夫,副手是宋礼深。

宋礼深原本被李承志派到崆峒山,带领数千乡民和部分俘虏在山下种地,为了能让他立点功劳,李承志特意将他召了回来。

山下的农事则交给了几个宋氏乡老和李氏里长。

三千步卒交由李松负责,军主由他全兼,另提拔了六个旅帅,朝那籍的只有一位,剩余全都是李氏子弟。

李承志自然是主帅,兼骑兵军主,旅帅是李丰和皇甫让。

他一直想提拔李时,但这混账实在是不给力。只是一本《旗鼓令点》,学的还不如“豐”字都不会写的李丰。

李承志只能让他当塘骑队主。

反观皇甫让,出身朝那名门,先祖为汉末名将皇甫蒿。本身家世、军事能力,甚至是武艺都不差,只因运气不好,无人赏识,最高只做到戊正,一直埋没至今。

而且还极其好学,一众骑将中,就数他最用功,但凡有不理解的地方,必然会寻李承志求问。

所以李承志提拔皇甫让,并非只是为了安慰外姓兵头,更多是爱才……

这次算是远征,李承志身边自然不能只配两什护卫。李松将他的亲卫扩成了一队,队主是李睿,副队主李彰。李显则被李松调到了身边。

这都是李松自己安排的,李承志提都没提。

想来李松也认识到,两个儿子的反应过慢,根本跟不上李承志的节奏,特意给他换了个聪明机灵的。

当然,这些官职,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内部自封的,长久不了。

到最后能有几人实封,还要看这平叛的功劳有多大……

两日后,全军出营。

上次虽未祭拜,好歹还有个誓师大会,但这一次,李承志竟把这个也省了,只是通知全军出兵泾阳,再多一个字都没有。

李承志怕动员的太早,万一到了泾阳扑个空,难免会让士气泄散。

等探明敌情,正始开战前誓师也不迟。

天色微明,只听营中一声鼓响,营寨中门大开。

数千兵卒流水般的出了军营,特意到朝那城下绕了一圈,而后向西行进。

城头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有老有少,有绅有民。

但诡异的是,不论是城下的士卒,还是城上的百姓,全都默不做声,只闻马蹄踏地,车轮转动。

李承志只是下令,全军出营后不得喧哗、聒噪,却没说让百姓也不要说话。

只此一点便能看出,军纪严明到了何种地步,竟连百姓也受了影响。

太压抑了也不好,既然百姓前来相送,招呼还是要打一声的。

他低声给令兵交待了几句。

稍后猛听中军三声鼓响,然后又是十数个传令兵一声齐喝:“必胜!”

数千兵卒的情绪彻底被点燃,个个鼓起胸口,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喊的声嘶厉竭:“必胜!”

而后便如天降惊雷,声震云宵,无论城上百姓还是城下士兵,全都跟着三声齐吼:“必胜,必胜,必胜!”

就连李承志都跟着心神震荡,胸中生出万丈豪情。

他想了想,还是没有回头去看。

张敬之与张京墨,也定然在城头之上……

想想都觉得诡谲?

两天前的夜里,也就是与张敬之商量完,召全军将领议事的当天夜里,张敬之竟私下对自己说:可以让张京墨担任自己的记室(负责撰写章表、文檄、书信等,类同秘书或文书)。

还说以张京墨的才学智慧,绝对比郭存信给自己安排的那个强,用起来还放心。

李承志被惊的头皮发麻。

这还用的着考虑?

近六千将士,就自己身边带个女子,这是什么性质?

李承志肯定不会干点什么。这个时代的礼法观念,也绝不允许他们干点什么,况且还有郭存信在侧。

但军中将士会怎么想?

李承志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更诡异的是,郭存信竟然没反对?

他怀疑,郭存信是不是和张敬之达成了什么协议。

但郭存信问死不承认,说不会再管自己的这些破事,只要自己够胆,到时能承受住李始贤的怒火,怎么样都行。

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怎可能没鬼?

李承志心里好奇的要死……

……

兵线过长,便首尾不能顾,也会减慢速度,所以绕过县城,大军便分为两路,依红河和茹河,向东行进。

泾州背靠陇山,河流极多,细数足有七八道。而这两条是除泾河之外,泾州境内第二、第三大河。

两河河边道路宽敞,车驾可直通泾阳,乃止泾州。而且两河相距不远,最宽的地方也就二十余里,两路大军可相互呼应。

南路是李承志,北路是李松,各营皆是一分为二,两路齐头并进。

两地相距不足百里,且白甲军早已实现全军骡马化,所以李承志估计,如果顺利,至多黄昏时分就能赶到泾阳。

杨舒早已将营寨立好,锅灶垒好,甚至连吃食都已准备妥当,只要大军一到,全军都有房子住,有热乎东西吃。

……

泾阳城外,近千民夫垒灶的垒灶,担水的担水,搬柴的搬柴,装运粮草的装运粮草,干的热火朝天。

从十日前开始,杨舒就已派人修营立寨,该拆的拆,该建的建,该平的平,该填的填。

因本就是依几座官庄所建,房舍大都是现成的,工程量不算大,所以营寨早已立好,此时干的也就是一些收尾工作。

杨舒与胡保宗站在城头,静静的打量着城下。

察觉有异,胡保宗下意识的转过头,发现杨舒正直戳戳的盯着他。

他没好气的问道:“看我做甚?”

“哈哈哈……”杨舒乐呵呵的笑了起来,“坏了你家那般大的谋划,老夫还以为,你回来后定是要与我拼命?”

一提这个,胡保宗就火大,两只拳头捏的咯咯吱吱。

冷静……冷静……

李承志说:每逢大事有静气……

他大口大口的呼着气,看都不看杨舒一眼。

还挺能忍?

杨舒嘿嘿一笑,又撩拨道:“这都两日了,该是商量好了吧,准备让李承志娶哪一个?”

原本只是一个小火苗,但这一句就似是一盆火油当头浇了下去。胡保宗当即怒火滔天,恨不得将那天都烧个窟窿。

有静气……爷爷静你个鸟毛?

正当他怒的快要忍不住的时候,视线无意中扫过身边的李聪,脑中顿时浮现出临走时,李承志给他交待的话:

“弘农杨氏经数百年而不哀,自是有其道理。延容公更是久经官场,几起几落,见惯了大风大浪,不是你我这样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能比的……能忍则忍,能让则让……”

意思就是,比家世你差着几百年,比靠山比权势,也没见你胡家强到哪里去。

高肇权倾朝野,恨杨氏都恨到骨子里了,他几兄弟也不照样活的好好的?

而且此时正值你胡氏岌岌可危之时,你敢对着干,或是敢玩阴的,就别怪人家坑你……

胡保宗渐渐的冷静了下来。

先不说李承志说的有没有道理,连他都对杨舒这般忌惮,换成自己,岂不是得被坑死?

再想想被李承志坑的欲仙欲死的那些过往,胡保宗突然就不生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