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两百一十三章 古怪

第两百一十三章 古怪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一万五千人有多少?

想想高中升旗时,全校师生齐聚操场的场面。

偌大的田野间黑甲如云,无边无际。只是数百成千的旌旗随风飘展的声音,都像是在打雷一般。

如果比喻成野兽,官军就是银背大猩猩,而对面的两千黑甲步骑,就像还不到膝盖的小奶猴。

但就是这只小奶猴,如一颗钉子一样楔在阵前,逼的官兵半步都动不了。

两千步骑一字排开,绵延近十里,像一把又长又细的钢刀,横立在天地之间。

因为只是单排独列,连阵势都不上,只能称之为“兵线”!

而胡保宗,就立在这条线之前。离他十丈左右,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朝廷大军……

胡保宗只有两千人,即便摆成单排,至多也就能延伸十里左右,如果李韵分兵绕行,黑甲军根拦不住。

但李韵丢不起这个人。

他是一州刺史,胡保宗才只是一郡校尉。若再比门阀家世,安定胡氏再是皇帝外戚,但比起五姓高门之一陇西李,也还差着好大一截。

更何况,他握万五雄兵,对面的胡保宗,却连他的两成都没有……

李韵想不通,胡保宗突然从哪里迸发的底气?

他黑着脸,看了看近在咫尺,没有半点要让路的意思的黑甲军,沉声问道:“那便是李海嫡孙,陇东郡尉胡保宗?”

杨舒冷冷的扫了他一眼:“自己看不到?”

关中才多大?

陇东五个州,能被称得上世家门阀的,又有几家?

他又不是没见过胡保宗,李韵这是明知故问。

李韵心中猛的生出一股恶气。

他原本想问问杨舒,原本温文尔雅,谦柔平和的胡保宗,为何突然这么硬气了,是不是在虚张声势等等。那知刚一张嘴,就碰了一个硬钉子?

那李承志给了你们多少好处?

就为了一个与他杨延容、弦农杨氏无半点关系的李承志,就几乎要与自己反目?

张敬之就不说了,与祖宗李氏多少有些亲戚关系,那这胡保宗又是怎么回事?

胆子突然就这般大了,为了帮李承志拖延时间,竟敢和自己硬刚?

以为我李韵不敢下令?

那就看看,你有没有胆子拔刀吧……

李韵眼神一冷,厉声喝道:“击鼓,进击!”

随着他的话音,令卒用力的敲下鼓槌,又重又响的战鼓传遍四野。

随即,各营间呼喝、下令的声音此起彼伏,快过了百息(五分钟左右),李韵的前锋大军才动了起来。

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

杨舒和张敬之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竟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潜意:与白营比,官兵差了好多……

他们又不是没带过兵,打过仗?换成他们自己的兵,也就如此了,可以前也没有觉的有多么差呀。

但在李承志营中待久了,此时再一对比,差的竟不是一点半点?

只要李承志号令已下,或是中军旗鼓军令已示,受令出动的营旅若是超过二十息(约一分钟)还没有出阵,自军主至队副,全部都要受罚。

整整五倍的差距……他们都已不知说什么好了,心里更是隐隐担心:不怪奚康生与李韵对李承志心生忌惮,不说兵器甲胄,只说李承志志独树一帜的练兵之术,就能让人心惊胆寒……

两人正自感慨,又猛听一声惊吼,下意识的一抬眼,看到对面的景像时,脸色同时一变:胡保宗来真的?

李韵的中军大鼓一直未歇,虽响却不急,意思就是不用冲锋,让令卒踩着鼓点逼进即可。

这分明就是想以势压人,让胡保宗让出路来。

看着越来越近,甚至连眉乱头发都已能看清的官兵,胡保宗怅然一叹:“胡信,你我今日,怕是要战死在此处了……”

“李郎君常: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所以仆并不害怕……为了胡家,仆死的心甘情愿……”

胡信沉声一应,又喏动了一下嘴唇,“就是校尉你……”

“不用说了!”胡保宗猛的一摆手,看了看几乎望不到尽头的黑甲兵线,沉声说道,“我若不身先士卒,这些兵丁,有几个能生出与李韵作战的胆气?”

他猛一抬头,抽出佩刀,一指越来越近的官兵,冷声喝道:“所以胡信,为了胡家,战吧!”

胡信一声厉吼:“战!”

数十骑亲卫嘶声大喊:“战!”

“战!”

“战!”

“战!”

两千兵卒,全都用起全身全身的力气嘶喊着,随着三声大吼响彻山野,竟连李韵的战鼓声都被盖了下去。

李韵的前锋大将脸色猛的一白:那此黑甲兵卒,竟然全部举起了枪矛?

就连杨舒和张敬之都就变了脸色。

什么时候,性情谦和的胡保宗也如此悍勇了?

看着不远处那道战刀直指,脸色冷峻的身影,仿佛站在那里的不是胡保宗,而是李承志才对。

杨舒震憾了许久,才像是喃喃自语一般的吐出了几个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只绵羊,是不可能突然间就变成一头老虎的。

所以只能有一种解释:胡保宗跟着李承志,学坏了……

张敬之肃然不语,心中阵阵激荡,热浪如同潮水,一波接一波的袭击着心灵深处。

李承志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潜移默化中,不停的影响着、诱惑者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其折服,令其崇拜。更是能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脱胎换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如眼前的胡保宗。

这难道不是枭雄之姿?

他用力的呼出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震荡,低声说道:“李韵要坐蜡了……”

杨舒看了看两三丈外的李韵,冷声笑道:“活该!”

远的近的、圆的扁的,话都已说尽了,李韵就是不听,非说李承志有不臣之心,一定要尽早降服。

这下好了吧,李承志会不会反还不知道,胡保宗反倒先和你扛上了,看你怎么办?

都是官兵,胡保宗还是泾州治下的领军校尉,阻拦外境之兵,名正顺……

此时看来,眼下这局面定然出自李承志之手,再一深想,既然李承志知道利用胡保宗、胡家和李韵奚康生等打擂台,那九成九是不会反的……

杨舒越想越佩服,忍不住的一声赞:“好一招引狼驱虎?实在是高……老夫都未想到……”

张敬之低声叹道:“对承志而,不一定是好事!”

意思是李承志和胡家走的太近,并非幸事。

“都到如此地步,哪还顾的了那么多?”杨舒冷笑道,“总比真的将他逼反要好的多吧?”

简直废话……也就只有你以为李承志真的会反……

他又怎可能连这么点局面都应付不过去?

张敬之心里嘀咕一句,再不说话了。

……

李韵冷冷的盯着胡保宗。

官兵前锋已至胡保宗身前两三丈了,他不但不闪不避,竟伏低了身体,又将战刀斜举,分明是只要等官兵一上来,就会催马砍杀……

这明显是在告诉李韵:你要战,那就战!

主将都如此态度,何况麾下的郡兵和胡氏私兵?

个个冷眼寒眸,紧握矛枪,战势一触即发……

眼前这一切,就像是一个接一个的耳光,打的李韵的脸啪啪直响:自己自以为是的虚张声势呢?看官兵一动,胡保宗定然会让开,或是来求情的猜测呢?

好一个安定胡氏,简直是给脸不要脸……

李韵有一万个冲动,恨不得立刻下令,将胡保宗,将这两千黑甲兵卒撕成碎片。

但心中仅剩的一丝清明告诉他:要冷静,要冷静……

胡保宗职级再低,也是朝廷钦命的领军校尉,这些黑甲兵卒再弱,也是泾州治下的官兵。

真要稀里糊涂的打起来,谁是谁非根本没办法说清……不,十之七八,所有的过错都会赖在自己头上……

也怪李韵,自信心太足,自以为只要亮明旗号,李承志定然会惊慌失措,更会偃旗息鼓,以示臣服。

不是说李韵觉近一万五千兵有多强,而是他所代表的朝廷。

所以,自始至终,李韵竟然都未向白甲营出示过任何令信,更未通传过只字片语。

哪知突然冒出来了个胡保宗?

此时真打起来,就是一笔精涂账,哪怕告到皇帝那里,也是胡保宗占理:我好好的在平定叛乱,突然就冒出来了一支大军,连封表明身份的令信都没有,就扑了过来。

胡某身为陇东郡尉,怎可能不御敌以外?

什么,你说你打着官兵的旗号?

仿造几杆官旗很难么?

天知道你是不是叛军假冒的……

李韵不甘心的举起了手,厉声喝道:“停!”

再不停,胡保宗的刀尖就要劈到先锋大将的脸上了……

大军立时停住,到此时,两军之间至多两三丈的距离,若是齐伸矛枪,枪头已能搭在一起……

“胡保宗……”李韵又一声嘶吼。

但胡保宗别说动,连眼皮都未抬一下。

李承志果然说的没错:都是官兵,李韵便是带了十万大军又如何?

有本事打呀?

他看着李韵冷笑一声,又转过头说道:“派斥候,向东西两面游探,以防李韵派兵绕路。”

李承志交待的是:一定要将官挡在五里之外,直到天黑!

这眼看马上就黑了,能拖一刻是一刻……

“校尉,暂是不用派了……”胡信脸上露着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又似有了主心骨一般,神秘兮兮的凑了上来:“你往后看……”

胡保宗本能的往后回了一下头。

黑甲兵线十余步之后,不知何时多了十数骑白骑,领头的好像是李时。

怪不得胡信说不用探了,原来是李时带着塘骑赶过来了……

心里猜想着,胡保宗的视线无意中扫过,发现一个同样穿白甲的身影好似有些眼熟?

再仔细一看,胡保宗眼珠子差点突出来。

不是李承志还有谁?

好你个王八蛋……差一点啊,爷爷差一点就死了。

你倒好,竟站在后面看戏?

心里骂着,好像突然有了主心骨,又像是突然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胡保宗阵阵心虚,额头上的冷汗一茬接一茬的往外冒……

离着如此之近,李承志哪能看不到?

看胡保宗颓然一顿,连身形都好似矮了好几寸,李承志心里一突:坏了,这王八蛋要虚?

没看到爷爷之前,你不是好好的?

刚的就跟吃了大力金刚丸似的……

心里骂着,李承志急声给李时下着令:“告诉那怂货,还不到爷爷露面的时候……给我拖……”

李时应了一声,打马就走。

看李时态度谦恭,李韵并官兵也以为这些白骑都是李承志的属下。再加离着二十余丈,天色也已发暗,就连杨舒和张敬之也没发现李承志就藏在塘骑之中。

李承志还不能露面?

胡保宗悚然一惊:对啊,天都还没黑,城下也未有交战声传来,肯定是出了什么变故,李承志还没有擒杀刘慧汪……

想到这里,胡保宗又猛的生出了一些胆气,用力的将腰挺直。

李韵被气的咬牙切齿。

胡保宗根本就没有主动来见他的意思,明显就是在拖延。

什么意思,这是在给李承志争取逃脱的时间?

那你倒是逃啊?

细作未发信号,表明李承志的白甲营还好好守的城下。

既然不逃,那为何不打?

难道是准备放走余贼,引诱官兵大举追敌之后,李承志才会逃?

简直是愚蠢透顶……你以为奚康生是那么好糊弄的?

李韵升着闷气,伸手入怀,掏出一块令信丢给亲卫幢帅:“给胡保宗,让他来见我……”

幢帅快马而去,没几息就奔到了胡保宗面前:“胡校尉,都督有令,要召你问话……”

说着又把令信递给了他,上面刻着八个小字:岐州刺史府·都督李!

胡保宗一声冷笑。

就算你是关中镇守府的州统都督,也督的是岐州,与我泾州又有何干?

还“召”?

召你娘……

心里暗骂着,胡保宗沉声回道:“恕保宗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也劳将军替我问一问,李都督率军来往泾州,所为何意?”

幢帅都被惊呆了。

这胡保宗竟是见都懒的见李刺史一面的意思?

除了平乱,还能有何意?

胡保宗这是一点脸皮都不要的想装聋做哑了?

“胡校尉,李刺史乃是奚镇守亲封的西路都督,岐、泾两州均受其辖制,视军情可调遣两州一应官吏、军民……”

意思是别说你,连胡始昌都要听李韵调遣……

“哈哈……”胡保宗竟笑了出来,将令牌丢给幢帅,“自己看……”

看什么?

幢帅本能的一低头,顿时恍然大悟。

怪不得胡保宗问大军来此是何意,原来是李都督拿错了令牌?

也怪自己,接上就来,竟没仔细看?

幢帅暗恼着,又一抱拳:“胡校尉稍等……”

话音刚落,又催着马跑回了官兵大阵。

又能拖不少时间……胡保宗暗自得意,本能的往后看去,但不知何时,身后竟多了个人?

胡保宗被吓了一跳:“你走路不带声的?”

骂了一句,他又高兴的说道:“李韵竟给错令牌了?又能拖一阵……”

“你得意个屁?”李承志低声骂道,“要是真拿来西路都督的令信,你怎么办?”

胡保宗猛的一愣,就跟冻住了一样。

还能怎么办?

再不听令,李韵敢在阵前斩了自己……

只是瞬间,胡保宗的额头上就渗出了冷汗:“那如何是好?万一他要抢功,要抢着抓刘慧汪怎么办?”

一旦首功旁落,胡空还消弥哪门子的祸事?

“别慌……”李承志稍一犹豫,还是说了实话,“刘慧汪已经随胡骑逃了……”

不等胡保宗吓的跌下马来,他又肃声说道,“不过你别急,我已让李丰和皇甫让去追了,并下了死令: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胡保宗猛松一口气,心中又生出一丝暖热。

李承志有多惜兵?

就算还没到当成命根子一般的程度,也差不了多少了。

要不是为了胡家,怎可能下这种死命令?

他正要说两句感激的话,又听李承志低声说道:“那幢将又来了……你不要慌,该怎样就怎样,李韵就是想到城下,或是要观敌营,你一概答应他……”

不答应又能如何?

什么叫都督?

意思就是所辖制范围内,只要还喘气的,都得听他的命令……

其实李承志早就想到了:奚康生能派李韵来,又怎可能不给李韵下放相应的权限?

也幸亏胡保宗一时情急,才没想到这一点。

不点醒他,就是想让他迸发勇气,尽可能拖延时间。

当然,也很危险。就如方才,胡保宗差点就没命了……

所以李承志才会心生愧疚,说骗胡保宗这样的老实人,压力着实有些大……

“那他要是抢功劳怎么办?”胡保宗恨声问道,“这都临门一脚了……”

意思城下的叛贼都已被李承志打残了,李韵却来摘桃子了?

“那有那么轻松?”李承志轻声笑道,“忘了告诉你,刘慧汪虽逃了,但还留了个替身,此时正在城下召集乱民,齐呼‘往生极乐’,据城上讲,足有五六万……”

往生极乐,还是五六万?

一想到那些叛军前扑后继,狂喊口号往上扑的场景,胡保宗的脸色就不由自主的一白。

怪不得李承志没有发动最后的攻势,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胡保宗脸色一冷,看着不远处的李韵说道:“那就让给他……”

李承志没说让,也没说不让,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又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一步。

那幢帅却而复返,将一枚令信,还有一封手书一起交给了胡保宗。

其实都不有看,想也能知道那幢帅不敢说谎,李韵这西路都督定然是真的。

“是保宗失礼了,真是该死……请将军代为转告都督,容保宗先行收拢兵卒,至多半刻,就会去向都督赔罪……”

幢帅讶异的看了他一眼,好像在说:怎么这么怂了,刚才不是挺刚么?

看幢帅离开,胡保宗转过头,脸色阴沉的对李承志说道:“这李韵,还真是冲你来的?”

李承志被吓了一跳:“那文书里写了?”

要不要这么武断?

你奚康生连我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只凭一丝臆测,就派兵来剿我了?

去你大爷的……

奚康生真要是给李韵下的是这样的军令,还诈什么死,发什么育?

老子现在就反……

那知胡保宗却摇了摇头:“奚康生再蠢,也不可能不教而诛,更何况脸不但半点错处都没有,更是有大功……”

胡保宗顿了一下,又说道,“是我自己猜的……那文书上写,令李韵固守陇山,阻截溃敌,而下令的日期就是天前……你想,李韵放着陇山不去守,却在你营外守了三天,又是派细作,又是在你麾下买通内应的,这不是冲你来的,还能是什么?”

李承志猛的一愣。

他都怀疑自己听错了:这都到什么时候了,竟人无人防守陇山?

岂不是说,根本不用李松跟着胡骑往外溜,也根本不用宋礼深买通萧关守将,让白甲营从萧关以北遁入陇山。

只需李承志一个命令,李松现在就可以走?

还有这李韵也太奇怪了,放着陇山不守,拼着违抗奚康生之令,专程来对付自己了?

不,不对,要真是来对付自己的,又怎会将这军令拿出来给胡保宗看?

傻子也知道姓李的姓胡的穿的是一条裤子……

怎么哪哪都觉不对劲?

这李韵,太古怪了……

只是瞬间,李承志的心思转了好几转,眼神猛的一凝,急声朝胡保宗说道:“你应付着,也不用刻意拖,我先回去布置……”

刚调转马头,他又停了下来:“忘了告诉你,你叔祖给我封的是萧关都尉,而且还是双封……时间是正月初八,授我令信的就是你,别说岔了……”

胡保宗狂喜。

所谓的双封,意思就是既是泾州的官,又是高平镇的官。

再说直白一点:必要的时候,李承志完全可以不用遵守关中镇守府的命令,比胡保宗这个郡尉还要逍遥自在。

当然,这也与萧关一直都是由高平镇军代为镇守有关,不然但凡换一个官职,李韵让他跪,李承志就绝不能站着……

这也是李承志刚刚才想明白的,也不得不说都是一群老狐狸。

究其原因,胡始昌是怕奚康生以势压人,以大欺小,彻底压服李承志。

到那时,他这个泾州刺史,就彻底没有半点活路了……

“我记往了!”胡保宗飞快的点着头。

李承志交待了一声,转身就走。

看他这么急,还以为出了什么变故,李时飞速的跟了上来:“郎君,可是要发动了?”

发动个毛线?

先把这李韵搞清楚了再说……

“先不急!”李承志沉声说道:“即刻回营,把那李遵给我请过来,我有事要请教……”

李遵是谁?

李时竟有些恍惚,想了好一阵才记起来,是被奚康生派来传过假军令的那一个。

好像还是李韵的堂弟?

怪不得郎君会用“请、请教”这样的字眼?

只以为为了应付李韵,李承志才要急着见李遵,李时没有多想,恭声应了一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