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封官

第二百三十八章 封官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演戏演全套。

既然张敬之、郭存信来时,李府备的是素席,不可能达奚来了,就大摆酒宴?

达奚这个不要脸的,竟说要去女闾?

李承志差点没呸他一脸。

青楼肯定是不能去的。

倒不是有什么妨碍。

二十四朝中,为拉动内需,提高税收,提倡并鼓励发展娼妓业的皇帝并不止朱元璋一个。

官员士子狎妓成风,并被传为美谈的,也不止李唐一朝。

比之李唐,北魏的风气更为开放,逛个青楼算什么?

况且这个年代的这种地方,其实跟后世的星级酒店差不多,不一定就要在那点事情上抓挠。

但要真敢去青楼,李始贤的腿会不会断不知道,但李承志的腿,九成九会被郭玉枝打断。

主要是因为李承志不但没有子嗣,妻妾更是连半个都无,怕他食髓知味,深陷其中……

再者,就算其他人敢带他去,李承志也是打死都不会去的。

也不看看他与这几位之间的关系:父子、翁婿、舅甥……

李承志一联想到和这几位一起逛青楼的画面,就感觉头皮直发麻。

要去,他也只会和达奚去……当然,只是去喝酒,最多也就唱唱曲,吟吟诗……

在李承志的提仪下,五个男人最后去了驿馆,也未请倡伶,只是要了桌上好的酒菜,由张敬之和郭存信陪着达奚,从正午喝到了子夜……

……

察觉身边好似有动静,达奚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看到是奚康生,惊的一骨碌翻起了身:“从父?”

奚康生张口就骂:“混账东西,让你去拜访结交,不是让你去烂醉如泥的……误了晨议,你让从父罚你还是不罚?”

达奚口中不停的认着错,心里又骂着李承志:也不说提醒自己一声?

也是没想到,那酒竟然那般烈,记得只是喝了七八盏,自己就醉的人事不知了?

怪不得张敬之与郭存信都只是小口小口的抿?

心里正腹诽着,奚康生指着他身边的一样物事,怒声问着达奚:“哪来的?”

达奚定睛一看,竟是一把陨铁刀。

对啊,哪来的?

哦,想起来了……

达奚恭声应道:“是李承志送的……他说这是回礼……”

奚康生满脸的古怪。

回礼?

意思就这么完了?

他倒不是嫌这刀礼轻。

说实话,要论贵重程度,抵达奚昨日送去的那些东西完全够了。

再一个,到他这种层次,看重的也不是这个……

他是奇怪李承志还真是够放荡不羁,率涏任性的,生在士儒之家,却根本没把礼法当回礼,竟装都不装一下?

还有,李承志不是说送给自己那一把,就是最后一把吗?

这一把又是哪来的?

“是张司马那一把……是李承志讲,他暂时凑不出合适的回礼,能不能让我缓他两天……”

达奚回着话,脸上也露着好不稀奇的表情,好似在说,自己为何遇不到这样的岳家:

“然后……然后就见李承志与张司马嘀咕了几句,张司马便解了此刀,李承志又转赠给了侄儿……嗯,当时张司马也应是醉了……”

意思是这刀,是李承志趁张奉直醉酒,骗回来的?

奚康生脸上的肉直抽抽,都不知道说什么的好。

憋了半天,他才一声怒骂:“混账……荒唐……放肆……”

凑不出回礼?

那有这般直接的?

便是以豪爽率直著称的元族(鲜卑)之间,也绝不会说的如此直白!

还有这刀……哪有送给岳丈的礼物,还有讨要回来的道理?

这得有多不要脸?

他也不怕传出去,被人笑掉大牙?

“两个不知轻重的混账东西……李承志敢送,你竟也敢接?”奚康生骂着,又将手一伸,“拿来?”

达奚一惊:“啊?”

哪还不知达奚是不情愿,奚康生越想越怒,就差动手了:“简直愚蠢透顶……这要被传出去,都以为是你以势压人,强取豪夺来的,你名声要不要了?”

不耐达奚缠磨求情,奚康生都还没骂完,夺了刀就走。

达奚哭丧着脸,就好像老婆被人抢走一样,一副生不如死的模样。

完了,爷爷的绝世宝刀……

……

天刚亮不久,太阳都还没冒头,府衙堂中就立满了官员。足有三四十人。

其中大都是泾州刺史府的文武官僚,剩下的一小部分才是奚康生的随官和僚属,比如张敬之。

有的三五成群,小声聊天,也有的靠墙倚柱,闭目养神。只等朝鼓一响,便会山呼“镇守”,恭迎奚康生。

说白了,地方州郡的“晨议”和京官的上朝没什么两样。等主官一到,各属官该奏陈奏陈,该议事议事。等晨议一毕,退堂鼓一响,便会放班。

对,就是后世的那个退堂鼓的由来。

直到明朝,朱元璋才将开班、放班都会击鼓并且会升降衙旗的传统,改成了敲击云板。

当然,放班不等于下班,若是时间早,各官各吏便会各回各部各署各房,各理其事。

至于会不会管饭,是管朝食还是午食,则会视情况而定,比如朝廷或地方的经济是不是比较富足。

这一习俗起自春秋,但到唐代时才形成了定例。朝会下的早,那就管朝食,朝会下的晚,那就管午食。

但不管管的哪一顿,在大多数的朝代,大多数的年代里,一般都是申时,也就是三点左右就下衙,所以一场会,再加这一顿饭,少则半日,多则大半日,甚至是一整天,就这么混过去了。

而且假期还贼多。

自汉以来,各朝各代基本都延续的是五日一沐,也就是上四天班就能休一天,一月大致有六天假期。

包括南朝和北魏。

除此外,大致到元旦、元宵、清明、四季至日等节时都会放假,至于是一天还是三天,南北朝不等。

剩下的假期,两朝也有出入:比如现阶段的元魏,老子诞辰和佛祖诞辰都会放假一天,但南梁却只放佛祖的那一天。

因为梁帝只信佛。

而到了元恪的生辰,及其生母和孝文帝的诞辰时,元魏也会各放假一天,但南梁就不会,只放萧衍生辰那一天。

只因萧衍是开国皇帝,他的父母都只是追赠的……

李承志算了算,若是休实了,元魏朝的官吏一年差不多能休近九十天,快要赶的上待官吏最为优容的宋朝了。

而且还不用像晋以前一样,不到沐休的时候,就不能离衙,必须住到官衙里,更不需“夜值”,只需“轮值”。

只要三点一到一下班,该回家抱婆娘抱婆娘,该逛青楼逛青楼,该听曲听曲,该喝酒喝酒,管都没人管你……

这么一想,这官当起来其实还是挺舒服的……

按元魏惯例,原本是五日一晨议的,但泾州正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之时,自然不能照搬旧例。

所以奚康生入城后,不但将五日一议改成了每日晨议,更是将下衙的时间从辰时初(早七点),改到了卯时正(早六点),改成了真正的“点卯”。

而且将下衙的时间,也由申时正(下午三点)改到了戌时初(晚上七点),等于不但提前了一小时,还推后了四个小时。

甚至还把官员五日一沐的假期都给取消了。

至于加班费……想什么好事呢?

那些三五成群,小声嘀咕的官员,大都说的是这个。

李承志无官无职,只是空有个“都尉”名头,自然只能站在最后面。

他正靠着一根柱子眯着神,一边听着就近的官吏在那里骂着刘慧汪,偶尔还会蹦出几句抱怨奚康生的话。

便是皇帝都有人骂,所以李承志一点都不稀奇,只当解闷了。

听着听着,察觉身边的声音猛的一小,好似是有人来了,李承志睁开眼皮,看到达奚正哭丧着一张脸,从堂外走来。

挨骂了?

李承志狐疑着,达奚快步的凑到他的身边,又急又心疼的嘀咕了一句:“刀被从父收走了?”

李承志眼睛一突:“为何?”

怎么看,奚康生都不至于这般小气,连亲儿子的东西都抢?

“从父骂咱俩是一对混账……”

刚说了半句,猛听堂外一声鼓响,达奚往上一看,奚康生已上了正堂。

他哪里敢啰嗦,尽量将声音压:“反正你小心应付着……”

嘴里说着,达奚飞快的往前挤去。

他是正五品将军,只比刺史、别驾低一级,自是不可能与李承志一样站在最后,而是在第二排。

一对混账?

李承志转了转眼珠,心下了然。

定是奚康生觉得,自己把送给张敬之的刀要回来,再转赠给达奚的行径不合适……

父亲也说不合适,此时想来,也确实有些不合适。

那就只能先欠着了。

至于小心应付着……顶多也就挨顿骂。

心里思量着,他又随着左右的官员朝堂上抱了抱拳,称呼了一声“镇守”。

等直起腰来后,又感觉身边猛然一静,鸦雀无声,刚才还在抱怨的那些吏员,别说嘀咕,竟像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李承志不由的有些惊讶:奚康生的威严这么重的吗?

他下意识的转头看去,看到旁边的那些官吏正惊恐的看着他,脸都似吓白了一般的模样,才恍然大悟。

这几个光顾着说奚康生的小话,也只以为身边站的是全如他们一般官职低的不能再低的小虾米,哪想这个胡子都没多长几根的少年郎,竟与奚镇守的从子那般亲近?

要是将他们编排奚康生的话告上去,这几个不死也得脱层皮。

见他抬头,几个官吏慌乱的做着揖,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

李承志只是笑笑,也不多话,跟着回了个礼。

看他姿仪不凡,威势好似也没多重,一个吏员壮着胆子问了一句:“阁下看着面生,敢问贵姓?”

“免贵姓李!”李承志微微一笑,“家父李始贤……”

“李始贤……李承志?”

吏员一声惊呼。

随着他这一叫,前后左右,至少有十数个,就像装了开关一样,竟然齐齐的一转头。

李承志?

难道不是只凭一己之力,最终平了泾州之乱的那个李承志?

之前天还没亮透,堂里也没点几盏灯,所以都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此时一看,光是李承志的这份姿仪,泾州哪还能找出第二个?

好家伙,竟连堂上的奚康生都不顾了,像是后世的国人见到了大熊猫,后面这几排齐唰唰的一伸脖子,恨不得贴到李承志脸上看个清楚,脸上既羡慕又佩服,眼睛里直放光。

李承志不喜反惊:要糟?

果不其然,堂上一声怒吼:“混账……还不滚上来?”

要被你们害死了……

李承志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朝左右拱了拱手。

只是三两息,只听一阵窸窸窣窣,从门口到衙堂足有五六丈,但就像是被劈了一刀,几十号官吏,竟齐齐给他让出了一条路来。

奚康生就在堂上,众人哪敢喧哗,自是不敢出声。但只要李承志经过,竟没一个干站着的。

官职低些的,年岁轻些的都在做揖,官职高些的,年岁大些的,即便自恃身份不会行礼,但也会点点头。

这些全是刺史府的属官和吏员,说直白些,他们的命,以及家人老小的命,全是李承志救的……

李承志一路抱着拳,笑的好不腼腆,要多温柔有多温柔,要多阳光有多阳光。

不少人都大感惊奇:这真是剿贼近十万,杀的泾州城下人头滚滚,焦尸遍地的那个李承志?

也有反应快的,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那几句传言:阴险狡诈,城府深沉……

真要是个好相予的,又岂会立下如此功勋?

走到堂前,李承志看到张敬之就侍立在奚康生一侧,那把刀竟又好好的挎在了他腰侧。

再一细看,张敬之的脸色有些赧然,估计是挨骂了。

送礼都能送出事情来?

李承志暗自嘀咕着,拱手往下一拜:“见过镇守……”

“混账东西……”

奚康生嘴里骂着,又将一样物事往他怀里一抛,“今日之事且先给你记着,若办不好差事,新账旧账一起算……”

差事?

李承志心里一跳,下意识的接过奚康生抛来的物事,低头一看,竟是一枚官令。

也就堪堪两指宽,上面的字小的都快看不见了:仓曹参军事!

就给自己封了这么个官?

李承志抬起头来,直愣愣的看着奚康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