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两百七十四章 闲着也是闲着

第两百七十四章 闲着也是闲着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南史》云:“侃少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弓……”

这就有些扯谈了。

历朝历代一石都是一百二十斤,而北魏、隋、唐、宋等时期的一斤都在六百克左右,那二十石是多少?

看地上那一把弓,三四百斤之力应该是有的,不然绝对射不动铁翎箭。

《南史》还说“侃蹋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迹……”

意思是他一个加速跑,能在直立的墙上踏上五步高,还能朝左或朝右再跑上七步。

这更扯淡,不但反人体学,还反重力学,牛顿的棺材板就是有十层厚都压不住。

不过至少说明羊侃身体的协调性极佳。

相似的记载还很多,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个人勇猛只是其次,羊侃领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一把好手,不论是南朝还是北魏,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其中说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性情宽厚。

唯一不好的,就是豪侈奢靡。

意思就是特能造:吃顿饭都能耗万金(真金),光是奏乐的乐姬就有上百个。

但那都是以后了,此时的羊侃也才十四五岁,正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能有多少经验和成府?

但再是少年,也不是一般的少年啊。如果不长歪,这可是堪比关张的猛将!

李承志自知没有王霸之气,做不到虎驱一震,天下英雄便能俯首称臣。

只是抱着闲着也是闲着,有枣无枣先打一杆子再说的态度而已。

反正又没什么损失。

李承志转了转眼珠,看了看那些被踏毁的青苗:“知不知尔等已犯了罪?”

羊侃一骨碌翻起身来,朝着李承志就是一揖,满面羞愧:“侃实不知是将军,更不知将军受过伤,因此才冲撞了将军……”

李承志阴阴一笑:谁和你计较这个?

若揪着这么点小事不放,传出去都不够丢人的。

“只当我射了尔等的纸鸢,却不知已有百亩青田尽被尔等毁于一旦……便是一亩只产两石,也是两百石,知不知到了冬日,这两百石粮能救活多少人?”

达奚猛吸一口凉气。

毁坏百亩青苗都够得上杀头了。但问题是,被这些人踩坏的青苗至多有百丈长,横竖加起来也就两三亩。而李承志这一张嘴,就是百亩?

这是要往死里坑啊?

而且达奚一点都不怀疑,如果有必要,等天黑后,李承志再派些人过来帮着踩一踩也不是不行……

毁了百亩青田?

魏瑜被唬的一愣一愣:“李承志,你莫骇人,这分明就是狗尾草……”

李承志一声冷笑:果然与那魏瑜一模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嘴馋好吃还任性、没一点眼色……谁告诉你这是草的?

这是粟,是粟!

李承志懒得和这样的熊孩子计较,只是盯着羊侃。

羊侃也被吓了一跳。

还真不是他横行无忌,是真没认出来。

行猎之初,奚康生倒是警告过不得践踏良田,违者必责。但他们也只以为有人家、有农庄的地方才会有田,哪里想到这十数里连个人影都不见的地方,也是田地?

魏瑾又说这是狗尾草,他也只以是狗尾草。

也莫说这些高管子弟,便是后世信息那么发达,认不出青苗期的稻子麦子是草还是粮的城里人一抓一大把。

再加就在山下,且紧挨着泾河,土中水分极足,田中连道浇水的沟渠、拦水的田埂都无,没种过田的,还真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看你一身武艺出类拔萃,想必也是名门之后,他日也应是有作为的。但更要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若不明社稷之重,不知万民疾苦,便是志有天高,也只是无根之萍……”

说到最后,李承志怅然一叹:“尽于此,你自己思量吧……”

说完便打马而走,竟半点都不留恋。

魏瑾愣愣的看着李承志的背影!

这仇都没报上,却先被训了一顿?

心里气的想咬牙,却也慌的不行。

虽都是纨绔子弟,连是草是粮都分不出,但基本的法与理还是门儿清的:真要有人追究,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至少一顿鞭子是别想免掉了。

特别是带头的羊侃和魏瑜。

“如何是好?”魏瑾急声问道。

一群少男少女七嘴八舌的出着主意:

“定是要先去央求李承志,求他莫要上告……”

“不会的!”有关中子弟摇头道,“李承志……嗯李仓曹虽法度极严,但只是带兵之时。平时还是很和善的,且极惜兵,也极爱民,对属下部曲也极其宽容,泾州上下都是人尽皆知的……”

“如此再好不过……那就尽快找到苦主将其安抚,多赔以财货,便是多赔几倍也无妨……”

“对,要尽快找到苦主……只要苦主不追究,此次便能万事大吉……”

刚说到这里,一个关中子弟猛的一声惊咦:“这田,好似就是李仓曹的……”

“怎可能?”魏瑾眼珠子一突,举手一指,“若这些全是粮,怕不是得有数万亩?”

“还真就有数万亩!”关中子弟解释道,“这些原都是僧田,僧民作乱后,是李仓曹雇佣祖居、朝那二县之民抢种的。

之后奚镇守念他为了起兵平叛、抚慰百姓、安置乱民等而耗尽了家财,便将这些地今年的收息抵于李仓曹充作度支……”

“我知道我知道……”又一个泾州本地的少年喊道,“李仓曹虽未推辞,但说过:无论今年收息多寡,所得之粮皆会用做赈济受僧贼迫害的灾民……”

这可是数万亩良田啊,一亩便是只产一石,也是整整数万石……

一群少年少女肃然起敬。

若别人说拿数万良田的收息赈济灾民之类的话,他们怕是会笑死,但李承志说出来,没人敢怀疑半个字。

这样的事情,李承志还真能做的出来。

他悍然起兵平乱,为安置僧户及乱民而耗尽家财的事迹早已听了不止一遍了……

还有诸如兵卒应征,便先会安抚家人老小,分其田、助其耕等等等等。

种种行径,已与他们从书中读到的“圣人之举”无限接近……

羊侃原本满脑子都是“不明社稷之重,不知万民疾苦,便是志比天高也如无根之萍”这一句,听众人议论,心中更是羞愧,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朝着李承志离开的方向深深一拜……

……

明知李承志没安好心,但达奚却猜不透他的用心:“就这般轻松的放过了?”

李承志暗暗冷笑:怎可能?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心高气傲,但只要能让他折服,绝对能服气一辈子。

而越是傲气的人,就越是有担当,想必就算自己想轻飘飘的放下,羊侃都不答应。

所以,绝对还有机会的:就好比此时只是捡到了一颗种子,李承志也只能先把种子种到土里。

想要有收获,还要浇水、施肥、除草等等等等。也说不定果子还没熟透就被人提前摘走了,所以李承志得先想个办法,打个记号……

这些不能讲给达奚,李承志也不说话,只是摇摇头。

……

穿过数里长的青田,便是奚康生的狩猎之处。

别的朝代李承志不知道,在北魏,不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举办的狩猎活动,九成九都是将行猎当练兵对待的,游玩的性质只占很少一部分。

就比如眼下:只见锦旗飘扬,锣鼓震天,天上鹰啼隼唳,地上马嘶犬吠,各营奔走呼喝如同练阵,与打仗一样无二。

不是一般的热闹,再加离的远,李承志也认不出哪只旗是奚康生的,更不好冒然走近,只得远远观望。

但好似有人认出了他,一队骑兵奔出猎阵,大概有近百骑,打着一只硕大的号旗,策马而来。

正猜测是谁,头顶忽的闪过一道黑影,又听“唰”的一声,就如一刀从头顶斩空带出的风声。

什么东西?

李承志猛一抬头,看到一只硕大的鹰从他的头上疾飞而过。

好家伙,那对翅膀展开足有两米长。大成这样,怕是连狼都不是对手。

应该是奚康生那一只,李承志也有耳闻过。

鲜卑八部兴起于大兴安岭,个个都是玩鹰驯狗的好手,达奚氏尤其擅长。达奚还问过李承志,要不要帮他熬只好雕,驯只好獒。

李承志倒是挺稀罕,但深知没时间侍弄,最后就做罢了。

“从父那只比这只更大!”

达奚手搭凉棚,双眼微眯,竟认了出来,“这应是廷容公那一只,虽稍小些一些,但也异常凶猛,我亲眼见它生撕过活狼……”

李承志有些诧异。

杨舒也玩鹰?

再一深想也不奇怪。

杨氏兄弟在宫中当了那么多年的侍从官,先是侍奉冯太后,之后又是孝文帝。这两个都是极能折腾的主,杨舒便是不会,也被逼着学会了。

李承志一直仰着头,看到那只鹰在天上打了个旋,落到了当先奔来的一匹马上,仔细一瞅,已能认出是杨舒的身形。

从哪里算杨舒都是长辈,且予他助益良多,双方都还离着十数丈,他就早早的下了马,准备给杨舒行礼。

今日的杨舒好不精神:穿一件黑丝官袍,外罩一件绯色大氅,艳红似血。头带双梁进贤冠,脚蹬牛皮厚底靴,跨下战马毛皮黑亮,无一丝杂色,就如披着一层黑锻。

身后足足跟着百十骑护卫,皆是貂帽薄裘、背负劲弓,腰悬横刀,个个胯下骑的都是高头大马。

李承志有些狐疑:感觉这老倌儿很少讲排场,但今天的派头突然就大了起来?

等到骑队再近一些,能够看清那号旗上的字时,李承志猛的一懵:陇东郡守杨!

杨舒升郡守了?

哈哈,怪不得这老倌儿如此精神,脸上的得意遮都遮不住?

杨舒的马都还未停稳,李承志就往下一拜,高声呼道:“恭贺延容公!”

“老夫便是刺史也做过,一介郡守有何可贺的?”

老倌儿嘴上硬绑绑的,好似有多看不上,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早已表明他有多受用!

李承志直撇嘴:老凡尔赛了!

看到李承志,杨舒也极是感慨,飞身跳下马,轻扶着李承志的肩膀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瞅了一遍,看他至多也就是脏一些,精神萎靡一些,其余俱无大碍,才猛松一口气:“你这次可是老天保佑啊……”

是老天保佑的么?

李承志真没觉的:达奚但凡早出现那么几分钟,自己也绝不会是差点被射成筛子的下场……

他只是模棱两可的嗯了一声,又问道:“奚镇守可在左近,晚辈正要寻他复命!”

“就好围住了一头熊,正在与高刺史比箭,想必快要分出高下了。”

杨舒捋着胡须,笑吟说道,“正好,你也去洗一洗,抽空换身衣衫!”

李承志眼神微凝。

高猛竟然也没走。

接高文君之时,那家将倒是说过高猛也来了泾州。李承志以为已带着高文君和魏瑜回洛阳或是夏州了。

但没想到,不但魏瑜和高文君没走,高猛竟然也未走?

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留下来的,不过应该和自己没关系。

只要忍一忍,尽量不要与高文君过于亲近,想来不会有什么妨碍……

他微吐一口气,又看了看杨舒。

杨舒应该知道自己救了高文君的过往,但并未从他脸上看出半点不虞或上疏离的迹像。看来如父亲所说,像李韵、杨舒等人,对种小事就根本不在意。

达奚还在,也不好问,李承志做了个揖,自去找地方洗濑换衣。

老倌儿还和他开起了玩笑:“换完衣衫后,也大致近夜了,径去宋氏主宅便可,镇守今晚要在那里设宴。但切记,莫要去太早……一群贵妇及娘子正在那里浴兰汤,小心腿被打折……”

李承志气的直翻白眼:我是那样的人么?

浴兰汤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其实就是用带有香味的花或药草煮汤或泡汤沐浴,与烧艾草、戴黄符以及喝蒲酒的性质差不多,有驱虫避邪之意。

李承志突发奇想:什么时候将香皂弄出来?

这玩意贼简单,香草烧灰泡水,再加点碱,和烧化的猪油混合凝结,就是这东西。

不说能不能赚钱,自己用起来也方便。

有兴趣的话还可以造点香水。

也不难,和蒸馏酒精的方法一模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