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二百九十章 因果

第二百九十章 因果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太极西殿。

一阵盛怒,让元恪出了一身急汗。等怒气稍消时,帛衣已从里到外湿了个通透。

宫娥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衫,又喝了几口冰梅汤,元恪才觉的舒爽了一些。

高肇伫立在旁,满脸都是担忧,眼底深处更是藏着一丝惊惧。

皇帝自幼体弱多病,登基后更是每况日下,不知请了多少名医,喝了多少汤药,却皆是无用,依旧一日病过一日。

也不知……还能撑多久?

到那时,高氏又该何去何从?

这些年,为了替皇帝扫清障碍,消除疑虑,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

正自惊疑,又听到皇帝唤他:“舅舅怎不讲了?”

“哦……哦……”

高肇猛的回过了神,接着讲了起来:“李氏子长枪往前一指,吼声如雷:谁敢阻我?又一催马,向那胡将冲去,所过之处,竟无一合之敌……刹那间,两骑交错,胡将的头颅冲天而起……”

听李氏子虽斩了胡将,却也被胡将一枪洞穿了腰腹,昏死于马上,元恪听的热血沸腾,却也惋惜不已:“真猛士也,真豪杰也……可惜了!”

说着他又一叹:“虽是家之,极尽夸张之词,但也尽显豪迈……难为豹儿(高猛)了,竟有这等才思,编出了这等壮烈的故事……”

却不料,高肇突然就拜了下去:“请陛下恕罪!”

元恪一头雾水。

这故事讲的好好的,你又请的哪门子的罪?

“请恕臣欺瞒之罪……臣方才所讲并非豹儿杜撰,而是实有发生。比豹儿书信更早之时,安武县男(奚康生)便已奏陈过陛下:故事中的李氏子,便是那平定泾州僧乱,单枪匹马斩慕容的祖居李承志……

臣虽不知豹儿与安武县男所是否夸张,但李氏子确实悍勇非凡,今日只率亲卫四人,但以一敌十,冲的汝阳王的半百道友高徒溃不成阵,尽皆被擒……”

五个人,打败了元悦的五十帮从,还全给绑了?

元恪都有些懵:怪不得听这故事时,觉得有些耳熟?

“原来那胡将就是慕容定,那李氏子就是李……李……”

高肇提醒道:“姓李名承志,今日与汝阳王起了纷争的便是他……”

原来是这个李氏子?

过于久远,奚康生奏报之所陈都快要忘干净了?

元恪看着高肇,心中生出一丝暖热。

这个世上,最了解自己,最疼惜自己的,也就只剩舅舅了!

若当时讲予自己,自己要么会恼怒元悦视社稷如儿戏,连这等忠勇之辈都敢轻辱。再加积怨已久,极怒之下,说不定就会狠下杀手,进而使宗室更加不安,难免不会有心生异志者。

要么就会迁怒李氏子,认为他居功自恃,连亲王都敢打,简直视皇威如无物,说不定就会严惩,从而寒了百官之心。

也只有此时的自己,才会冷静而又睿智的想清楚这些关节……

许久之后,元恪才怅然一叹:“舅舅有心了!”

“臣慌惶!”

高肇又往下一拜,“臣别无所求,只求陛下每日都能怡情悦性,心安体康……”

怡情悦性,心安体康……怎可能?

元恪失笑般的摇了摇头,也更清楚,高肇在担心什么。

无非便是自己百年之后,他人上位会清算高氏……

“舅舅放心,总归还能再挺几年,至少也要等瑛儿诞下太子后才能死……我也已答应瑛儿,不再母殉……”

“陛下慎!”

高肇悚然一惊,愣了许久才反应而来,皇帝后面那一句说的是什么:“这有违祖制……”

“祖制也是人定的!”

未有定算之前,元恪也不想多,主动岔开了话题:“想来好笑,那李承志都未来得及封官,竟先被朕给降了两级?也不知雍皇叔是如何处置的……”

高肇猛吐了一口气,缓了缓才说道:“陛下放心,颍川王素有急智,定是有了变通之法。不然以他之谨慎,早来请秉圣裁来了……”

元雍谨慎?

怕担责任罢了……

元恪暗哼一声,又问道:“那李承志呢,选部准备如何考选,是卫府(卫尉,负责禁军),还是七兵(中、外、别、都、骑,中外兵又分左右,合称七兵。)?”

“不一定就是卫府与兵部!”

高肇回道,“听崔尚书(选部尚书崔亮,中书崔光族弟)之意,其余诸部皆可为备选!”

元恪愣了愣,又哑然失笑:此时想起来,奚康生和高猛的奏报中都提到过,这李承志可称全才,不止会练兵与阵战。

会冶甲锻兵,可选入金部(锻器冶金)、起部(工部)、将作监。

擅农桑,可入屯田(三十六曹之一)、农部。

知地理,可入虞曹(三十六曹之一,掌地图,山川远近)。

长于术算账目,可入仓部、库部。

能抚民,可入左右民部(户部)。

通音律,可入太常、祠部、仪曹(均类礼部,掌宗庙祭祀礼乐制度等)。

会酿酒,精膻食,通医术,可入光禄或直事(尚皇帝诸事,衣食药舍乘等)……

“常人精通一道,便能称之为才,这李承志竟擅如此之多?”

元恪越想越是惊奇,“奚康生与豹儿的奏陈中均提到,泾州盛传李氏子痴愚数年,一朝开智就如神授。难不成真有那么几分?”

高肇心里狠的一跳,但脸上却半点都不显:“传不可尽信……懂的多,成就不一定就高。便如山中宰相陶弘景,被南朝盛传为神仙再世,终还是禄禄半生,无所作为……”

元恪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那陶弘景懂的比这李氏子多多了,但到头来,也未见有几桩与国与社稷有益之功。

沉吟了一阵,他又说道:“如此人才还是要才尽其能。但涉猎过多难免杂而不精,最好还是专精一道的好……”

一听这话,高肇便知道皇帝还是想让李承志入卫府或是兵部。

元魏是马上得来的天下,再加中原还未尽复,南地还在岛夷(南朝)之手,皇室与朝廷最重视的自然还是兵事。

但高肇却有自己的打算。

“看其与慕容定一战,再看今日与汝阳王之纷争,此子性情之刚烈可见一斑。常刚过易折,若是选入诸部,让其磨励一番,再入兵部也不迟!”

元恪稍一沉吟,又点了点头:“也好,舅舅看着安排吧……”

说着,他又想起了李承志与高文君之事,笑着问道:“瑛儿数次抱怨,说三娘都快将她的耳朵磨出茧了,见了她就磨求……也不知舅舅是如何思量的?”

高肇摇头一叹:“诸般皆好,就是门第太低!”

一听高肇这话,就知他已有些动心,不然又怎可能不约束高文君,任她磨缠皇后?

元恪也不点破,只是笑道:“真要是个奇才,未尝不能成为第二个李冲……”

“李冲?”

也不知高肇是在嗤笑李冲是幸臣,还是暗讽李承志差的远,脸上尽是冷笑。他正要开口,听殿外有人在称呼殿下,便下意识的住了口。

高英带着一阵香风,像是一只蝴蝶般的飘进了大殿,脸上尽是担忧。

“若非雍皇叔提醒,妾还不知陛下又生了怒?叔父也不说派人知会侄女一声……”

知会你有什么用,只能缓一时罢了。

高肇起身做揖:“臣有罪!”

元恪亲自起了身,挽着高英的手坐了下来:“非舅舅之过,是朕靳令不得外泄的……”

高英有些愧疚,歉意的看着高肇:“错怪叔父了!”

“殿下重!”

看皇帝眼中泛起了柔意,高肇又知趣的说道:“臣告退!”

婉拒了二人相送,也未让黄门陪护,高肇独自出了宫。

正是午时正,太阳最毒的时候,高肇却感受不到一丝,浑身冰凉刺骨。

莫说衣衫,每走一步,靴中都会传来“噗嗤”的轻响。

这是与元恪奏对时吓出来的冷汗。

连皇帝自己都知道,怕是挺不过几年了……

那高氏呢?

他抬头看着太阳,心中默念着方士耿临终时的那几句卜词:

英年早逝,子嗣孤绝……这卜的是元恪。

子诞母崩,未角而夭……这卜的是当时还活着,未诞下前太子元昌的顺皇后。

遂至不轨,憾恨而终……这卜的是今上三弟元愉。

无子无依,深宫孤老……这卜的是高英。

贵登台鼎,死无葬身之地……这卜的是高肇。

五条卜词,已应验了两条:耿死后的第二年,顺皇后诞下太子昌,一年后暴卒……

去年秋,元愉不轨,被受皇帝之秘令的自己逼死,死时是何等的憾恨……

他猛的想到耿火喷血气绝时吐出的那两个字:殉志!

而之前刹那,自己问的是:可解?

一直以为耿所的殉志,是提醒自己:与其落个死无葬身之地,不如以死明志,至少能落个全尸,而且能保全家人。

直到接到高猛秘信的那一刻……

高文君的命数是当代天师亲批:天妒红颜,殉于万里之外……

天师道行也定然胜过耿,定然是会灵验的,却不想,被李承志给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