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装孙子的差事

第二百九十八章 装孙子的差事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听李承先问候时,李承志才知,这来给他送任职文书、官服的官员职位竟还不低:选部考功司考功郎,从五品。

从五品的考功郎亲自上门授职,这份殊荣够高了。

说了一些仪程,喝了一杯桑酒,那考功郎就告辞离开了。临走时,李承先备了两块铜铤,那考功却郎坚辞不授,只是义正辞的推托。

李承志看的暗暗撇嘴:方才收我玻璃珠子时,怎么见你这般正色?那眼里的光冒的就偈是通了电似的……

怕李承志初涉官场不知轻重,进门后,李承先又小声提点着他:“便是皇帝钦封,但终是要由选部经手。以郎官之尊礼贤下士,殊为可贵。哪日弟弟有瑕,还是要聊表谢意……这几块铜铤你拿着,以备不时之需……”

“大哥说的对!”李承志也没客气,顺手就接了过来。也不提堂兄去取铜铤时,他悄悄从丝绶上解了两颗玻璃珠子,塞给了那考功郎。

别说当过公务员,就是只看电视电影也学会了,李承志哪不知道这样的道理?

送礼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人越少才越好呀。人太多,你让人家怎么收?

“弟弟也是好运气!”李承先又笑道,“为兄起家时才是九品,苦熬六年方为正八品,承志甫一起家就是正七品,比为兄省了七八年光阴……

等秋后百官考课,以弟在泾州之功勋必然会有赐爵,到时更是羡煞为兄……”

好个什么呀?

看着几案上的官衣官帽,李承志一脸的古怪。

候星郎?

清闲倒是挺清闲:白天都不用上衙,想制冰制冰,想烧玻璃烧玻璃……

也挺凉快:那般高的观星台上想热都难,绝对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你说不能睡觉?

我认得的星星满共不超过三颗,你不让我睡觉做什么?

李承志怎么想怎么觉的诡异:感觉哪个不会,皇帝就给自己封的是哪个官?

别以为看星星很简单!

太史监的职责是:占祥瑞妖灾、算良辰吉刻、奏祸凶宜忌、释疑梦卜筮,掌农时气候,演历法律时……

后世所见的老黄历上的东西,全都在太史监的职责范围内,而且每一样都是靠观星推算,李承志懂个毛?

算了,混呗!

眼看快要上衙了,李承先又催着他莫要迟到,以免首日视事便给主官留下不好的印像。

李承志连连点头,又暗叹了一口气。

别以为太史监只是个六品的衙门,可如今的管家婆婆一大堆。

元魏自建国以来历法多有更改,先用三国时的《景明历》,后用郭煌人赵匪所创的《玄始历》,但都不怎么准。

自去年开始,皇帝下令由太常卿刘芳,领太史令赵胜,太乐令公孙崇、太庙令庞扶令等重演历法。

并令国子祭酒崔光率太学、四门博士等集悉详查。

这些人,如今全聚集在太史监,等于全都是李承志的顶头上司,而且还有刘芳、崔光这样的数朝元老。

也别以为除了刘芳和崔光之外,其余人也只是“令”,官职和李承志先即将升任的官庆功不多。

人家是“定”,李承志先是“施”,非要做个比喻,就跟国务院的那帮顾问一样,别看待遇不高,论专业程度和学识渊博,人家能当祖宗。

还尽是一帮像杨舒那样的硬骨头,李承志哪个敢惹?

他越想越不对,总觉得被皇帝针对了似,好像要逼着他装孙子?

装就装把,谁让自己把人家弟弟的牙给打了呢?

李承志一肚子幽怨,在李承志先的指点下穿着官服。

自东汉后,各级官员都已有了颜色的区分,包括冠(官帽)、佩(玉佩)、绶(佩玉时的丝带)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

但“魏晋风度”不是白叫的,管你什么礼法,我只蔑视之。所以传自南北朝,特别是鲜卑人入主中原后,衮冕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直到元宏彻底汉化,才重新承袭汉制,恢复了冠冕制,不过也只是一部分:只规定了国礼、大祭时,大朝服才会“随品级各有差”。平时上朝、上衙等,均可穿常服,也就是官衣。

也是元宏所定,晋是金德,金生水,所以魏承水德,尚黑,常服自然也就是黑色的。

以下才会略有区别,文武冠冕不同:文带进贤冠,武带武冠。

武官以武冠上的金、珠、貂尾等饰物区别品级。文官则以进贤冠顶上的竖梁区分:公候三梁,九卿(一品)至博士(正八品)二梁。以下一梁,但只有士族子弟、太学、国子监、四门小学等官学的学生能戴。

所以此时的李承志虽是从七品,穿的却和正一品的高肇一样的官服:黑袍,黑靴、进贤冠。

平时看着俊秀无比、见人就笑的李承志,等穿上这一身之后,凭空就多了几分威严,竟有了些不怒自威的气度。

给他梳头束冠的伯母和两个姨娘啧啧称奇。

李承志哪有心情听这些夸赞话,心不在焉的客气了几句,就跟着李承先出了府。

此时一想,太乐与太史均属太常。两兄弟竟是同署为官。

但入监视事之前,李承志先得去午门一趟:他这官是皇帝御口亲封的,虽然十之**进不了宫,但哪怕装样子,他也得到皇城外做个揖。

进了铜驼街两兄弟便分道扬镳,一个向南往太常,另一个向北往皇城。

时间还早,李承志先去了一趟景乐寺,知会李睿等人已封官的消息,告诉李睿有急事便去太常寺找他,而后又存了马,步行走向闾阖门。

也是巧,刚到午门前就碰到了给他和元悦行过杖的那两个金甲力士。再往远处一看,大太阳地上的青石板上展展的趴着两个人,浑身上下脱的就是一条犊鼻裈(大短裤)。

那两个一眼就认出了李承志,早就心生敬意,竟客客气气的道着喜:“郎君这是选官了,恭喜恭喜!”

“客气客气!”李承志受咪咪的往四周瞅了一眼,看四下无人,自然至极的从袖子里摸出两块铜铤,一个的手里塞了一块。

“还未谢过二位将军昨日手下留情之恩,本想请二位小酌几杯。但这一选官,就不知拖到何日了,只能慢怠二位了……”

两个力士有些懵。

只见过杖前对他们客气,但挨过打之后还给他们送礼的,今日真是第一遭。

莫不是李承志已有预料,估计日后还得被杖,因此想提前落个人情?

哪有那么夸张,李承志只是就事论事,确实感激这二位手下留情。

这么热的天,真五十杖下来,别说会不会破伤风或是感染,光是每日出汗就够他受的……

不等二人拒绝,他飞快的使了个眼色,指着趴在底上的二人说道:“这二位又是犯了何事?”

力士脸上顿时露出鄙夷之色:“矮壮一些的为安定候、积射将军抱老寿。高瘦一些的是阴平子、原豫州参军石荣……

二人**易妾而奸,被御史中尉王显所奏。陛下盛怒,尽除二人爵职,并令暴晒三日,每日午时正鞭五十……”

李家人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好家伙,挺会玩啊?

还一个候爵一个子爵……嗯,安定候,还姓抱?

“原安定公、泾州刺使抱嶷的假子?”

听李承志这样问,两个力士也反应了过来:“竟忘了君也是泾州人氏……”

这个抱嶷李承志还真知道:出身安定石唐县,因家境贫困自愿受腐刑入宫。先是冯太后时的小黄后,而后步步高升,历任侍御尚书(副丞相)、大长秋卿(内宫总管)、外则为平西将军(正二品),后转任泾州刺史,爵至安定公。

他卒于泾州刺史任上,才是胡始昌接的任。

而像抱嶷这种入朝为重臣,出则为刺史、镇守将军,且出身关中的大太监,自冯太后时至今,足有十三位。

还活着的,怎么也有七八位。

太监啊……李承志眼睛微眯,看了看趴在不远处的抱老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