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百零四章 钱荒

第三百零四章 钱荒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宫中用冰、百官赐冰等,均是在前一年冬日前将洛河中的水引到湖中,等立冬结冻后挖出窖藏的。

河水中多少会带些泥味。湖中有草有藻、有鱼有虾有蛤蟆,再加湖底积着不知沤了多少年的淤泥,这种冰的味道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有人想抢生意做冰沙,也只能拿这种冰做。而奶与饴的味道也只能附到冰的表面。与李承志用净水制的冰、又将奶、饴之类的原料冻进去的冰沙相比,口感和滋味何止差了一倍?

高英突发奇想:但为何要和李承志抢呢,合则两利岂不是更好?

也只有宫里与光禄寺有冰,除了李承志,能大量做冰沙的也就只剩陛下了。李承志的冰好一些,价钱可以卖贵一些。宫里的冰差一些,那就便宜些。双方正好可以轮换一下:李承志的冰沙卖给官,宫里的冰沙卖给民。

至于朝官官会不会买?

多简单呀:让陛下减一减百官的赏冰不就行了,更或是直接停了?这么多年早就用习惯了,甫一少了这口冰,朝臣夜里怕是连觉都睡不着……

刚想到这里,高英一顿,脑中似是闪过了一道灵光。

“你方才道,李承志问了你几句奇奇怪怪的话,是哪几句?”

不是讲过了一遍么?

高湛狐疑着,又重复了一遍:“他先问:宫里缺不缺冰!又问:陛下缺不缺钱!”

宫里缺冰……陛下缺钱……

不对,应该是:宫里一缺冰,陛下就不缺钱了,而且李承志只会赚的更多……

高英都惊呆了:为了保住这营生,如此阴损的主意李承志也敢出?他就不怕数百朝臣和他拼命?

嗯……不对,人家只是问了一句宫里缺不缺冰,陛下缺不缺钱,谁敢说这主意是他出的?

高英银牙一咬:好你个李承志,连我都敢算计……嗯,也不对?

李承志哪能料到三儿刚进宫就能碰到自己?况且他让高湛连叔父都没找,直接找的是陛下……这分明是在提醒陛下:下刀子的好时机来了……

陛下念他的人情,不但不会抢他的营生,还得替他遮掩?

更是帮他拓开了销路。

因为人家这是阳谋:陛下若想赚这钱,就肯定得减了或停了朝臣的冰。酷热难耐之下,莫说李承志才是日产一二百方,便是翻一番,怕是都不够卖。

真是好算计,竟是一举好几得?

“哈哈哈……呵呵呵……”

高英神经质一般的笑了起来,笑了好一阵,又咬牙切齿的骂着高湛:“你个蠢货……”

可怜高湛,竟还想着回去找李承志质问?都精成这样了,怕是早躲出去了。高湛今天要能找的到李承志,我高英敢跟着姓李……

高湛被骂的莫明其妙,但高英哪会点醒他。

李承志让高湛直接找陛下,连高肇的名字提都没提,摆明了在暗示高湛:这锅谁都背不动,只能陛下亲自来。

所以,高湛不知道要比知道的好……

“滚出去见陛下,李承志如何交待,你便如何做……陛下不问,就莫提见过我之事……滚……”

高湛一头雾水,但看高英咬牙切齿,他哪里敢问。乖乖的拜了拜就退出了凉风殿……

许久后,高英幽幽一叹:“真要将宫内的冰全卖了,何止是上万金?此举不但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更是免了叔父的隐患,就连我都得念他的好……”

高文君担心道:“未免有些行险……”

“有陛下帮他遮掩,能有什么险?他这公明就是运气好……”高英奇道,“感觉他刚一瞌睡,天上就掉下来了个枕头?”

……

姐夫和小舅子相对而坐,一人抱着一个冰碗,大眼瞪着小眼,谁都不说话。

高湛至此都没想通关节,自是要多疑惑有多疑惑。

元恪奇的是,竟真让高肇一语中的,李承志还真研究出来了生财之道?

他原以为李承志便是能制出冰,也是置于冰鉴中散热所用,舍的买的定是不会有多少。

哪知竟然是能吃的,还如此美味?

元恪甚至有点庆幸:幸亏李承志懂分寸,想出了个万全之策,不然自己真就说不准得食。

这可是能在两三月之内就能赚到数万金的营生,要是能将宫中与光禄寺的藏冰全卖出去,所得之钱完全可解晋地饥荒。

当然,身为皇帝肯定不会硬抢臣子,至少会给李承志加一两品爵位,或是将字职升个一级半品以做补偿……

思忖了一阵,元恪又怅然一叹:这次赖李承志之功可先卖冰救急,但下一次又该卖什么?

其实朝廷缺的不是救济晋地的那点粮,而是将粮运往晋地所需的银钱!

自冯太后掌朝至今虽偶有天灾,北地也时不时的会有边民造反,但至多算是疥癣之疾。大部分的州郡还算安定,也称的上风调雨顺。

各地常平仓粮大都充盈,京城太仓、皇宫内库中的绢帛都快堆不下了,价格更是比太和年间降了六七倍。

而恰好,这两种又是大魏为数不多的官方民间均认可可以替代货币的商品。

问题自然就来了:越是丰年,粮与帛的价格就越低,购买力就越弱,购买其他商品时所需粮与帛的体积就越大,流通成本也就越高。

以晋地缺粮为例:皇帝令关中运粮调济,奚康生自然得照办。但问题是,征发民夫可以算做徭役,征粮可是要付钱的,至少也得是绢帛。不然就跟逼着百姓造反没什么区别。

这钱自然得朝廷出。不出钱也行,那就想办法将洛阳的粮食直接运到晋地。但傻子也会算账:光是路上的消耗绝对比运送的粮食多好几倍……

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元恪才会绞尽脑汁的想歪主意,变着花样的从官员、士族手中搜刮铜锭、铜钱。

但越贵就越惜售,越惜售就越贵,钱荒也日益严重……

至于抑佛熔铜……那根本不可能。除非元恪愿意看到大魏境内义军四起,门阀林立,各自称王的景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