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二二章 白眉

第三二二章 白眉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车如流水马如龙,喜色煦南风!

内城以西,北八里为西大市,南八里为民居。自太阳露头,这方圆近二十里内就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自西阳门起,从东往西的官道足有二十丈宽。两侧有一半是各寺庙耍杂技的高台。

台上正演的热闹,底下也围的密密麻麻。但有信众布施,就会得一碗圣粥,而后随沙弥尼姑入台后法坛听经**。

剩下的一半则是各商家的货车。还有一些货郎,会担一些针头线脑、饴糖米糕之类在此售卖。

若是往常,官道怕是早被堵的水泄不通,今日却很是畅通。

李宪(河南尹)看的啧啧称奇,问着身侧的属吏:“杨季先(洛阳令杨钧)用了何法,今日厨会竟这般有序了?”

以往时,人一旦入了市,就只能跟着人流慢慢的往前挪,一刻能走出十丈都算是快的了。

不时就有人被踩了脚,或是被偷了钱。也有娘子妇人被浪荡子偷摸、小孩被人撞倒之类。时时都能听到哭声喊声叫声骂声,当场打起来的也不鲜见。

今日却是畅通无阻,几乎听不到喊骂声,当街互殴的更是绝了迹。

仔细一看,道中竟还有马车穿行?

李宪好不惊奇:以前的厨会时别说道中走马,连只狗都钻不过去……

“不是杨县令,而是高羽林!”

属官解释道,“因今日开售冰沙,高羽林特意入宫请了旨,陛下令洛阳县衙、执金吾(负责京城巡察、禁暴、缉盗、督奸)、羽林监等,助其维秩肃序,故而今日厨会才这般有序……”

李宪却有些狐疑:不止如此吧?

一伙丘八,至多也就是让贼偷、浪荡子不敢胡乱伸手,还能管的了游人如何走路?

不见但凡是行走之人,皆是靠右?

还有那些以往挑着货担四处乱窜的货郎,今日竟都不乱钻了,而是老老实实的停在道边叫卖?

这分明是有人出了高招。

也绝不是高二郎,他就没这分急智。

心里一动,赵宪大致猜到是谁了,笑吟吟的道:“再往前看看!”

身后跟着六七位,皆是河南尹的佐官属吏,特意被赵宪带出来体察民情。

刚走了两步,听到有许多人在唤“白眉法师”。赵宪顺声一看,见道中站着一个老和尚。白衣白眉,鹤须童颜,颇有几分出尘之意。

和尚来头不小,就叫白眉。十年前还是昭玄曹大统(全国最高僧官),极受先帝信重。

那时李宪在尚书省为官,时不时就能见到他。就是运气不太好:先帝末年间受徒弟拖累,老和尚就被免了官。

今上登其后,白眉又被赶出了京城。甚至不至逢七不到厨会之日,不许他讲经……

不过信众依旧不见少,老和尚刚一露面,四周便有人围上来跪倒叩拜。也有不少当即就掏出了铜钱之类的事物,准备布施。

但钱还没丢到几个僧壮的袋子里,就有衙役与兵丁上前驱赶,喝令散开。

役卒对白眉和几个和尚却很是客气,称上官有令,严禁僧众信徒等阻碍官道通行。

白眉双手合什,露齿笑着,好一副面慈目善,仙风道骨的模样:“官府有令,还请众檀谨遵王命!”

说着还主动退到了道边,顿时又引来一众信徒的称赞,称老仙师好气度。

看到李宪,和尚怔了怔,许久才认出才认出他来:“可是李使君?”

“正是李某!”李宪点了点头,“好久不见大师了!”

白眉一脸苦笑:“不至厨会,和尚连这郭城都不得入,自是见不到使君……不提也罢!”

说着他又一指熙熙攘攘的官道,好奇的问道:“今次厨会竟这般齐整,想必是使君的手笔?”

我倒早想整顿了,奈何杨季先那狗贼总是阳奉阴违……

心里骂着杨钧,李宪又道:“还真不是李某,听闻是高司空的二子所为,某也好奇,正想着去问问究竟!”

“便是今日掌冰事的高羽林吧?”

白眉笑道,“还真是巧。和尚与高羽林那制冰之所仅有一墙之隔,每日都能闻到那异香,早就想大块朵颐。但上门求了几次都不可得。称是初七才有的售,所有和尚就早早赶来了……”

“哦,倒是巧!”李宪笑着,“那就同去!”

即时两伙人便合到了一处,顺着官道往西行去。

走着走着,李宪又发现了不对:每过一座寺庙的戏台,就能看到旁边立着一辆装扮的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彩车。车厢上画着一只硕大的碗,碗里画着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物事,其上还飘着几楼烟气。

还画着一个胖乎乎的稚子,站在比他头还要大的碗边,手里拿着一枚汉五铢,眼巴巴的看着冰碗,嘴里往下滴着涏水……

画的极其传神,特别是那垂涏三尺的稚子,就似活人钻到画里边。任谁一看,也知道这车中卖的定是吃食一类的东西,且只卖一文。看加上那晶莹剔透、冒着雾气的物事,便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也知道这是冰。

“画工只是一般,倒是好妙思!”李宪夸道。

一众属吏也点着头:“确实通俗易懂,看一眼便知,比立上一杆高旗再明码标价还要来的简便!”

看了一阵,众人继续往东走去。

越是往东寺庙就越少,耍杂技的高台就越发零落。没了热闹可看,信众与游客自然就往这边来的少。

要是往常,这里要多冷清有多冷清,就如李承志入城当日见到的一般,连最爱热闹的元悦都只能闲的耍鸟。

但今日却有些不一样:

西阳门一里前,搭着一座硕大的高台,宽有三丈,却极长,足有二十步。台上乐师近有三十四位,早已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

台下足有二三十辆冰车,摆的整整齐齐。车边各站有三四人,似是等着调制冰沙。

除此外,每辆车前还站着一个佩刀的兵卒,应是专门维持秩序的。

李宪有些怀疑:这一车冰卖出去,能不能抵的住这些乐伎、仆吏、衙役、兵卒的俸金?

心里念叨着,两拔人就此分开,李宪带着属吏去了台下的凉棚。

元悦正与几个道士女冠在那里吃冰沙……

青壮和尚朝台上指了指,低声说道:“那便是李承志志!”

两人离的不远,也就五六丈。老和尚双眼微眯,瞅了一眼便赞道:“倒是好皮相!”

稍一沉吟,他又警告道:“法能,切记莫要着于表象!因授皇命,数万圣众才枉死于此子手中……便是要报仇,也该是宫里那位……”

“弟子省得!”

“嗯!诸位上部座(大乘教)的法师可曾约好?”

“已邀至通商里的白马寺中!”

“那就走吧!”

老和尚猛吐一口气,朝着皇城合着什,口中念念有词,“我佛保佑,但愿大事可成……”

……

似是心有灵犀,也可能是直觉。李承志感觉有些异样,下意识的一转头,恰好就看到白衣白眉的和尚。

他没有见过老和尚,只是觉的胡子眉毛都一大把了,竟还穿的这般鲜亮。瞅了两眼收回目光时,他又看到白眉身边的法能。

有些眼熟?

记得租房那日,这壮和尚还拦过路,吓唬自己说山里有鬼。前两天还来过府上两次,说是要买冰。

自己还以为他就是那凝玄寺的住持,不想只是个跟班。

“看什么呢?”

见他看的入神,高湛也凑了过来。只是一眼,他就认出了老和尚:“白眉?”

说的是那老和尚吧,倒是挺形象。

李承志好奇道:“那白衣和尚很出名?”

“前任大统呀,怎可能不出名?”

高湛赞了一句,又左右一瞅,低声说道:“幽皇后旧事,便是因他徒弟高菩萨而起……”

一听这个,李承志顿时就来了精神。

幽皇后就是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润,又名冯妙莲。元宏长年出征在外,她受不住寂寞,便以讲经的名义将和尚带进宫私通,其中竟有白眉的徒弟高菩萨。

私通也就罢了,也不知是不是被鬼迷了心窍,冯润竟听从高菩萨的蛊惑,想以巫蛊诅咒孝帝,最后被人告发。

诡异的是,即便如此,孝文帝都没有杀他。直到死前,元宏怕她成了皇太后祸乱宫闱,才留了赐死的遗诏……

“后来呢?”李承志贼兮兮的问道。

“还能有什么后来?”高湛小声回道,“老和尚受了徒弟的连累,官自然是当不成了。陛下不喜大乘,又厌其徒弟谋害先皇,登其后就将他赶出了京城。并令他逢厨会才能入城,余日不得讲经……”

我问的是这个么?

李承志一脸的不情愿:“老和尚如何与我何干?”

高湛眼一瞪:“那幽皇后如何又与你何干?”

差点被噎的说不出话来,李承志冷哼一声,又问着李睿:“还有多久?”

李睿瞅了瞅沙漏:“离巳时(早九点)不足两刻!”

还要半个小时?

李承志稍一沉吟:“今各部准备!”

倒不是特意选的吉时吉刻,而是西市离皇城太近,怕鼓敲的太早,扰了皇帝清梦。

确实没料错,皇帝也就刚起身。

朝城中太热,山下风太大,这几日皇帝就宿在金墉城中,今日也不例外。

此时他刚洗漱罢,正在金墉城的中堂内用膳。高英坐在一侧,亲自给他添着饭食,底下坐着一群男男女女,看着各自几案上绿油油的蔬菜暗自皱眉。

每月逢七时,宫外厨会,元恪也会将五服内的元氏宗室召之宫内家宴。

以前还好,四五样菜中至少还能见道荤食。自六月起元恪下令宫中禁断屠宰后,一群亲王、郡王及王妃,也只能跟着元恪吃素。

素也就罢了,还寡淡无味,真就跟吃草一样。但慑于皇威,他们还不得不抻着脖子硬往下咽。

好不容易等元恪吃完,一群人无不暗松一口气。

元恪举起杯邀敬了一下。等众人落盏,他才笑吟吟的问道:“众王叔、王兄怕是吃不惯吧?无奈朕已下了召,令宫禁断屠宰、悬丝撤乐,就只能委屈各位了……”

听他这般说,一群人哪还坐的住,纷纷告罪。元恪不耐与他们虚情假意,未等众人起身,就挥手让他们坐下。

但之后,殿中竟然就没声了?

便是无歌可听,无舞可看,至少聊几句家常总会吧?

元恪心中诧异,往下扫了一眼,发现十个中有九个都直戳戳的元雍。

元雍气的想骂娘:一群孬货,次次都让爷爷出头?

察觉竟连皇帝都将视线挪了过来,元雍不得不硬着头皮的站起来,往下一拱:“见陛下如此清苦,臣等心中难安。故此众王叔、兄弟等推臣出来,冒昧的问陛下一句:不知臣等是否有幸,能否为陛下分忧!”

分忧?

元恪愣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这是怕朕一时心急,先拿他们开刀吧?

真就以为朕是为了那几个铜钱?

稍微动点心思,也能猜出朕为的是什么:便是已无几年时日,便是膝下无子,这大好江山,总归也是我元氏子弟来坐。

你当我为何要将胞弟元怀养在宫中?

外有强敌,内有隐患,死之前,如何也该为元怀解决一样才对……

心里暗叹一声,元恪举起了盏,遥遥一敬:“诸位多虑了!朕便是再昏庸,也知诸位都是我元氏基业之基石,朕万万不会做出自掘根基之事……”

听到这一句,堂下的十人中竟有七八位都不约而同的生出了一丝念头:你掘的还少么?再看这殿中,先帝的诸位兄弟还剩了几个?

心里骂着,众人脸上还得陪着笑,举起酒杯高呼陛下英明。

手快些的也就刚喝了一口,手慢些的才刚将酒杯举至唇边,殿外突然响起几声轰鸣。

就如炸了雷,仿佛就响在耳边,仔细一听,竟然就在金墉城外。除了鼓,好似还有锣钹之声?

这是……打仗了?

一众宗室无不豁然变色,胆小些的竟然连杯子都拿不稳,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咣啷”杂响。

元恪的脸色猛的一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