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二四章 啸城

第三二四章 啸城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宪起家秘书郎,后迁散骑侍郎(皇帝侍从官),又任建威将军、大将军长史、骁骑将军等。孝文帝屡次出征,他皆随军,并多次领军出战。

元恪继位后,他官至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兼兖州刺史,加左将军,在兖州没少和南梁打仗。

所以虽不及奚康生、杨大眼、崔延伯等,但李宪绝对是当朝数得着的领军将领。

而越是长于行伍,感受也就越深。

初听前两曲时不觉的,只感第一曲(百鸟朝凤)婉转悠扬,甚是欢快。第二曲(八戒背媳妇)则诙谐滑稽,幽默风趣。

听到第三曲,也就是用到鼓,及一众乐师、上百冰车旁的数百仆吏“吼哈”合乐时,李宪就有些坐不住了。

曲意激昂紧促,李宪似觉置身于疆场,战意怏然。又仿佛看到两军阵势浩浩荡荡,绵延无尽。局势如千钧一发,一触即发。

这哪是什么宴乐,这分明就是阵乐。而且从示听过,绝不是流行于军中,或兵部、太常等典籍中所载的古乐。

问过高湛之后才知此曲也是李承志所创,此次还是首演,名《此山最高》!

李宪惊诧之余,更是暗暗腹诽。

李承志果不愧为奇才、全才,更不枉被人骂作“狂徒”!

此山最高?

你到底是夸山呢还是暗喻你自己呢?

听完后,李宪便开始盘算:不出意外,此曲定会被太常收录于《礼乐》之中。但如此激昂慷慨之作,只供皇室、百官饮宴未免有些暴殄天物。

倒不如像后将军、幽州刺史崔延伯一般,将其编成军乐,以供阵战之时以壮军威,以激士气。

都已盘算好了,准备李承志得闲,下台来就与他交待,哪知还有更大的惊喜。

以为前一曲已然到头了,却不想这一曲才是巅峰。

当鼓声稍缓,阮琴、琵琶齐奏,有如金铁相交,无数刀兵激战时,李宪脊椎一麻,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若说方才是战意怏然,此时绝对是杀意滔天。特别听到数百仆吏传来的“嗨嗨吼哈”的和乐之声,就如万军喊杀,李宪胸腹中似是生出了一团火焰,烧的他面皮发紫,双眼腥红。

李宪恨不得拔出佩剑找东西劈上几下,才能一解心中杀气。

他用力的攥着拳,控制着杀意,嘶声吼道:“此乃何曲?”

元悦哪能知道?

他被激的小脸儿都白了,脸上的粉“刷刷刷”的直往下掉。大张着嘴,像是要说话,但喉咙里仿佛堵着一股气,连丝声儿都挤不出来。

简直是问道于盲?

罢了……

李宪猛吐一口气,紧紧的盯着李承志:不知首文兄(高肇)到底何意,非要将李承志撵到太常蹉跎时光?

岂不是委屈了大好人才?

城下的李宪如此,城上的那一群也没好到哪里去。

元恪不但领军出征过,早几年还喜练兵,没少与厮杀汉打混。与众武臣讨论兵事时也颇有见解,军事才能绝对不差。不然哪来“武”的谥号?

听着曲音,皇帝脑中不由自主的就浮现出两军激战,千军万马绞杀在一起的画面。双手紧紧的按着城垛,手背上青筋暴起,身体微微发颤,可见有多激动。

如元雍、元怿、元琛、元继,并于忠、王显、甄琛等,都外放过刺史,亦都督过一州军事,感受一点都不比李宪差。当听到乐师仆吏有如喊杀一般的和声时,皆是两眼狂突,双拳时紧时握,好似已然控制不住,想寻摸兵器砍杀发泄一番。

再看四周,但凡未领过军,未经过战事的宗室却被惊的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一群贵妇早已挤作一团,骇的脸色发白。

反观高英,却是两眼放光。探着头,不断的往城下搜寻着,似是在找什么人。

底下密密麻麻尽是人头,高英再是目光如炬,仅凭头发和脑袋,也绝然认不出哪一个是哪一个。

直到金鼓皆停,只余琴笛之音,显是曲调奏到尾声,但还是没找到李承志。高英颓然一泄气,心有不甘的说道:“若知此曲如此恢弘、壮烈,三娘在城外操训乐师时,妾就去看了……”

皇帝本想说“稍后就召进宫来”,但话到了嘴边,他才想起前两日他才下旨,禁了宫中宴乐。

他随即笑笑:“这有何难?就隔着一道宫门,英儿想听,去李承志府上,让他再奏一次就是了!”

高英双眼一亮:“也对!”

许音刚落,城下突然一静。再一看,好似是奏完了。

元雍激动的激昂难抑,心绪难平。委实没忍住,高声赞道:“就如黄钟大吕,发自九地,又如余音绕梁,振耳发聩……李承志真奇才也……”

元恪深有同感,也觉的把李承志扔太常是不是有些屈才了。刚要赞一声,无意间扫到那高梯上的令旗一动,就如一把利刀,猛的往前一斩。

就真如阵前杀敌的军令,台上的数十乐师、台下、道边的数百仆吏,竟齐齐的一声大吼:“杀杀杀杀!”

听到这四声“杀”,无论城上的宗室、重臣、禁卫、守军,还是城下的游客、百姓,乃至就近观望的道士、和尚,都只觉脑中“嗡”的一下,感到脸上一木,心中忽的迸出一股热血,瞬间暖遍全身。

也不知是谁先跟着喊了一声,一个“杀”字又尖又利,好似将嗓子都要扯破了一般。

便是这一声,台下的百姓仿佛着了魔,竟跟着一齐吼了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不过一两息,整整八里的大市,竟只一个声音:“杀杀杀……”

声音又尖又利又响,似是要将天都要翻过来。

李承志一脸懵逼。

我只是简简单单的奏了一曲,这么多人就集体高朝了?

不对……谁有这么持久的?

但凡眼中能看到的百姓,无力不喊的声嘶力竭,面皮发紫,仿佛下一刻就有可能力竭而亡的模样,李承志心里猛的一突。

这那是**,分明就是啸营了……不对,这特么是啸城了……

李承志头发都立了起来,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

自己脑子被驴踢了,好好的“嗨嗨吼哈”不喊,非要在结尾改成“杀杀杀杀”?

此时跟着喊杀的人,怕是已被激起了杀性,就如火药库一样,但凡来点火星子,绝对就地就炸……

这要真正乱起来,自己有几颗脑袋够砍的?

李承志嘴里直发干,脸被吓的没一丝血色,仿佛将全身的力气都用了出来,朝李睿大吼道:“鸣金,给我鸣金……”

李睿比他还懵逼:这又不是真的在打仗,哪有钟钲可鸣?

李承志又惊又慌,急中生智,猛的想到了高文君带来的那两架编钟。

这东西完全可以拟出钢琴音,所以李承志费了点脑筋,准备在最后一曲《铁血丹心》中用来和音。怕违制被御史参,还特意让高湛请秉过皇帝,谁想还能有这种用场?

“给我敲钟,敲那两座甬钟(编钟中最大的钟)……不对,等等!”

刚吼了一声,李承志猛的一个激灵:这是啸营,不是阵战,怕是钟敲烂了都不起作用。

不行,不能这么等下去……便是杀意已然滔天,无法阻挡,也要往能发泄的地方发泄……至少也不能就地爆开……

李承志脑筋转的飞快,绞紧脑汁的想着办法。刚有了些头绪,身边猛的围过来了几个人。元悦还边跑边吼:“李承志,你干的好事?”

思绪突然被打断,李承志好不烦燥,硬着压着怒气劝道:“汝阳王莫慌,让我想一想!”

“你想个鸟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倒不如现在就予巡街的执金吾与羽林下令,强令百姓就地跪伏……”

李承志听的想骂娘。

百姓正处肾上腺素飚飞,却无处发泄的关口。这一派兵强压,绝对等于火上浇油。就算打不起来,也绝对会当场乱起来,到时得踩死多少人?

“此法不妥……请汝阳王容我想一想,刚有了丝念头……”

“如何不妥了?等你想好,大祸就临头了……”

本就不待见他,听他这般吵,李承志更是烦燥,冷声喝道:“汝阳王,你能否静一静?”

“我静你个鸟毛?”元悦当即就炸了,“真要乱起来,爷爷都得跟着吃挂落……高湛,赶快下令派兵……”

你派你个娘?

这一派兵再一乱,自己便是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一股邪火猛的涌上李承志的心头。竟无一丝犹豫,抬腿就是一脚,嘴里还吼着:“谁敢?”

元悦向来都是只会添乱的主,但怎么都劝不住。高湛便留了个心眼。上台时又见李承志满脸怒容,特别是看到元悦聒噪时,眼中闪还杀过了一丝杀意,高湛心里就突了一下,心想莫不是要打起来吧?

哪知竟真的打了起来?

李承志脸色一冷的那一刹那,高湛竟想都没想的扑了过去,那一脚恰好就踹到了他身上……

李宪派亲随去找杨均,并令吏属回府衙急调府兵与衙役,所以来慢了一步。

他刚好看到李承志一脚踹到了高湛身上,高湛又撞上了元悦,然后两人就似是飞了起来一般,往后飘了丈余才落地。

李宪被惊的眼角狂崩。

这得多大的力气?

不对,这可是高首文之子,你竟说打就打?

委实想不通这二人怎就打了起来,李宪又惊又疑:“李候郎,如此关头你竟还有如此闲心?要真力气大的无地可用,为何不制止百姓噤声?”

这是力气大就能制的住的么……嗯,不对?

力气大的没地方使?

还真有可能喊的住……哈哈……

李承志狂喜,竟深深往下一拜:“多谢使君提点?”

说着他猛一起身,朝李睿厉声吼道:“鸣哨、挥旗、敲鼓……”

李宪一脸茫然:我提点你什么了?

……

初时,皇帝与城上众人也跟着一震,只觉豪情万丈,心神激荡难抑,但随即就发现了不对。

竟然……啸营了?

李承志此曲,竟有如此之威?

隐觉有些不妥,但再看城下百姓,也只是在哪里喊杀,却并无过度之举,元恪又觉得至多喊一阵就没力气了,应是引不出什么骚乱……

他是皇帝,自然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但剩下的人就没那么镇定了。

但凡带过兵的,无一不是悚然一惊,脸色发青。

此时才是真正的一触发:但凡谁脑子一热动了手,这眼中所见的百姓怕是全都会发狂,从而引起全城暴动都不是没可能……

方才有多欣赏李承志,此时就有多恨他……元雍、于忠、王显、甄琛等骇的脸都白了,无一不是在心里骂着李承志的娘。

四人眼神一对,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骇之意,而后其余三人齐齐看向元雍。

元雍眼睛一突:看爷爷做甚?

三人也不说话,只是不断的拿眼神示意他:你是太尉,又是司州牧,论官职也罢,论兵权也罢,都是你最大,你不进谁进?

又让爷爷出头?

元雍恨不得干翻这三人十八辈祖宗。

但能有什么办法?

他是司州牧,京城若出了乱子,问罪时肯定少不了他的份……

心里暗骂着,元雍硬着头皮往下一拱:“陛下,城下乱相隐生,臣肯请调羽林、禁军,以防万一……”

元恪回过头来,看到元雍、于忠等人脸上的惊骇之色,心里一跳:“过于草木皆兵了吧?”

到此时,刘芳与崔光才反应过来,脸色齐齐的一变:要生乱?

真有暴乱,早调兵一刻就能少死许多!

两人也往下一拱,异口同声的说道:“陛下,有备无患方为上策!”

众臣如此态度,元恪自然从善如流,刚要下令,忽听高英一声惊叫:“真是好胆……嗯?蠢货……”

听她喊的怪异,元恪下意识的往下一瞅,刚好看到元悦与高湛抱在一起,如滚地葫芦一般的滚了好几圈。

“嗯?”元恪惊疑道,“这二人不是素来要好么,怎打起来了?”

哪是这两个打起来了,分明是李承志要打元悦,高湛情急之下拦了一下,结果便是两人一起被踹飞。

李承志真是好胆。上次打了也就罢了,毕竟元悦有错在先,你也不知他是亲王之尊。但这次呢?

不过确实该打!

还有高湛,简直蠢透了。元悦挨打,你扑上去做什么,心疼么?

高英看的分明,但她素来不待见元悦,瞎话张嘴就来:“妾见李承志一脚踹向高湛,高湛又撞到了元悦,二人便摔了过去……”

嘴里回着话,高英还瞅了瞅众人的神情。

高英自不用说,一直在搜寻李承志,元悦与高湛扑上台时被她看见,自是从头到尾看了个清楚。

除此外就只有刘腾凑巧看到,其余人正自慌乱,眼中只有喊杀的百姓,还真就没人注意台上。

听到皇后撒谎,刘腾吓的头都不敢抬,哪敢多嘴?

元恪好不惊奇:“这李承志看着清清秀秀,文文静静,力气竟这般大?”

一众大巨急的咬牙:陛下呀陛下,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好奇这个?

刘芳往前一步,往下一拜:“还请陛下下令!”

“哦……对!”皇帝就似刚想起的一般。

其实怎么可能忘?

元恪只是觉的是不是有些大作?

罢了,真生出祸患来就不好了……

他刚要下令,忽听“呲”的一声,声音又尖又响又利,

这一声可不是奏乐,而是真正的哨令,就如拿钢叉划过瓷盘,铁铲刮过锅底的那种声音,让人禁不住的心里一寒,后槽牙一酸。

连吹了三声,哨声又猛的一沉,好似急驰的战马转了个弯,倒着退了回来一般。红旗也跟着急剧的挥动者,先是上下往复三次,而后又猛的转了一个圈。

别说乐师和仆吏了,就连分布在官道各段,含着哨子挚着红旗专负给各段冰车传令的那十个亲卫都有懵。

他们当然看的懂旗令,更听的懂哨令:无论是旗或是哨,前三下只代表着一个意思:发现敌情,停止行军或探哨,就地候令或潜伏。

后面那拐了个弯的哨音和转了个大圈的红旗,则是要求前军或探哨诱敌深入……

问题是,哪有敌人,往哪诱?

正纳闷之时,乐台上却猛的传来了鼓声。节奏不急不徐,分明就是迎敌时的鼓令,走一步敲一下的那一种。

四架大鼓合击,鼓声足可传数里,嘈杂而又尖利的喊杀声当即就被带的歪了一下。

竟真被带歪了?

既然能带正,那绝对就能带正……

李承志狂喜,手中的鼓槌用力的往下一敲,口中厉吼:“杀!”

台上的乐师早被交待过,等二声鼓响时,同时一吼:“杀!”

鼓响一声,便喊一声杀,鼓再响一声,又喊一声杀,奋力嘶喊的同时,还用力的扭动着身体,挥舞着手臂。

大致就是:身体往下一矮,再猛的往上一抻,同时手臂手力的往天上一挥。就跟民国时狂呼“打倒****”的大运动时期“***万岁”时的动作一模一样。

咚咚咚咚!

杀杀杀杀!

刚听喊了四声,瞬间就有亲卫开了窍,就如福至心临,竟突然猜到了旗令“诱敌深入”的含意:害怕真啸了城,郎君这分明在引导百姓发泄……

“快快快……往下传令,所有乐师仆吏跟着一起喊:杀……”

而后,城上便看到极其壮观的一幕:城下的百姓在乐师、仆吏的引导下,鼓响一声,便喊一声杀,同时伸着身体挥着手臂,仿佛要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出来。

而且是从前到后,逐段蔓延。就如垒好的骨牌被轻轻一推,一块接一块的倒下去了一般。都还没十息,眼中所能见到百姓,意全做着这一个动作,极其整齐。

直到此时,李承志才猛松一口气,看着台下就跟跳舞一样的百姓,心里暗暗骂着:让你力气多的没地方使?

累不死你……

普通人能有多少力气?

更何况还是这种极其兴奋,肾上腺素急速飚飞的时候。李承志坚信,只要这样喊下去,怕是坚持不上五分钟,至少有一半百姓应该是喊不动了。

最多十分钟,估计能累趴下个七八成……而且是恨不得当场趴下的那一种。

到时都不用喝令,更不用派兵戒严,百姓自然而然的就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