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二七章 深夜奏对

第三二七章 深夜奏对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饱暖思**。

人一有钱,就会变着花样的享受,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和尚也是人,自然也一样。

像冰这样的东西,在夏天还真就是稀罕物。在李承志卖冰之前,六品以下的朝官拿钱都买不到,遑论和尚?

李承志便想着总有贪图享受的和尚,耐不得夏天这酷热,说不定就能卖出一些。所以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高湛跑昭玄曹(全国最高僧官机构)问了问。

高湛是初三下朝后去的。好家伙,当天入夜,高府门上就等了一堆和尚,全是上百座寺庙的寺主与住持。

还以为这些和尚是冲着高肇的面子去的,也就意思意思,哪知一张嘴,就是要订两个月的?

还美名其曰要供献我佛……这分明就是来时就商量好的,能想出这主意绝对是个人才:有和尚地方自然就佛像,便是没有,搬一座过去就是了。

谁敢说摆在和尚房里的冰,不是给佛像供的?

到此时,李承志才反应过来:京城之中,最有钱的不是汉家门阀,不是鲜卑贵族,不是元氏宗室,更不是皇帝。

而是和尚。

有主顾上门,李承志哪会管这么多。想着反正和尚有钱,而且这钱比躺着赚来的还轻松,想必贵一些也是能接受的。所以就把卖给和尚消暑的冰的价格,定成了卖冰沙的价格:按斤卖。

一方大致就是三尺方圆,约七百多斤,李承志连零头都没抹,就卖七百五十文,合五金。

诡异的是,照旧抢疯?

一百余家寺庙全都是商量好来的,一家一百方。

不过要求掌冰监需每日送往寺里两方,连送五十日,送到七月底。

这就是一万两千方,合六万金……还全都是半点折扣都不打的真金黄铜?

等到第二日,京城大一些的寺庙应该都得了信,又陆陆续续的来了百余家,订走了一万余。

到初五,之前订过的这些竟又跑来了许多,说是算了算,一众“佛陀”好似分不过来,要再订一些。

李承志却不敢订了。

宫中的藏冰室,并属光禄寺储冰的凌阴里,藏冰大致也就五万方。这两日卖给了和尚就已两万五六了。离中秋还有四十余天,宫里至少要用一万以上。

这么一算,最多也就只剩一万四五千方。

听着好似还很多,但问题是,这玩意它会化。

不然李承志当初准备卖冰时,为何要将折损定到五成之高?

别说再不敢卖,就这,高湛都得精打细算,小心翼翼。不得不将出冰运冰的时间定在半夜。不然化的一多,皇帝就等着天天蒸桑拿吧……

初六夜里,见高湛解着几十辆马车的五铢、铜铤、甚至是皇金入宫时,元恪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十二万金啊?

当初李承志说要卖冰,说是多少来着?

两月,当得三四万金……

可这足足翻了三倍还多?

反过来再看,却是如此简单,好似随便拎出来一个就能做的到。

但为何能想到夏天卖冰,并把冰卖给和尚的,就只有李承志一个?

包括他这个皇帝都没想到……

所以,给那两个加官,是皇帝昨日就想好的,也根本不是曲子好不好听的缘故,而是这来自寺庙的十二万金。

皇帝为何要卖冰?

自然是因为钱荒,而这钱荒,恰恰就是和尚造成的!

李承志这一手,简直是神来之笔……

一想到初九日的早朝会是何等场景,元恪就无比的期待。

李承志竟然把大半的冰,卖给了寺庙?

元怿的表情极其惊彩,好似一万个想不通。愣了一阵,他脸色稍稍一变:“怎么就敢?”

皇帝近年来为何这般急燥?

不是没人猜不出来:无非便是僧事……

这些寺庙如此妄为,岂不在给皇帝递刀子?

“有何不敢的?”

元恪冷笑道,“敢养比呼尼(尼姑)在寺中泄欲,敢在白日里,在佛祖像下与贵妇**,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元怿心里一颤。

皇帝分明说的是两年前的那桩旧事:郡王、宗室、安南将军兼荆州刺史元嵩,一直在淮地和南军打仗,有年余未归洛阳,直至被谋反的部下杀死在南地。

诡异的是,一直留在京中,一年多未见过元嵩的侧妃,在京中为元嵩举哀时,竟有人发现她有了身孕?

侧妃初时还谎称是元嵩托梦而孕,皇帝大怒,令严刑逼供,最后招出:因耐不往寂寞,便与寺里的和尚私通,且不是一座寺,一个和尚。肚子里的那个是谁的她都不知……

再往下一查,好家伙:京中不至一座寺院里养有大量的尼姑,除了和尚自己用,还用来结交权贵。

也不是只有元嵩的侧妃与和尚有染……

此事干系太大,上下未敢声张,只是将相关人员尽皆密秘处死。

但元嵩的哥哥元澄委实气不过,拼着除爵的风险,上奏陈情整肃僧事,也就是那封“妃主昼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像塔缠于腥臊,性灵没于嗜欲……”的奏章。

佛事不是说肃就能肃的,最后结果便是:元澄被责令跪佛一夜,并搏颊百次!

而这口中恶气,算是积在了皇帝心里。

又逢钟离大败,二十万铁骑尽丧于淮水。之后皇帝令各州征召壮丁,以充兵卒时,各州竟同时上奏,称已无丁可征。非要征的话,农事就会荒废。

怎可能?

大魏光是明户就有近六百万户,廿户征一丁,也能征兵三十万才对?

元恪初时还以为群臣是怕他这个皇帝脑子一热穷兵黩武,后来一问才知,是真的征不上来。

他才是二十户征一丁,而投了寺庙当了和尚的男壮,三四户中就有一个……

再之后,又发生了钱荒:佑大的一个朝廷,竟然连几万钱都凑不出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甚至是连洛京城中流通的铜钱都越来越少,已有民众学着地州,将整匹的绢帛裁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来当做货币使用?

钱自然不是自个长翅膀飞了,而是尽被民众捐给了寺庙……

几相一叠加,机灵些的自然就能想到皇帝这般自虐是为了什么。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可不是太武帝时:全国近六百万户,近三成就是僧户,早就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慢一些的话也不是不能解决,关键的是皇帝太急,一个不好就是烽烟四起。

所以如元怿、元雍、刘芳、崔光等,明知皇帝想干什么,却是咬死不松口……

元怿很是担忧,照例想劝一劝,但嘴都未张开,皇帝就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放心,朕有分寸!”

话音刚落,刘腾的殿外秉报,说是汝阳王元悦、掌冰使高湛、候星郎李承志在殿外求见。

一听“候星郎”三个字,元恪就笑了起来:若不是朕提前给你加一级,两日后朝会,怕是你这个从七品的候星郎都没得做。

也是奇了,别人是功劳越多官自然就越高,换成李承志却反了过来?

功劳一桩接着一桩,官不但不见升,被罚掉的年俸却是一次比一次多,动不动还得挨打?

也算是独一份了。

但这绝非君臣相得之道……元恪已经开始琢磨,到初九那日,怎么把今天给李承志升的这一级保下来……

转着念头,三人就进了殿,齐齐朝着皇帝和元恪做着揖。

元恪抬眼瞅了瞅,李承志与高湛都算正常,元悦却是牙都快呲了出来,脸上的喜意藏都藏不住。

“七弟可是撞到了好事?”

顿时知道有些得意忘形了,元悦连忙收敛了笑容,恭恭敬敬的回道:“臣准备与李承志合作一桩营生……”

怪不得?

其它的不论,就元恪知道,李承志还会锻兵、炼酒。随随便便哪一桩都是暴利。

元恪也懒得过问,随意往下一指,示意坐下说。而后又问道:“说说,好好的怎就打起来了?”

来时已对好了口供,三人回答的天衣无缝,只说高湛一时情急要调兵,李承志不许,两人就打了起来。而元悦只是受了无妄之灾。

若搁其他的官员,元恪说不定就要过问一下。但李承志和高湛的关系比较特殊,此时又是一副毫无芥蒂的模样,元恪也懒的鸡蛋里头挑骨头。

随意的问了几句,元恪又一指高湛:“上十万金解押入宫,不是小事。今日就劳累些,连夜与刘腾交割,一应账目务必清楚……嗯,宣怀与宣义也去,帮趁一二……”

都只当皇帝急着用钱,所以才这么急,也未人起疑。

就李承志觉的有些怪异:不是说皇帝要审案么,就这么轻描淡写的问了两句就完了?

还有这其它人都走了,就留自己一个在这里是什么用意?

不会是又想让自己炼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