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三零章 又见《三国志》

第三三零章 又见《三国志》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金墉丙城,又称洛阳小城。其中大小宫殿二十余座,皆是魏明帝依皇城诸殿而仿建。

若皇帝临时挪到金墉城办公,也会召部分内嫔暂居丙城。

凌云殿中,高英单手支着下巴,就如一条美人鱼一般侧躺在塌上。身侧各有一个宫娥执着宫扇,给她扇着风。

高英身上就穿着一件轻纱,微风吹来,纱衣跟着微微飘动,时不时的就会贴上肌肤。万般妙处一览无余,简直妙不可……

一女官恭身秉道:“臣至光极殿,问过宿直将军,称高羽林并汝阳王殿下已至太府,与刘府卿(刘腾,兼太府卿)交割账目。

殿中只有李候郎与陛下奏对……臣在殿外听的分明,陛下正在朗声大笑,想来心情很是欢畅……”

高英心中了然,微微一笑。

陛下除了登基继位那日,在宫城上受百姓朝拜被山呼一次。之后再未有过如今日这般被万民景仰之盛况,怎可能不高兴。

况且此次并非提前安排,而是百姓自发之举,更显民意之俯顺,可见陛下心中有多受用?

不出意外,陛下应是要给李承志加官了……

正猜付着,又有宫娥进了殿来,恭身报道:“秉殿下,李候郎求见!”

这般快?

不是刚还与陛下相谈甚欢么,以皇帝的性子,应该会与李承志畅聊至深夜才对?

莫不是这李候郎又如上次一般,惹陛下不高兴了吧?

高英有些狐疑,稍一沉吟:“宣!”

身边的礼官顿时有些急:皇后身上就只有一层轻纱,再多余半缕都无。虽说殿中不算光亮,但见的是外臣,总归不雅。

女官硬着着皮提醒了一声:“殿下,是否更衣?”

“都不够麻烦的,还这般热?到时让李承志离远些就行了!”

高英有些不耐,但想了想,还是坐直了身体,朝女官说道:“帮我加件薄衫!”

女官应着,飞快的拿起一件宫衫,披到了高英身上。

听着殿外唱诺,李承志被领进了殿。

数日前,李承志在午门外受杖,应高文君央求,高英远远的见过一次。这算是第二次见李承志。

但再见时,高英依然有些恍神。

面如冠玉,清新俊逸,果不愧为才貌双全。

更何况,李承志身上还有那么大一堆光环?

特别是于千军万马中取敌王首级,且宁死不折的事迹,莫说在古代,哪怕放到信息大爆炸的后世,对万千少女与亿万少妇而,也有着无可抵挡且致命的诱惑力。

别说那些女官,就连高英也一样,自见到那道英俊挺拔的身影,眼光就没转过弯。一直看着他入了殿门、走至殿中、恭身做揖、问礼,而后……那两只眼珠子就跟贼一样,竟然在四下乱瞅?

高英心里暗呼:真是好贼胆?

外官入宫谨见,不论见皇帝还是见皇后,都有一套完整且严格的礼仪程序,说笼统些就十六个字: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非礼勿动!

李承志倒好,一点都不客气,就跟进了自个家一样?

这九成就是在寻三娘在不在这里……

随即,二人的目光无意间撞到一起,竟如通了电,竟同时一亮。

上一次离的有些远,看的不是很分明。高英此时再细瞅,李承志比上次在宫门外所见时,精神、靓丽了何止一倍?

想想也对,上次是跪在烈日之下,便是李承志有十分光彩,怕是也被晒去了五六分……

心里正夸着,高英察觉有异,抬眼一看:她是如何打量李承志的,李承志竟然就在如何打量她?

目光倒是非常清明,无任何邪异之色,但眼中异彩隐现,仿佛很是惊艳。

高英初时还有些得意,心想便是如李承志这般的才俊、英杰见了孤,不依旧惊艳震憾?

嗯,不对!

这是后宫,吾乃皇后,你竟敢这样看?

还有你眼中这丝审究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这是在拿孤与三娘子做比较?

高英的脸色顿时一冷,紧紧的咬住了银牙:“李承志?”

察觉到皇后的语气中竟带着一丝凉意,李承志心里一跳:糟了,一时恍惚,看的太投入了!

真心不怪他:明明只是堂姐妹,为何面貌与身形竟有六七分相似?

再加离的远,殿中的灯火也不透亮,他差点以为那塌上坐的是高文君。心下诧异,就难免多辩了两眼……

还好是在南北朝,这要是宋以后的朝代,就算不被当廷杖死,怕也得挨几十个嘴巴子。

李承志连忙应道:“臣在!”

他还真没猜错,这但凡换个人,高英就让宫娥掌嘴了。以前的元悦就挨过这样的打……

但不知为何,看到李承志的脸色有些惶急,高英却觉的不是一般的养眼,一时间竟生不起气来。

罢了……

她微叹一声,朗声道:“近前来回话!”

李承志应着,又往前走了几步。两人之前也就一丈左右,但李承志却不敢往上乱看。

眼中见到的也就高英的一双脚……嗯,竟是赤着的?

肤如凝脂,甲若玉玑,怕是没比男人的手掌长到那里去,十指如同剥开的藕尖,又白又嫩。

自脚踝以上,就覆着一层轻纱。两条**微微合拢,斜斜垂下榻沿。又直又长,圆圆润润,多一丝则肥,少一丝则瘦,美妙天成。

高英半靠在榻上,倒是坐的很端正。但身上除了一层纱,就罩着一件薄衫,堪堪盖住了自胸口到小腹下,全身上下完美的弧度依旧一览无余。

而对男人而,正是这种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即视感才是最具诱惑力的,比一丝不挂还要致命。

虽然不敢再往上看,但李承志不由自主的就脑补了起来,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初见高文君的那一夜……

心里突然生出了一丝火烫,嗓子竟有些发干?

不对,这可不是高文君,这他娘的是皇后……

李承志悚然惊觉,用力一咬舌尖,心情激荡之下力气用的大了些,疼的他浑身一个激灵。

高英眼中满是疑窦:好好的,你抖什么?

细看之下,李承志的头又往下垂了好几分,似是只盯着自个的靴尖,视线再不敢逾越半寸,高英更是狐疑。

方才的胆子呢?

这离的近了你倒不敢看了?

心里讥讽着,高英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又仔细瞅了瞅。

李承志的脸,竟然红了?

哈哈哈……

高英觉的好不惊奇。

她深知自身魅力之大,不然为何能独宠于后宫?

也不是没见过外臣见了他,露出过形形色色的表情:恐惧者有之,惊艳者亦有之,甚至如元悦一般狗胆包天,敢目露邪异的,自然也会教他做人。

但见了她害羞的,还真就是第一遭?

稍一动念,高英恍然大悟:李承志好似连房姬妾都未娶过?

如此说来,长这么大,李承志竟从未近过女儿身?

难不成是见孤腿上只覆着一层轻纱,便以为孤身上只穿着这么一件,所以才羞红了脸?

这李承志想什么呢,孤母仪天下,怎会如世间的女子一般轻薄不端?

暗中羞恼着,毫无来由的,高英心中意生出了一丝异样。

“抬起头来!”

“臣不敢!”

见李承志头摇的波浪鼓一般,高英更觉好笑,心中竟起了一丝逗弄的心思。

“那就再近前些来!”

李承志心里直打鼓:高英想干什么?

想仔细端详一下自己,看是否与高文君般配?

问题是,你倒是多穿一点啊?

就眼下这般,若是传出风风语,惹皇帝吃了醋,我有几颗脑袋可砍?

他不但没朝前去,反而趁着做揖的动作,往后退了好大一步。正要说句告罪的话,突听身侧的女官一声急喝:“放肆!”

李承志再要往前,那就是逾制了……拼着挨杖,女官也必须得提醒他。

高英是好相予的?

因聒噪被她杖死的女官又不是一个两个。

她柳眉一坚,冷声喝道:“闭嘴!”

嘴里骂着,目光也自然而然的挪了过去,无意间看到女官竟好似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顺着女官的视线回头一瞅,李承志不但没往前,还往后退回去了好大一截。

这也就罢了,竟还歪着头怒视着女官,仿佛在问:我放肆什么了?

脸上好似还带着点委屈。

不知为何,高英觉的分外有趣,竟“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而后又狠狠的瞪了李承志一眼:孤又不是蛇蝎,竟让你如此避违?

可惜李承志低着头,压根没看到……

心里埋怨着,高英又奇道:“不是与陛下相谈甚欢么,怎这般快就出来了?莫不是你又恼了陛下?”

不然呢?

李承志暗叹一口气:“殿下英明!”

看他承认的如此的干脆利索,高英顿时有些无语。

这要搁别的京官(无资格上朝)得皇帝召见,早已心花怒放,喜不自胜。奏对时更是小心翼翼,恨不得将皇帝捧到天上去。

你倒好,来一次就气他一次?

怪不得功劳一堆,这官职却不见往上涨?

有心想劝他一句,又深知似李承志这般心坚似铁之辈,自有为人处事的原则,九成九是听不进去的,高英索性没开口。

稍一沉吟,她又道:“掌灯!”

顿时便有两个宫娥各挚一盏纱灯,凑到了高英身侧。又各有两个女官,一个替他理着宫衫,遮着春光,另一个帮她挽起了纱袖,将肩膀上的一块膏药撕下,露出了下面的伤口。

李承志依旧目不斜视,自是不知皇后掌灯是何意。倒是女官主动邀着他:“还请候星郎移步,替殿下望诊!”

望诊?

李承志心下诧异,本能的抬眼一瞅。

高英露着半边肩膀,只见白花花的一片,如珠光玉润。但诡异的是,如玉的般的肌肤上竟肿着约拳头大的一块,还泛着青紫之色。

原来她之前让自己走近些是这个用意?

害自己以为高英失心疯了在调戏自己……

李承志一头的汗。

高英示意让他放心大胆走近些看:“孤这伤应有七八日了,一直不见好……猛然记起大兄信中提过,称你颇好歧黄之术,尤擅外伤,孤便想着召你看看……”

听到高英的话,李承志暗骂着高猛,心想高豹儿好不多事,听来的传也信以为真?

自己擅个蛋的外伤,活人当成死驴医罢了!

也是见了鬼了,放着那么多的御医,高英为何独独要自己来看?

李承志手往下一拱,斩钉截铁的说道:“殿下明见,臣擅治外伤等皆是讹传,恕臣无能为力……”

看他拒绝的好不干脆,高英有些狐疑。

真的不会么?

好像听皇帝当笑话一样讲过,说李承志救治胡保宗,确实用的是牧民救治牲畜的手段。

但胡保宗又讲,说李承志亲口承认,用的是华佗秘术?

难不成,是见孤已病入膏肓,李承志怕担责,所以不敢说实话?

一瞬间就想歪了十万八千里,高英的脸都白了。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才哄小孩一样的问道:

“无妨,你畅便是……这是孤在初一那日于光风园赏游,不慎脚滑落入草中划伤所致……御医看过,称是激起了火毒,发了脓疮……”

说到一半,高英一顿,紧紧的盯着李承志,声音都好似颤了起来:“那依你之见,是否为此症,又该如何治?”

不怪她这么害怕。

宫中的御医全看过了,问哪一个都说是只要排脓就可痊愈,序法也是大用小异,无非便是破疮、排脓。

但针扎了三四回,消疮的膏药贴了十几副,汤药也是喝了十几灌却都不见好,反而更肿了?

高英甚至怀疑过自己得的是不是如三国时的刘表、曹休一般的毒疮,已无几日好活了……

王显赌咒发誓,称不至于此,劝她调心舒性,这病才好的快,高英才算是半信半疑。

但此时直觉李承志不尽实,高英又疑神疑鬼起来。

离着近两丈,又不好一直盯着看,李承志那知道高英已被自己吓了个半死。

何需依我之见?

这分明就是很常见的伤口发炎、感染。但不知为何,高英竟拖了七八日都不见好,看来身体的自愈能力并不是很强。

至于怎么治……看着这青肿的程度,再算算时间,想来下面脓应是化了七八成,无非就是破疮、排脓,敷伤药,宫中的御医都应该会治才对?

李承志顿时冒出一丝念头:怕不是高英怕留下伤疤,不愿挨刀吧?

真要是犯了公主病,那就等着拖成败血症吧……神仙来了都没救。

心中狐疑,正犹豫着要不要劝一劝,或是说两句车轱辘话拖过去。无意间迎上高英的目光,竟似在肯求一般,李承志心下一动:留点伤而已,又不是留在脸上,至于么?

罢了,九成九会是亲戚,能劝还是劝一下的好。

再者,也不一定会留很大的疤。便是有,也不一定祛不掉,记得蛇油膏就有这种功效。

邙山上的菜花蛇不要太多,抓一条暴晒两天就是这东西……

李承志的语气很是诚肯:“臣虽不擅医术,领军之时倒看过几本医书,此症无非便是破疮、放脓、祛腐……宫中御医应是都会的……

也请殿下莫要讳疾忌医……便是稍有疤痕也无大碍,臣回去翻翻医术,说不定就能找出一二祛疤之术……”

破疮,放脓她知道,御医都是这般说法,但这祛腐是何意?

高英猛的一喜:李承志果然会治?

随即她又有些懵:看他说的这般轻松,好似并不是大病。反而误以为孤怕留下疤痕,所以才拖成了这般?

什么跟什么呀?

孤难道不知“养痈长疽,自生祸殃。”的道理?

“除了破疮与排脓,竟还要祛腐?”

高英咬了咬牙,“不知你是从哪本医书上看来的?”

哪本医书?

好像都有吧!

转了个念头,李承志又细细思索着。

还真不是他吹牛。

别的自然是糊弄人的话,但医书却真看过不少。当然是因为怕死,也为了活的长久些……

但越是回忆,李承志的脸色就越不自然。

张仲景的《金匮方》,好像没有……

葛洪的《肘后方》,好像也没有……

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更没有……

这些书中虽有毒疮,也就是感染起脓的疗法,但全都是用针破疮、外敷拨毒,再加内服排脓之类的方法。

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一想到化脓,就想了用刀割……

思来想去,好像就只有《三国志·华佗传》中提到过几句: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恍然间,李承志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给胡保宗填肠子的时候,拿《三国志》糊弄他的场景。

真是见了鬼了,难不成还要这般糊弄高英一次?

看他竟似变了脸,高英也跟着变了脸,急声逼问道:“哪本医书?”

李承志只觉嘴里直发苦,索性心一横:“《三国志,华佗传》!”

女官一声惊疑:“《青囊书》?”

青囊书个毛线!

李承志颓然一叹,无奈道:“就是《三国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