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三一章 你茬的好人才

第三三一章 你茬的好人才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初九,常朝。

月隐无光,满天星芒闪动,像是一道巨大的幕布上镶满了明珠,璀璨生辉。

微风细细,山林哗哗轻响。轻雾渐浓,柔和朦胧。

蝉儿轻鸣,蟋蟀低吟,偶尔时,还能听到几声野狐的悲嘶与山猫的咆哮,真就如鬼叫一般。

荧虫飞绕着墓丘,星星点点的绿光忽亮忽暗,就如鬼眼时睁时闭。突有一蓬磷火闪现,一纵而逝的碑林有如一群飘动的幽灵。

突然,树林中发出一声兽类独有的呜咽,又传来几声“啾啾……啁啁……”的轻响,似是鸟叫,却又清脆许多。

也就两息,十数丈外也响起了类似的响声。随即又亮起了一道火光。

是一枚火折子,又点亮了灯笼。之后才从草从里站起一个人影。身上裹着皮袍,藏身的草中还铺着皮褥。虽宿在野外,但看似很是舒适。

卫卒起了身,身边的大獒也跟着爬了起来,刚要张嘴,被卫卒一把给拍了回去:“蠢货,是幢帅!”

喝斥着,草丛里的动静也越来越近。李睿穿着类似的皮袍,同样牵着一只大狗,走出了树林。

“寅时正了,令各哨回庄!”

卫卒应了一声,含着哨子一仰头,一声清脆的鸟鸣随风飘远。而后两个人加两条狗,抱着一堆零碎回了庄园。

虽然入了京,发生战事或遇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李承志依然没有放松警惕。

便是只有十二个亲卫,且白里还要盯着工匠制冰,但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或是天睛,每日夜里,庄园四周至少有四名暗哨警戒。

高湛还笑话过,称京城乃首善之地,哪有那么多不法之徒。可李承志倒好,竟连阵战行军的手段都用出来了,简直怕死到了极致。

李承志只是笑笑,也不解释。

当一个人的秘密多到一定程度,就不是怕死不怕死的问题,而是习惯成自然,未雨绸缪……

进了北园,李睿先至冰台看了看。一群工匠与力夫正在起冰,再往里是中园,另有一部分在汲水、运水。

一日一夜,制冰也就两百余方,但用掉的水却要近过千吨。幸亏离邙山近,井也挖的够多够深,不然李承志还得想办法从城里买水。

转了一圈,见各处正常,李睿才到南院,轻轻的敲敲的李承志的房门。

“郎君,已至寅时正,该上朝了!”

上朝?

李承志真就如没睡醒一般,想了半天才回过神:今日初九?

按品级,他只属于京官,无上朝资格。但今日会有御史参他,所以昨日就有御史至太常知会,令他今日上朝自辩。

差点引起骚乱是事实,没什么可辩的。无非就是问责、罚俸、降职。李承志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元恪有生之年,他已经不打算领工资了……

打着哈欠,快速起身洗漱了一番。又让李睿帮他束好了冠。

男人干这样的活总归不怎么顺手,至多算得上齐整,却毫无美观可。

就连高文君都劝他,可先从驵市雇用几个女婢,或从她与高湛院里暂借几个,但李承志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便是普通的世家,要么用的是仆臣之妇之女,要么也是买的死契的奴籍,与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那一种。更何况李承志秘密多的数不清,身边哪敢用外人?

他算算时间,李亮也应该快到了,到时就会带来部分族人,可以将护卫与仆妇的问题一并解决……

也就一刻,李睿替他束好了冠。驾着那辆租来的马车,由广莫门而入,进了内城。

顺着南北走向的广平御道(广莫门至平昌门),过华林园、河南尹、东宫、典农、太仓等,约行七八里,便至东西御道(东阳门至西阳门)。再横行约四里,便至午门外。

深知来的越早排队的人就越多,李承志几乎是踩着点来的,此时已至卯时两刻,宫门口的黄门已唱名好一阵,已无几个官员。

李承志递上了门籍,上书姓名、职级、状貌等。当即就有值事将军与黄门提着灯笼凑近辩认,看清李承志的那张脸时,太监竟验都懒得验了。

一是长的太醒目,别人想冒充也冒充不了。二是虽第一次上朝,但对这些门官而已然很熟悉李承志了:在宫门外挨过两次打,又入过两次宫,惹怒过陛下两次……而且均发生在前几日,他们哪能忘了那么快?

应是知道些李承志的底细,负责验籍的太监很客气,递回门籍时还提醒道:“奉朝郎赶快些吧,快要开朝了……”

听到这句“奉朝郎”,李承志有些恍神。

太监不得醒,他都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级加官?

委实是他今天升明天降,起伏太频繁,连他自己都没搞明白给他削掉的是那一级。

“多谢中官提醒!”

李承志接过门籍,笑吟吟的回道。

还有两刻才开朝,来得及。

入了宫门,宫道两侧可见几乎立成人墙的禁军。人人披甲,个个执刀,皆是虎视眈眈,满脸恶相。若是胆小些的,怕都腿都会颤。

这也属“朝仪”之一,以彰显皇威之威严,二防止有官员脑子发热,不好好的去上朝,却在宫城里乱窜。

要是有官员走的太快、走的太慢、无故出声、东张西望等,这些禁军就会出声喝斥。

一边走,一边打量着禁军的仪容,暗暗与部属做着比较。不知不觉间,李承志就过了止车门与端门。

也就刚验完门籍,“咚”的一声,端门的城楼上响起了一声钟,数个力士竟然在开门。

看他竟然还有心情观望,端门的值事将军阵阵无语:哪这么重的好奇心?

但有官员第一次上朝,生怕会晚到,连夜不睡,刚过三更天就至宫门外等候的大有人在。入了宫城更是战战兢兢,只顾着走路,连头都不敢多抬,从而摔伤的也不是没有。

这位倒好,就跟游景一般?

你倒是左右瞅瞅啊看,除了你,这太极宫院中可还能看见一个朝官的身影?

早都进了殿各列各班了!

“奉朝郎,最多两字(古代计时单位,也称分。一字约五分钟,三字为一刻),连太极殿门都要落锁了……”

李承志心里一跳。

原来这声钟,就是所谓的朝钟?

大意了!

他快步走向太极殿,嘴里还在嘟嘟囔囔的骂:简直闲的?

只是一座太极城,竟足有两里方圆,没事修这么长做什么?

光秃秃的也不说种棵树……

又不能跑,至多只能急走,也就堪堪踏进太极殿的门槛,端门上就敲响了第三声钟。当即就有力士合上了太殿的朱门。

李承志猛松一口气:再晚上那么几息,他就得跪在殿外候罪。

文武、上下、内外都是严格分开的,李承志现在是纯纯和文官,级才是七品,自然列在左班最末。

也就刚刚站好,刘芳清喝一声“恭敬陛下”,便听内殿一声鞭响,金吾、将军、力士等各执伞盖、御扇,自序门而入。

元魏尚水德,自皇帝到臣子,常服皆是一个颜色:皂衣绛裳。有区别的是冠绶,也就是帽子和绶带。

天子戴通天冠,垂白珠十二旒,也就是影视中经常看到的秦始皇所戴的那种冠。

臣子皆是进贤冠,只会以笼冠上有无貂尾、革带上有无玉珠、下裳下摆长短等来区别爵位和品级。

像李承志这种七品官,自然是什么都没有,就连下摆都是光秃秃的。

“风调雨顺,内外平安!”

等元恪落座,又听左右金吾将军一声高唱,众官齐拜:“见过陛下!”

包括到清朝,各代常朝大致就是如此。只有元旦这样的大朝贺,众臣才会三呼“万岁”。并不像电视中演的天天都要喊。

而只要是大朝,必会演乐。众官拜完,以及与皇帝奏秉完退下时,还要跳几下舞。

众官拜完,三公、三太、亲王等各入几案后落座,其余臣子只能站着。也很少有磕头的时候,大多时的礼节都是做揖或鞠躬。

而像跪坐的那些重臣行礼时,才会双手扶地垂首以示恭敬,但这样的礼节并不比做揖重。

自朱元璋开始,官员上朝时才需要跪地磕头!

殿中朝官足有六七百人,李承志还排在最后,离皇帝足有十余丈。他看不清皇帝的脸色。只远远听到皇帝问了一声:“可有事秉奏!”

虽只有一句,但李承志却觉的皇帝好似有些不耐烦。

大致无事,刘芳奏了高丽、契丹两国不日会有使者入京朝拜纳贡。崔光奏了造新历之事,高肇奏了修订礼乐、度量衡等。

看诸官再无陈奏,御吏上尉王显出班,参高湛、李承志于初七在城下蛊惑百姓、差点引出动乱之事。

按程序,被参之人要上前自辩或是认责,而后该罚罚,该降降。

但皇帝明显不愿意磨缠,都不等金吾将军唱令这二人上前,他看着王显问道:“二人各降一级留用,卿以为如何?”

王显竟没一丝犹豫,恭身应道:“臣遵旨!”

众巨无不觉的怪异,包括元雍、刘芳、崔光等。心想便是稍后崔亮就会秉奏,给他二人升上来,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不然不知底里的朝臣难免会多想。

还有这王显是怎么会事?

身为御事中尉,负讷谏之责,竟如此由着皇帝乱来?

再看皇帝的脸色不太好看,众人皆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皇帝竟连这么一点功夫都不愿意等?

也就两三息,又见元怿、刘腾齐齐出班,只听刘腾朗声奏道:“臣有事陈奏:于昨日,掌冰史高湛解售冰所得之十二万余金运入太府,臣悉数清点,已交至司农寺!”

“巨附奏!”元怿也跟着一恭,“臣肯请陛下准之:先予七兵调付六万金,用于武川镇并晋地赈荒……”

“准!”

皇帝大手一挥,一指刘芳崔光并崔亮,有些焦燥的说道:“十二万金啊,朕有多长时间未见过这般多的真钱?高堪此举堪称有功于社稷……嗯,还有李承志,献阵乐三曲,也应嘉奖……诸卿尽快列个条呈上来。另,除李承志为大羽真,即日迁殿中听用……”

一群朝臣都有些懵。

哪来的十二万金?按他们之前的猜测,便是如高湛所奏,内宫与光禄的会一斤一斤的卖出去,且能卖得完。除去两月前的折损,撑死了也就卖个五六万金而已。

这多出来的一倍是哪来的?

不是没有反应快的已然猜到,宫中与光禄的冰怕是已经卖完了。

怪不得皇帝搬回了大朝城,太极殿中也用上了冰鉴,但皇帝却没有提何时会恢复百官颁冰。

全卖完球了,还给你颁个屁……那这个夏天你让我们怎么过?

十个大臣中至少有七八个怒视着站在武班中的高湛,仿佛在问:你个生儿子没屁眼的干的好事。

只有少数几个,如刘芳、崔光这样的暗暗的骂着李承志。

还有一小部分在孤疑:高湛这二子的才智也就一般,何时竟有了这般的智计与手腕?

正猜忖着,突听殿上一声高唱:“退朝!”

抬眼一看,皇帝竟已离了玉榻,起身进着序门。边往里走还边朝王显招着手:“随朕来!”

说着又一指高肇:“司空也来!”

高肇王显恭身应着,紧紧的跟了上去。

看皇帝如此急切,众臣更懵:发生了什么事?

趁众人愣神的功夫,李承志微松一口气。眼珠转了转,不动声色的朝殿外走去。

离天凉近有两月,百官无冰可用,怕不得炸锅?

皇帝还算仗义,没提自己的名字,而是用“献阵乐三曲”的名义给自己升了官。便是百官恨的想咬牙,也只会找高湛的麻烦……

果不其然,一群武官已经把高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元雍正喝问着:“冰呢!”

平日都是高肇才有这般待遇,高湛哪经过这个阵仗,顿时有些慌。

但他猛的记起李承志的交待:驴死架不倒,有陛下撑腰,你怕个卵?

“自然是卖了!”

元雍怒道:“放屁,那可是几万方,连宫里都用不这般多?”

高湛用力的挺直了腰杆:“京中大寺近三百,各购一百方……”

竟然……卖给了和尚?

三百大寺各一百方,这已是三万方,剩下的两万余,怕是宫里都得省着用,那还有各朝官什么事?

这个夏天怎么熬?

百官怒不可遏,但慑于高肇之威,却敢怒不敢。

就只有元雍这般的宗室自恃是长辈,敢喝问高湛几句。

元雍已是满面惊愕:这伙和尚疯了,不知皇帝正发愁怎么找你们的把柄?

这主意,绝非高肇出的,倒像是皇帝琢磨出来的?

心里一惊,他不由自主的松开了抓着高湛衣袖的手,恨声骂道:“谄媚小人,真是不为人子?”

众臣绝倒。

若论曲意逢迎,哪敢敢同你颍川王相比,你也好意思骂这样的话?

听到此处,刘芳崔光哪能猜不到是李承志出的主意。

刘芳不动声色的问着臣僚:“可见李承志?”

多数的朝臣都不知“李承志”是哪位,当公孙崇说到“李承志便是太史监李候郎”,才有人反应过来,说的就是方才被王中尉参奏,又被陛下赏官的那位。

“方才还在班末,好似已出殿去了……”

跑了?

哪有那么轻松?

光是宫门就有三道,且每过一道就要验看门籍,哪会容他这般容易就出了宫?

崔光狞笑一声,随手一指殿门外的一个金甲将军:“去端门传令,不得放李承志出行,跑快些……”

正巧李韶过来,好奇的问道:“某也正好寻他。也是奇了,竟是陛下御口钦封,赐李承志为大羽真,他如何做到的?”

这可是从六品的官!

而且百皇帝亲信不可担任。

如以前的幸臣赵修、茹皓都曾任过此职。而如今除高肇之外,备受皇帝宠信的御史中尉王显、散骑常侍候刚、奉车都尉赵邕也曾任过此职。

但问题是,李承志入京才几天?

一见李韶,崔光就气不大一处来。冷声笑道:“元伯,你给为兄荐的好人才?”

正巧李韶过来,好奇的问道:“某也正好寻他。也是奇了,竟是陛下御口钦封,赐李承志为大羽真,他如何做到的?”

这可是从六品的官!

而且百皇帝亲信不可担任。

如以前的幸臣赵修、茹皓都曾任过此职。而如今除高肇之外,备受皇帝宠信的御史中尉王显、散骑常侍候刚、奉车都尉赵邕也曾任过此职。

正巧李韶过来,好奇的问道:“某也正好寻他。也是奇了,竟是陛下御口钦封,赐李承志为大羽真,他如何做到的?”

这可是从六品的官!

而且百皇帝亲信不可担任。

如以前的幸臣赵修、茹皓都曾任过此职。而如今除高肇之外,备受皇帝宠信的御史中尉王显、散骑常侍候刚、奉车都尉赵邕也曾任过此职。

正巧李韶过来,好奇的问道:“某也正好寻他。也是奇了,竟是陛下御口钦封,赐李承志为大羽真,他如何做到的?”

这可是从六品的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