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三二章 皇后病危

第三三二章 皇后病危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捉贼捉赃,抓奸抓双!

只要高湛咬紧牙,只要皇帝不出卖他,谁敢说这主意是他出的?

管你是真猜到还是在使诈,我只咬死了不认……

李承志满面茫然,显的极其无辜:“祭酒所何意,下官委实听不懂!”

你听不懂个鸟毛?

高子澄哪有这般急智?高肇倒有,但他深知轻重:谁敢在这件事上附和皇帝,整肃佛事的差事九成就会落谁头上,所以也不会是他。

也就只有李承志这种不知深浅、却素有急智、为了赚钱连命都敢不要的愣头青才敢出这样的歪主意。

仔细想想,“将冰卖给和尚”,与“诱着皇帝卖冰”这两桩是何其的阴损,摆明出自一人之手笔,不是他还有谁?

崔光气的快冒烟了,竟不知不觉间捋起了袖子,好似要动手的架势。

刘芳拉了他一把,又给李韶使了个眼色。

李承志何等的胆大包天,岂会被这样的手段吓住?对付这样的奸滑小贼,你得讲究策略。

李韶回京虽才一天,但停冰这几日,李承志差李协往府上送过冰,所以知道李承志制冰之事。

而皇帝什么心思,他也耳闻过几分,此时再听崔光之,瞬间就猜了个七七八八。

李承志疯了?

知不知若是和尚完蛋前,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世家?

他脸色一沉,伸手虚点着李承志,肃声道:“兹事体大,好好说话!”

换成李韶,李承志不好打马虎眼了。

因为陇西李氏也罢,祖居李氏也罢,包括杨舒、张敬之等等,都属“关陇世家”,坐的是一条船,此时的李承志,便是这般中的一员。

他也能猜出李韶在担心什么。

皇帝尊佛的本意是抑制门阀,如果铁了心要整肃佛事,绝对会先解决门阀的问题。

如今的山东门阀空有虚名,就只有关陇世族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以元恪的性情,九成九会在灭佛之前,先对关陇世家开刀。

这是那夜回去后,李承志足足琢磨了一晚才想明白的。但思来想去,他骇然发现,无论站在何种立场,好像都应该支持元恪!

佛门也罢,门阀也罢,堪称南北朝时期的两大毒瘤。莫说李承志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这两种反人类、反社会的崎形怪物必然会除之而后快。

便是从造反的角度出发,若想子孙后代将这天下坐的长久一些,佛门与门阀也绝对是他成功路上必然要扫清的障碍。

难不成还能留着?

结局不而喻:便如东汉,群雄并起,三国鼎立。

又比如两晋,当皇帝都当的窝窝囊囊。

也不是没有掀桌子的,就如隋。但人家能扶你起来,就能将你按下去。

要么就如唐一般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但终其一朝两百余年,也没有消除门阀的影响,最后还得麻烦人家黄巢,像推土机一样的平铲过去……

推土机好当,但结局必然不怎么美好,九成九会成为天下之敌,被群起而攻之。

李承志既不步杨二后尘,也不想当黄巢。他觉的,冷眼旁观就挺合适。

坐看元二革旧立新,冲锋陷阵,而后风起云涌,天下大乱……

等合适的时候,他李二冒出来捡便宜就行……

包括元恪正在做的打压门阀、世族,扶持寒族、庶民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又如抑制佛门、巩固元宏的汉化成果等等一系列调和阶级矛盾的手段,及清理隐户、收归土地国有,增强国力等等等等,李承志都是举双手双脚的支持。

等于他想干,而且到时必须要干的事情,元恪全都会提前帮他趟一遍水……

虽然元二注定会失败,到等他再接力时,难度绝对会小好几倍。

那他有何理由不支持元恪?

说不定,时不时的还得当一下卧底,左右逢源(挑拨离间)一下……

“下官真没给陛下出过什么主意!”

有如赌咒发誓般的保证了一句,李承志眼珠一转,又好似牙疼似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前日夜里,陛下曾问过下官一句:如何看待佛事?”

李韶脸色微微一变:“你如何回的?”

“自是劝陛下稍安毋躁,从长计议!陛下不虞,称我在泾州杀的人头滚滚时,怎未想过从长计议?

下官硬着头皮劝了一句‘臣也只有两只手两条腿’,陛下就恼了……”

崔光狐疑的看着他:“你怕不是在诓老夫?真要恼了陛下,不抽你几鞭就不错了,还能封你为大羽真?”

李承志指天叫起了屈:“祭酒,那阵乐三曲威力如何,你当日也在城上,自是听到了,下官没功劳也有苦劳吧?再者,俸都被罚到了八年后,便是封臣个三公有何用?”

崔光斜了斜眼珠:威力?

拍马屁的能力还差不多……

想他也不会在这等大事上扯谎。再者李承志真敢答应皇帝什么,陛下早将他外放,或是迁入洛阳令、河南尹,暗中摸排寺庙的底细了,而不是留在身边,准备培养成幸臣……

崔光当即就信了九成。瞪眼骂道:“还三公,做什么美梦呢?”

就连刘芳都好似暗松了一口气。

便是皇帝再急燥,也得有人办事才行。只要无人松口,皇帝难道还能亲自上?

就只有李韶定定的盯着李承志,眼神忽明忽暗,好似极是担心。

沉吟许久,他才说道:“昨日回府,才知你刚入京就上门拜访过,前两日还专程送过冰,有心了……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下朝吧,你我小酌几杯!”

李承志暗暗一叹,拱手揖道:“恭敬不如从命!”

这卧底,怕不是那么好当……

不理一众朝臣堵着高湛大骂,四人联袂出宫。

“你也真是好本事?坏事做了,官也升了,却是旁人帮你挡灾?”

崔光边走边设讽,“还有这回回升职、降级、迁官,竟全是御口亲封?倒是省了我与府卿不少麻烦啊……”

知道这天便是热炸,也只能硬挨。而这皆赖李承志所为,崔光自然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

李承志哪里会承认,指天叫起了屈:“下官为了这一月的假,废了多少心思,但这才过了几日?这大羽真,不迁也罢……”

崔光差点呸他一脸:升官都不情愿,看把你能耐的?

“有本事,见了陛下你也这般说?”

我嫌脖子太硬,还是嫌陛下的刀太钝?

正腹诽着,听后猛的传来一声急呼:“李候郎,且留步?”

回头一看,好似是一个中官(太监)。边走边呼道:“陛下口谕,召李候郎入凉风殿?”

凉风殿,皇后寝宫?

皇后的伤还没好?

李承志心里一突,转身团团做了个揖,与三人告别。

看着黄门与李承志的背影,李韶狐疑道:“他一外臣,皇后召他做甚?”

“元伯怕是忘了,你这位世侄还会一手好医术?”

刺了一句,崔光又一声低叹,“听闻是皇后有恙!”

李韶眼皮一跳:“外伤?”

“元伯莫慌,并非刀兵所伤!”刘芳解释道,“是在园中摔跌所致,但不是为何,一直不见好?”

此时想来,皇帝今日这般急燥,想必就是因为此事。

但连宫中御医都束手无策,李承志能有什么办法?

李韶隐隐有些担心……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是《孝经》的开篇之,也是高英的原话。

也有可能是高因怕疼。

不过那日李承志仔细问过,就只是被花刺扎了一下引起的感染,伤并不重。还不到割疮放脓的地步,用针刺就可以,普通的医生就能看好。

但怪异的是,已刺了三四回,回回都是脓尽血出,但过不了两日,高英又会复发。由起初比指甲还小的一点肿块,发展到了拳头大?

本就是半吊子水平,李承志也想不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今日的皇后穿的倒是挺整齐,除了肩膀的伤口,其余地方皆裹的严严实实。就是气色不太好,脸色不但白,还泛黄。人病恹恹的半靠在榻上,好似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高文君跪在榻下,不停的给她擦着汗。元恪坐在另一侧,拉着她的手温声宽慰着。

堂下跪了一堆御医,其中就有御史中尉王显。

此人的经历有些传奇:出身东海王氏,汉魏名臣王朗之后。但自小不怎么受读正经书,却受钻研医书,医术很是高明。

起家时原本是郡官佐吏。高昭容怀元恪后,冯太后召他看过,王显一口断定必会生男,最后果不其然。

孝文帝听闻后,索性将他调入殿中任了医官。元恪是先天性的肝病,也多亏了王显尽心帮他调理,才活了这么久。所以极受皇帝宠信。

历任游击将军、廷尉少卿、假节都督相州诸军事,兼相州刺史,后迁太府卿、御史中尉。

以医入仕,能做到九卿之一,绝对是天下独一份……

旁边还站着太医令徐謇。

别看这位头发黑多白少,瞅着也就四五十岁,其实已八十有一。

出身名医世家东海徐氏,自高祖徐熙起,徐氏历代均有子弟在晋朝、南北两朝担任御医。老头医术也不差,任了快五十年的太医令,并被孝文帝授为金乡伯。

除此外还有崔光崔亮的族弟崔彧、及徐謇的一众子侄、弟子,皆是北魏数的着名医。

皇后起初也确实只是一点小伤,但这般多的名医连番诊治,不但未见好,伤势却愈发严重。元恪只是让他们跪着而没打他们的板子,就已是大发慈悲了。

“真就没办法了?”高肇面沉如水,低声问着王显。

王显满面愁容:“不是无法医治,而是找不出病因……某与金乡伯每次开疮,定然会将脓液挤尽。按理,至多四五日殿下就会愈痊。

但不知为何,至多两日,殿下脓毒又会复发,结积(肿块)反会比之前更甚?某行医半生,此症实是闻所未闻……”

说着,王显又一转头,看着太医令徐謇:“徐师以为呢?”

“中尉都束手无策,下官能有何良方?”

徐謇回了一句,又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若说初次是外毒所致,破疮见血之后就不会复发,但殿下却已反复发作了三次?下官甚至怀疑,殿下是否中了隐毒?”

“徐师,慎!”

王显惊的头发都快要立起来了。这老头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直,脾气太古怪,什么话都敢说。

皇后要是中毒,那这毒是谁下的?

跪在这殿中的十几位,包括他王显在内哪个都逃不脱嫌疑。

中毒?

高肇眉毛一挑,眼中猛的冒出一丝凶光。

他刚要喝问,一个中官小跑着进来,低声给元恪秉道:“陛下,李候郎已至殿外!”

元恪神色一冷:“还问什么问,宣?”

说着,王显又一转头,看着太医令徐謇:“徐师以为呢?”

“中尉都束手无策,下官能有何良方?”

徐謇回了一句,又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若说初次是外毒所致,破疮见血之后就不会复发,但殿下却已反复发作了三次?下官甚至怀疑,殿下是否中了隐毒?”

“徐师,慎!”

王显惊的头发都快要立起来了。这老头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直,脾气太古怪,什么话都敢说。

皇后要是中毒,那这毒是谁下的?

跪在这殿中的十几位,包括他王显在内哪个都逃不脱嫌疑。

中毒?

高肇眉毛一挑,眼中猛的冒出一丝凶光。

他刚要喝问,一个中官小跑着进来,低声给元恪秉道:“陛下,李候郎已至殿外!”

元恪神色一冷:“还问什么问,宣?”说着,王显又一转头,看着太医令徐謇:“徐师以为呢?”

“中尉都束手无策,下官能有何良方?”

徐謇回了一句,又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若说初次是外毒所致,破疮见血之后就不会复发,但殿下却已反复发作了三次?下官甚至怀疑,殿下是否中了隐毒?”

“徐师,慎!”

王显惊的头发都快要立起来了。这老头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直,脾气太古怪,什么话都敢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