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三八章 要变天了

第三三八章 要变天了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式乾西殿内,皇帝只穿着一件中衣斜靠在榻上。呆呆的瞅着殿顶,也不知在想什么。

手中端着一盏冰沙,其中冰块早已化尽。乳白色的奶液溢出铜盏,顺着手臂滴滴落下。已然污了衣衫,元恪却犹自不觉。

御榻之下,元怿跪坐在几案之后,翻看着几封秘奏。越看越是心惊,不大的功夫,额头上就渗满了冷汗。

李氏,七品司药(内宫女官,属六局六尚之尚食),乌支李氏李纂之女。

景明二年(八年前),咸阳王元禧造反,其舅兄李伯尚(陇西李氏三房长子,李辅之子,李冲之侄,李韶从弟)事通直散骑侍郎,领刀剑左右,就如昨日才被下狱的侯刚,极受元恪宠信。

不知真就与元禧预谋欲刺杀皇帝,从而做贼心喜。元禧刚反的第二日,李伯尚竟就逃了?

一路逃到了安东府,时李纂任安东府主薄,因同属陇西李氏,且素来与李伯尚交好,就将其藏于府中。

事后元禧被诛,李伯尚被缉,与李纂同以谋反之罪被赐死。家人十四以上者,男被充军,沦入罪籍。女被配以军户为妻。十四以下八岁以上者,男净身入宫为宦童,女入宫为婢。

那女宫,就是这样入的宫……

若论起来,此女与逼反元禧的高肇有血海深仇也不为过。再掐指一算,竟已服侍皇后两年有余?

这种身份,想来应是要忌讳一些,不该派往皇后身边的。估计是内侍监疏忽,派人前就没看过此女的籍册。

也更说不准,是有人有意为之……

越往深里想,元怿头上的冷汗就渗的越快。

“莫要杯弓蛇影!”

元恪放下了杯子,悠悠叹道:“这宫中也罢,并尔等府上也罢,宦、婢皆是幼时坐事受刑入宫,就连刘腾也不例外。真要论起来,哪个与我皇家不是血海深仇?难道一个都不能用,全撵出宫去?莫要因噎废食……”

元怿心中一动。

皇帝的潜意好似是,此事只属特例,应无过多牵扯,也应无诸多阴谋……

可他昨日是何等的震怒,恨不得将所有人治罪,将皇宫掘地三尺一般:领军将军于忠(禁卫统领),长秋卿刘腾(大内总管)、太尉元雍皆被降罪。六尚六局、内宫诸司诸监、禁卫御林皆需彻查。

但才只是查了一天而已,皇帝怎就这般快的下了决断?

要不是皇帝语气有些含糊,不是很确定。要不是宫禁依旧戒严,元雍、于忠仍在彻力严查,元怿都怀疑皇帝是不是知道什么隐情?

正狐疑着,见皇帝坐直了身。看似随意的拿着一块帛巾擦着手,但脸上的神色很是郑重,还带着踌躇。

这分明是有要事要与自己商议……元怿下意识的正襟危坐!

等了好久,才听元恪说道:“四弟,朕要有儿子了?”

元怿狂喜。

怪不得皇帝昨日还暴怒如雷,只过了一夜,就好似火气全消?

竟有了天大般的喜事?

皇帝也该有儿子了。

不看其余兄弟,就连最小的元悦都两个儿子。唯独皇帝脱膝下竟无半子?

好不容易有了皇子昌,刚立为太子不久,竟而夭折?

转而欲立皇子明,但未及月余,都未拟定章程,竟然暴毙?

也是自那后,皇帝性情愈发暴虐,连诛三弟元愉,六叔元勰。更让一众兄弟、宗室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引起皇帝猜忌……

因此,元怿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也不单单如此!

皇帝有无子嗣,代表国体稳不稳固,江山会不会动荡。

只要元恪有了儿子,至少说明他百年之后,国诈可顺利绵延,不会产生大的波折。如元怿等宗室及其子孙依旧可以富贵。

“恭喜陛下……嗯?”

刚赞了一句,元怿猛的一愣。

听皇帝这语气,好似是……竟还未生下来?

还真就没猜错,确实没有生下来,但元恪却极为笃定。

“今日才召王显为胡充华诊过脉,脉相确为男胎无疑!”

一提胡允华,元恪脑子不由的浮现出那位媚若天成,风流蕴藉,如水一般的女子。

既是召王显诊过,那就应是**不离十了。

当年文昭皇后(元恪生母高昭容)有孕,王显诊脉,断定必为男胎,最后果不其然……

元怿满脸喜色,站起朝着元恪深深一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确实该喜!

元恪终是没忍住,“哈哈哈”的大笑起来,脸上泛出一丝病态的潮红。

这些年这般急燥,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不就是因子嗣艰难,积虑成郁之故?

终还是老天保佑,天降鸿福……

笑了好一阵,元恪猛吐一口气,满脸期翼道:“今次唤四弟来,便是此故……朕欲废‘立子杀母’之制……”

元怿心下一叹:终究是来了?

元魏此制源于道武皇帝。

因生母贺兰太后之故,道武帝继位的过程异常的艰难与凶险,差点被自己的母亲、胞弟、舅父等联手害死。

继位后,道武帝毒死生母,赐死胞弟、舅族,而后立下了“立太子必杀生母”的祖制,一直留传至今。

确实早该废了。

立献文弟为太子时,献文帝哭求文成帝废此制,未允。献文情急失智,诬嫡母(养母)冯太后便是怕儿子立为太子,生母会被鸩杀,故而亲手捂死了她所生的文成帝长子,而非病逝。

便是此次,埋下了冯太后与献文帝反目成仇的诱因。最后献文帝被冯太后毒杀……

孝文帝被立为太子时,也曾哭求冯太后废此制。为此,元宏差点被废。更被冯太后在三九寒冬剥光衣物,关入冰窖,试图活活冻死饿死。

但奇异的是,关了三天三夜后,孝文帝竟安然无恙,竟连丝受寒的症状都无。

后有术官爻卦,称元宏有神灵护身。冯太后怕遭天遣,遂才做罢。

孝文帝立元恂为太子时,冯太后健在,元宏羽翼未丰,故而未敢置喙。

等废元恂,立元恪时,高昭容已然病逝,故而行此制。

也并非以上诸般,此制才该被废,而是有悖于人伦。

不是每一任太子都如先帝孝文一般有神灵护身,运气逆天。

莫说光着冻三天三夜。好好在养在宫中,只因小病而最后遭至夭折的并不是一个两个。

究其原因,无非便是嫡母并非生母,无血脉之情,故而不会如对待亲子般亲密无间、心细如发。

比如元恪之前太子昌,就是因生母于皇后被赐死后,养于高英膝下。偏偏高英又不是个有耐心且细心的,门下宫人也跟着跋扈粗疏惯了,只是一场风寒,就要了太子昌的命。

传中也不只有冯太后一个因为怕死而捂杀了亲子,每代皆有此疑例。

就如高英,太子昌夭折的次月,皇帝本拟再立皇子明(高英之子),皇子明竟突然就暴毙了?

要说这中间没鬼,元怿是打死都不信的。偏偏皇帝深信不疑,就如着了魔一般,对皇后专宠不哀?

便是冲着高英这秉性,此制也该被废。不然还要让她再养死一个太子不成?

想到此处,元怿又往下一拜:“臣无异议!”

皇帝大喜,好似不敢置一般,疑声问道:“此乃祖制,四弟竟就这般爽快的答应了?”

元怿犹豫是好久,最后终是咬着牙,说了实话:“非是臣不遵祖制,而是高氏实无贤妻良母之姿。臣怕再蹈太子昌、皇子明之覆辙……”

太子昌,太子明?

有如在胸口刺了一刀,元恪心里猛的一痛。

不是无人向他秘秉,两位皇子皆是皇后、更甚至是皇后与舅父高肇合谋所害。比如于皇后之兄于忠,皇叔元勰、皇帝元愉,元怿。

但这般大事,怎可凭臆测妄断?

于忠曾秘查数月,不终是查无实据?

但皇后确实无甚耐心,并非良母之选……

想到这里,元恪废除祖制的决心更加坚定:“弟深明大义,朕心甚慰。后日常朝后,朕再召诸位叔伯兄弟相商……”

元怿心中暗暗一叹:便是冲着高英与高肇之跋扈与猖獗,又有谁会反对?

是元悦、还是元怀,还是诸位宗室?

哪个不是恨高氏入骨?

雍王叔倒是有可能。

但好巧不巧的是那刺客恰好就喊了一句“颖川王会为我报仇”?

此时元雍正忙着自证清白,不是一般的焦头烂额。怕皇帝借题发挥。便是心中不愿,怕是也不敢置喙。

更巧的是,偏偏胡充华有了喜孕,皇后恰逢遇刺。不然胡充华少不得会被皇后刁难、针对。

便是皇帝废制,也会少上许多波折。至少皇后已无瑕找皇帝哭缠、撒泼……

想到这里,元怿猛的一滞。也就一两息,就如半夜里见了鬼一般,突然一个激灵。

“陛……陛下……”

嘴里称呼着,他不由自主的抬起了头。竟发现皇帝脸色极是阴沉,双眼中就如藏着两把刀,刺得元怿心底发寒。

自己都能想到,皇帝怎可能想不到?

怪不得,昨日都还那般暴怒,今日却是这般淡然?

怕是已然查到那刺客的来历底细,更查出,那刺客真就只是冲着皇后去的……

元怿心跳的如同擂鼓一般,连忙垂下眼帘,竟连眼皮都不敢抬。

殿中一阵沉寂,竟似能听到微风掠过殿檐的细响。

许久后,才听元恪一声长叹:“四弟,可曾记得今岁元旦,你借酒谏劝我时之?”

“臣……记得!”

元怿只觉喉咙发干,应了一声,竟是又沙又哑。

去年,高肇屡谮元愉、元勰及元怿。元愉不忿,遂反被诛。后高肇又构杀元勰。元怿只当第三个就会轮到自己,便借着元旦之夜皇帝家宴,伺机哭诉了一番,称高肇已有王莽之姿,日后必反……

却不想,此时竟被皇帝旧事重提?

其意不自喻:这天……要变了!

本该高兴才对,但不知为何,元怿只觉浑身冰凉刺骨。

重用高肇时,皇兄对其是何等的宠信有加。如昨天都依旧如故。

但这仅过了一夜,皇帝竟就视其为心腹大患了?

若论天下之人,无情者莫过于帝王……

元怿艰难的应了一声:“臣……理会得!”

“那就去吧!”

皇帝淡淡的回了一句,又挥了挥衣袖。

元怿恭身称是,揖礼告退。

殿中只余皇帝。

近两刻,元恪竟是一动不动,就如一樽雕塑。只有脸色忽明忽暗,时而阴寒,时而喜色大作。

最后只听他怅然一叹:“罢了……刘腾!”

“臣在!”就如鬼魅一般,刘腾从序门中冒了出来。

“胡氏如何?”

“依旧在殿中跪罪,称只求为陛下诞下皇子,她便会自尽,向皇后赎罪……”

“诞下皇子?呵呵呵……这是深知朕求子心切,自恃朕暂时不会将她怎样吧?”

皇帝悠悠一叹,“去传谕:朕恕她无罪,让她安心养胎。另,诸般护卫、典食、典药、典衣、典执(掌扇伞灯烛)、选侍、采女等,务必挑选仔细。无朕旨意,任何人不得传诏于她,不可擅入他宫中,包括皇后……”

刘腾心下一颤。

什么“包括皇后”,皇帝防备的就只是皇后……

皇帝盯着刘腾,眼神飘忽不定,最后怅然一叹:“罢了,将诸般首尾皆了理了,干净一些……”

就如方才的元怿一般,刘腾嘴里直发干。

皇帝摆明是让他将所有的证据和线索销毁贻尽,便是皇后与高肇事后怀疑,也是死无对证!

这天,要变了!

应了一句“遵旨”,刘腾刚要走,又被皇帝叫了回来。

“于忠与元雍呢,查的如何?”

“依旧无甚头绪,此时正在廷尉监提审侯刚,稍后应会盘问李候郎……好似是怀疑那毒针被李承志调换过?”

李承志调换毒针?

元雍与于忠真是异想天开?

怕是连李承志自己都想不到,胡充华所用的那针,就是从他哪里学来的,还真就没有浸过毒……

一想到胡弃华,皇帝顿时有些意兴阑珊,不耐的摆了摆手:“罢了,由他们去查吧!”

便是摆样子,也该给皇后和高肇一个交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