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五四章 天佑高氏

第三五四章 天佑高氏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高肇龙行虎步,傲睨倨视,一股逼人的气势扑面而来,竟似比被禁之前还要凌利几分,就似待鞘而出的宝刃。

皇后心中惊疑不定:绝不止阖府解禁这么简单,应是有了天大的转机?

狐疑间,又见高肇施施然往下一拜,低声道:“秉殿下,陛下口谕:允臣可登台鼎……”

就如酷热难当之时猛灌下了一盏冰酒,只觉全身的毛孔一开,一个激灵过后,已是从头到脚,从外到内,甚至舒爽到了骨子里。

高英心头猛的窜出一股热血,瞬间双眼刺红,四肢颤栗不止,竟比饮了李承志那能乱人神智,心生邪念的药还要亢奋。

总掌天下兵马的司徒?

胡氏,拿什么跟孤斗?

就凭腹中还未出世的胎儿么?

孤难道不会生?

便如李承志之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天……天佑我高氏……”

一声悲怆,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滚滚而落。心中顿时如走马灯一般,浮现出这近月以来滴滴点点……最后暮然定格,只有那道风采绝伦的身影。

若非有他,怎会有今日之幸?

泪水不停的往下流,但高英却笑的如百花盛开:“恭喜叔父!”

确实该恭喜!

高肇猛呼一口气,朝高文君使了个眼色。高文君顿时会意,几声呼喝,便将殿内宫人撵了个干干净净。

高英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见高肇沉思了起来,只能硬生生的忍住。

思虑良久,高肇才沉声道:“王显入府传旨时,曾提过胡氏阖府被禁之事。臣想来,不论是陛下还是王世荣,都绝不会无的放矢,定是与臣此次优容有些关系。但臣百般猜忖,却想不通其中关节……”

“哈哈哈哈……”高英猛的狂笑起来,刚刚止住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只因老天有眼,竟降下了李承志这般人物……故而孤与叔父,都应感谢予他才对……”

三言两语,高英便将胡充华暗吞鱼刺,欲栽脏于皇后,却被李承志指破的经过说了一遍。

听着听着,高肇竟跟冻住了一样。

到头来,竟又是因为李承志,而不是他所认为的陛下舍不得放弃他这把刀,所以妥胁?

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简单。

只因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不论做什么事,至少要依道理而定。

长眼睛的都知道皇后就是胡充华害的。但国乍延绵是众望所归,看在胡充华腹中胎儿的面子上,皇帝与朝廷不但要捏着鼻子忍下来,还要替其遮掩。

就只当是胡充华久虑成郁失了智,暂且饶他一遭。

但谁想,胡充华竟又来了一次?

当然,皇帝也不是不能再忍一次,但偏偏冒出来了个李承志这样的愣头青,一点情面都不留,当场就给抖搂了出来。

知情人那般多,且有于忠、刘腾、王显这样的重臣,此事迟早会闹的天下皆知。到时世人大都会想:这太子还未生出来,胡氏便阴毒跋扈至此。视皇权、朝廷、法度于无物,连皇后都敢谋害,且是两次?

若等皇帝百年,新皇上位之后,还有什么是胡允华干不出来的?

关键的是,皇帝才刚刚废了祖制,他日胡氏必为太后,且说不定还会临朝监政……莫非这元魏的天下,还真就得败在这女人的手里。

元恪已然料到,他这个皇帝若不做出表态,且要不加以限制,绝对会引的人心惶惶,天下哗然。

更会有人趁机兴风做浪,指责他为胡允华妄废祖制之举,绝对是灭国之兆……包括元恪自己都已然开始这样怀疑了。

总不能将胡充华打入大牢,所以就只能罚她以为依仗的安定胡氏以示惩戒。

而受了委屈的自然也要做出补偿,就如高英。但她已然是皇后,还能怎么补?也就只能给高肇升官了……

愣了少许,高肇就想了个透彻:诸般因果,竟全赖李承志?

若发现不了毒针,人人都只以为皇后命不好。只要皇后一死,自然万事皆休,但偏偏让李承志识破,不但将皇后救了下来,更逼出了刺客,查出了胡充华……

若无李承志,还真就有可能让胡充华第二次的奸计得逞。又恰逢高氏风雨飘摇之际,十之**,他高肇就会落个一蹶不振。

而之后当众戳破胡氏奸计,逼的皇帝不得不早下决断,以堵悠悠之口,更是如神来之笔。

不然他高肇那会如此时这般得意,绝对还在府中圈着呢……

忆及之前的那句稍安勿燥,又想到刚刚的那句否极泰来,高肇止不住的发颤,比从王显口中听到竟能位极人臣时还要兴奋。

原来李承志早有定计,且早料到诸般结果,所以才会劝试自己稍安勿燥?

位极人臣算什么,能长久才是本事。

但有了李承志襄助,还用的着怕么?

果如皇后所言:真是天佑高氏,竟降下了李承志这般人物!

好一阵,高肇才平缓下来,疑声道:“这般忤逆陛下,陛下就未罚他?”

“怎可能不罚?”

高英黯然道:“若不是因故救了那贱婢,陛下早就将他降成了吏。便是最后,依旧罚他降了一级……何等的让人心寒?”

李承志有这么多的功劳傍身,这官却越做越小,确实让人心寒。

但方才见他时,并无见有半丝愤慨,很是风轻云淡,想来是早有预料。

罢了,这等人物行事,又岂是常人可以揣摩?只能尽量补偿予他……高肇当即就想到了置于内城的那套老宅……

心里思忖着,听殿门忽开,高文君快步进来,肃声道:“王中尉来了,但也不进殿,只说是要等叔父……”

哪有臣子到了皇后宫中不入殿觐见的道理?这显是身负皇命,来问高肇个准话了……

本是还要交待皇后一些体己话,但显然是来不及了。高肇微一沉吟,又朝着皇后一拱,眼神幽凉,语气悠长:

“那臣就先告退了,也请殿下勿要忧虑,持身以正即可……其余诸般,皆有臣在!”

这是怕皇后寻胡充华报仇。

报仇是暂时不可能报仇的,三娘怕是已劝了孤上百遍了。

至于忧虑……以前倒是有,但自前**急了李承志,听他献计之后,孤还有何可忧虑的?

他那番话是何等的一针见血:

不就是儿子么,胡氏生得,你高英为何生不得……

虽说生子生女未有定数,但至少也有一半的机会,为何不搏一搏……事在人为罢了!

这些话,让高英何等的振奋?

皇后微微一笑:“叔父放心……”

说着一顿,又附在高肇耳边一阵低语。

事在人为?

李承志最喜这一句……

但他难道就没想过长幼有序有序的道理?便是皇后有幸诞下皇子,也已然迟了一步……

嗯,不对……李承志说:为何不搏一搏?

再联想到就像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司徒之职,及即将就要掌于手中的兵马大权,高肇只觉心如擂鼓,遍体生寒。

难不成,李承志连这一步都料到了?

见他双目狂突,额上青筋隐现,高英很是不解:刚还踌躇满志,满面红光,怎突然间就惊惧了起来?

“叔父?”

“哦哦……臣在!”

高肇悚然一惊,才觉冷汗满面。本能的伸手抹了一把,又低声道:“陛下怕是等急了,臣就先告退了……”

不等皇后出声,他转身就走,生怕追问他什么一般……

叔父好生奇怪?

……

王显还真就是来替皇帝问个准信的。但未等他张口,高肇就远远的朝着他一拱:“还要劳世荣兄,替高某谢过圣恩!”

这是……应了?

但为何不见他面上有半丝喜色,反而甚是凝重?

与府中刚闻喜讯之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王显心思微动,疑声道:“首文不去面圣?”

被高英的几句话骇的头皮发麻,只觉心中一片空白,等见了皇帝,怕是连正常的奏对都应付不来,高肇哪里敢去见元恪?

“陛下未召,自是不敢冒然打扰……”

可能觉得这个理由太扯淡,高肇又叹道:“不瞒世荣兄,弟此时心神激荡如雷,委实不知见了陛下该如何说……”

激荡如雷……莫不是高兴过头了?

但看着又不像?

不过皇帝确实未提及要高肇面圣之类的话,王显只好由他。将他送出宫城,便返身予皇帝复命……

……

偌大的棋盘上已不见几枚黑子。除了将与两个卒,就只剩被打瘸了腿的半边士和相。反观元恪,竟是车马齐全,可见棋力之高下。

刘腾都快要哭出来了。

皇帝戏称:输一次,他就得刷一天便桶,若连输三局,就得连刷十天。

已连输了两局,眼看这第三局便是神仙来了也救不过来了……

李承志这个挨千刀的,好端端的告什么假?

心里骂着,正欲认输请罪,见王显皱着眉头入了殿,刘腾狂喜。

皇帝见状,心里不由一动:“司空呢?”

“称是心神激荡如雷,委实不知见了陛下应如何奏对。故而请托于臣,代他向陛下谢恩。又称明日定来向陛下请罪……”

那就是应了……但怎会是激荡如雷?

不该是欣喜若狂才对么?

皇帝微一点头,又问道:“神色如何?”

“司空确实有些踌躇,臣也很是不解……”

皇帝好不惊奇:若依高肇本性,怎会踌躇,该是志得意满才对?

难不成,真就为整肃佛事给吓住了?

确实很难,但朕升你为司徒,难道只是为了这一桩?

当然是为继任者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佛事自然要整肃,但与之相比,南梁才是朕之心头大患!

若论阵战征伐,军机决断,元雍也罢、元怿也罢,终是要差高肇一筹……

特别是元雍,简直就是一堆烂泥!

一想起让他领军出征,元雍吓的跪在地上直跪头的场景,元恪就恨的直咬牙。

亏你还是元氏子孙?

舒着郁气,皇帝沉声道:“今日可见雍皇叔?”

刘腾应道:“自早间请罪后,便出了宫,听闻是去寻汝阳王了。”

还真是臭昧相投?

暗骂着,皇着又道:“罢了,朕便允了他:传朕口谕,令他明日早朝,上封请辞的奏章……”

“臣遵旨!”

……

内城外,无极观!

刚入观门,长着两棵高大的榆树,枝叶铺开足有三四丈方圆,将烈阳遮的半丝不漏,就如两柄巨大的伞盖。

元悦卧在一把躺椅之上,晃两下,便令侍在身侧的女冠给他喂一口冰沙,或是喂一口冰酒,好不暇意。

对面的元雍却是满脸愁苦,时不时的哀叹一声,就连手中冰沙化尽污了衣衫都无察觉。

自来了后,元雍便是这副模样,都已半日了……

心念微动,元悦直起身,略一挥手,身边之人就走了个干净。

“到底遇到了何等难事,竟让皇叔忧虑至此?”

抬眼一瞅,见四下无人,元雍才幽幽一叹:“要打仗了……”

笑话,我大魏哪日不在打仗……

刚转了个念头,元悦脸色忽变:“是陛下……要打仗,要南征?”

废话,不然我何至于这般愁苦?

元雍谓然一叹:“怕重蹈钟离之战之旧辄,以免征战时与地州军、政不和,故而陛下此次欲令司徒领军。

但小六也知,孤实非征战之才,怕累及三军,只能请辞……但陛下却不允?”

元悦顿时满脸古怪:非征战之才是真,怕累及三军也是真,主要的是你怕死才对吧?

便反过来一想,要是换成他,也非坚辞不授不可。

若无大战时,这司徒当一当自是无可厚非,但一遇大败,就是妥妥的背锅的。

看自陛下登其后的两任司徒:前前思徒元澄,前司徒元勰,哪个有好下场了?

元悦捏着下巴,给元雍出着主意:“能对皇叔畅言此事,想必陛下心意已决,这仗必然是要打的。但皇叔若实是不愿,不如请荐良才?”

废话,你都能想到,我能想不到?

元雍双手一摊:“荐了啊,但陛下就是不允,我能有何办法?”

元悦下意识的问道:“皇叔荐的何人?”

元雍转了转眼珠:“司徒位高权重,自是非我元氏宗室不可,孤便荐了广阳王元嘉……”

一听是元嘉,元悦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一位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身影。

他都惊呆了。

也不看看广阳王都多大岁数了,陛下要允了才是咄咄怪事。

元嘉是太武帝之孙,若论辈份,是元恪曾祖辈的人物,已到七十高龄。让这样的人物领军南征,能不能浑浑全全的走到南地都是两说……你也真敢荐给皇帝?

元悦斜着眼睛看着元雍,狐疑道:“皇叔怕是早有人选,之所以荐广阳王,怕不是欲盖迷障吧?”

就你机灵?

元雍冷冷一哼,却不说话了。

不看陛下防宗室就跟辽贼似的,哪敢将军权尽数托付?

唯一敢无条件信任的,也就他这个皇叔,与元怿这介皇弟了。

但不是他谦虚,若说小打几场,他元雍自是能应付的来,但这种举国之战,他也罢,元怿也罢,还真就不是这块料。而数来数去,能被皇帝信任,且有军阵之才的,也就剩一个高肇了。

但问题是,高肇以往过于行事无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如今正值高氏风雨飘摇,不知多少人等着大仇得报,普天同庆?

若是顺着皇帝的心思,岂不是等于救了高肇?

自己脑子坏掉了,才会去得罪这么多人?

所以只能打马虎眼,灵机一动,才荐了元嘉。

至于皇帝如何决断,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