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六一章 申饬

第三六一章 申饬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式乾殿。

殿门紧闭,窗棂遮的严严实实。殿中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忽听“吧嗒”一声,似是有人打开了盒子之类的物事。随即“筱”的一下,凭空冒出了数道绿光,照的大殿有如幽冥。

等适应了光线,便能看清,大小不一的五六颗珠子摆成一排,俱散发着莹莹绿光。

确实很神奇,但要说有多美观……这就有些扯淡了!

元恪没见哪里好看,反倒觉的被萤光映的绿幽幽刘腾等人就跟鬼一样,分外瘆的慌。没过几息,他就喝令着刘腾开了殿门,摘了窗棂上的丝帐。

殿中猛一透亮,便能看到全貌:御案上摆着几只玉盒,盒中垫衬着丝帛,各摆着或大或小的宝珠。

最大的一颗足有小孩脑袋大,最小的就如鸡子,无一例外,都是绿珠。

而这些,皆是皇室内库之物。

李承志倒是假模候样的说过,要将李氏仅剩的两颗中的一颗献于皇帝,却被元恪拒了。

他又不是元雍,就根本不好此物……说宽泛些,元恪几乎就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因为天生有肝病,自是无甚口腹之欲。因自小体弱,故而也不怎么好女色。倒是好武,但至多也就过过眼瘾。

唯一的愿望,就是期望能多活几年……

端详着那几枚宝珠,元恪轻轻一叹:“若非李承志,朕还不知此物摔碎了其实也不见有多稀奇,依旧是一堆残渣……”

摔?

刘腾听的心肝直颤:“陛下啊,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珠,就连宫中也就只有这数枚。臣等移取之时,连大气都是不敢出,稍一磕着碰着,吓的腿都会软,哪里敢摔?”

皇帝呵呵一乐:“那你告诉朕,李承志为何就不心疼?”

刘腾猛的一滞,跟冻住了一样。

那就是个疯子……天知道?

枉刘腾平日里那般机灵,此时竟有些语塞。

皇帝也没指望刘腾说出个道道来:“朕一直觉得看不透李承志:看他敢拼着得罪所有王公世族、高官臣贵,撺掇着朕卖冰,堪称是贪财如命!

但与元乂对质之时,便是这般价值连城,一颗能抵千万金的宝物也是越摔就摔,脸上却不见半丝惜色?

若说贪权?他立了这许多桩功劳,朕却一直压着他,换成旁人,便是不敢有怨言,也早显露异色了。但李承志却一直都是漫不经心,毫不在意?

若说好色,好似也不沾边?双十年华,本该最是龙精虎猛,血气方刚之时。不见洛边水的歌楼伎馆中,最是这等少年留恋忘返,但怎就未听李承志去过?”

皇帝悠悠一叹:“但凡是人,必有所好,但朕真就看不出,李承志好什么?若说李承志老谋深算,心思深藏不露,能瞒过朕,朕是不怎么信的……”

李承志有个屁的老谋深算?

但凡有一两分城府,就不可能刚入京时就打了元悦的两颗牙。也不可能明知胡氏即将得势,还往死里得罪。

更不可能但凡与皇帝奏对,话不过三句,就能将陛下顶的哑口无言,肝火大冒。

用性烈如火来评价李承志都算是在夸他,简直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一点就炸……

都不知道泾州士林传他“狡猾如狐”、“奸诈油滑”的评语是如何来的?

心里骂着,刘腾沉吟道:“以臣看来,李承志还是有所好的,且是诸般皆好:好财、好权、好色、好名……

只因确有奇才,故而恃才傲物,以为诸般来的皆是轻松,因此何时都似漫不经心,便是舍了也不觉的可惜……

便如这悬黎宝珠,在臣等看来自是珍贵无比。但在陛下看来,至多也就是一块好看一些的石头罢了……”

皇帝愣了愣。

若仔细想,还就是这般的道理?

来的太轻松,自然就甚不在意……

于忠又接道:“陛下可还记得陇西李景珍、李神俊?”

元恪顿时就冷笑出了声:“如此无君、无师之狂徒,朕怎会忘?”

李景珍是姑臧伯李韶之族弟,李神俊是李韶之从子,二人皆出自陇西李氏,皆就学于太学,皆师从刘芳、崔光门下修习经文。

李神俊倒也罢了,只是在任给事中,驳正政令之违失时,时不时顶的皇帝下不来台。最后索性眼不见心为净,被皇帝撵到了夏州吹风。

而李景珍,却能让皇帝一听这个名字就牙痒痒。

其自幼就有盛名,被世人颂为神童。且极机敏、擅谈,经史百家无所不涉,无所不精。

年十四,便被时任太尉的元勰辟为行台参军(高级幕僚)。后迁中书侍郎,转司农少卿,加给事中……

有才是真的有才,但狂傲也是真的狂傲。李神俊只是顶的皇帝下不来台,李景真却每次都怼的皇帝想吐血。

偏偏口才极佳,且极渊博,理论时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莫说皇帝,连刘芳、崔光,并游肇等大儒名师皆被他辩的哑口无言。

且常言: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

皇帝便以这个错处,斥他不尊师道,撵去秘书省修史了!

与之相比,李承志简直乖的不能再乖,恭顺的不能再恭顺,至少知道劝谏时婉言呈辞,而不是如李景珍、李神俊一般抻着脖子和他这个皇帝抬杠。

一想到这里,元恪的心里顿时就舒坦了不少。也大致猜到于忠想说什么:越是这等人才,越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故而很是清高。

除恃身极正之外,在常人眼中苦求而不可得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却视如阿堵物。

如这二人,显赫时殿中高官、皇帝近臣做得,微贱时北地吹风、故纸堆里寻史的苦差事照样也能做得,且乐在其中……

于忠又道:“便如李景珍之辈,只因自恃奇才,胸中自有一股傲气。在他们看来,能舒得这口气,才是毕生所求。故而才能宠辱不惊,将万事浪置之度外……臣觉的,李承志好的,应该就是这个……”

皇帝眼神微动,似是有些吃惊。

没想到,一向木讷,不擅言词,且学识也无多精的于忠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还真就是如此?

皇帝一直不解:李承志既爱财又不贪财,既奸诈又似忠厚,既心厚手辣又似有妇人之仁等等令人自相予盾之举,因于忠这一句,竟都有了依据?

胸中自有傲气?

这难道不是儒家所谓的浩然之气?

如李景真,时常《民本》之外,皆为谬论。

何为民本?

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

说难听些,莫说他们自己的个人得失了,就是他这个皇帝得往最后排。

细一思索,李承志还就真有许多相似之处:

说起兵,就能散尽家财,毅然抗贼?

说赈民,数万石的粮食说捐就捐,无半丝含糊?

还有那冰沙,豆腐之物,明明可以大赚特赚,却非要压价行售,而且非要费那么多周折,搞什么“惠之于民”?

元恪还真就觉的李承志对百姓,比对他这个皇帝好多了……

果然是逆臣!

怪不得左一句“臣乃儒家信徒,不信佛道”,“右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怪不得以往素不相识,且无渊源可言,但初一入京为官,刘芳、崔光等儒教之翘楚对他那般赏识?

虽然骂着,皇帝却很是开心。

浩然正气也罢、大正刚直也罢,民重君轻也罢,皆是仁政之道。证明李承志有所好之物,更说明他有辅君治国的大志向,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若真是个无欲无求,却又有治世之能的八斗之才,皇帝就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于卿所言甚是有理!”

皇帝心情大好,赞了于忠一句,又问道:“那李承志呢,可曾在城外练兵?”

李承志哪有时间练兵?

刘腾瞄了于忠一眼,看其无动于衷,便垂下眼帘,恭声秉道:“天方亮时,宫门刚开,皇后殿下便传诏,令李承志携郭氏、张氏入宫,称要见识价值连城的悬黎之璧……

之后殿下又传谕尚食,晚时会在凉风殿设宴,并令黄门,稍晚些会传高司空入宫……”

皇后要在宫中设宴,宴请李承志之母?

还是请高肇?

这一见过,不日就该李氏携礼,上门拜访高肇了。再之后,自然就是纳采……

高英向来粗疏,这次竟对高三娘之事这般上心了?

再一想到还要宴请高肇,皇帝心中募的一动:这怕不是舅父的意思吧?

不是之前还对李承志不甚中意,嫌他家世低,一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连见都不愿见李承志一面,怎突的这般主动了?

便如昨日在殿前安抚郭氏,在殿中为李承志据理力争,好不尽心尽力?

但委实太过突兀。

还有元雍,许是看出高肇生了急念,故而昨日在殿中才会说出那般不要脸的话。

还真是会见缝手针!

但怎就不将这份才思用到正道上?

元恪隐然冷笑:“传朕口谕,予朕申饬:郭氏、张氏皆为待罪之身,不自囚于府中思过,竟招摇入宫。视皇权法度为何物?

再有两日,就要在御前斗阵,李承志不思对策,不练兵卒,竟有兴赴宴?真将朕的禁卫皆当成酒囊饭袋了……”

刘腾哪还不知这些话,就是说给高英听的。连忙应道:“臣即刻就去!”

皇帝点点头,又问着于忠:“元乂呢?”

“正与江阳王在左卫大营挑选兵卒。”

“倒是挺上心?”

皇帝悠悠一叹:“于忠,不是朕不给你涨威风,以朕估计,十之七八,元乂会败!”

于忠猛的一抬头:“怎会?”

便是李氏部曲能征擅战,也皆是寻常之辈。只要李承志与郭氏不参战,禁卫万万没有输的道理……

皇帝笑吟吟道:“再等两日,看就是了!”

元恪虽不知李氏家臣战力是不是如传言中那般强盛,但皇帝了解李承志。

若无必胜之心,李承志哪还有心思入宫、赴宴,且一耗一整天?

便是皇后有诏又如何?

这个逆臣对朕这个皇帝都无多少恭顺之意,他要是不愿来,你当李承志想不到扯着朕给他当大旗,继而拒了皇后?

看来真是等不及了,恨不得今日就能与高三娘完婚?

元恪眼神微动,朗声道:“传谕,召姑臧伯李韶入宫……”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