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七六章 死无对证

第三七六章 死无对证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式乾殿。

偌大的一座殿,或站或坐足有十数人。但不论是端坐殿上的皇帝,还是侍立殿阶的力士、黄门,更或是阶下的臣子等,皆是不作声。

皇帝满脸古怪,忍不住的招了招手:“近前些来!”

长孙恭与元暐口中称是,齐齐的往前几步,停在第一道殿阶之下。还伸着脖子,好让皇帝看他们的惨状。

确实惨!

如元暐,虽说及不上元恪、元悦之流俊美,但至少也能称得上肤白仪庄,五官端正。

但此时却跟个黑猴子一样?

那股火冒起来时,准准的扑在了元暐的脸上,不管之前是什么颜色,尽皆薰成了黑色。包括皮肤:当时离的太近,那火的温度也不算低,竟将表面的一层油皮给烤焦了?

元暐没来得及防备,眼睛也被薰了一下,此时的眼球中充满了血丝。再者心中恼恨不已,时不时的就会呲出牙,又白又亮……

反正皇帝怎么看,怎么觉的元暇像猴……

长孙恭也没好到哪里去。

虽没薰成元暐这般黑,但眉毛胡子被燎了个精光。不但如此,当时还引着的头发,烫伤了头皮。

御医上药时将伤处的头发递掉了几块,就眼狗啃了似的。长孙恭一不做二不休,将头发剃了个精光。

再加长的白,此时看来,就像个大号的鸡蛋……

皇帝紧紧的攥着御榻的扶手,忍的双手背上青筋暴起,竟都控制不住笑意。没办法,只能先错开目光……

一偏头,就看到了贼眉鼠眼的李承志。

拢着袖子勾着腰,伸着脖子扑愣着两只大眼,像是极其惊奇的盯着那两个……

李承志除了佩服,实在不知说什么了。

他只是想毁了那三本籍册,真心没想过要将长孙恭和元暐如何。但谁想,差点将这两个烧死?

宫中备册上有皇帝、秘书省的印鉴。原册,也就是被李承志涂过的那一本,上面也有虎贲中郎将元渊、募员卫将元演的印鉴。

这两本不好替换,李承志只能在原册上动手脚。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用卷耳混合墨鱼汁等物研汁,顺着原笔迹描一遍,过上一段时日后,字迹虽不能完全消失,但会化成一个个墨团。

但只有三天,时间肯定来不及,李承志又动了点脑筋:这种墨水,遇热就会加快反应……就跟传真纸和超市小票一样,要装在贴身的口袋里,至多三五天,字迹就谈的看不清了……

但这么大的册子,谁会没事揣在怀里,李承志想了想,就加了些能自行发热的东西:主要成份就是白磷、火硝、金属硫。

白磷也不难制:拿尿加沙子使劲熬……

但这玩意不是一般的危险:燃点就只有四十度,莫说拿火点了,不小心摔一下,或是拿指甲刮一下就能着起来。

但谁能料到,这两个如此迫切,竟敢凑到明火前看?

没当场烧死算他们命大……

心里正嘀咕着,冷不丁的听到了皇帝的声音:“李承志?”

“臣在!”

“朕思来想去,总觉得你便是尽毁了籍册,也该无用才对?”

我脑子坏了才会认?

李承志指天划地的叫起了屈:“陛下,臣冤枉……此事真与微臣没甚干系。

陛下且想,除了原册之外,臣还借了中衙与宫中的备册。若是臣动的手脚,就不怕烧了中郎的衙堂、宫中藏书的殿阁?到那时,臣就是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

臣也不知,那册子在臣手中时都好端端的。但为何到了长孙司马与元郎将手中,竟就能无火自燃……嗯,不对?”

稍稍一顿,李承志如梦初醒一般,“谁说无火?应是司马与郎将离灯太近了……”

好贼子,到了此时,竟都说着风凉话?

长孙恭与元暐恨不得扑上去咬他两口。

皇帝也斜睨着他。

他虽不知李承志是如何做到的,但九成九敢断定,绝对就是李承志做的手脚。

若论玩火,李承志认了第二,估计这世上再无人敢认第一……

元恪深叹了一口气:“是不是又研制出了什么放火之物?要是有,就献出来,朕恕你此次无罪?”

开什么玩笑?

脑子被驴踢了才会上这种当。

李承志头摇的跟摆钟似的:“陛下误会了,真不是为臣干的?”

这是打死都不承认的架势啊?

皇帝阵阵无语,抬眼看了看元渊和廷尉卿游肇:“这也查了半日了,可曾发现人为纵火的凭证?”

这两个眨巴着眼睛,只定定的瞅着李承志,却不说话。

凭证?

莫说凭证了,连丝痕迹都没找到。

游肇举手一拱,肃声应道:“待臣入了募员衙卫,三间衙房已被烧的如同炭窖。莫说那籍册,就连案几、床榻、书架、乃至房顶皆烧成了一把灰,已然了无痕迹……

臣又将当初在场的诸佐官、吏员等一一询问了一遍,也并未问到异常之处。恕老臣无能,委实寻不出人为故意纵火的痕迹来……”

意思今日这一出,十之**是无意失火……

长孙恭与元暐气的肝疼,恨不得当场问候问候游肇的祖宗。

莫看这老头其貌不扬,一点都不像个当官的,就跟个老农一般。但他不但是廷尉卿,还兼任侍中。

而游肇本就是当世大儒,若论学识,刘芳、崔光可能都比他要逊色一些。故而元恪未立储、还只是孝文帝皇二子之时,游肇就是他的老师。立储后,游肇一直兼任东宫属宫,太子太傅。堪称元恪心腹中的心腹……

脾性也不是一般的刚:高肇权势最盛之时曾想让他改名,被游肇怼了回去:某之名“肇”乃先帝所赐,若想改之,除非先帝赐旨。

意思是有本事你让孝文皇帝活过来……

元暐终时没忍住,满含怨岔的问道:“敢问寺卿,佐官、吏员之言虽无异常,但某与长孙司马几番指证,寺卿为何就不采信?”

游肇袖子一甩:“你二人皆是臆测,不足为信!”

你那是指证么,分明是胡扯。

竟称李承志会施妖法,定是隔空纵的火?

人家当时已然入宫,候在式乾殿外,与起火之处足足隔着好几里……

连游肇都如此说法,皇帝能怎么办?

确如李承志所说,那册子在他手里好好的,为何刚到长孙恭与元暐手中,就突然着了起来?

且还是他二人强索走的,并非李承志硬塞给他们的……

只能怪李承志设计的太巧妙、这两个也太心急,且运气不好……

皇帝沉吟一阵,又指着长孙恭与元暇:“可曾听清寺卿所言?”

这两个猛的一震,满眼都是不可思议。

意思是只能当无意失火处置……

“陛下,臣冤枉!”

元暐“咚”的跪了下来,厉声道,“此计定非李承志一人可为之,只要将他那十数仆从缉来,定能逼问出端倪……”

皇帝也不应,只是细细观察着李承志的神色。见他只是隐隐冷笑,却不见有何惶急,元恪便知,李承志真不怕这个。

除上他自己,就李亮知道些底细,李承志有何可担心的?

若只是一顿拷打就能逼得李亮就范,李承志怎敢将他召入京城?

皇帝又转过头看着游肇:“卿以为如何?”

游肇拱拱手:“秉陛下:酷刑之下,何求不得?”

意思是严刑逼问出的口供不足为信,且今日之事,也用不着这般劳师动众……

皇帝突的扯了扯嘴角,若有深意的扫了游肇两眼。

元渊也有些懵。

若说方才游肇是秉公直言,这一句,就明显有些给李承志拉偏架的意味了。

不应该啊?

游肇虽不似于忠那般,与高肇水火不容,但二人之间的仇怨也不小。从这一点论,他也不该向着李承志才对?

李承志也有些想不通,也就皇帝猜到了一些。

一是李承志素有文名,且志向高远,意坚似铁。游肇爱乌及屋,自是将他当做了同类。

二是,游氏世居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魏氏世居巨鹿(今邢台市巨鹿县),两家只离着十数里,且世代都为姻亲……

举京皆知李、魏两家应会联姻,都在等着看高肇的笑话,游肇又怎会没有耳闻?

皇帝暗叹一声,又挥了挥袖子:“即如此,此事做罢,李承志留下,其余都退下吧……”

长孙恭与元暐又气又急,都懵住了。

来时还设想过:即便不能让李承志以死抵罪,也能让他脱层皮。至少这虎贲将是别想做了。

哪知竟是如此结局?

圣谕已下,便是金口玉言,二人不敢聒噪。情急之下,不断的拿眼瞅着元渊。

不想元渊故做不知,若无事的给皇帝揖着礼。

直到转身后才瞪了二人一眼,又不动声色的朝殿外努了努嘴,意思是识相些,赶快滚蛋。

二人暗恨不已,只能先躬身告退。

出了殿,二人齐齐的拦住了元渊,扭曲着一张脸,要多狰狞有多狰狞:“中郎,事到如今,我等不敢求中郎为我等翻案,只求中郎能否为下官解惑:

陛下明明已然起疑此事与那贼子脱不了干系,但为何会如此决断?”

还能为何?

只因陛下深知,便是强令游肇去查,估计也查不出什么来。

倒不是说游肇会假公济私,而是皇帝断定李承志早有准备,最后定是一笔糊涂账。

至于缉拿李氏仆从严刑逼供?

朝廷自有法度,便是皇帝也不能事事都随心所欲:李承志再不济也是朝廷命官、从五品的朝官,岂能无凭无据就无故缉拿其家人?

当然,如果彻底恶了皇帝,便是不审、不判,也能斩了李承志。但偏偏陛下对他日渐宠信……

元渊轻轻一挥袖子:“有何可疑惑的?游寺卿所判并无不公,陛下总不能强令错判吧?你二人也不要怨岔,此事就此做罢……”

怎可能不怨怒?

堂兄刚被射瘸了腿,自己又被破了相,与李承志之仇已是不共戴天,怎可能就此做罢?

元暐紧紧的咬着牙,声音就像是从嗓子里硬挤出来的:“敢问中郎,下官身为郎将,日后又该如何施为?”

怎地,你还想报复回去不成?

你只以为我之所以迁你任郎将、迁长孙恭为司马,是想为你堂兄元乂报仇。但怎就不想想,你我两家除了同为宗室,可还有什么交情?

只是因陛下暗中授意而已……

经过今日这一遭,想必陛下也该明白,凭你们两个,根本斗不过李承志。

多则三两日,少则明日,估计陛下就会授意自己,将这二人调离……

元渊暗叹一声,肃声说道:“仲冏,可曾记得,你迁任郎将当日就问过这句,我如何对你说的:

忠于职守,尽力尽心,莫藏私心……你若早听我言,何有今日之灾?罢了,自己好好思量吧……”

爷爷思量个鸟毛?

不让我心存私念,你又为何迁我为那狗贼的上官?

盯着元渊渐行渐远的背影,元暐只觉恨意滔天。

而长孙恭就如梦呓一般,喃喃自语:“怎就这般轻易的做罢了?”

元暐咬牙低吼道:“都怪游肇那老贼……”

何止一个游肇?

难道你就没有看出来,就连元渊都是一副不想多管闲事的模样?

最奇怪的是陛下:元暐虽年少,品职也不高,但却早已承爵,名符其实的郡王。

如果顾忌宗室颜面,就算如元渊所言,朝廷自有法度,不好将李承志的仆从严刑逼供,也该叫来过问一下吧?

但陛下是何等的轻描淡写,分明就是不想再查,而元渊的态度,却又是那么的奇怪?

既然都想偏袒李承志,又为何让自己和元暐任李承志的上官?

想到这里,长孙恭脑中灵光一闪,猛的打了个激灵。原本就白的脸色,更是惊的几无血色。

“仲……仲冏,暂忍下这口中气,莫要轻举妄动……”

元暐怒的声都变了:“为何?”

还能为何?

你我怕是都被人当枪使了。而且十有**是陛下……

长孙恭左右一瞅,颤声回道:“莫问了,耐心等着就是。不出意外,两三日内就能见分晓……”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