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九七章 良辰美景,佳人似玉

第三九七章 良辰美景,佳人似玉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皇帝盘腿坐在太师椅上,不停的翻动着炉盘上的奶酪。阵阵轻烟冒起,大殿里弥漫着一股动物皮毛被燎焦的味道。

自他登基以来,惠民的举措并无几件,反而是凶戾、暴虐之名甚嚣尘上,叛乱造反反倒一年比一年多。

但等火炉、火炕普及天下,应是能让世人改观几分。万千庶民因此对他这个皇帝感恩戴德、歌功颂德也说不定。

一想时万民称颂时的情景,元恪就止不住的兴奋。

而这一切,皆要归功于李承志……

皇帝不免有些得意:李承志悖逆之名坊间皆知,就如一匹烈马,少有能驾驭者。但到了朕手里,不照样大放光彩?

正感慨间,刘腾脚步轻盈的进了殿,凑到皇帝耳边低语了几句:

“暗人来报:颍川王出宫后并未回府,而是守在阊阖门外。待李承志出宫,议定炭山毁约之事,二人才分开……”

北魏的暗人类似于明朝时的锦衣卫,由孝文帝设立,专为监察百官。不过人数较少,只设一司,也只在京中活动。由近臣或亲信太监掌控。但官职较高,最普通的暗吏都是从六品。

元恪登基以后,主要用于监视宗室及个别大臣。

皇帝无所谓的回道:“以升量石,藏奸卖俏之辈,由他去……”

“两刻前,皇后殿下令宫人备驾,欲明日回高府省亲,并宴请李承志一家……”

宴请李承志一家?

皇帝疑声问道:“李承志之父入京了?记得午间他还提过,说已告假数日……”

刘腾回道:“应是如此!”

“连高肇都已认命,她却还不死心?皇后这是闲极无聊,总想找些事做……”

皇帝漫无经心的摆摆手,“高肇自有分寸,也由她去!”

刘腾恭身应是,正欲退下,又见黄门来秉传:“陛下,李承志求见!”

皇帝不由的一笑:“真是经不起念叨,传!”

进到殿中,闻着淡淡的怪味,李承志以为皇帝在用火炉烤肉。走近才知,原来是在炙奶酪。

倒是无师自通?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土豆红薯之类……

“见过陛下……”

皇帝细细的瞅着他,不耐烦的挥挥手:“有事直言!”

二人相处日久,相互的秉性大致都摸了个七七八八。一见李承志刚一入殿,便贼眼鼠眼的瞅着他的脸色,元恪就是李承志必有所求。

“陛下午间曾问臣:该如何予臣酬功?”

嗯?

皇帝一顿,停下了翻动奶酪的动作。刘腾眼疾手快的接过了筷子。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往日的李承志,素来都是宠辱不惊:从八品的候星郎做得,从五品的虎贲将也做得。对他而言,官高官低好似并克什么区别。那怕俸禄早已被罚到了好多年之后,也从不见他面有异色。

今日却主动来求官了?

察觉刘腾似是在使着眼色,皇帝心中一动:莫不是与高府赴宴之事有关?

“讲!”

李承志心一横:“臣肯请陛下开恩,予臣赐一道旨意,许臣效仿晋之贾充旧事!”

晋之贾充……双妻?

元恪差点把刚吃进嘴的奶酪喷到李承志脸上。

“你也真敢想?”

皇帝又气又笑,“你也算读过圣贤书的,岂不知‘天无二日,家无二主’的道理?还是说,你日后不想好过了?”

这与宫中立两个皇后是同样的道理,皇帝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样干的下场:日后绝无家宅安宁的时候。

不看胡氏,只是九嫔,但携子而重,就敢与皇后斗得不可开交,何况平妻?

李承志咬着牙:“高文君与魏瑜情同姐妹,皆是温善纯良之辈,臣有信心……”

“李承志,你扪心自问,这话你自己信不信?”

皇帝嗤笑道,“人性贪婪,向来得陇望蜀,是会变的。不见先帝之冯氏二废后,刚入宫时何等贤淑,且还是一奶同胞之亲生姐妹,又能如何?”

为争后位,冯润冯清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又是下毒又是暗刺,何其精彩?

元恪又沉声道:“想必你已知道,此事有朕的手笔。而以你之聪慧,当能看出孰是孰非。且连你父母、亲长之心思朕都能猜到几分,但你怎就不知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

无非便是胡氏之子继位后,高氏必将失势。而十之**,高肇必无幸理。从这一点论,李承志但凡聪明些,也该与高肇离远点。

皇帝则不想高肇坐大,成尾大不掉之势,故而不愿如李承志这般的人才与高氏过于亲近。

再想远一些,李承志才近双十年华,怎么也该活个二三十年。调教好了,未尝不能成为先帝之时的李冲,忠心耿耿辅佐幼帝。故而皇帝绝不许李承志与高肇同流河污,没逼着李承志悔约,而是默许纳高文君为妾就已然不错了。

李承志竟幻想娶为平妻?

做梦!

至于与之势同水火的胡氏……经其两次谋害于皇后,元恪早已心生悔意,悔不该过早改了祖制。

似这等歹毒心肠,日后如何可窥一斑,十之**是祸国殃民之流。

但既然能改过来,当然也能改回去……

要是这么容易就能被劝住,李承志就不会来这一遭了。他微一低头,低声辩道:“臣性愚钝,看不到那般深远,只愿直指本心!”

好一个直指本心?

皇帝瞪着双眼,像是看奇珍异宝一般,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李承志。

李承志愚钝?

简直笑话!

那他明知日后可能会受高肇连累,为何还要一意孤行?

还真就如他所言,已准备不管不顾,由着性子来一回。

高文君就那么好?

皇帝隐隐冷笑:“没想到,你还是个痴情种子?不准……”

乍听前半句,李承志心中暗喜,以为皇帝会答应,哪知突然就拐了个弯?

纯猝是本能反应,李承志猛一抬头:“陛下,为何?”

元恪都被气笑了:“好个逆臣,你是脖子太痒了,还是嫌命长了,竟敢质问于朕?朕这一番苦口婆心,道理难道都讲给狗听了?罢了,念你方立大功,且先饶了你这一遭,刘腾,轰出去……”

刘腾做势要拿他,使劲的踢了李承志两下。意思是莫要得寸进尺。

李承志好不气馁,垂头丧气的告了声退,就如丢了魂一般,失魂落魄的出了式乾殿。

以往的李承志,何时不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被降职也罢,被罚俸也罢,甚至挨杖的时候,都不见他这般萧索过。

皇帝好不惊奇:“朕一直以为,似李承志这般酒脱无忌,性坚志韧之辈,很少会有意志消沉之时。不想,竟会为情所困?刘腾你说,女人有什么好的?”

老太监眼珠子一突,张了半天嘴,却不知该如何奏对?

见其满脸踌躇,好不为难,皇帝才反应过来:问一介太监女人有何好处,岂不是问道于盲?

……

往日的李承志何其活泼,但突的就成了没嘴的闷葫芦,连话好似都不愿多说。

知其心结所在,李始贤也懒的劝他。

连这么点小事都想不通,谈何成大事?

次日一早,一家先去了李始良府上。没敢多待,也就一个时辰便匆匆离开,继而拜访姑臧伯李韶。

委实是皇后催的太急了……

两家同出一源,且为世交,故而无那般多的规距。郭玉枝与郑氏皆在座。也无外人,由李承志与李韶还未出仕的幼子端茶倒酒。

酉时还要至高府赴宴,李始贤与郭玉枝都只浅浅饮了几杯。见李承志心不在焉,李韶微微示意,意思是怎么了。

“莫管他!”

回了一句,李始贤端起酒杯,略带担忧道:“昨日刚入京,便有皇后敕诏传入府中:殿下欲在高府设宴……敢问兄长:此为何意?”

李韶微一思索,哂然道:“无妨!十之八是那位自做主张,怕是高肇都没料到此节!”

稍稍一顿,李韶又竖着手指往天上指了指,“有那位在,翻不出大浪来……”

李始贤心下稍定,遥遥一敬:“多谢兄长解惑,弟晓得了!”

赴宴没有卡着点到的道理。到了未时末,李始贤便起了身,与李韶告辞。也就刚过申时,就到了高府所在的义井里。

刚进里门,竟就有高府仆从相迎,并有人即记得传讯。离着高肇府第足还有十数丈,就能看到高府门外密密麻麻的站了一堆。

李承志低声提醒道:“为首居中之人便是高司空!”

李始贤悚然一惊。

他以为,今日能让高府中门大开,就已是高肇礼贤下士了。却不想其贵为皇戚、驸马,位列三公,竟带着全家迎出了府?

不怪他诧异,委实是两家门第差了十万八千里……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李始贤没敢怠慢,匆匆下了马车,快步迎了上去。

“竟劳司空远迎,李某受宠若惊!”

李始贤口呼失礼,抱着拳就往下揖,但腰都还没弯下去,就被高肇托了起来。

高肇脸上挂着笑,话也说的半点都不含糊:“怀德莫要多礼,你我两家结亲在即,何需多礼?你我日后再不论官爵,以兄弟相称便可!”

这种话由高肇说出口,委实难得。可见其心思有多迫切。

这逆子做什么了,怎么感觉高肇生怕他这个女婿飞走似的?

二人就似一见如故,手攀着手了踏上了台阶。

高湛并其妻,及一众仆臣齐声问候着李始贤夫妇。

看密密麻麻的拜倒了一堆,李始贤是真正的受宠若惊。

只此一幕,就知李承志在高肇、高氏全家人心目中的份量。

心里犯着疑,李始贤又问道:“敢问殿下何处,不知怀德是否有幸,可得见淑颜?”

“午后宫中传来谕诏,称陛下召殿下议事,故而一时羁縻,可能稍后才到……”

说到皇后,任高肇面厚如墙,也不由的露出了一丝不自然,“按为兄之意,应是再过三五日,等怀德访过京中故旧,再相请一叙。却不想殿下心急如此……”

高肇只说了一半,但李始贤哪能听不懂?

果如李韶所料,今日这宴是皇后擅做主张,连高肇都始料未及。

他猛松一口气,又抬眼瞅了瞅李承志。

郭玉枝不好予李承志点破,但对李始贤却知无不言。故而他已知道,皇后可能生了邪念,对儿子起了觑鄃之心。

皇后不在才好……

“首文兄言重了,怀德已然失礼了:本该尽早入京登门拜访,却拖到了今日……”

高肇哈哈大笑:“如今也不迟!”

二人说着客气话,手挽着手进了府。

李始贤惊叹高肇竟这般礼贤下士,高肇则暗暗生疑:祖居李氏已是末等门第,而李始贤闲居在家隐有十年,蒙李承志之功才有幸复起。如今也才是个从七品的都尉,比李承志都差着两品。

但此时看来,竟颇有几分从容不迫波澜不起,稳若泰山,宠辱不惊的气度?

转念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若真是碌碌无为,平平庸庸之辈,又怎能生出李承志这样的儿子?

他哪知道,李始贤已是立志要做皇帝他爹的人物,莫说高肇才只是司空,便是真见了元恪,也绝对能做到不卑不亢,不矜不伐。

二人你一句我一言,不停的说着漂亮话。竟颇有几分相见恨晚的架势,看的高府上下啧啧称奇。

高湛鬼头鬼脑的凑了上来,佩服道:“你这爹可以啊?”

意思是竟与高肇有旗鼓相当之势。

李承志没作声,只是在心中暗道了一声:废话。

若论诡诈与逢场做戏,李始贤真不一定就比高肇差。不然为何被泾州士林骂做“老奸巨滑”?

再加被李承志忽悠,坚信必是做太上皇的命,李始贤的心气何止高了一倍?

对上高肇,自然也就不会虚……

进了府,双方便入了席。席间杯来盏往,好不尽兴。特别是高肇与李始贤,菜都没上完,就已喝的红光满面。

二人都有了醉意,难得的是都无失态之色,便是笑谈,皆是四平八稳,滴水不露。

李始贤端着酒杯,面露愧色:“来得仓促,故而礼薄,还请首文兄海涵。等兄哪日得闲,怀德必备重礼,专程来访!”

这是在问高肇,他何时来问亲合适。但肯定不是明日:因为明天要去魏府……

高肇心中门清,却只作不知:“为兄悉听尊便,恭候大驾。怀德勿须多礼,为兄也不需与他人攀比,便是你携一根鹅毛登门,兄也能坦然受之……”

这是在明示李始贤:莫要怕折了我高氏的颜面,便是做妾,我高肇也愿意结这门亲。

李始贤心中大定,更是惊奇无比:他没料到高肇竟能如此坦然?

高肇得是真高兴还是假愿意,李始贤自问还是能窥出一两丝的。

心中诧异,李始贤又道:“登门之时,弟应会携一二亲友,首文兄觉得,崔休如何?”

李始贤要请崔休当媒人?

崔休出自清河崔氏,崔光、崔亮的族弟。如今任兵部郎中,高肇的左右手之一,合适的不能再合适。

奇的是,李氏在关中,崔氏在山东,两家素无交情,李始贤是怎么请动崔休的?

也绝不是李承志通过崔光、刘芳之辈求来的情面:与高氏相比,魏氏是其姻亲,关系要更近一些。那两个自然不会揽这种两面不是人的勾当……

高肇是一时恍惚,没联想到已与李氏结亲的泾州张氏:张敬之和崔休是表兄弟!

若是知道了,高肇只会更惊奇……

猜忖间,高肇笑吟吟的应道:“若是崔休,再好不过!”

一个怕横生波折,一个怕突逢变故,二人三言两语间,不但定好了问亲的时间,竟连请谁做媒都商量好了,好不干脆?

李承志目露惊奇,刚一抬眼,只觉肋下一痛。

郭玉枝低声警告着他:“老实坐着,莫要多嘴!”

李承志摇摇头,暗暗自嘲:便是多了嘴,又能有什么用?

高肇生怕他跑了似的……

一场酒宴,宾主尽兴。

到宴罢时,两人已是七八分醉。

李始贤还好,不到四旬,且多年尊处优,正值年富力强。尚有几分清醒。

而高肇已年过半百,且终日操劳,故而不胜酒力。此时似是站都站不稳了。

二人依依作别,憨态可掬。

……

式乾殿中温暖如春。

皇帝坐着一把李承志特制的摇椅,晃晃悠悠,好不惬意。

火炉一侧,皇后跪坐着一只蒲团,泪眼汪汪,楚楚可怜。

高英刚备了仪驾,正欲出宫,被皇帝的一道口谕就召来了式乾殿。

皇后满心欢喜,只以为皇帝大发慈悲,终于想起了她。欣喜雀跃的跑来,却了一场空欢喜?

皇帝先是顾左右而言他,说了近一个时辰,也未说到一句重点。皇后只以为皇帝烦了政务,一时兴起想与她拉家常。

但说着说着,元恪竟然睡着了?

至此,高英哪还不知皇帝就是故意的,就是不想让他见到李承志的父母,不愿她干涉李承志与高文君的婚事。

你待我凉薄也就罢了,如今竟连三妹也要受牵连?

元恪,你何其无情……

高英越想越是绝望,越想戟是伤心,泪滴仿佛断了线的珠帘,“扑簌扑簌”不停的往下掉。水多时就滴湿了衣襟。

皇帝置若罔闻,只作不见,依然晃悠悠的摇着躺椅。

见其如此,高英心若死灰,悲从中来,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陛……陛下,你待妾……何其不公?”

皇帝有些挠头。

委实是这段时日以来,他对皇后过于冷落,多少有那么一丝歉疚。

但你求什么不好,非要求与朕欢好?

你又可知,只要一见你,朕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你发病之时的景象。朕能忍着不吐出来,都得使出浑身的力气……

皇帝怅然一叹,温声哄道:“莫哭了,朕许你出宫就是?”

有什么用?

天已近黑,城门早落了锁,李始贤和郭玉枝早回府了……

“不是还有李承志么?他有宫禁腰牌,想入城还不轻松?真要气不过,就唤他来打一顿……”

皇帝半是认真,半是玩笑道,“事至如今,皆赖他欲壑难填,贪心所致。他若咬死不从,郭玉枝还能按着他的头,让他强娶魏氏女不成?”

皇后愣了愣:还真就是这样的道理?

皇帝只是顺水推舟,顺势使了一把力。但若李承志是一滩死水,谁又能推的动?

高英猛的一咬牙,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但那小贼向来悖逆,自有陛下撑腰之后,就当孤的谕令是耳旁风,他又怎会受诏入城?”

还真去?

这也太好哄了!

至少皇后不会在这里哭哭啼啼,哭的让他心烦。

见祸水东引,皇帝不由的一阵轻松:“无妨,朕让刘腾传谕,就说是朕要见他……正好,英儿见了舅父,也替我安抚几句……”

回了昭阳宫,准备摆驾出宫之时,皇后才反应过来:皇帝就是嫌他烦,借故将她哄了出来……

刚刚止住没多久的眼泪,又如泉水一般涌了出来。

高文君拿起丝巾帮她拭着泪:“我与叔父都已坦然受之,你又何苦耿耿于怀?”

不劝还好,这一劝,似是让高英感同身受,眼泪反而流的更快了。

“三……三娘,为何要认命?难道我高氏,就……就任人欺辱不成……”

高文君怅然一叹:谁让那位是皇帝?

“不行,我要见叔父……”

高英猛的站起身,“孤一定要问个明白,我高氏到底犯了何错,让陛下如此凉薄?我还要问问李承志,为何朝秦暮楚,三心二意,就不能只娶你一个?”

高文君都愣住了:你当我是公主?

不看大兄娶了元瑛,如今肠子都悔青了……

……

说是让刘腾传谕,但堂堂内侍中、长秋寺卿,皇帝怎会如此轻贱?

传谕的自是宫中的小黄门……

只当是皇帝召见,李承志知会了郭玉枝一声,便随小太监入了内城。

但进了广莫门,小太监却领着他直往义井里,而非皇宫?

李承志狐疑道:“陛下在司空府上?”

“并不曾!”小太监回了一句,左右一瞅,见四个李氏仆臣远?在后,才凑近李承志说道,“今夜事出有因,便是受些责难,李侍郎也要受着?”

责难?

李承志心中一动,恍然大悟。

在高府,听高肇称皇后被皇帝羁縻,他就猜到了几分。应是怕皇后无理取闹,以势压人,才有意如此。

当时他还感激皇帝来着。

但现在……呵呵呵!

一想起高英,李承志一颗脑袋就有两颗大:这位可是连皇帝都头疼不已的主……

“谢过给事提醒,也替我谢谢寺卿!”

李承志口中称谢,一摸袖子,就露出了一块铜铤。

只是个小黄门,离给事还差着一截。但李承志行事向来如此,从不轻看任何一个人,也从来不吝啬。

对他而言,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从来都不算事情……

早已习惯,小太监也不推辞,接过铜铤,不动声色的拢进了袖子。

进了义井里,黄门自行离去,李承志携李亮、李睿等人直往高府。

应是得了传讯,高湛早早等在府门内。看其醉眼惺忪,舌头都捋不直的模样,分明是酒劲还未过。

“大……大姐似是被……被陛下气的不轻,双眼肿的如的如同蜜桃……母……母亲让我叮嘱你:且耐心些……”

李承志眼皮微跳:“司空呢?”

“今日饮的多了些,时睡时呕,哪能起得了身?”

“公主呢?”

“也醉的不轻,早睡下了……大姐不愿惊扰,故而父母与母亲都还不知她回了府……”

李承志心里直发苦:身边无一个长辈,依高英跋扈不讲理的性子,十之**会迁怒与己,说不定还会撒泼……

“三娘总在吧?”

“自在侍在大姐身边!”

还好!

李承志微松一口气:“送我过去!”

高湛酒虽未醒,但意识尚清,哪会送上门去找不自在?

只是指了一个仆从,带着李承志去了西院。

皇后出宫不算小事,既便皇宫离高府不足两里,高英也摆足了仪仗。随驾高府的宫娥、采女、禁卫、礼官等足有二十多位。

好在高府早有准备,专供皇后省亲所居的西院不但大,还置备的很是完善,光是供宫人暂憩的偏房就有十数间。甚至在耳门处都修有供护卫避寒的暖室。

地龙更是烧的滚烫异常,都还未进屋,刚只进院,李承志就觉腾腾热浪扑面而来。

护卫早已得令,只是象征性的验了验李承志的腰牌,便放其入内。

李承志进了中厢,见七八个采女、宫娥如雕塑一般立在堂下,个个噤若寒蝉。

也不是热的还是吓的,个个的额头上都汗津津的。

高英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骨头,似一滩泥一般,瘫靠在榻上。

高文君给领头的礼官使了个眼色,礼官轻轻一点头,领着其余宫人鱼贯而出。

按理,皇后若召见外臣,哪怕见的是高肇,礼官也必须在侧,记其一言一行。

但高英跋扈惯了,这条禁令早已形同摆设。且高文君本就为皇后宫中礼官之首,有她在,就等同于记录皇后言行起居的礼官在。

李承志又往前两步,仔细一瞅,见皇后双眼确实肿了些,但远没有高湛所说的“肿成了蜜桃”。

他拱手拜道:“臣见过殿下!”

听到声音,皇后如梦初醒,腾的坐直了身体。

地龙烧的太暖,她早就除了裘衣,上身只着一件抹胸,外罩一佣纱衣。因起的太快,只见胸前白花花的跳了好几下。

即便不只见了一次,但李承志还是被激的心中一荡,慌忙低下了头……

皇后本就盯着他,恰好将这一丝神情捕捉眼底。本能的往下一瞅,才知自己不慎走了光。

高英心中猛的生出一丝异样,似平静的湖面中投入了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涟漪。之前恨不得见了李承志就暴打他一顿的心思,在瞬间便消失了个干干净净。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高文君背对着皇后,李承志正低着头,都不知皇后突然就红了脸。只当余难未消,欲朝李承志发难,高文君急使眼色。

李承志心中暗叹:罢了,我就当你在骂皇帝。

“殿下教训的是!”

嗯,今日竟这般恭顺,这还是李承志?

不知为何,看着不远处的那张俏脸,高英只觉堂内又热了几分,隐隐有些燥热难当,脸上滚烫异常。

忍着心中异样,高英努力装出凶恶的模样:“你竟也知道,那为何还要朝三暮四?如今算遂了你的意,你父与叔父竟连纳采之日都已议定,便是孤也不能置喙,你可高兴了?”

有什么可高兴的?

“确实是臣贪而无信,才致今日之果。臣也很是愧疚……”

稍稍一顿,李承志抬起头,朝高文君歉疚的笑了笑,“昨日,我入宫面怪,肯请陛下赐我循贾充旧故,可惜,陛下未准……”

“你真去求了旨?你……你又何必……”

高文君眼珠筱的一红,泪珠滚滚而下,只是半句,便更咽难声。

就连高英都愣住了。

高文君向她说过,当时只是为了稳住李承志的一句托词,没想,李承志不但当了真,而且还真的去找元恪求了旨?

但凡元恪没有失心疯,就绝不会答应。

而就凭李承志拼着恶了皇帝的这份胆气,就可见对三娘用情之深。

而当初的李承志为了三娘,连命都敢不要……

而元恪呢?

如今见了自己,比见了狗屎还要让他厌弃……

泪珠一颗颗的滴落下来,落到了纱衣上,落到了手背上。高英用力的咬着牙,一遍一遍的告诫着自己:三娘哭是因为感动,高兴。而你高英哭,又是为了什么?

而我为何……就碰不到这样的男人?

泪水遮住了双眼,不远处那道身影渐渐模糊,而印在心中的那道影子却愈发清晰,仿佛早已记得到了骨子里……

元恪,你不仁,就莫要怪我高英不义……

就如豁出去一般,高英猛一咬牙。不知为何,随着她心中一横,竟突的感觉轻松了许多。

高三娘果然没有说错,原来自成就生了邪念?

皇后用力的摸了一把眼泪,看似伤心欲绝,脸上却露着笑意。越来越浓,越来越浓……

“三娘,取酒来……取那香酒,多取几坛!”

皇后高喝一声,又一指李承志,“就当你说的是真的,孤暂且先饶过你一遭……但今日你若不陪孤饮尽兴了,就莫怪孤言而无信……”

又喝?

一听酒,李承志就觉胃里直冒酸水。

四人喝的大差不差:高肇与李始贤早已醉倒,就连高湛也已东倒西歪。李承志仗着体质好,稍清醒一些,但也好的有限。

看皇后如此情形,摆明了是要借酒浇愁,十之**会不醉不归。自己又能浑全到哪里去?

他转着眼珠想着主意,却听高文君应道:“大姐稍待,我去取来!”

路过之时,还在李承志耳边低语了几句:“她今日受了好大委屈,本是要迁怒于你……陪她喝酒,总比受她刁难的强……”

感受着香气扑鼻,只觉耳中酥痒难耐,及余光所见如玉般的肌肤,心中突的冒的就冒出了一股邪火。

咬了咬牙尖,压抑着冲动,李承志低声问道:“她若借机耍酒疯呢?”

“大姐酒后很少失态……再者,多赔她饮几杯,醉倒了,也就没力气疯了……”

还能如何?

李承志微一点头。

随着香风渐淡,倩影远去,李承志怅然若失。

皇后突的一声娇笑:“李承志,怕是已等的心痒难耐了吧?”

我去,你可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这样的玩笑也能乱开?

李承志本能的一回头,见皇后腮下虽还挂着泪,但笑语盈盈,眼角含俏,如一朵迎风怒放的牧丹,极尽娇媚之姿。

特别是那一双眼睛,如一汪秋水,流波微转,含蓄深婉,仿佛会说话一样。

这种眼神,好似在哪里见过?

被禁在宫中穷极无聊,偶尔色胆包天心生邪念,逗弄高文君之时,她好像就是这副媚态横生,娇羞欲滴的模样。

怎会这样?

刚刚都还哭的稀里哗啦的,脸上的泪都未干,眨眼间,怎就跟动情了似的?

莫不是见高文君与自己一时忘情耳磨鬓厮,皇后触心生情,想起了与皇帝亲密之时的情形?

见李承志直勾勾的看着她,皇后心中异样更甚:有害怕万一事发的恐惧、有报复元恪的快意、有打破禁忌的向往,还有如火般的**、也有如芳华之时,幻想爱情时的幢幜和娇羞……

种种异样且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竟让高英萌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快感。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就想起李承志予她敷药之时,曾一时动情想像过的副面。

猛一个激灵,只觉阵阵战栗,皇后浑身上下布满了细密的鸡皮疙瘩。

“李……李承志……”

听到这一声似嗔似吟的娇唤,李承志尾椎一缩,仿佛通了电,全身的骨头阵阵酥麻。

大姐,你莫不是吃错了药?

此情此景,你该喊皇帝的名字才对?此情此景,你该喊皇帝的名字才对?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