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一一章 教而诛之

第四一一章 教而诛之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元悦造反?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从认识第一天起,李承志就知道元悦很聪明。甚至怀疑过:他不近女色也罢,好男风也罢,皆是自污保命、以消除元恪戒心的手段。

而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惜命,胆子就越小。元雍如此,元悦亦如此。

李承志还记得,高欢打败尔朱氏后,想选一个血脉最近,比较好控制的傀儡当皇帝,第一个选的就是元悦。

元悦听到消息后,当场就吓的晕了过去,屎尿喷了一裤裆。

就因此故,麾下文武认为元悦不能服众,高欢才遂以做罢。

李承志怀疑:那怕元恪死之前将选他继位的圣旨摆到他面前,元悦都绝对会不敢信,九成九怀疑这是皇兄试探他的手段,想在黄泉路上找个伴。从而将演给高欢的那一出,提前在元恪面前上演……

至于元嘉……老的能不能活得过元恪都还是个问题,就算造反,也该先提元渊安置妥当,不像如今一般困在宫中……

因此李承志九成九敢确定,要么是巧合,要么是幕后贼人用来掩人耳目,或是搅混水的手段。

李承志沉吟半晌,高声唤道:“元谳!”

“属下在!”

“持我手令入宫,各调两千甲士,将报德寺、无极观皆围了,不得走脱一个……”

杨钧眉头一皱:“你不怕打草惊蛇?”

“白马寺一夜成空……刘腾的动静何其大?该惊的早惊了。再者,真要与元悦、元嘉有关,你当这二人会坐以待毙?就当是敲山震虎了!”

敲山震虎……这是准备但有发现,连元悦和元嘉都要抓?

杨钧惊愕万分:你还真是六亲不认?

元悦也就罢了,至多是生意上的来往。但元嘉,那可是李承志的准外舅?

不要以为皇帝之举是无的放矢,只是令高文君改姓而已。但在封建社会,“礼”就是天。从来都是先论伦理,再论亲情。

就如杨钧所言,李承志以后再无姓高的岳父,也更无姓高的舅兄,只有姓元的……

果不其然!

李承志只是让元谳去宫内调兵,却再无半点交待?

要知,他调的可是虎贲,必经元渊之手。竟也没让元谳掩遮一下,而是向元渊直言要围报德寺,要擒宗德?

杨钧眼皮隐隐抽动:“元悦也就罢了,闲散宗室一个。但元渊却宿值大内,手握重兵,你就不怕他真与此事有关,狗急跳墙?”

李承志隐隐冷笑,却不说话。

你当刘腾、元晖是吃素的?

还是当皇帝是吃干饭的?

莫说元渊了,皇帝九成九连自己都防着,就是不知安排的是哪一个。

再者,李承志坚信,皇帝遇刺和元渊无关。

回忆起与元渊相识以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李承志本能的就想摇头。

身为虎贲中郎将、天子亲军统领,元渊要想下手,机会太多了。根本不需如此麻烦,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放心,有陛下在,出不了大乱子!”

模棱两可的安尉了一句,李承志又笑道:“左右无事,季孙兄不如与我同去?”

杨钧稍一沉吟,点头道:“也好!”

……

报德寺也罢,无极观也罢,自有虎贲围困。李承志也相信,元渊定会妥善处置,派出得力之人负责。

剩下的,无非就是该抓就抓,该审就审。李承志没敢奢望一次就尽全功,只希望能查出这一僧一道的根脚。

所以,他既未急着去见那位名义上的大舅兄,也没有急着去无极观,而是直赴元悦府上。

无它:李承志对女道士印象太深了。差一点儿,就让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敢舍命刺驾,定是非常之人。李承志不相信,随便拉出个人来,就敢干这种诛九族的大事?

更何况还是个女人?

这等人物,还是他徒弟,元悦不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

怕过于招摇,李承志未亮旌节,又换了马车,且只带了一什虎士,往王子坊行去。

“那妇人年岁应在三十上下,容貌尚佳,身形窈窕,通体白皙无痕,且五指如葱。故而定非出自贫寒、庶民之家……”

杨钧念着刘腾查来的那女道士的信息,念到一半又“咦”的一声,“竟还生育过?”

李承志好不惊奇:“不是称‘通体白皙无痕’么,怎看出来的?”

“莫说令史、行人(均指仵作),随便寻一经年的坐婆(产婆、接生妇),在妇人腰骨间稍一摸索,就能断出育过几胎,有何稀奇?”

这么神奇?

李承志沉吟道:“说不定就能依此寻出些头绪来,且先记着,等见过汝阳王再看……”

“也对!”杨钧点头道,“能收其为徒,定知其底理,寻到汝阳王,一切便知……”

二人同乘一车,边走边谈,半个时辰后到了寿丘里。

元悦竟不在府上?

“这几日,殿下虽日日归家,但每日早出晚归,也从不予府中提及去向……

而夫人(元悦正妃)予多日前入宫听经,就被留于宫中,至今已近十日未归……故还望府尹海涵……”

元悦的侧妃是卢氏嫡女,虽面露惊慌,倒也回的滴水不漏。

杨钧只说顺路拜访,只在客堂坐了半刻,就告辞离开。听元悦不在,李承志连车都没下。

“闾氏受胡充华之邀入宫听经,事发时就在清泉宫。嫌疑未除,自然要禁于宫内。至于元悦……”

李承志稍稍一顿,沉吟道,“元悦能一改往日之劣行,每日都宿于家中,就已然不错了……以他的性子,指不定在哪里逍遥快活。嗯……直接去太极观,说不定就与那帮道士厮混……”

如今日李承志主事,杨钧自是无可无不可。正欲令车夫转向,突听车外的虎贲低声秉道:“将军,急令!”

李承志掀开车帘,果见一匹甲骑急奔而来,背上插着一杆角旗。

此乃军中旗令,故而并未引起坊间惊慌。倒是马上的虎士一脸急色,马都未停稳,就急急跳了下来,俯在李承志的耳边说道:“旅帅,报德寺的僧人拒不开门,且有僧壮挚枪引弓,负隅顽抗……”

竟真的震出了虎?

李承志又惊又喜:“可是反了?”

“并不曾!”虎士回道,“是宗德法师祭出了先帝的王命旗牌,并冯太后、思皇后(元宏生母)之灵位。并斥司马假奉矫诏……又称不见陛下谕旨,绝不开门……”

司马……元谳?

李承志奇道:“元中郎竟只派了兵,而未遣将?”

“倒是遣了:中郎令楯橶、募员二卫各出两营,由两位卫将亲自率带出宫,听旅帅调遣。但不知为何,出宫予元司马(元谳)留了两营兵卒后,两位卫将皆去了无极观……”

哈哈?

李承志都被气笑了。

虎贲就只有三卫,除高车卫外,剩余募员卫与楯橶卫的卫将都姓元。

前者是元演,后者则是城阳怀王元徽的庶次兄元恭,被李亮撞见,与元渊偷情的就是他弟弟元徽的老婆。

这两个九成九听到围的是报德寺,觉的干系太大,更有可能得罪元渊,故而脚底一抹油——溜了?

怪不得连刘腾都觉的投鼠忌器,故意磨起了洋工。与老太监相比,这两个不但是皇帝近臣,而且父兄皆是强权人物……

至于元谳……纯猝纸老虎一个。看着凶恶无比,但遇事就怂。

再看连元演、元恭都跑了,他怎不知明哲保身的道理?

还有这宗德也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你抬出先帝命牌、祖后灵位就以为无所畏惧了?

这可是涉及到刺驾、造反的大罪。便是孝文复生,以元恪阴恨且六亲不认的性子,说不定都敢砍了再说。何况只是三样死物?

报德寺即便与刺杀案无关,估计也惨了……

轻吐一口气,李承志冷声喝道:“即刻入宫,知会刘寺卿与元侍中(元晖),令暗卫紧盯各方动静……再持我令信,求见清河王(元泽)与高司空,请他二人命城门校尉严密盘查各城门,以防贼人趁乱逃遁……走,去会会那宗德法师……”

杨钧犹豫道:“若不,予元中郎(元渊)也知会一声?”

“不用!”李承志坚定的摇着头,“让他来大义灭亲么?”

况且,李承志依旧没有特意交待要背着谁。刘腾与元晖知道了,元渊当然也就知道了。

包括元嘉,身为首辅,此时定与高肇、元怿一同于式乾东殿处理政务。封闭城门这么大的动静,自然要先秉予三公。元嘉自然也就知道了。

虽然觉的元嘉的可能性不大,但就怕万一,所以李承志才让暗卫紧盯各方动静,用意就在这里……

事关重大,不得不加快车速。报德寺在城南开阳门外,洛水之畔,与王子坊一南一北,一西一东,足足二十余里。

李承志虽被颠的痛不欲生,但四肢也活络了不少。等到报德寺,竟能下车走两步了。

但刚一下车,都还没来得及高兴,看一众虎贲松松散散,李承志脸色一沉。

两千五佰虎士,光是予报德寺山门前就陈有三旅。除了他任旅帅的甲旅军容尚算齐整,皆引弓执枪,似是在戒备。剩余那一千兵竟皆席地而座,就跟看戏一样。

天子亲军真就这般不堪?

简直笑话。

这分明就是不想趟混水的意思:你李承志有天子旌节,我们可没有。到时若是被人穿了小鞋怎么办?

再往墙上看,果真密密麻麻站着许多和尚。不但手中有弓有刀,竟还有许多穿甲的?

但凡京中大寺,皆有护寺的僧壮。而三座皇家寺院中更是受先帝和元恪钦许,养有数十或上百的僧兵,但这披甲就过份了。

李承志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当日攻到崆峒山下,泾州昭玄寺的僧兵与李松对峙的那一幕,与此时何其相像?

见他脸色越来越冷,且隐隐透着杀气,杨钧心里一跳,急声劝道:“莫要冲动!”

虽说只是一群和尚,却是沾了皇气的和尚。若学刘腾对付白马寺一般乱抓乱杀一气,李承志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季孙兄放心,我心中有数!”

李承志回了一句,又盯着四五丈外的院墙。院门正中的墙头之上,正正挺挺的跪着三个和尚。各抱着一样物事:正中是一杆幡旗,无字无铭,就只绣有一龙一虎。

其余两个,各捧一枚灵牌,顶在额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