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二三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第四二三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陛下明鉴!”

于忠怅然叹道,“若非李承志,局势本不该有今日之惨烈。应是风平浪静,自然而然的发生,乃至结束。可惜天不遂人愿,臣等也只能铤而走险……

十日前,虽刺杀未果,但臣等都以为陛下遗诏中所留,应是胡氏若生女,由广平王殿下或其世子承嗣。只因一年前,陛下就是这般与殿下承诺的……岂不知,诏中所书竟是京兆王(元愉)之后?

也因此故,臣等猜知陛下可能起了防备之心,不得不猝然发动。之后便是杀京兆王诸子、诬陷胡充华腹中非陛下之种等等,并一共嫁祸与元怿……

而就在一刻前,臣都以为不需行至这最后一步:只因广平王殿下也行了苦肉计,正妻、二子二女皆惨遭横死,陛下不该疑他才对?

再者元愉之子皆已毙命、元悦不堪,其子难成大器、元怿又成了罪魁祸首,故而先帝一脉,只独余广平王。无论如何也该是其世子承宝?

想着只要遗诏到手,再生出些意外,让陛下与元怿死于非命,真相自然会掩盖于灰烬之中。这皇位自然是名正言顺……但陛下偏偏有意拖延,非要逼着臣等动手……”

“哈哈哈……若不能见到奸人之真面目,朕便是死了也不甘心!”

皇帝笑的满脸狰狞,“于忠,既已至此,将你同党都召进来吧,让朕看一看,都是哪些乱臣贼子,朕也好死的瞑目!”

“也罢!”

于忠口中应着,又挥了挥手,“尔等都进来,送陛下一程!”

甲士裂开了一条缝,十数个身影鱼贯而入。

看到元继、候刚、于祚(于忠之兄)、于景(于忠之弟)、于晖(顺皇后于氏之弟,于忠堂弟)之时,李承志并无多少惊讶。前二人是于忠的死党,后一位则是于氏嫡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到那些将领,李承志也觉的理所当然。毕竟于忠任领军、掌宫禁多年,培养或安插几个敢造反的亲信易如反掌。

看到穿一袭白衣的光头时,李承志却惊的喊了出来:“和尚……白眉?”

老和尚没理他,朝着皇帝合着什:“陛下,别来无恙乎?”

元恪比李承志还惊奇:“为何会有你?”

“若非和尚,广平王殿下、于领军等,岂会有匡扶社稷、还昭昭日月、朗朗乾坤之宏志?”

白眉稍稍一顿,脸上再无半丝详和,尽是狰狞,“不瞒陛下,高菩萨名为和尚之徒,实则为和尚之子,因其与幽皇后私交甚笃,故而和尚知悉许多秘辛……

便如,先皇曾秘留遗诏:宣智(元恪)自幼多病,命运多桀,故布性情阴密,非仁君之像。若邂逅不逮,汝等观望辅取之理,限我后子孙,无令他人有也……”

好一个“私交甚笃”?

皇帝瞳孔微缩,射出了两点寒芒:“朕怎不知道?”

“你怎会不知道?”

元怀突然跳了起来,厉声吼道,“二叔(元禧)、六叔(元勰)、七叔(元详)、三兄(元愉)皆因此故而被你害死……

任城王(元澄)便是受过此诏而受你猜忌,去爵辞官;四叔(元雍)便因知此诏,惶惶不可终日;六弟(元悦)猜到了一些,为了能让你释怀,不惜自污;我也因此故,被你囚于宫中。而元嘉能享尽殊荣,就因向你秘泄此诏……元恪,你还要伪装到几时?”

许多大臣仿佛五雷轰顶。

元宏糊涂了,怎会留下这种亡国的秘诏?

但若细想元恪自登基以来的种种过往,突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看了看元嘉、元雍、高肇三人虽沉却不显惊容的脸色,李承志心里狂跳:元怀说的,十之**是真的……

仿佛被啋了尾巴的猫,元恪怒道:“一派胡言……元禧、元勰等人皆因谋逆,才被朕诛之!元怀,你反就反,何必无中生有,强辞夺理?

朕是酒后说过,你我乃一母同胞,血缘最厚。故而朕若无子嗣,可由你长子承嗣。你记在了心里,但见胡充华有孕,便觉无望,故而才破釜沉船,一不做二不休,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他猛一回头,又厉声喝道:“于忠,你呢,又是何故造反?”

“还能何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元继、候刚相继座罪,看似是李承志之故,实则是陛下自知时日无多,欲让臣等甘当人悌,好为新皇铺路。

便如高肇,为何突然就生出了叛逃之念,并做了诸多安排?就因他看出,但凡陛下宾天之际,就是他身首异处之时……”

“于忠,到了这最后一刻,你都不惜妖言惑众?”

“妖言惑众?”

于忠冷笑着摇了摇头:“若是陛下年富力强、或太子姿良苗秀,自不会有此之虞。但偏偏陛下已天不假年,太子出生更是尚有数月之期?

便是胡氏诞下皇子,承位时也才是一介婴儿。到时便是主幼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势。虽然陛下会留诏让太后摄政,但以高英之跋扈、胡氏之阴毒,不论哪一位临朝,这国亡的怕是更快。

故而陛下才会这般着急削臣等权柄,而大肆起用如李承志、元渊等年轻之辈。而等其势成,如臣、高肇、乃至太尉、颍川王,自然会被陛下弃之如敝履……”

于忠指着元嘉和元雍:“陛下连某与高肇都不会放过,二位贵为亲王,且手握重兵,岂有幸免之理?且想想陛下登基之初的咸阳王(元禧)、之后的北海王(元详)、彭城王(元勰),最后都是何等下场?”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元恪紧紧的握着拳,指甲都刺到了肉里。阴冷的目光一一扫过吓的如雕塑一般的一众大臣脸上。

“难道看不出,这贼子分明是不敢将尔等赶尽杀绝,不然中军、新军、司州卫必乱。而仅凭三万羽林,他便是有擎天之能也无力扭转乾坤。……

故而他才会蛊惑人心,欲让汝等随他一同谋逆,同流河污。但只要等大局稍定,你当他会放过尔等?

所以既便苟且偷生,汝等怕也多活不过十日。但凡还余一丝忠君报国之念,就与朕以志殉节……”

“陛下多虑了!”

于忠冷声一笑,举手指着天,“我于思贤敢对天发誓:诸位但能助广平王殿下继位,就是从龙之功。但有背信弃义之举,于某天打雷劈……”

“孤也敢起誓:若事后苛待诸位,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元怀厉喝一声,又狞笑道,“诸位若一意孤行,以死明志,孤与于领军自是拦不住。但不妨想想,诸位于府中的妻儿老小……”

这一句恫吓,仿佛成了吓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然有人穷极思变,突然萌生出“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念头。

恰至此时,元渊在殿外吼道:“陛下,有高车卫逃卒来报:驻于景山阳之禁军突登宫墙,万俟拔(高车虎贲卫将)偷生怕死,竟喝令虎贲弃械从贼?

元演意欲投贼,被臣斩于宫门之下……但……但近两万羽林兵分两路,已向清泉宫围来……”

完了……

虎贲拢共就只有一万:其中三千高车虎贲固守宫后,已被缴了械,投了降。另有三千楯橶卫在固守宫墙,离的太远,怕是此时都还不知清泉宫中之剧变,且即将与一万羽林接战。如今就只剩元渊手中的四千兵。而围困清泉宫的羽林,却足有两万……

“哈哈哈哈哈……大局已定!”

元怀狂声大笑,一指李承志,“李承志,你还等什么?还不即刻祭出天子令,令虎贲罢战?你还年轻,何必予元恪陪葬?再着,你就忍心城外的父母、家臣、泾州的亲眷死于非命?

只要你能幡然醒悟,孤必赏你为首义之功。且念你是奇才,孤必将重用予你,你李承志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以四千对三万,且主将元演因叛被斩,募员虎贲还余几分死战之心?

也莫说持天子令,只要被虎贲视为偶像、被皇帝视为心腹中的心腹的李承志喊一声“降”,殿外四千甲士、殿内的衮衮诸公,就会兵倒如山,元怀便能兵不刃血……

皇帝飞一般的仰起头,当看到李承志的五官皱做一团,好似极度纠结之时,元恪的心不断的往下沉。

这逆臣,难道心动了?

李承志抬起眼帘,目光掠光已围做一团,将他与皇帝紧紧护在中间的元嘉、高肇、元怿、元雍、元悦、游肇、刘芳、崔光、王晃、徐謇,以及泪眼汪汪的看着他,已将他当作主心骨的高英,心绪就如海潮袭岸,一浪强过一浪。

皇帝时常骂自己为逆臣,但谁人不知恰恰相反?

特别是自舍命救驾,九死一生之后,皇帝更是将他当做唯一可信之人。若他李承志都降了,这殿中敢陪着皇帝殉节的,还能剩几个?

李承志本是想挤出一丝笑,但等嘴咧开,却异常难看:“陛下,你能劝太尉、劝司空、劝颍川王,为何独独轮到微臣时,竟就不劝了?”

皇帝脸上的肉急速抽动,仿佛眼角都要崩开:“你曾言:人心最是经不起试探,又常称:生死间有大恐怖……若你贪生怕死,朕便是劝你一千遍,一万遍又有何用?”

李承志都像是要哭出来了一样:“既然知道不能试探,那就下令啊?陛下,不要玩了,会死人的……”

“玩?怪不得你这逆臣能捱到此时,竟还以为朕……朕留了后手?”

皇帝抬起手指了一圈,自嘲般的笑着,“贼人尽数显形,如今已然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朕还能擒谁?呵呵……你若怕死,就降吧……”

降?

元怀说的好听:首义之功,必会重用……

你当我是三岁小孩?

也不看看自进殿之后,于忠历数了自己的多少条罪状,竟比皇帝还要多?

抛开这一点不论,就只一个元继,就恨不得将自己挫骨扬灰。也绝不可能放过父母、家人……

哈哈,皇帝没有后手……竟真的没有后手?

自己要死了……

就如当头被砸了一锤,李承志只觉眼前金星乱冒,气血疯了一般的往头上涌。

手抖的像触了电,但还是一寸一寸的被他硬生生的抬了起来:“从来只有站着死的李承志,没有跪着生的李意……想让我降,先问问我手中的刀答不答应……”

刀锋直指向前,就如一道光,映的皇帝的双眼烁如日月,脸上绽开了笑,仿佛百花怒放。

“都要被你害死了,你还有脸笑?”

李承志气的眼泪都快要下来了,“元恪,到了九泉之下,你就等着爷爷找你算账吧……”

“好,朕等着……”

就如看死人,元怀看了一眼元恪与李承志,又转过头,看向元嘉:

“老太尉,大局已定,难道只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声名,你就甘心世子横死于此、家中妻小被屠戮一空、乃至你广阳王一脉灭门?孤以为,你还是劝一劝智远(元渊)的好……”

这短短的一刻间,元渊好似又老了好几岁。须发蓬乱,脸色灰白,眼中黯淡无光。

他看了看元怀,又回头瞅了瞅皇帝,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李承志脸上。

“老夫已逾古稀,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连自己都已数不清。眼见入土,难道还抵不过一介乳臭未干的小儿?故而这乱臣贼子的名声,孤就不担了。也省的到了九泉之下愧见先帝,更无脸见元氏之列祖列宗……”

他缓缓的抽出了刀,往后两步,与李承志并肩将皇帝护在了身后,又高声喝道:“元渊,便是死,也莫要使我广阳王一脉蒙羞……若能逃出生天,一定要为陛下、为我翁婿二人报仇……”

“翁婿?你将我高某人置于何地?”

高肇声音微颤,显然已怕到了极致。但依旧没半丝犹豫,:“罢了,都要死了,也懒的与你争了……”

“噌”的一声,他抽出腰刀,站在李承志另一侧,冷眼看着皇后,“皇后,你还待何时?”

皇后早已吓成了泪人,脸黄的好像涂了腊,牙齿磕的哆哆直响。

她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满脸狰狞,浑身都散发着滔天般煞气的李承志,仿佛看到了盖世英雄,心中突然萌生出了平生从未有过的勇气,眼中惧意尽去,竟泛出了几丝柔光。

要遭?

爷爷的名节,怕是死了都难保……

李承志陡然一叹:“高英,陛下英明一世,莫要让他临死还要蒙羞……”

包括皇帝,所有人都以为李承志在警醒皇后,让她莫要晚节不保。就只有高肇与高英心如明镜:若非李承志这一声断喝,二人之奸情,怕是会被高英昭之与众……

高英狠厉至极的瞪着李承志,用力一咬牙,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跪在了皇帝榻前:“好,孤就陪你一起死……”

“李承志都不怕,孤为何要怕?我也陪皇兄一起死……”

元怿猛喝一声,用力抽出刀,站在了高肇一侧,“若有来生,孤绝不会再为难予你……”

就你?

高肇本想嗤笑一声,但话到了嘴边,却成了一声叹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罢了……

元怀与于忠气的脸色乌青,浑身发抖。

原以为智珠在握,十拿九稳,谁想又因为李承志这个搅屎棍,竟起了连锁反应?

因无皇帝谕诏在前,如果元嘉、高肇、元怿、元雍不露面,便是夺到兵符,也是矫诏。到时中军也罢、虎卫与新军也罢,乱定了……

“又是你……又是你?李承志,孤定将你碎尸万断,将你父、你母生吞活剥……”

将父亲母亲生吞活剥?

你当藏在暗室中的数百手雷、炸药包是摆设?

李承志呲着牙,狞声笑道:“那就去吧,崩不掉你一嘴牙?”

“便是将他全家挫骨扬灰,刨了他的祖坟又有何用?”

于忠咬牙切齿的盯着李承志,浑身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杀气。又一抬手,指着游肇等人,厉声喝道:“识实务为俊杰,还望诸位侍中莫要行差踏错,更莫要予家小、子孙惹来灭族之祸……”

三个老头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又往后看了一眼,看的还是李承志。

“罢了!”

游肇怅然一叹,一甩袖子,不但没往前走,反而退到了皇帝身边。

刘芳也是如此,就只崔光,退也就罢了,竟还不忘刺李承志两句:“太尉所言甚是:连你一介乳臭未开的小儿都知仗义死节,何况老夫?死就死了……”

堪堪九个人,而且不是老弱,就是病残,并高英一个妇人。怕是连一轮箭雨都捱不过,但在皇帝眼中,却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墙。

“哈哈哈……值了……便是死,朕也瞑目了……”

皇帝大声笑着,扬手一指元雍和元悦:“四皇叔、元悦、王显,尔等还待何时?”

这一声嘶吼,仿佛才将元雍惊醒。他像兔子一样蹦了起来,飞一般的退到了元怀身边:“降……我降……元恪荒淫无道,暴戾成性,实非明君……”

“皇兄,你知不知弟有多喜欢女人?被男子压在身下之时,弟心里有多恶心,就有多恨你……你怎么现在才死?”

元悦原本俊美至极的一张脸,此时却如厉鬼,隆起了根根青筋。牙齿咬的咯吱作响,恨不得扑上来咬元恪几口。

破天荒的,元恪突就生出了一丝恻隐之心,悲声唤道:“六儿,莫要胡闹,到朕身边来……朕亏欠你的,来世一定补偿你……”

“不……绝不……”

元悦满脸都是泪水,斩钉截铁的摇着头,“哪怕元怀下一刻就会杀了我,我也心甘情愿……弟再不想忍了……”

“你我乃亲兄弟,孤又怎会害了六弟?”

元怀心里总算舒服了一些,刚要狂笑两声,眼睛突又一亮。

“哈哈……王中尉?良臣择目而栖,良臣择主而待……好……好好好……”

王显缓缓走到元怀身边,满脸愧色的对着元恪抱了抱拳:“陛下,臣得罪了……”

直到这一刻,李承志才彻底死了心。

若说自己是皇帝第一心腹,但也只指今日。顶破天,也只是自舍命救驾之时起。

而王显,已整整做了皇帝二十余年的心腹,甚至得从元恪还怀在娘胎之时算起。

连他都叛了,便表明,皇帝没有任何后手……

要死了?

死就死吧!

说不定一睁眼,发现只是做了个梦……

可惜了,都还没尝一尝,做皇帝是什么滋味?

心中猛的生出一股豪情,李承志举刀一指,高声笑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元怀,于忠,李某在此,有胆来杀……”

老而不死是为贼!

一群老臣个个都活成了人精,李承志能想到的,他们自然也能想到。更清楚王显叛节意味着什么。

至此,心中再无半点侥幸,个个脸色灰白。

难能可贵的是,却再无一个动摇,没有往前迈出半步。反而个个执刀在手,满脸死志。

“好词!”

崔光边抽着刀边讥讽道:“不尊老的无耻小儿,怎不提醒乃翁,竟有如此至理名言?该是老夫说才对……”

刘芳也附和道:“并非无耻,而是无知,都要死了,竟能笑的出来?”

“有何不能笑?唯死而已……”

李承志轻声叹着,脑中有如走马灯,回想起了穿越以来的所有过往。

到这最后一步,与自己关系最为亲厚,且能陪着自己一起死的,竟是高英和元恪?

目光掠过皇后,他微微一叹:穿越一遭,竟唯独与这女人有了肌肤之亲?果真是造化弄人……

倏忽一转,双眼又落在了皇帝脸上,脑中浮现出与皇帝相处时点点滴滴。

扪心自问,他虽对皇帝不差,皇帝却也待他极好。与之相比,未翻脸之前的胡保宗也罢,之后的达奚也罢,都好像差了许多?

转来转来,寥寥几个朋友,竟就与皇帝的情谊最为深厚。而最终却阴差阳错,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

罢了!

“你我君臣相识不足一载,但相得益彰,如松萝共倚。某以为,若非你为君、我为臣,你我当为挚友……可惜了!”

不知是不是已知必死,心绪难平,李承志眼中竟泛起了泪花,“十日前,某舍命救你,让你多活了十日。今日再拼着一死,保你死在我之后,也算是对的起你了……保重!”

“哈哈……怪不得你从不怕我,原来自始至终,你都未将我当做皇帝?”

元恪咧嘴笑着,泪水却如泉涌,“逆臣,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没看错又怎样?”

李承志长声笑道,“若是有缘,黄泉路上再做朋友吧……随我杀……”

就如炸雷,李承志一声暴吼,一个“杀”字堪堪出口,双手执刀,一只脚都迈出去了一半,突觉身后一紧。

皇帝紧紧的拉着李承志的后襟,低声吼道:“逆臣……退……”

后面就只有一道石墙,已是退无可退,你让我往哪里退?

猝一抬头,就如变戏法一般,殿角处的石柱上,竟悄无声息的开了一道门。元晖就如鬼一般的钻了出来?

手中好像牵着一根绳,轻轻一扯,皇帝身下的御榻竟动了起来。

只觉脑中阵阵空白,李承志双眼直往外突。

就在此时,地道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大吼:“殿下、于领军……宫外突然来了两路大军,自东掖门和西掖门攻来,已然撞破了城门……”

元怀和于忠骇的脸色发白,目眦欲裂:“大军?元嘉、高肇皆在殿中,哪来的大军?”

“不是太尉与司空,打的是任城王和中山王的旗号……看阵容,应是中军与虎卫……”

元澄、元英?

于忠眼前一黑,差点一头栽过去。

入殿之时,见元澄不在,他确实也狐疑过。但思及任城王素及不受皇帝信任,以为元恪并未召他。不想,竟被皇帝留做了后手?

这可是三朝元老,元恪登基时的次辅。要政绩有政绩,要战功有战功,贤名比之元勰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元英,百战百胜,堪称大魏之镇国神器。而如当朝名将奚康生、杨大眼、崔延伯,皆是他麾下之将。

若非病重,已命不久矣,太尉之怎会轮到元嘉?

本就是猝然起事,再听是这二人领军,三万羽林还有几分战意?

大势已去………

电光石火之间,突听元怀惊道:“不好……元恪要逃?”

大殿已被甲士围死,他能逃到哪里去?

于忠顺声望去,看到柱子上那扇凭空出现的小门,全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已然至此,若再让皇帝逃走,手中便半点依仗都无……

脑中闪出自己被千刀万剐,家人老小皆被五马分尸的场面,于忠肝胆欲碎:“拦住他……”

哪还能来得及?

御榻已被元晖拉至门下,再只需一扶,元恪就能逃之夭夭……

元怀乍然一跳,撕心肺的喊道:“四哥,杀了他……”

四哥,元怿?

刹那间,元怿的脸上再无一丝血色,双腿软如皮索,嘴唇哆哆嗦嗦。

被骇的站都站不住,可他就像疯了一般,元怿双眼中蒙了一层血色,声音厉如鬼叫:“元恪,受死吧……”

“啊……”

皇后的声音更尖,好像有无数根针扎进了耳朵,刺的耳膜生疼。

但如鬼使神差,她往前一探,竟将皇帝护在了身下?

元恪啊元恪,你干了多少生娃没屁眼的事,嫡亲的兄弟才个个都恨不得你死,甚至同归于尽?

心中恼怒至极,身体的反应甚至快过了大脑,李承志都没来得及思考或是犹豫,脚下用力一蹬,飞一般的往前一扑……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