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二七章 太后请自重

第四二七章 太后请自重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这半月以来,每次见他这一半乌发,一半银丝,高英就禁不住的悲从心中来。今日再见他予陵前独饮,终于忍不住了:

“他死了……他已经死了……下葬已有足足七日,永远都不可能再活过来……你为何……为何非要沉忆过往而不能自拔?”

甫一出声,高英就哭的撕心裂肺,歇斯底里。就连高文君与高湛都惊的心脏狠缩、眼皮狂跳,何况一群内侍、宫人?

高肇轻轻挥着长袖:“皆退下吧,三娘、子澄也去……”

众人低声应着,不多时,殿中闲人退了个干干净净。

“孤知道,你一直都在恨孤……一直都在恨……”

恨你?

皇帝又不是你杀的,我恨你做什么?

李承志哑然失笑:“你想多了!”

似是觉的有些乏困,他也不称恕罪,自顾自的拉了个蒲团,懒洋洋的坐了下来。

“我想多了?先……先帝宾天那夜,你欲殉节时所言之语,孤此时都……都历历可数:

‘十日前,某舍命救你,让你多活了十日。今日再拼着一死,保你死在我之后,也算是对得起你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身为侍郎,你舍命救他自是应该,但有何对得起,对不起?你分明就是……就是心怀歉疚,觉的愧对于他,故而想以性命还他……不然何出此言?”

歉疚么?

确实有一些,但若说是以命相报?

李承志木然的摇着头:“你真的想多了!”

许多事情他不想说,也没必要说,更不能说,所以才觉的异常压抑。不然何必大雪封天之时,跑去数十里之外,和一个死人喝酒?

“那你为何非要请命出征?元晖去不得,元渊去不得?好,即便因元丽猝然举州反叛之故,宗室不堪信任。但朝中也还有崔亮、李韵等身经百战的擅兵之将。

且杨大眼已然起复,关中亦有奚康生应援,以北更有六镇倚为屏障,为何独要名不见经传的你去领军?”

高英泣声道,“你分明……分明就是不想看见孤……而自先帝驾崩后,每次见孤,你便是这般:要么魂游天外,左支右吾。要么纵眉蹙额,厌恶不已,你还说你不恨孤?”

你是真的、真的想多了……

话到了嘴边,李承志又觉的确实很敷衍,稍稍将身体坐正了些,又抬眼看了看高肇。

太后不懂,你也不懂?

元恪生前,对元丽称得上信重有加、恩宠备至。但说反就反?

还有陇西郡守崔祖螭,出身名门望族,且叔辈、兄弟皆在朝中为官,与元怀、于忠等也素无交情,但莫明其妙的,竟也跟着起事了?

再加时任薄骨律镇镇将元景(元忠之弟)……此时算来,离元恪驾崩才只半月,元怀、于忠、元雍等有没有逃到元丽举州而叛,称尊元怀为主的梁州(汉中)都未可知。而自关中以西,河西以东,竟皆入元怀之手?

天知道谋逆之前,元怀和于忠联络了多少重臣、武将、刺史、都督?而又有多少在蛰伏,或是观望?

若不出兵遏制、镇慑,难保不会形成燎原之势,故而朝廷才不惜予如此严冬时节悍然出兵。

但又被吓怕了,怕遣派之人就如元雍、元丽、或是崔祖螭一般,对元恪早生怨愤,成了肉包子打狗。所以李承志主动请命之时,元澄、元英、元怿才觉万分欣慰,朝臣也是一面倒的赞成。

这些道理说予高英也是无用,可高肇一清二楚。

但偏偏,此时这老狐狸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如入定了一般?

见他默然不语,还以为李承志承认了,高英哭的更大声:“你又可知,你一旦离京,只余叔父独木难支,孤与皇帝(幼帝)孤儿寡母,岂不是任人欺辱?而宫禁旁落,难免不会使宵小之辈以为有机可趁,从而再次大祸临头?

莫……莫要去了,便是不为……不为孤,为了三娘,你也该三思……又何苦……何苦以死明志?”

以死明志?

李承志很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怕是高肇也是这么想的吧,不然何至于跟嘴缝住了一样,不予皇后解释半句?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么大的误会?

是皇帝驾崩之时的那口血,还是晕厥一夜,竟已白头?

他很想解释,但除了“你想多了”这一句,李承志竟再找不出与之奏对的话语?

一时间,殿中沉寂无比,除了高英的抽泣声,就只殿外呼呼的风声。

“叔父,孤……孤想与他单独……单独说几句……”

高肇黯然一叹,也不提太后与外臣独处一室有何不妥,是否会惹出闲言碎语,竟就起身做了个揖,悄然离去?

“你又可知,孤有多害怕?每当入夜,孤就会想起陛下宾天之夜的景像:杀人就如杀鸡……遍地的头颅、断肢、死尸……鲜血流满大殿,竟能漂起靴履?

每值此时,孤只有不断的回忆当夜你立于孤与陛下身前,巍峨如山的背影,再想起你就在殿外值守,孤方能惊惧稍霁,再借着酒意才能轻轻睡去……

而但有响动,孤又会从噩梦中惊醒,直至枯坐于天明……而那时,孤有多想将你唤进殿来?而孤更想不通,便只有过一夜,你为何要耿耿于怀?

古往今来,居摄之太后私通重臣、畜养男宠者何其多?先秦宣太后有义渠王,有魏丑夫,更与其生了二子,举朝皆知……始皇之母赵姬有嫪毐,也为其育有两子……

便是前汉之吕稚,身为开国之后,亦有审食其……而如文明太后(冯太后),朝中重臣受庞于寝宫之中者何其多,自高宗(拓跋浚,元恪曾祖)驾崩,其临朝三十载,因受孕小产不知凡几……”

“够了!”李承志冷声断喝,“还请太后自重……更勿让先帝尸骨未寒,还要遭此羞辱……”

“孤知道你与先帝情深意重,怕是死都难从,孤也早就绝了念想……孤只想留你于京,守好这宫禁,护我孤儿寡母之周全,为何就这般难?你走了,孤还能靠谁?”

“太后言重了!”

李承志透着半天的殿门,盯着漫天飞舞的风雪,悠声叹道:“你是临朝称制的太后,这朝中尽是你的臣子,这天下无一不是你的子民,怎会无可倚靠?

有司空(高肇)、任城王(元澄)、中山王(元英)、太尉(元嘉)、司徒(元怿),谁人能害得了你,害得了陛下(幼帝)?”

而臣走后,高湛便会迁任武士将军(禁军将军)、高贞(皇后亲弟)亦会起授宿卫军将,二人只负昭阳宫之寝卫,日夜都会护恃太后,你何惧之有?”

“你……你终是不肯留下来?”

高英哇的一声又哭了出来,“你要孤……要孤如何做?”

“不需太后如何,太后只需谨遵先帝遗诏,为他守好这天下……”

李承志阵阵心烦,长身而起。都已走到了门槛前,他又停了下来:“先帝予我恩重,故尔我但有一口气在,就会护你平安,也更不会让人欺辱了你……”

高英猛的一怔,等反应过来之时,哪还有李承志的影子?

“你心中难道只余一个先帝?你混帐……孤恨你……”

恨不得我死的都不知有多少,不怕再多你一个……

李承志置若罔闻,不紧不慢的迈出了大殿。

风已经小了许多,但大雪依旧。悠悠扬扬的飘洒下来,就如满天飞蛾。

殿檐下宫灯不少,殿外亮如白昼。但所见之处,就只高肇一人凭栏而立,静静的赏着雪景。

李承志缓缓走到栏边,肃声道:“你为何不劝解予她?”

“太后就如遇刺之初的先帝,已成惊弓之鸟,老夫如何劝?”

劝不进去?

“那就莫要再费口舍!”

李承志盯着殿栏下的一株梅树,幽声叹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时日久了,经的多了,有些道理他自然就明白了:这方世界不论离了谁,也依旧还是这方世界?”

“也包括你吗?”

“那是自然!”

他虽应的极快,但那一丝一闪而没的犹豫,依旧被高肇捕捉在了眼中。

刹那间,高肇心中冒出了无数的念头,桩桩惊疑更是蜂涌而至。却不知该先问哪一句?

许久之后,他才猬然一叹,盯着李承志灰白的头发:“老夫一直以为,你只是尽到了为臣的本分。殊不知,你予陛下之情义竟如此深重?”

虽知高肇说的只是字面的意思,而这种话,也非高肇第一个说出口,但李承志还是觉的异常刺耳。

胸中泛着莫明其妙的怒火,骂人的话都已到了嘴边,却又被他忍了下去。

只因他解释也罢,喝骂也罢,发誓也罢,却无人肯信?

包括高文君、张京墨、乃至李始贤、郭玉枝……

便是这个缘故,李承志逾发不苟颜笑,逾发惜字如今。

而在常人眼中,却又成了他性情大变的明证,误会自然越来越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李承志深吸一口气,懒的再多说半个字,扶着石栏,往阶下走去。

高肇眼中精芒隐现,看其越走越远,终是没忍住:“为何要急于出兵?”

李承志脚步未停,只是顺口回道:“别人不知,你也不知?”

还能为何?

元怀跑什么地方不好,偏偏跑去了梁州,又占了秦州(今甘肃天水)、薄骨律镇(今银川)?

这分明就是图谋关中,甚至是河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