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六四章 喜报

第四六四章 喜报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年节已毕,大地复苏。

洛河中的积冰早已化尽,河水清清凌凌。几只野鸭浮在河面上来回游动。

阳坡下钻出细细密密的草芽,分外稚嫩。一头拉粪的老牛驻下牛蹄,似是想尝一口鲜。农夫一甩响鞭,发出啪的爆空声。老牛甩了几下脑袋,无奈上路。

天色极好,景色也极美,唯独朝堂之中愁云惨淡。

过了新年,皇帝已然六岁了,但依依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看着几位辅臣愁苦着脸。

父亲……哦……不,皇叔清河王好像遇到了危险,那位生的极好看的李郡公,只带了两千兵赶去救援。太后和诸公很担心,但皇帝一时分辩不出,他们在担心清河王和李郡公,还是在担心这一仗会败。

往下瞅了瞅,又看了看黯然垂泪的太后,皇帝不安的挪动了一下小小的身体,往高英身边靠了靠。

感觉手中一凉,却是皇帝将小手放在了她掌心之中。睁一双大眼,似是要安慰她一般:“母后……”

高英顿时悲从心中来,眼泪似是断线的珠子一般往下掉,紧紧的将皇帝搂在了怀里。

李承志,你个天杀的……

好好不去关中,不去平定梁州,无缘无故的跑去六镇做甚……且只带了两千兵?

便是六镇会乱,便是元怿会死,与你何干?

你若有了万一,让孤……让孤与三娘如何是好?

自半月前接到李承志急报,称元怿生死不知,沃野隐有乱像,朝中何其惊慌?

于忠未平,元怀未定,秦州崔祖螭、薄骨律于景相继起事。如今竟连沃野也来跟着凑热闹,颇有些葫芦都未按住,瓢又浮了起来的架势。

慌乱之余,诸臣更是惊疑,惊疑李承志为何就如能掐会算?

先帝驾崩,幼帝继位不久,朝廷商定出兵之时,李承志就说过:元怀、于忠、于景等,如今只坐拥两三州之地,看似声势浩大,如肘腋之患,实则为疥癣之疾,迟早可定,不足一虑。

诸辅问他:何为心头之患?

李承志:六镇。

而才只三月,就应了李承志的话?

更有甚者:李承志不好好的带大军平定梁州,连洛阳地界都未出,连个变都没拐,直直的就跑去了沃野,且恰好就在副将陆延之起之际?

如他奏呈中所言,什么“本是要去夏州,后探薄骨律。方至夏州,恰闻清河王殿下至沃野后,数日不听消息,从而心疑有变,日夜兼行……”之类的话,八辅一个字都不信。

你当夏州和沃野只隔着一道墙,有什么风声你都能听到?

两地整整离着数百里……

要么就是真如传言,李承志乃天人神授,屈指一掐,便能决算于千里之外。

要么就是李承志从一开始,就认定六镇之中必有元怀附逆,必会随之起兵。故而先行一步,欲探虚实。

就是太巧了些,他前脚到沃野,后脚就逢陆延起事,二人就跟商量好的一般?

巧的让人头皮发麻。

第一封急报,大致就是半月前送到洛阳的。李承志称暂时只是沃野一镇,陆延尚未起事,且李承志已率两营虎骑赶至六镇。

当时朝延还只惊疑于过于巧合,对于陆延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倒不是很担心。

有李承志的两营虎骑,且他已警醒予罗鉴,便是沃野会乱,也应会在可控之中。

等罗鉴腾出手之际,就是陆延覆灭之时。

而三日后,李承志就送来了第二封急报:沃野平矣!

但朝中诸公不但没高兴,反而前所未有的惊慌:因数陆延早已勾结柔然,如今,杜仑部的上万精骑已然入关。

若是以往,只是上万胡骑而已,相对而言,不足为虑。

六镇各城、各戍、各关,合兵近有十万。其中骑兵占三成,也该在三万左右。且镇户即为兵户,便是情急,征召一二十万兵卒也只需半月至两旬。

但坏就坏在,恰恰在先帝驾崩、元怀起事的这个节骨眼上?

只因李承志说过:于氏数代领军,权倾朝野,自孝文迁都之前,便深耕六镇。如今数十年,可谓子弟姻亲遍及六镇。虽说与于忠有关系的不一定全都会随他造反,但必有观望待怙,人心思变之辈。

故而战事若是呈胶着之势,更或是六镇但生乱相,十之**会呈燎原之势。因此堵不如疏,不如先予安抚,待大局稍定,再详细甄别也不迟……

大魏哪年没有几十上百起造反,若能星星燎原,这天下早都不姓元了。

不过此次于忠和元怀的声势大一些,但就如元禧、元愉之流,平定只是迟早之事。

谁都觉的他在危言耸听,除了高肇。

但当柔然入关的急报送入京中时,但没有一个敢这般想了。

只因这已入关的一万胡骑。

杜仑部可不止这一万部众,而是户逾三万帐的大部,足可召精骑四万。仓猝之际,六镇便是能胜,怕也是一地鸡毛。

而此时恰至六镇风云莫测,人心惟危之时。难保不会如于忠一般:你当他是国之柱石,可挽大厦于将倾之际,他突然背刺,予你倒戈一击。便如陆延……

更有甚者:若只凭杜仑部,数百、千余小部偶尔翻越狼山抢掠是常有之事。六镇有时也会这样干,有来有往很正常。

但万骑入关之举,就不是“抢掠”可以搪塞的,与两国开战无异。

若无柔然可汗郁久闾丑奴的授意或默许,窦领何来的熊心虎胆?

想到此处,诸公无不悚然一惊,心中发寒:若无意外,元怀、于忠早就已与柔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更甚至早已商定好了里外合击之计。

这一万胡骑,只是先行试探的前锋……

竟真如李承志所料:乱相已呈,大祸将至?

诸重臣已顾不上李承志为何算的这么准,更这般巧。

等了四天,见李承南再无急报送来,除了高肇,太后与七辅彻底失去了耐心。当日便商定,拜高肇为帅,都督四州诸军事,率两万中军直赴六镇。并令肆州、定州、恒州、朔州等四州各征兵两万,合十万大军北上。

中军本就是现成的,粮草也已征集的七七八八,再有两日,高肇便会启程。

今日,高肇便是来与太皇、皇帝,并诸辅辞行的……

明明是大好晴天,春意怏然。殿中却极是压抑,如山雨欲来,乌云压顶。

商定诸般琐事,诸臣逐一告退,八辅又宽慰了几句太后陛下莫要心忧之类的话,也相继离开。

大军出征,何其繁复,不看李承志出兵之时,前后所费近有两月。而此次只短短七日,高肇便要率两万大军启程,悬而未决之事何其多?

谁都没时间在这里看太后哭哭啼啼……

高肇温声劝了几句,低殿中空旷,春寒甚浓,又让内官摆驾,护太后和陛下至偏殿暖阁。

已到午膳之时,皇帝被女官带走,阁中就只余高英与高肇二人。

就如失去了最后一丝支撑,高英突的哭出了声:“年前,他要领军北上,孤万般不允,是叔父劝我,要以大局为重。又称,朝中诸般有你……可如今,连叔父竟也要走,孤……孤该如何是好?”

高肇暗叹了一口气,想起了李承志的一句话:太后终究是一介妇人,心志柔弱,因先帝遇刺之变,惊吓过甚,故而觉的除了高肇和李承志,谁都要害她……

但有什么办法?

他已不止一次劝过其余七位并太后:莫急,不论好坏,李承志定会再报,且奈心等几日。再刚刚等过三天,便如热锅上的蚂蚁,彻底惊了神,坚决要出兵……

可堪领军,与柔然一战,并如今还可堪信任的,举朝就那么几个。如奚康生、李崇、李平、崔延伯,皆予诸重地镇守,如此风雨飘摇之际,安敢轻动?

而朝中诸辅老的老,病的病,不会领军的不会领军,挑来挑去,也就剩元澄与他高肇了。

元澄是首辅,他高肇不去谁去?

高肇暗叹了一口气,又温声劝道:“太后尽可宽心:臣此去,名为平乱,实为镇慑柔然。故而开不开战都不一定,多则三五月,少则两三月,必会回京……”

高英哪里肯信:“胡骑都已入关,此战怎可幸免?便是如叔父与诸公所料,大军但至六镇,柔然必不敢入侵,六镇已生乱相,便是镇抚,又岂是三五月就能安定?”

“乱?”

高肇呵呵一笑,“太后放心,有李承志在,定是乱不起来的。莫忘了,他可是予关外埋伏了奇兵……”

一提李承志,高英的眼泪流的更快了:“叔父还敢信他?说到华州,却跑去了夏州,说到夏州,却又突至沃野?他哪里有实话……”

高肇心中暗暗叹道:正因为他说了这么多的谎,我才信他!

洛阳距沃野两千余里,李承志十数日便至,这分明就是直赴沃野而去。

而恰至他到沃野之时,陆延就起事了,胡骑就入关了?

再巧,也巧不到这种程度。

因此,李承志早就料到沃野必乱,且先何时会乱都料的一丝不差,所以才这般巧……

非天授之人,安敢如此?

若无把握,他又怎敢孤军北上,又怎敢只带百余家臣,深入虎穴?

所以,李承志的急报中所称,他于关外埋伏了奇兵,欲围魏救赵、断入关之胡骑后路,并将之驱出关外时,高肇深信不疑。

所以用李承志的话说:

高英抹了一把眼泪:“孤且问你,他哪来的奇兵?”

高肇笑了笑:“那呈奏太后也看过,莫非忘了,李承志提到的凉州遗部?”

“假的……连元澄、元嘉等人都称,应是李承志怕京中人心思变的缓兵之计……况且,他若真有奇兵,且真是自西海而来,距沃野足有一千五六百里,定要予三月前便要动身,岂不是比他出兵的时日还要早?”

高英这一句,将高肇给问住了,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总不能告诉高英,李承志堪称神算,怕是没出兵的时候就料到沃野必乱,故而才有些一举……

太后不会信的。

就如元澄等人,皆以为陆延得知元怿至六镇后,自知纸里包不住火,故而猝然发动。

而李承志应是恰至夏州听闻了风声,所以才这般巧。

若真是能掐会算,即知沃野会乱,胡骑会入关,他为何不先予元怿警示?

高肇想了想,又摇了摇头:“事已至此,臣领军北征已是板上钉钉,无可更改。但臣坚信,李承志说北镇无虞,就定会无虞,太后且等着便是。少则三五日,多则十日,必有喜报自北而来……”

又是这般?

就如李承志,何事一解释不通,就斩钉截铁的发誓?

离李承志的第一封急报送来,这都已然过了快半月,怕是已凶多吉少了,你还让我等他的喜报?

高英又气又怕,张嘴就要骂。

但眼刚一瞪,突听“咣”的一声。

稍一恍惚,高肇与高英的脸色齐齐的一变。

端楼上的朝钟?

若非大典,或有大事,怎么敲响朝钟。

二人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听着朝钟响了六记之后,再无声息。

三响为典,六响为驾,八响为薨、九响为崩!

贺……喜事?

高肇浑身一震,一股热血从心头涌出,窜向了脑门。

那钟声好似敲进了脑子里,一阵嗡嗡乱响,高肇的脸都是木的。

方才自己予太后说什么来着?

喜报……

他猛的站起身,眼前竟黑了一下。用力一咬舌尖才算是定住了心神。刚一举步,只觉衣袖一紧,高英扯的他的袖子站了起来。

“叔父,孤也去……”

高肇虽惊,但至少还余三分静气。高英却是早已顾不得仪态,一路小跑着到了太极西殿。

今日应值的元嘉早已候在殿中,脸上尽是潮红,好似喝醉了一般。

见到高英和高肇,元嘉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花,声音又嘶又哑:“殿下,一刻前,有八百里加急自沃野送到京中……大胜,李承志大胜:尽灭杜仑部十二部,攻克头曼城,生擒杜仑部大人窦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