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六九章 星火燎原

第四六九章 星火燎原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寒冬已过,但春寒料峭,李承志身上依旧裹着棉袍。故而只看身形,达奚也只是觉有些像。

若再看脸,那肯定是像的不能再像。就是不知为何,竟是一头银丝。

正在惊疑,听到那句“别来无恙”,达奚突的打了个激灵。

便是化成灰,他也忘不了这个声音……

就如脱兔,达奚一个箭步扑了过去。众扈从还以为突发了什么惊变,遇到了刺客之类。顿时脸色大变,有的人都拔出了刀,准备冲上去保护达奚。

但脚下刚一动,又硬生生的停了下来:达奚一个熊抱,搂住了李承志的肩膀。双唇微微颤动,眼中隐隐生光,似是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至亲一般。

李承志有些讶异,不知达奚为何如此激动。但达奚却很清楚,只是李承志和先帝闲谈之时,有如戏言一般的说过的一句话,对他助益何其大:

臣性孤僻,自开智后,挚友就只两三位,除陛下外,就只奚镇守之从子达奚,并泾州城破前的胡保宗……

就因为这句话,元恪依李承志之请,一封诏令下至泾州,欲调达奚入京,迁为时任虎贲将的李承志的副手。

可惜达奚还未启程,京中突发惊变:元恪遇刺,元怀、于忠起事、幼帝拜李承志为帅,入关平叛等等,故而达奚入京之事便耽搁了下来。

众人都称可惜,但奚康生和达奚却知道,以李承志念旧和重义的性子,错过了这次,也定有下次。

自此后,达奚予刺史府、及奚部的地位水涨船高。以往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的伯母、堂兄等,对他的态度突然就热络了起来。

不为其他,只为李承志一年之前还是一介白丁,如今却贵为郡公,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很魔幻,但也很现实……

门口毕竟不是叙旧的地方,李承志拍了拍肩膀,又给他使了个眼色。

达奚恍然大悟,将到了嘴边的称呼咽了下来,只说快快请,却不说请的是谁。

身后一众扈从好奇的要命,猜想到底是何等的大人物,让中郎激动成了这副模样……

中堂之中,奚康生与张敬之隔岸而坐。

几案上摆着一副地图,一看便知是魏境地舆。奚康生左瞅瞅,右瞅瞅,满脸都是想不通的样子。

“明明是自洛阳出兵,大军也已进至岐州。但为何这天子旌节却突出北镇?还有……”

奚康生往泾州至金城(今兰州)之间的空白处点了点,“二旬之前,平叛的大军都还未到,李承志倒先令我陈兵于秦、泾之间?

老夫委实想不通,难不成,他是怕叛军未战便会先逃?元怀也就罢了,于忠、元丽皆是擅战之辈,怎会这般窝囊?”

张敬之瞅了瞅奚康生在地图上划过的那道线,却未作声。

奚康生身为大魏名将,身经百战,怎可能猜不出其中缘由?只不过委实难以置信,想让自己替他坚定一下信心罢了。

除了六镇生乱,再无第二个原因可以解释李承志为何来来关中,却先跑到了北镇。

令泾州陈兵于黄河以南,便是以防秦州的崔祖螭、梁州的元丽等突出大兵,往北与薄骨律的于景兵合一处。

但让奚康生和张敬之无法想通的是:离的如此之近,连他们都未听到六镇生乱的半丝风声,远在洛阳的李承志是如何得知的?

且接到李承志军令至今已半月有余,北镇乱了还是没乱、是否平定一切未知,委实让他二人心中无底。

“天子旌节已现,且已至岐州大营,想必北镇便有变故,也已平定,镇守不必心忧。某预料之,近日定会有军令送来,到时一切便知……”

“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

奚康生咧着嘴讥笑道,“是觉的我这县男不及他这个郡公尊贵,还是你这外舅人微言轻,予他已无举益助?过家门而不入,咱这李郡公真是高风亮节啊……”

这话不怎么好听,也深知李承志绝非得势便猖狂的性子,更清楚奚康生嘴上虽这般说,但心中亮如明镜,不然也就不可能预先做了那么多布置,只等李承志一声令下。

但张敬之却无可辩驳。连他也想不明白,明明顺路,即便军情再急,李承志难道连城外一晤的时间都没有?

怎么说,奚康生予李承志也有知遇之恩,且还有他这外外舅在些……

正诸般猜疑,听到有人敲了敲门,而后又听达奚在门外秉报:“从父,有客自夏州而来,专来拜会从父与司马……”

混帐,也不看已到何时,是会客的时候吗?

正欲喝骂,话都到了嘴边,奚康生突然就反应了过来。

达奚性情憨实,从无逾越之举,更遑论帮他人钻营。且他称来客除了拜访他,还要拜访张敬之?

心中一动,他也未应声,就起身而立,直接迎了过去。

张敬之也连忙起身跟上,打开门后看到达奚身侧的李承志,二人的眼睛瞪的铜铃一般。

片刻前还在说他的坏话,一眨眼的功夫,人竟然就站在面前了?

“哈哈……哈哈……”

奚康生的一张大脸笑的挤做了一团,抬起手臂,正要与李承志把臂言欢,李承志却双手一抱,往下一拱:

“晚辈孟浪,来的匆忙,也未通名(递拜帖)便冒昧来访,还请镇守海涵!”

李承志稳若泰山,竟托都托不起来,硬是施了个全礼,让奚康生好不受用。

“方才还与敬之在骂你,以为你成了郡公,就忘了我等故人。却不想,都未骂完,你就到了?”

“若非镇守与司马,岂会有晚辈之今日之幸?”

李承志笑着,又郑重其事的朝着张敬之一拜,“外舅近来安好?”

“好好好……”

张敬之连声应着,心中好不感慨。

早就料定他绝非池中之物,但何时想过,仅仅一年而已,他就有如此成就?

岁只双九,因功封爵,贵至郡公,堪称开了本朝之先河……

几句寒喧,奚康生拖着李承志,笑称官职也罢,爵位也罢,李承志都在他之上,非要让他坐在上首。

李承志哭笑不得:他若坐了主位,张敬之坐哪?

谦让了好一阵,奚康生才放过他,也未唤仆妇,只是让达奚端酒伺候。

达奚虽不知,但奚康生与张敬之对京中之变却知之甚详,故而谁也没问他这一头银丝从何而来。

“旌节都已到了岐州,你人却来了泾州,如此藏踪蹑迹,可是何处生了变故?”

奚康生问的好不直接,李承志回的更不含糊:

“沃野副将陆延叛了……囚了元怿,半骇半诱,逼镇将源奂等人附从,更勾结杜仑部,欲祸乱六镇……”

听到陆延与源奂造反时,二人还算镇定,只因早有猜测,料到北镇必有惊变。不然持节讨伐予关中讨伐元怀的李承志何故突至北镇。

但当听到陆延和窦领内外勾结,杜仑部逾万精骑已然入关时,二人悚然一惊。

不动则已,一动便是雷霆之击……便是再迟顿,他们也知这定然是元怀和于忠的手笔。

之后又听李承志轻描淡写的说道:沃野已定,杜仑部已覆,头曼城已克之时,这二人似是坐都坐不住了。

奚康生好不惊悚:“你何时将大军调至六镇,我怎不知?”

不怪他奇怪:大军若至沃野,必经关中。若是少也就罢了,但数万大军从辖地经过,他身为关中镇守,都督数州,竟连丝风声都未听到?

“杜仑部不过尔耳,何需调用中军?六镇精兵数十万,皆为擅战之师,且有来自高车的遗部相助。大军方至,沃野便不攻自破,杜仑十二部便不战而逃……”

放屁,你当老夫是三岁稚子,能任由你糊弄?

你当杜仑部是纸糊的,还是当镇军是天兵天将?

若真如你所言,柔然已不知被灭了多少遍,朝廷又何需劳命伤财,依阴山设置六镇?

奚康生祖居六镇,祖父便为柔玄镇将。而他起家之时,便是继任镇将李兜麾下军主。他这半生功业,名将之声威,至少一半是征伐柔然之功。

到了李承志口中,逾三万帐,可征四万控弦之卒的杜仑部竟如此不堪一击?

再者,知不知道高车距沃野有多远?

整整两千余里,便是插上翅膀飞,也要十日半月吧?

你当老夫是傻子!

还有,若此战皆为镇军之功,那你李承志为何就跟贼一样,突然就到了北镇?

跑去看戏了?

奚康生面露冷笑:“呵呵!”

李承志有样学样:“呵呵!”

一看他这副模样,便知其中还有隐情,怕是打死李承志都不会说。奚康生不由自主的就想偏了:难不成,还牵扯到了朝中的什么大人物?

一想起李承志跟鬼一样的出现在北镇,且平乱平的如此之快,奚康生就止不住的后背发凉。

罢了,不问了……

奚康生一摆手:“你此行这般鬼祟,定非专程来拜访老夫并你外舅。且如今你有天子旌节,老夫自当听你号令,但有所令,尽管示下!”

还真就没猜错。

他家还在泾州,李氏祠堂也在泾州,且李始贤已然复职,数日前便至萧关。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李承志路过之时,也该予泾州停留,大可不必如做贼一样藏头藏尾。

之所以如此,就是怕打草惊蛇……

李承志沉吟少许,刻意将声音压低了些:“还请镇守小心提防高平!”

高平……阎提,陆恭?

奚康生眉头猛的一皱:“怎可能?”

怎不可能?

“于忠自高祖起便尽享皇恩,世代皆为公候,何人能想到他于氏会举族而叛?

元丽、崔祖螭,及陆延、陆什夤等,未叛之时哪个不是忠臣良将,不也说反就反?故而多少一个阎提和陆恭又何奇之有?”

“如你所言,岂不是我奚某也说叛就叛?”

奚康生眼睛一眯,“你非孟浪之人,必不会无中生有,定是有几分把握的?”

“沃野即定,堪称功行圆满。就只一桩,令晚辈万分不解:我至沃镇之时,便请高刺史予内墙(即内长城、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临洮,西至辽东)陈兵数万,以防于景与陆延兵合一处,使我背腹受敌。

如这般围的如同铁桶,但至乱事平定,陆氏兄弟却逃的无影无踪?直至金明郡的急报送予高刺史之时才以得知,这兄弟二人竟都绕了个大圆,方一过河,便绕出夏州,自东往西,逃去了薄骨律。

也是运气,两日后,我与高刺史欲一探薄骨律虚实,恰欲数位不愿附从于景,自薄骨律叛出的兵将,声称七八日前,陆氏兄弟先去了高平镇,而后才至薄骨律!那时我才知道,连高闰也叛了……”

李承志悠悠一叹,“若再晚几日,晚辈即便不会大张旗鼓,也定是会经高平而至泾州,若是运气不好,被阎提与陆恭截杀,也并非不可能。故而才会行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此来,但是想与镇守相商:即日起,镇守便无需理会秦、梁二洲,自有晚辈并姑臧候料理。只需举泾州之兵扼守陇山,截断薄骨律、高平二镇与秦州之要道,以免晚辈腹背胎神敌即可……

但等晚辈予梁州建功,便是镇定与高刺史合击薄骨律与于景之时……”

不知不觉间,奚康生已惊出了一身冷汗。

若非李承志运气好的逆天,并未察觉,谁会想到近在咫尺的高平镇也已反叛?

只等关键时刻倒戈一击,就如中心开花。莫说平定秦、梁二州并薄骨律,怕是关中当即就会乱顾一锅粥。

奚康生委实想不通:于景是于忠之弟,附逆有情可愿,但高平之阎提与陆恭又是为了哪般?

虽然陆恭与陆延都姓陆,但也只是姓陆而已,两族早无交际……

看他就如愣住了一样,李承志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若无万全把握,于忠、元丽又岂会行此诛灭九族之举?

就如他在洛阳之时与太后、八辅又谏言:此际实为大魏从所未有之危局,稍有不慎,便是星火燎原,遍地反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