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七一章 兵临城下

第四七一章 兵临城下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老子给儿子跪拜行礼、儿子给老子发号施令的先例。所以,李承志早就安排李亮替李始贤代掌兵权。

此时的李始贤很是超然,施施的站在李承志身侧,不时看看长身玉立的儿子,转过头来,再看看已然热血沸腾的三千甲兵。

个个面目绯红,好似染血。激动的盯着李承志,仿佛于暗夜之中突然见到了曙光。

一刹那间,李始贤仿佛也被感染,只觉胸中滚烫如火,恨不得跟着吼一嗓子。

儿子就如锥处囊中,锋芒自盛。只是短短一年时日,就取得常人无数辈子都求之不得的成就,令李始贤何其羡慕: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李松等人同样如此,只觉心潮澎湃,难以自己。

便是分别近年,眼前这三千甲兵依旧对李承志如此崇拜,可见郎君之威信早已深入人心。

唯一不好,就是此战之后,无论死伤多少,这三营甲兵依旧要归还于泾州。若是能就此复归至李氏旗下,何其美哉?

刚泛出一丝念头,李松突的一愣。双目瞬间瞪的如同牛眼,冒着丝丝精光,直愣愣的盯着立于阵前施令的李亮。

自己都能想到,郎君能想不到?

不然何敢让李亮抛头露面,公然替家主代行军令,郎君甚至并未强令他与李彰、李显等人隐藏行踪?

但是入城之前,郎君还反复交待过:这里是泾州,但凡他们这些假死之人中有一个被人认出,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脑中急转了几转,李松嘴一咧,笑的跟贼似的。

原来郎君就没想将这三千白甲旧部还给奚康生……

便是想叙旧,便是想做出一副爱兵如子的模样来拢络人心,也不该在此时、此地。奚康生就站在城头上看着呢……

李承志缓缓吐了一口气,沉声喝道:“辰时三刻,准时启程!”

李睿应着,挥着令旗往台下舞了两下,又听一声鼓响,甲兵连忙起身,驾车的驾车,上马的上马。

泾州距岐州不远,就只一百五六十里。故而今日行军,李承志并未安排前军置锅备灶,而是令兵卒大部乘马,少部驾车,尽量少做停留。包括用水和干粮,也只带了一日所需。

大军依旧分为三路,李亮率李始贤原萧关之一营部曲充为中军,达奚另率一营殿后。

前锋将军则为张信义,是张敬之的从侄,张京墨的堂兄。原为白甲军辅营旅帅,仅一年,就成了奚康生麾下从七品的虎牙将军。

甚至达奚的那一营中,有半数以上的兵卒、伍什长、幢帅等,都是原白甲军旧部。

所以是谁给谁做了嫁衣,还真就不一定……

号令刚下,大军整装待发,李军却自前军而至,凑在李承志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始贤就在一侧,灌了些耳风,李亮好似在说,原麾下将他惊为天人,虽未明言,但话里话外均在试探:一年前亲眼见他葬身火海,为何如今却活蹦乱跳,头发都未少一根?

李始贤不由的露出了一丝冷笑。

刚自萧关回到泾州,见到李松等人的第一眼,他就知道李承志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就没准备让这三千甲兵有来有回。

至于办法,多的是。大不了就如李松一般,再假死一回。到时奚康生要不信,还能跑到凉州或秦州云扒坟不成?

如今的李承志,已不是一年前的李承志了……

惊叹李承志胆大之外,李始贤更觉欣尉:这才是我祖居李氏之风范:我不坑你你就该烧高香,还能让你占了我的便宜不成?

果不其然,李承志连眉头都未皱一下,只是冷声道:“你就说你当日侥幸生还,一直在堡中养伤。伤好后又随我去了京城……若还敢有人追根究底,让他来问我……”

这般敷衍,傻子也不信吧?

李亮眼中刚露出一丝疑色,而后双眼一突。

原来是这样?

就如方才的李松,李亮笑的如偷到了鸡的狐狸,眉开眼笑的做了揖,匆匆而去。

李亮走后,李始贤见四下再无闲人,低声道,“你昨日就该予李大讲明,也好让他早有准备!”

“父亲说的是!”

李承志表情很是肯切,“但李亮过于仆实,城府还未修练到家,我怕他予达奚面前露出破绽……”

李始贤愣了愣,不由的暗骂了一句:这个逆子?

他此时才想起来,莫说李亮,李承志连他这个亲爹都未提前知会一声。分明就是将他李始贤也当做李亮一般,不小心露出马脚。

爷爷我难道边李亮都不如?

刚冒出了个念头,李始贤又想起昨夜饮宴之时,与奚康生喝到兴致浓时互相搂着脖子,恨不得结为契兄契弟时的那一幕。

一张老脸,登时就红了……

大军徐徐开动,似一道巨龙,依驰道往南行去。充为前锋的张信义依旧用的是白甲军二十四路塘骑开道的行军方式。

探马背负塘旗虽印有泾州字样,但塘骑之后的仪驾却插的是李承志的帅旗。

李承志估计,若是行至秦梁二州境内,于忠也罢、崔祖螭也罢,怕是一个赛一个的懵逼:李承志的帅驾不是不久前才高举天子旌节,大张旗鼓的行予岐州大营,如今怎又冒出来了一个李承志?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你摸不着头脑,猜不出哪一路是真,哪一路是假。

除此外,李承志又予五日前自夏州启程时,便令左都督李韶与刁整兵分两路,分别向梁州的元丽、秦州的崔祖螭进逼。不出意外,这一两日就要接战了……

李承志心中顿时急切了起来,予李睿喝道:“传令李亮,全军加速,务必予今日入夜行至开县(岐州辖县,大散关、陈仓以北……”

“诺!”李睿恭身应着,快马而去。

……

因元魏连年征战,且连战连胜。因此军功累积可封爵的勋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继而导致可封之地越来越少。最后逼的孝文帝没办法,只能出歪招:郡升成州,县升成郡,乡升成县。

特别是关中数州,因土地肥沃,实封的勋贵无不打破了头,想将封地封于关中。但便宜也不是那么好占的,孝文帝釜底抽薪,将关中支解的七零八碎,分成了整整十个州。

比如岐、秦、梁三州,空有“州”之名,堪堪也就河东一个大县的面积。

岐州辖两郡五县,梁州也辖两郡五县,属秦州最可怜,就只一郡三县。

所以听着好似叛军已拥两州之地,但面积真心没多大。相应的,城池就少,丁口也少,自然就征不到多少粮,召不到多少民夫。

但也只是相对而论,需攻克的城池虽不多,叛军所备之粮与丁壮也少,但兵却不少。

秦州西接吐谷浑,而梁州更为关键,恰处南朝的汉中与吐谷浑的松潘之间。因此不但予武都置镇防御吐谷浑,更陈重兵予四关之一的大散关,因此都督元丽足足拥兵近两万。

李承志甚至怀疑,于忠、元怀、元丽反叛,与一年之前的泾州之乱绝对脱不了关系。

只因当时的南朝名将韦睿,就试图率大军从大散入关。而慕容定,则是自梁州属县开源入境。而当时的元丽,恰好就是雍州刺史、都督雍州并大散关。

而好死不死的,元丽迁为梁州刺史后,不但依旧署理大散关之军事,还将专事防守南朝汉中、吐谷浑龙涸的武都镇一并由其都督。

所以李承志才如此急迫,他身为主帅尚在千里之外,却先令属将挑起战端。目的便是想将叛军逼至西南一隅,更怕元怀和元丽一不做二不休,放开武都镇和大散关让吐谷浑、南朝大军入境,放马关中。

他要求真的不高,能逼迫元怀等人退至秦岭以南,收回两州并武都镇、大散关,就心满意足……

……

夕阳西下,已近山巅。兵卒就如潮水一般,不急不徐的退到城内。

直到四野为之一空,眼前空无一物之时,杨钧才回过了神。

往南十余里便是开源县城,再往南,则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陈仓并四关之一的大散关。

后撤入城的,自然就是叛军,说少不说,说多不多,今日出城迎战的就只五千,且多为步卒。

但随李韶到开阴县(岐州辖县)的,至少有五万大军。

是真正的五万,并非号称:两万中军,另有三万是从洛州、东秦州、华州、豳州、雍州等征召而来的郡兵和民夫。

包括刁整与郦道元也一样,授李承志之命,另率五万进往秦州。

开源县就只五千兵,来敌近有十倍之数,可元丽不但未避锋芒,竟尽率大军出城,大有与李韶决一死战的架势。

想起来是如此的不自量力,但恰恰如此,却将李韶给镇住了。整整大半日,两军只在城下对峙。就只是呆呆的看着,连锣鼓都未多响一声。

无它,委实是一年前泾州之乱时的教训太过深刻,天知道开源县之后的陈仓或是大散关之下,有无埋伏着数万南朝或吐谷浑大军……

敌军方一回城,早间派出的探马也相继来报,称散予城外并城后的敌军斥候也相继回城,问李韶是否趁夜向南,往陈仓一探虚实。

李韶有些心不在焉,好似未听到一样。杨钧暗叹一声,挥了挥手:“先尽皆归阵,稍后都督自有示下……”

一旦近夜,双眼就失去了作用,本予三里外探明的敌情,怕是走到百步外才能探知一二。打个比方,只需予四野之处多摆空帐,多点灯火,便能摆一座疑军之阵。若是近前,安知是空营还是实营?

但敌人又不是木头,还能任你靠这般近?因此探是不可能再探了,不然就是枉送人命,多造斥候死伤。

令兵退下,杨钧又瞅了瞅李韶,看他仍似魂游天外,无奈的小声唤道:“元伯兄,元伯兄?”

李韶似是如梦初醒,无意识的应了一声。抬头看时,不由的一声惊呼:“元丽退兵了?”

杨钧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难道你方才是睡着了不成,城上的金钲敲的那般响,你竟充耳不闻?

他黑着脸,不满的回道:“我的李大都督,你可知道,敌军退兵都近两刻了?是该就地驻营,还是退回开阴,你也该尽快示下才对……”

李韶眉头皱作了一团:“敌情不明,安敢于敌城之下扎营?传令,后军撤回开阴,前军予十里之后驻营!”

只要下命令就好……

杨钧猛松一口气,低声喝道:“速传左都督之令,全军后撤……”

开源在南,开阴在北,听着好似是两个县,应该离的极远,其实就隔着一条小河。两城之间相距才四十里。因此等前军退后十里,后军已退到了开阴城下。而大营就设在开阴城中……

回城的路上,杨钧万分不解,孤疑的问道:“元伯,今日为何神不思属?”

还能何故?

李韶一声长叹:“征战半生,至今日才恍然如梦,猝然惊觉:这仗,某竟不会打了?”

扯什么鸡毛鸟蛋?

你这话若是传出去,大军安有士气可言?

杨刚要劝谏,心中一动,竟当即就猜出了几分原委。

你说你和谁比不好,和李承志比?

不是说李承志有多会打仗,经验就一定就比李韶足。在杨钧看来,沃野一战之时,李承志的布置只能算中规中距:先伏奇兵于敌之后断其后路,乱其军心,而后主力尽出,一举溃之。

但诡异的是,遗部就只数千兵,却将数倍于已之敌斩杀贻尽,将兜领的后路断了个十一干净净?

也莫说李韶了,就是将奚康生、杨大眼、李崇、李平、崔延伯等数得着的元魏名将尽皆请来,也绝无这般胜绩。

若是这般想,何止是不会打仗,杨钧觉的自己这几十年都白活了……

“当日他与我说过,定会让我见识‘雷’为何物,想来不日就能见此神器。而以他惜兵的性子,定是不吝用于此战的……”

我只是因为此物而踌躇么?

李韶无声一笑,轻轻的点了点头:“那某拭目以待!”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