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七八章 人心

第四七八章 人心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营寨已然立了起来,三军尽皆回营。而后李承志将一干重将尽至召至中寨,让李松等于予其演示着回回炮。

宋元史书上将回回炮吹的神乎其神。当然,以南宋之前的人力或畜力投石机而言,配重式投石机确实可以称得上的划时代的产物。

试想一下,数十、上百、乃至数百人与马拉动一架投石机的场面:壮观谈不上,笨重倒是真的,而且误伤的机率还很大。

至于威力……需三百人马操作的石炮,才能将五六十斤重的石弹抛至百步远。

如果不贪大求全,只当作普通的攻城辅助工具,配重式投石机可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像眼前这一架:炮架高近七尺,杆长丈五,配重铁重三百斤,可将八十斤重的石弹抛至两百步以外。

如果只用来摧毁城墙,可将距离减半,再将石弹减至五十斤,绝对一砸一个坑。

而这么远的距离,即便是可远程攻击的城弩之类,对炮机和炮兵的杀伤力也已微乎其微。

所以看李松演示后,一众军将看的双眼直放光,跟见了绝世珍宝的贼一样。

“神物……神物……”

源规、元昭等人无一不是满脸兴奋之色,连连惊呼。

李韶与杨钧也很激动,但相比源规等人就镇定多了。

毕竟他们已然见识过了天雷,此物与之相比,威力就差了许多。

但好在李承志并未藏私,且制造工艺也无多难,倒是很快就能用于战事。

瞅了好一阵,李韶低声问道:“此物是否难制?”

只是将人拉式改成了配重式,与之前的投石机大同小异,技艺稍微熟练些的工匠看一眼就会,有何难制的?

李承志不假思索的回道:“极是简单,故而尽要落入敌贼之手……”

“那就尽快上报朝廷!”

李韶斩丁截铁的劝着李承志:“此器必会大放异彩,青史留名也并非不可能。朝中诸公皆具慧眼,必不会使此物埋没,因此某断定,不论能否在此战中建功,朝廷必有封赏……”

都已经准备造反了,我要那么多的功劳有何用?

正这般想着,无意中看到李韶的眼神在往外瞟,顺眼看去,李始贤站在家臣之后,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松等人摆弄着投石机。

对啊,自己虽用不着,但可以封给父亲。

枉自己还费尽心思的想着如何让父亲积累些战功,怎就未想到将此物当做晋迁之资?

历史上,造出回回炮的阿老瓦丁被忽必烈授爵宣武将军,世袭副万户候,足足传了五代。

若非蒙元被明太祖推翻,估计还能世袭好几代……

这东西如今足足被自己提前了七百年,不说绝后,但至少称的上空前。不看源规等人,兴奋的脸都紫了。

李承志估计,以此换个县子或县男的封爵应是十拿九稳。再稍稍立些战功,让父亲连迁两三品应该不算难事。

他稍稍提起了些精神:“那就报,稍后我便让李大写封呈奏,并一应图纸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中。”

杨钧满脸鄙夷:“你那家臣才当了几日官,懂得什么公文格奏?还不如老夫来,写罢让李怀德具名便可……”

关系已然熟的不能再熟,李承志无可无不可的点着头,连声谢谢都懒的说。

看他盯着摆弄石砲的一众人,似是意兴阑珊,杨钧又鬼鬼祟祟的凑了过来:“某问你,除了天雷,你是否还藏了什么好东西?”

李承志没来由的生出一丝警惕:“何出此言?”

杨钧往不远处一指:“你父、李大,并诸多李氏家臣皆是兴致怏然,摆明都是今日才知这石砲之利,唯独就你百无聊赖,连看都懒的多看一眼。

故而某便猜知,此物对你而言可有可无。定然是还有比石炮更为厉害之物……”

“你想多了!”

李承志风轻云淡的回了一句,心中却在狐疑:自己的表情就那么明显么?

杨钧眼神确实犀利,只通过他的神态,就将他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

七百年后的东西拿到这个时代,的确堪称神器。但要是拿到一千多年以后呢?

当然只能当做古董发发感慨,李承志现在就是这样的心情。

蒙元之后,为何回回炮就消声匿迹,极少现于史书这中了?

因为不但有了完美的替代品,更是将其克制的不留半丝余地。

就是火炮。

他已然造出了配比精准、几乎已将威力最大化的火药,李承志再只需动动嘴,就能再迈一个台阶,造出前装炮来。

其他的不好说,以南北朝时期的冶炼技术,铸出青铜炮完全可以。再退一步,松木炮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以李氏工匠如今的锻甲水平,其实造出铁箍炮更为容易:就像葱,用钢板由里到外,一层裹一层的卷起来。然后封死后膛,就是一根炮管。

再花点心思指点一下李氏工匠,造出铁炮指日可待。

但李承志不敢。

人心最是经不起试探,如今才只是造出了火药,就已经让李松等人的野心膨胀到了天际之外,敢阳奉阳违、先斩后奏向他逼宫。

若再授之于柄,等于是鼓动着李松等人造他这个郎君的反……

即便要造火炮,也要等举事之后,李承志坐镇之下才能着手准备。

到那时,像汧源这样的夯土城墙,又能经得住几炮?

见他即否认的这么没底气。再看他一副神思悠往的模样,摆明是在回忆什么。

杨钧刚要追问,被李韶一眼给瞪了回去。杨钧面色一僵,讪讪笑道:“某只是好奇而已!”

其实自今日见识了那天雷之威,他二人心知肚明:与昨日相比,那雷炸响时声势虽不如昨日那般大,但杀伤力更甚。而且极其明显,并非如李承志所言,是用麦粉所至。

故而他绝不止是藏了一点私,十之**,就如当初糊弄先帝一般,拿麦粉堵他二人的嘴而已。

但李韶一点追根究底的念头都没有,反而无比庆幸:就该如此。

究其原因,还是元恪过于急燥,迫使归附不久的陇西李氏再度有了离心之兆。

弘农杨氏也没好到哪里去:与冯太后,孝文帝之时“一门九刺史,兄弟三侍中”相比,如今的杨氏堪称落破至极。

要说这二位对元魏朝廷有多少归附感,也就一般。更多的是出自自保的心理。而这也是门阀、世家、皇权并重时期士族的普遍心理。

所以相对朝廷而言,他们对同为关中士族的李承志更为亲近。潜意识便是有了好东西,李承志就该自个留着。

能将配重式投石机献给朝廷,已然不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