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十三章 太平观

第五十三章 太平观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说起宋礼深的八卦来,胡保宗头头是道。

“快五六年了,那时我还是军司马(郡尉佐官),听闻城内出了一桩奇闻:宋家庶子与女市的乐女私通,被乐官捉奸在床……

按律,乐女仗毙,宋氏庶子充军或罚百金(铜)抵罪。宋家倒也痛快,当日便交齐了百斤金,但等这宋礼深被放出来之后,事情又来了。他在郡衙大堂上称,那乐女已怀了他的骨肉,他一定要娶其为妻……

若是在私底下说,宋家可以当没发生,打一顿,再圈上两年,将他的性子磨平,此事就算过去了。

但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讲出来,宋家就绝不敢让那乐女一尸两命了。无奈,宋家为赎那乐女并替她脱籍,又足足交了百斤金……

钱财只是小事,但此事让宋家颜面大失,不几日就听那庶子被贬出了主宗,不过好歹还给他留了一条活路,未逐出宋氏宗祠,之后就再没听过了……没想被你李家捡了个便宜!”

确实是便宜,但麻烦也不是没有。

毕竟是主家出身,暂时让宋礼深管理宋氏宗族没问题,但叛乱平定后,他若真想当这个族长,就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个污点洗清,不然宋家旁支和官府绝不会答应。

“门当户对”这四个字,不只是传统,更是大魏朝的铁律:

“尊卑高下,宜令区别……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永为定准!”

这也就是宋家,换成李始贤,别说替你交钱免罪,九成九的下场可能是被一刀砍死。

办法其实也有:只要能娶个世家的嫡小姐,立为正房,将乐女和乐女生的孩子贬成庶室,这件事就算遮盖过去了。

李承志觉得麻烦的是,哪个世家愿意把嫡女嫁给这样的孽障?

在门阀世族眼中,这绝对是孽障。

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用着再说……

想到这里,李承志又看着李丰:“问清楚没有?”

“问清楚了!”李丰汗颜道,“印光屠戮主家前夕,宋礼深已被宋氏乡老藏了起来,才逃过了一劫。我等寻访宋氏乡老时,也未有宋氏族人告知我等,因此才漏了过去……”

看来确实是担心自己残害宋家才站出来的,要是为了利益,怕是李家刚攻下宋庄时,宋礼深就冒出来了摘桃子了。

算是有些担当,可堪一用!

但用的同时,也要防……

“嗯,那就派人盯着些,若发觉有不妥之处,第一时间报上来……”李承志又交待道。

盯着些的意思,自然就是监视,同时也是为了让宋礼深和宋氏安心。

真要不管不问,宋家的这些人反倒会怀疑李承志是不是在谋算他们……

……

又是次日正午,日头正足。

李宋两家的民户如火似茶的往崆峒山下迁移,站在山顶,可以看到一东一北,两条车队有如长龙,遥无尽头。

好在九成以上的民户家里都养有牲蓄,即便没有牛马,至少驴还有一头,能套着车往这里搬,不然半月都迁不完。

李松估计,二十里外的宋家需要两天才能迁完,六十里外的李家得五天以上。

但再慢也得迁。

至少泾州城外的叛军暂时还没顾上这里,若是再拖下去,等乱贼将泾州附近抢个差不多,向远处延伸时,想迁都来不及了。

据李松派出去的探马来报,以泾州为中心,三十里以内无坞堡的村落,已被叛贼一抢而空。

甚至连没来得及筑冰墙的坞堡也抢下了五六座。

贼酋刘慧汪豪称拥兵二十万,胡保宗和李松估算了一下,二十万肯定是笑话,但七八万乱民该是有的。

八万人,贼酋若是心狠一些,将只要能拿的动锄头的男丁都算做兵,至少能聚起两万丁卒。

所以李承志不是一般的着急,甚至动过让民户连夜搬迁的念头。

不过后来想到可能会有不少人被冻死冻伤,李承志又做罢了。

山下的僧户也没有闲着,李松让那两个宋氏乡老带领,抓紧时间修缮上山的道路,砍树的砍树,烧路的烧路,两千多僧壮干的热火朝天。

被印泽浇了一层冰,原本能走两排马车的山道冻了个结实,印泽投降当夜,李松也只是勉勉强强造出了一条刚能走人的小路。

不说修多宽,至少也要修到原来的程度,不然万一叛军攻来,这近万人连山都来不及上,就可能被包了饺子……

看李承志眉头紧皱,想的出神,过了好久,李松才忍不住的提醒了一声:“郎君,郭观主还在等你……”

李承志回过神,狠狠的瞪了李松一眼。

我都没着急,你着急什么?

怕不是急着想看看,你家郎君会拜哪座神?

也是自己嘴欠,编什么理由不好,编了个“神仙托梦”?

这下好了,李松在内的李氏族人,全都跟打了鸡血的一样……

发了几顿火,甚至拿“砍头”“撵到泾州”之类的由头吓唬,才算是勉强压住了一些。

但李承志估计没什么卵用。

等民户安置妥当,兵丁整编结束后,他就要着手煅炼甲胄,到时候,一系列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手段一显露,这些人怕不是都的集体**?

李承志怀疑,会不会有一天,自己被这些族人裹挟着来个黄袍加身?

真是哔了狗了……

他狠狠的瞪了李松一眼,拢着袖子,往中台峰走去。

……

《史记》: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出鸡头山,见空同氏穴居于此,遂命鸡头山为崆峒山。

所谓的鸡头山,便指的是如同鸡冠的三座险峰,又称三台峰。

其中天师道占的是中峰,昭玄寺占的是南峰,只有北峰空着。

当时李承志打的便是北峰的主意。

他还想过,如果有机会能和天师道套套近乎,搬上中峰就更好了。

因为大!

就像是用刀削出来的一样,山体异常险峻,山顶却如平地。

顶上太平观的大殿就有七间,广厦十数座,寮房无算,占地超百亩,天师道鼎盛时期,有近三千道民道户聚居于此。

但现在道士道人加起来还不过百。

与之相比,面积还没有中台峰三分之一大的南峰就逊色多了。

自魏武帝死后,天师道便逐渐衰落,至今已有五十余年,昭玄寺的和尚也眼红了五十多年,但至多也就是在心里想想,没那一届的维那敢打中峰的主意。

只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天师道也还是大魏名符其实的国教,每代皇帝登基,都必然要去天师道道坛授箓,以示这皇位是“应天须时,受兹明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